80后“猪倌”开辟养猪新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农户小规模养猪的5种新模式1.发展特色养殖品种模式:传统的养猪方式主要是种植家庭农场养殖普通猪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发展特色养殖品种。
比如制定金华火腿所需的黑猪、发展优质肉猪品种等。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农户养殖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2.确立合理的养殖规模模式:传统的农户养猪规模较小,规模小的优势是可以高度关注养殖环境和猪只的健康,但规模小也意味着养殖成本相对较高、竞争力较差。
现在一些农户开始建立规模适中的合作社,通过互相协作、资源共享来提高养殖效益。
3.转型追求绿色养殖模式:由于传统养猪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转型追求绿色养殖模式。
通过改善养殖环境、科学饲养、有效处理粪便等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养殖的可持续性。
4.兼顾农产品加工模式:除了养殖猪,一些农户开始兼顾农产品加工。
例如养殖猪的同时,可以将养殖下来的猪肉进行加工制作成火腿、肉松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利润,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5.创新猪舍设计模式:传统养猪猪舍的设计普遍较为简陋,不利于养殖效益的提高。
现在一些农户开始创新猪舍设计模式。
例如采用智能化设备,控制养殖环境温度、湿度等,并提供适宜的饲养方式等。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减少人工投入。
总的来说,随着科技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户小规模养猪正呈现出多元化、高效化的趋势。
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品种、确定合理的养殖规模、转型追求绿色养殖、兼顾农产品加工以及创新猪舍设计等模式,可以提高养猪效益、降低环境污染、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
80后“猪倌”和他的小黑猪这位戴着眼镜,笑容憨厚的小伙子,叫王杰!80后的他一脸书生气,可是他却做着一份并不怎么书生气的事业养猪。
很多人最近问我在忙啥?我呢,在小沙街道沙蛟村租了片鱼塘,养了群鱼;盖了个猪圈,养了群猪。
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一分清闲。
打开猪倌王杰的微信朋友圈,他这样向朋友们介绍着他的新事业。
为啥说是新事业呢?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的王杰,原先在宁波从事着一份饲料销售的工作。
五年前,他回乡创业,养起猪做起了猪倌。
谈起选择养猪,王杰说这是有原因的。
一来饲料销售的工作让他对养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二来其父曾经也开过猪场,王杰小时候尝到的猪肉味道都是满口生香的,而现在的猪肉却少了这样的味道。
打定主意后,王杰就在老家双桥养起了猪,通过努力,一切开展得很顺利。
但王杰却并不满意,我严格按照传统饲养模式来养猪,但猪肉尝起来还是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
这让王杰开始不断寻找原因,最后决定从猪的品种上找原因。
经过多方打探和考察,去年,决定将原来饲养的猪改成太湖猪,并一口气引进了100多头猪仔。
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
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因此又叫小黑猪。
太湖猪又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
其肉质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自从养起了小黑猪,王杰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晒一晒:小黑猪们吃什么,玩得怎么样,生活环境怎么样他说,我想让我的小黑猪,为大家找回小时候吃到的那种猪肉味道。
除了更换猪的品种,王杰将饲养模式也进行了改变,开始生态饲养。
他把养猪场搬到了小沙,和朋友承包了50亩的鱼塘,将其中的三分之一面积用作小猪们的生活场地,在上面种上黑麦草,模拟散养状态下的自然环境。
走进王杰的养猪场,黑色的小猪们正撒欢地奔跑,一会儿拱一拱泥土,一会儿钻进草从中,不见了踪影。
待到开饭时间,饲养员一声口哨响起,所有的小黑猪又会从各个角落里现身,争先恐后地赶来觅食。
这不是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当郑娜和大家说要去农村养猪时,立即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男朋友为此提出分手.但为了实现人生理想,郑娜还是毅然决然地到了养猪场,从都市白领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连农村姑娘都不愿干的猪倌 .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干事创业绝没有想像的那样简单.刚接手养殖场时,郑娜计划搞新品母猪繁育,走科学养殖、规模发展的路.2002年7月引进了英系大白、丹系长白等新品种母猪30头,头茬就顺利产下了44头仔猪,没想到仔猪着了凉,一上午就死了12头,接着种猪又连续生病死亡.经请教专家才知道种猪得了气喘病,赶紧对症下药才控制住了疫情蔓延.经济上的损失还不是对郑娜打击最大的,当地有的养猪户到郑娜的养殖场参观,一看她引进的种猪就直撇嘴,说: 你这里的种猪可不行,屁股太小,产仔少. 还有的对她不按传统方法、而是用书本上学来的养殖新技术不理解.甚至有一位饲料供应商当面对她说: 你这样养猪,没啥大戏,过不了两三年你就得走人! 说得郑娜心里很难受.郑娜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养猪光靠满腔热情和书本知识不行,还要活学活用、搞好现代化管理.于是,郑娜再次回到北京,每天骑着自行车跑了北京好多家畜牧研究所和兽医院求教,先后十几次去北京农业大学培训进修,系统学习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她还经常到养殖户家里请教,回来后就一头钻进猪舍,细心揣摩试验.有时为了弄懂一个技术问题,常常几个小时在猪舍里细心观察,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经常忙到晚上10点多.为搞好现代化管理,她把每头种猪的引进来源、免疫过程、生产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实行微机化、档案化管理,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由于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养殖技术,再加上郑娜的悉心照料,养殖场仔猪成活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从最初存栏100头,发展到现在一次性存栏1000多头,其中母猪存栏250头,年产仔猪5000头,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义务培训农户用技术回报社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大决策,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大批青年学子到基层建功立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郑娜就是这股大潮的先行者.2002年,郑娜牵头成立了天津市蓟县东施古镇生猪养殖协会,定期对广大养殖户进行培训,毫无保留地把技术、经验倾囊相授.一时间,东施古镇有个北京女大学生养猪,还免费培训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宝坻、武清、静海等天津市各农业区县,甚至山西、山东等地的养猪户也远道而来学习.几年来,郑娜先后免费举办培训班40多期,培训养殖人员近2000人次.在与养猪户接触中,郑娜发现他们经营效益之所以不好,除了技术手段落后外,对优良品种的认识也不够.经多方调研,她决定在培育推广优良种猪上做文章.她先后投资35万元,引进了长白、大白、杜洛克等新血系种猪进行繁育;投资140万元,兴建了符合绿色生态要求的养殖园区,配置了猪饮水、进食的自动化系统,并获得了天津市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这几年,郑娜的养殖场已累计向各地养[标签:内容]理不科学,防治疫病及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都很差,养殖户们经常是劳累一年却入不敷出。
老人养猪创业方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人已经退休回家。
然而,他们的生活依旧需要收入来源,以维持生活的稳定。
一种适合于老年人的养殖方式是养猪。
此文将会介绍老人养猪创业的方案和注意事项。
方案概述老人养猪的创业方案可以概括为:在家中养几头猪,繁殖猪仔进行出售。
在刚刚开始养猪之前,老人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然后才能投入猪的养殖过程。
前置条件要开始养猪,以下几个条件是必要的。
1. 养殖场地老人可以在自己家后院或周围的空地上搭建一个小型的猪圈,用来养殖猪只。
注意猪圈的大小和卫生条件,以给猪提供一个舒适和干净的生活环境。
2. 费用老人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猪崽和养料。
猪崽通常可以通过当地畜牧市场或幼猪养殖场买到。
而养料则可以在当地的养殖材料店购买。
3. 必要技能老人需要具备足够的养猪技能,在农业领域有一定的经验。
如果老人没有的话,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或请教专业人员获得帮助。
准备工作回到家后,老人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1. 猪圈建设和清洁在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猪圈后,老人需要确保其安全、干净、通风和有足够的阳光。
猪舍必须保持干燥,而不是潮湿和阴暗。
除了这些,猪圈还需要摆放清水,用于消毒和清洁。
2. 饲料准备老人需要购买足够的饲料,并在猪食中添加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保证猪的健康和健康成长。
同时定期改善饲料的配比,从而提高养殖猪只的效益。
3. 市场准备在销售猪之前,老人需要通过当地养殖市场或通过互联网设法找到市场。
老人还需要清楚地知道市场内的价格和猪肉需求,从而更好地为猪肉定价。
养殖过程准备好所有的工作后,猪的养殖过程将如下所述。
1. 猪仔选购在市场上购买1-2只猪崽。
由于老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繁殖并扩大规模,因此建议选择成长期较短的猪崽,这样会更加经济实惠。
2. 猪饲养在进行养殖过程时需要坚持以下几点:•保持养殖场地清洁和卫生,猪圈中食物和清水要及时补充以保证猪的健康。
•定期检查猪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发现猪有病或受伤,应及时治疗。
老人养猪创业方案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退休后进行创业,而养猪业作为一种传统的盈利行业,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创业选择。
本文将探讨老人养猪的创业方案。
猪的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猪在生长期、繁殖率以及肉价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猪的品种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肉用猪品种常见的有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大约克猪等,而繁殖用猪品种主要有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
老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猪种进行养殖。
经营规模的选择老人养猪必须结合自身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经营规模,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自给自足养殖,也可以考虑在农村建立大型的温室猪舍,进行规模化养殖。
必须注意的是,不同规模的养殖方式对应的投资额、收益率以及生产成本都不同。
养殖技术的选择老人养猪需要掌握相关的养殖技术,同时在养殖中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合理饲喂以及及时治疗疾病等。
老年人对动物的情感比较敏感,要注重给猪提供干净舒适的养殖环境,以便提高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销售渠道的选择销售渠道是养殖业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比较常见的销售渠道有个人网店、线下销售、批发市场等。
老人在选择销售渠道时,要考虑自身的经营规模、销售方式以及市场接受程度。
效益的评估方法老人养猪需要对养殖效益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通过对效益进行评估,可以帮助老人有效地掌握养猪的经济效益,并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结语老人养猪创业方案是一种可行的创业选择,但是需要老人具备一定的养殖技能,同时注重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掌握销售技能并进行有效评估。
只有这样,老人才能达到创业成功的目标。
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养猪技术对养猪业而言,生态养猪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养猪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由于养殖中缺乏严格的控制,导致养殖环境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态养猪的模式与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以保障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1、生态养猪的模式所谓生态养猪技术也被称为“自然养猪法”。
当前,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生态养猪模式的应用,首先,应该选择成长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肉质口感风味较好的猪作为父母本,进行相互杂交培育遗传基因;其次,研究人员要重视生猪成长的过程,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再次,采用先进的喂养技术,合理配置养猪饲料,适度采用放养技术;最后,还需要综合利用沼气技术,将猪粪和猪尿通过专用管道排放到沼气池中,并通过发酵之后产生大量的沼气用于生活生产。
同时,还需要将沼气渣和沼液作为灌溉果树和蔬菜的重要肥料,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生态养猪中的关键技术(1)猪舍的设置。
由于场地是生态养猪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猪舍在生态养猪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过去,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而现在则是以垫料为主。
垫料主要为锯末、谷壳与采集或培养的土著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此类垫料厚度在80厘米左右,发酵时间不超过1周。
垫料可使猪舍的环境保持干净卫生且没有臭味,并将猪舍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秋冬季节,23℃的猪舍温度有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
(2)发酵管理。
沼气发酵是生态养猪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使大部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目前,地下式与常温发酵是猪场里较为常用的两种发酵方式。
一般来说,沼气发酵方式可分为温度和工艺两种。
第一种又被细分为三种形式,即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正常温度发酵。
80后大学生的养猪创业故事(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80后大学生的养猪创业故事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80后大学生的养猪创业故事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80后大学生展亚鹏,毕业后选择在山上养猪。
承包了一座山后,他带着1头母猪和10只小猪崽上山了。
如今4年过去了,山上的猪已繁殖到70多头。
他的猪在山上散养,渴了喝山泉水,饿了拱吃山果、知了、树根,因此长得慢,要一年半到两年才出栏。
这直接影响他的资金周转。
从20xx年开始创业,20xx年他才回收第一笔资金。
来看看这位80后猪倌创业故事。
“不折腾”的生活不适合自己展亚鹏出生于永济市太宁村,村子对面就是绵延的中条山。
20xx年本科毕业后,展亚鹏也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开始安稳的生活。
然而上班没多久,他觉得“不折腾”的生活不适合自己。
想明白自己想要的,展亚鹏选择创业。
很多年轻人对自主创业很神往,那意味着挑战、智慧、财富、价值。
但展亚鹏的兴奋点不在此,他琢磨着要找一个既要白手起家,又要稳赚钱的路子。
排查了一个个可做的事情后,展亚鹏选择在永济栖岩寺所在的山头上养猪——山上散养的猪符合时下人们对绿色食品向往的胃口,他选择抓住这样的商机。
他说,现在的肉早没了幼时吃的那种香味,而且各种饲料、药品的添加也让人们吃的时候战战兢兢,不是很放心。
20xx年,展亚鹏带着1头母猪和10只小猪崽上山,开始创业。
几十万元撒进山里不见影儿从山下走到养猪的地方,需要两个小时。
当天,展亚鹏同记者沿着新修好的路,开始爬山。
陡坡爬得人口干舌燥。
展亚鹏到山谷里用瓶子灌了些山泉水喝,看见记者有些惊讶,他笑着说很干净。
创业最难的是修路。
展亚鹏最初走进山时,最窄的'路一边贴着崖壁,脚下就是深谷,走过去小石子“扑簌扑簌”往下掉。
现在他和合作伙伴已经将路修到可以走机动车了。
修路有多难?记者看着缓缓的小道上,这儿垫起石头,那儿削掉土丘,其中的辛苦一目了然。
80后“猪倌”的致富经-养猪新闻“你家的猪啥时出栏?先说好了,至少得给我留10头。
”得知生猪即将出栏,山河农场80后“猪倌”狄奇凯的手机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打电话订购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28岁的狄奇凯,5年前从父母手中接过了养猪接力棒。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对养猪驾轻就熟的他,还是遭受到了养猪以来最大的危机。
2022年4月,大庆一家屠宰场前来收猪,由于一时疏忽,运输车辆没经过消毒直接进入了猪舍,3天后,猪瘟和猪蓝耳病毒在狄奇凯的猪舍里混合暴发并迅速蔓延。
几天之内,猪舍里的60多头育肥猪和10多头种猪就先后染病死亡,就连之后陆续出生的180多头仔猪也没能幸免。
这场疫病使狄奇凯共损失500多头猪,经济损失高达25万元。
认真总结惨痛教训的狄奇凯把防疫灭病作为养殖的重中之重,改扩建猪舍,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免疫注射,定期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特别是严格出入猪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防疫。
经过近半年的休养生息,狄奇凯的猪场重新焕发了生机。
为了保证生猪品质,狄奇凯特意引进并精心繁育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吃得少、出栏快、瘦肉率高的新品种,并加强了母猪的饲养管理,为仔猪、妊娠猪、瘦弱母猪补给适量的精料用于恢复体质。
由于猪肉品质好,肉质鲜美,狄奇凯养的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去年春节,赶上我家的母猪难产,偏偏兽医又了去外地,病急乱投医的我,试着给狄奇凯打了个电话,他二话没说,立马赶了过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助产,母猪顺利地生下了12头小猪,忙活完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走的时候还一再嘱咐我,有事给他打电话,看他把过年刚上身的新衣服都弄脏了,我这心里真过意不去。
”养殖户杨小波说。
虽然不是兽医,可养殖户哪家的猪有毛病了,都习惯找狄奇凯,他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经验,帮助养猪户排忧解难。
狄奇凯还牵头成立了养殖协会,对入会的养殖户实行“五统一”管理,还指导养殖户对饲料、水质、污粪处理等环节都实行标准化管理。
针对生猪市场低迷的实际,狄奇凯另辟蹊径,把养殖重心放在改良野猪养殖和市场营销上来。
80后“猪倌”开辟养猪新模式
作者:
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2期
“你看,这就是我们养殖场里的生态猪,在市场上是很受欢迎的。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猪倌”刘孟宁正在介绍他养殖的生态猪,衣着朴实的他,却拥有着一颗坚韧的创业之心。
迎难而上,坚持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刘孟宁都是一个认准目标从不回头的人。
2010年大学毕业以后,便开始创业养猪,虽几经挫折,但他依然迎难而上,每天坚持看书,咨询养殖专家,并到专业学校学习相关知识,深入实训基地研究养殖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刘孟宁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新型的养猪模式——双层非接触式发酵床生态养猪法。
“我们的猪圈是没有臭味的,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养猪模式。
”刘孟宁介绍说,他采用的这种新型双层发酵床,是基本实珊零排放”标准的生态养殖,场内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将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益生菌发酵后做成下层垫料,而猪则在上层漏粪板上生活,垫料里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降解猪的粪尿排泄物,通过下层搅拌机进行均匀的搅拌。
垫料清出圈舍就是优质有机肥。
刘孟宁研发的新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小型农户养殖,不仅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
还将废弃物利用起来,实现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养殖。
并且,王厂化养猪生产还有很大的优势.不但生猪品质有保障,养殖的环境无污染,而且有猪源的可追溯系统,通过记录的标识就能知道这是出自哪个养殖场的哪头猪。
了解猪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系数。
该模式实施后,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年均节省饲料10%左右,节水90%以上,节省劳力60%以上。
养殖场一年就获得纯利润100余万元,合作社管理也日趋科学规范。
为了让本地生态猪进入更大的市场,卖出更高的价格,刘孟宁在2013年申请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并注册了“孜孜牧业”品牌商标。
逐步向食品深加工发展。
2016年.他注册了一个新的品牌商标——“猪霸霸”。
胸有蓝图,打造美丽农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刘孟宁也一直在探索,渐渐形成了自己养殖梦想的新蓝图。
下一步,他打算走合作化的道路,根据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发展以家庭为主要经营主体的现代农业,形成一个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的同时,增强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安全风险的
能力,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走农民专业合作化的道路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猪业也如此。
”刘孟宁说。
与此同时,云和县正打造全域旅游,刘孟宁希望打造全新的“美丽生态农场”,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其中,打造花园式美丽农场,让畜牧住进“洋房”。
“美丽生态农场”的建立,不仅能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养殖过程,并且,家长还可以带领小孩近距离观看小动物的成长过程,体验生活乐趣。
特约通讯员张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