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地面构造
- 格式:doc
- 大小:251.00 KB
- 文档页数:10
(最新)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一、楼地面建筑构造概述1. 楼地面建筑构造特点(1)高强度:采用高强度材料,确保楼地面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满足各种使用需求。
(3)防水防潮:采用防水材料,有效防止地下水上升和地面水分渗透,保证楼地面干燥。
(5)节能环保:选用绿色环保材料,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2. 楼地面建筑构造材料选用(1)主体材料:混凝土、钢筋、水泥等。
(2)防水材料: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3)保温隔热材料:岩棉、聚苯板、挤塑板等。
(4)隔音材料:隔音棉、隔音板等。
3. 楼地面建筑构造施工工艺(1)基层处理:清理楼地面基层,确保基层坚实、平整、干净。
(2)防水施工:在基层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水卷材,确保防水层无缝、完整。
(3)保温隔热层施工:铺设保温隔热材料,提高楼地面的保温隔热性能。
(4)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确保楼地面的承载能力。
(5)混凝土浇筑: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浇筑,确保楼地面结构坚固。
(6)养护:浇筑完成后,对楼地面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7)面层施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砖、木地板等材料进行面层施工。
二、楼地面建筑构造的设计要点1. 结构布局合理性在设计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和结构受力。
合理规划楼板的开间和进深,确保结构受力均匀,避免产生薄弱环节。
同时,要考虑楼地面的排水坡度,防止积水现象。
2. 耐久性考虑楼地面建筑构造的耐久性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设计时,应选用耐久性强的材料,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延长楼地面的使用寿命。
三、楼地面建筑构造的维护与保养1. 定期检查为确保楼地面建筑构造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应定期进行检查。
重点关注防水层、保温隔热层、面层等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防水层维护防水层是楼地面建筑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定期检查防水层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避免水分渗透造成损害。
楼地面的构造一、楼地面的组成与种类楼地面是楼层地面和底层地面的总称。
楼地面的基本组成为面层、垫层和基层。
材料和做法不同,在致分为整体地面、铺贴地面和木村面等。
1、整休地面的构造整体地面包括水泥砂浆地面、混凝土地面和现浇水磨石地面。
2、铺贴地面的构造铺贴地面是利用各种块料铺贴在基层上的地面。
常用的铺贴材料有天然大理石板、天然花岗岩板、预制水磨石板、缸砖、陶瓷锦砖(马赛克)和塑料板块等。
3、木地面木地面有长条和拼花两种,可空铺也可实铺,实铺法是在混凝土上铺木板(条)而制成,此法采用较多。
二、楼梯的种类及构造1、楼梯的作用楼梯是房屋各层间的垂直交凤施,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筑物中主要的垂直交通设施之一,通过它来实现房屋的坚向交通联系。
因而楼梯的主要功能是通行和疏散。
2、楼梯的组成楼梯由楼梯段、平台、栏杆(或栏板)和扶手三部分组成。
3、按材料分类常见的楼梯有木梯、钢筋混凝土楼梯和钢楼梯等,一般采用单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和圆形楼梯等,其中钢筋混凝土楼梯及双跑式楼梯应用最广。
4、按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分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其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可分为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等1)、板式楼梯,板式楼梯由梯段板、平台板和平梁组成,一般用于跨度不超过3m的小跨度楼梯较为经济。
板式楼梯的下表面平整,施工支模方便,外形完整,轻巧美观,故而目前跨度较大的公共建筑楼梯也常采用这种楼梯形式。
板式楼梯的缺点是斜板较厚,当跨度较大时,材料用量较多。
2)、梁式楼梯,梁式楼梯由楼梯斜梁、踏步板、平台梁、平台板组成,其优点是当楼梯跨度较大时较为经济,但其支模及施工都较板式楼梯复杂,外观也显得不够轻巧美观。
3)、其他形式的楼梯,除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还有螺旋楼梯、对折悬挑式楼梯,单梁挑板结楼梯等结构形式,这类楼梯一般造形新颖、美观,建筑效果较好,通常在公共建筑中采用,但其受力往往复杂。
结构形式也较为复杂。
5、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分类按施工方法不同,钢筋混凝土楼梯可分为现浇整体式楼梯和装配式楼梯两大类。
01J304 楼地面建筑构造(完整)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楼地面建筑构造的相关知识。
楼地面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承载能力、稳定性、隔音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涵盖楼地面的构造原理、施工材料、施工过程、技术要点等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楼地面建筑构造。
二、构造原理1. 楼地面的作用楼地面不仅仅是为了走在上面,它还具有以下功能:•承重:楼地面需要能够承受楼上的荷载,包括人员、家具、设备等。
•分隔:楼地面需要有效隔开上下层的声音和震动,以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隔热:楼地面需要具备隔热能力,以减少能量损失。
•防水:楼地面需要具备防水能力,避免水渗透给楼下造成损害。
2. 楼地面的构造原理楼地面的构造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层:楼地面的基层是建立在地基上的一层结构,通常使用混凝土或砖石等材料构建。
基层起到承重和隔热的作用。
•结构层:楼地面的结构层位于基层之上,通常由混凝土梁、板等构成,用于分隔和承重。
•隔热层:楼地面的隔热层位于结构层之上,通常使用岩棉、泡沫玻璃等材料构建,提供隔热功能。
•防水层:楼地面的防水层位于隔热层之上,通常使用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材料构建,防止水渗透。
三、施工材料1. 混凝土在楼地面的建造中,混凝土是常用的施工材料之一。
它具有承重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适合作为楼地面的基层和结构层材料。
2. 隔热材料隔热材料是楼地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隔热材料有岩棉、泡沫玻璃等。
这些材料具有低导热系数、隔热效果好的特点。
3. 防水材料楼地面的防水材料主要有沥青、聚合物改性材料等。
这些材料能有效地防止水渗透,保护楼地面不受水损害。
四、施工过程1. 准备工作在施工楼地面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勘察、设计、准备施工材料等。
2. 打地基地基施工是楼地面建筑的第一步,通常需要挖掘、夯实基底。
3. 浇筑混凝土在地基打好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先浇筑基层,然后浇筑结构层,确保楼地面具备承重能力。
4 楼地层构造、屋顶构造一、楼地层的组成•楼地层:楼板层与底层地坪层的统称。
•楼板层:建筑物中分隔上下楼层的水平构件,它不仅承受自重和其上的使用荷载,并将其传递给墙或柱,而且对墙体也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地坪层:建筑物中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水平构件,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各种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
楼板层主要由面层、结构层和顶棚组成楼板层的组成n面层:楼板层和地层的面层部分,楼板层的面层称楼面,地层的面层称地面。
n结构层:又称楼板。
它是楼板层的承重构件,承受楼板层上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墙或柱,同时对墙体起水平支撑的作用,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稳定性。
n顶棚层:它是楼板层下表面的面层,也是室内空间的顶界面,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楼板、装饰室内、敷设管线及改善楼板在功能上的某些不足。
地坪层主要由面层、垫层和基层组成。
地坪层的组成•垫层:是地坪层的承重层。
它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面层的荷载并将其均匀地传给垫层下面的土层。
•基层:垫层下面的支承土层。
它也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垫层传下来的荷载。
•附加层:在楼地层中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
二、楼板的类型楼板层按其结构层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等多种形式。
钢筋混凝土楼板因其承载能力大、刚度好,且具有良好的耐久、防火和可塑性,目前被广泛采用。
按其施工方式不同,钢筋混凝土楼板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类型。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现场支模、绑扎钢筋、浇捣混凝土,经养护而成的楼板。
特点:成型自由、整体性和防水性好,但模板用量大,工期长,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受施工季节的影响较大。
根据受力和传力情况分:有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无梁楼板和压型钢板组合板等。
板式楼板:板内不设梁,板直接搁置在四周墙上的板称为板式楼板。
梁板式楼板:由板、次梁、主梁组成的楼板。
板支承在次梁上,次梁支承在主梁上,主梁支承在墙或柱上。
楼地面装饰构造的基本方法楼地面装饰构造可分为整体式楼地面构造、块材式楼地面构造、木楼地面构造、软质制品楼地面构造、特种楼地面构造。
整体式楼地面构造:1、现浇水磨石楼地面的构造方法:现浇水磨石地面的构造一般分为底层找平和面层两部分。
先在基层上用10~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当有预满埋管道和受力构造要求时,应采用不小于30mm厚细石混凝土找平;为实现装饰图案,并防止面层开裂,在找平层上镶嵌分格条;用1:1.5~1:3的水泥石渣抹面,厚度随石子粒径大小而变化。
2、涂布楼地面的构造方法:涂布楼地面一般采用涂刮方式施工,故对基层要求较高,基层必须平整光洁并充分干燥。
基层的处理方法是清除浮砂、浮灰及油污,地面含水率控制在6%以下(采用水溶性涂布材料者可略高)。
为了保证面层质量,基层还应进行封闭处理,一般根据面层涂饰材料配调腻子,将基层孔洞及凹凸不平的地方填嵌平整,而后在基层满刮腻子若干遍,干后用砂纸打磨平整,清扫干净。
面层根据涂饰材料及使用要求,涂刷若干遍面漆,层与层之间前后间隔时间应以前一层面漆干透为主,并进行相应处理。
面层厚度均匀,不宜过厚或过薄,控制在1.5mm左右。
过氯乙烯涂料地面构造做法:清除基层,达到平整、光洁、充分干燥;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按面漆:石英:水为100:(80~100):(12~20)的比例将基层填嵌平整,然后再满刮石膏腻子,面漆:石膏粉=(100~80):100,腻子干透后,打磨平整,清扫干净。
块材式楼地面的构造:1、预制水磨石地面的构造方法:预制水磨石面层是在结合层上铺设的。
一般是在刚性平整的垫层或楼板基层上铺30厚1:4水泥砂浆,刷素水泥浆结合层;然后采用12~20mm厚1:3水泥砂浆铺砌,随刷随铺,铺好后用1:1水泥砂浆嵌缝。
2、陶瓷锦砖地面的构造方法:施工时,先在基层上铺一层厚15~20mm的1:3~1:4水泥砂浆,将拼合好后的陶瓷锦砖纸板反铺在上面,然后用滚筒压平,使水泥砂浆挤入缝隙。
5.1楼板层的基本构成及其分类楼地面的基本构成(图5-1)楼板层:用来分隔建筑空间的水平承重构件,它在竖向将建筑物分成许多个楼层。
楼板层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它还具有一定的隔声、防火、热工等功能。
楼板层一般由面层、结构层和顶棚层等几个基本层次组成。
地面层:分隔建筑物最底层房间与下部土壤的水平构件,它承受着作用在上面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安全地传给地基。
地面层由素土夯实层、垫层和面层等基本层次组成。
图5-1 楼板层的组成1、面层:又称楼面或地面,是楼板上表面的构造层,也是室内空间下部的装修层。
面层对结构层起着保护作用,使结构层免受损坏,同时,也起装饰室内的作用。
根据各房间的功能要求不同,面层有多种不同的做法。
2、结构层:位于面层和顶棚层之间,是楼板层的承重部分,包括板、梁等构件。
结构层承受整个楼板层的全部荷载,并对楼板层的隔声、防火等起主要作用。
地面层的结构层为垫层,垫层将所承受的荷载及自重均匀地传夯实的地基3、附加层:通常设置在面层和结构层之间,有时也布置在结构层和顶棚之间,主要有管线敷设层、隔声层、防水层、保温或隔热层等。
4、顶棚层:楼板层下表面的构造层,也是室内空间上部的装修层,又称天花板、天棚。
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楼板、安装灯具、装饰室内空间以及满足室内的特殊使用要求。
楼板的类型1、木楼板:采用木梁承重,上做木地板,下做板条抹灰顶棚。
具有自重轻、构造简单等优点,但其耐火性、耐久性、隔声能力较差,为节约木材,目前已很少采用。
2、砖拱楼板:可以节约钢材、水泥,但自重较大,抗震性能差,而且楼板层厚度较大,施工复杂,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3、钢筋混凝土楼板:强度高,刚度好,有较强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便于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是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楼板形式。
4、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是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组合体系是利用凹凸相间的压型薄钢板作衬板与现浇混凝土浇筑在一起而形成的钢衬板组合楼板,既提高了楼板的强度和刚度,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近年来主要用于大空间、高层民用建筑和大跨度工业厂房中。
5.2 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概念:是在施工现场经支模、扎筋、浇筑混凝土等施工工序,再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而成型的楼板结构。
特点:结构的整体性强、刚度好,有利于抗震,但现场湿作业量大,施工速度较慢,施工工期较长适用:适用于平面布置不规则,尺寸不符合模数要求或管道穿越较多的楼面,以及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
板式楼板概念:将楼板现浇成一块平板,并直接支承在墙上的楼板。
适用特点:板式楼板底面平整,便于支模施工,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平面尺寸较小的房间(如住宅中的厨房、卫生间等)以及公共建筑的走廊。
单向板:当板的长边尺寸l2与短边尺寸l1之比l2/l1大于2时,在荷载作用下,楼板基本上只在l1方向上挠曲变形,而在l2方向上的挠曲很小,这表明荷载基本沿l1方向传递。
双向板:当l2/l1,不大于2时,楼板在两个方向都挠曲,即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
梁板式楼板(图5-2)概念:为了使楼板结构的受力和传力更为合理,通常可在板下设梁来增加板的支点,这种由板和梁组成的楼板称为梁板式楼板。
特点:梁板式楼板通常在纵横两个方向都设置梁,有主梁和次梁之分。
主梁和次梁的布置应整齐有规律,并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房间的大小形状及荷载作用情况等。
一般主梁沿房间短跨方向布置,次梁则垂直于主梁布置。
对短向跨度不大的房间,也可以只沿房间短跨方向布置一种梁。
图5-2 梁板式楼板梁、板的尺寸要求:一般主梁的经济跨度为5~8m,主梁的高度为跨度的1/14~1/8,主梁的宽度为高度的1/3~1/2。
主梁的间距即为次梁的跨度,次梁的跨度一般为4~6m,次梁的高度为跨度的1/18~1/12,次梁的宽度为高度的1/3~1/2。
次梁的间距即为板的跨度,一般为1.7~2.7m,板的厚度一般为80~100mm。
井式楼板(图5-3)概念:将两个方向的梁等间距布置,并采用相同的梁高,形成井字形梁,又称为井字梁式楼板。
适用特点:它是梁式楼板的一种特殊布置形式,井式楼板无主梁、次梁之分。
梁通常采用正交正放或正交斜放的布置方式,由于布置规整,故具有较好的装饰性。
一般多用于公共建筑的门厅或大厅。
(a)示意;(b)正交正放梁格;(c)正交斜放梁格图5-3 井式楼板无梁楼板(图5-4)概念:楼板层不设梁,直接将板支承于柱上。
类型:当荷载较大时,为避免楼板太厚,应采用有柱帽无梁楼板,以增加板在柱上的支承面积。
当楼面荷载较小时,可采用无柱帽楼板。
柱网布置:柱网应尽量按方形网格布置,跨度在s6m左右较为经济,板的最小厚度通常为150mm,且不小于板跨的1/35~1/32。
适用:多用于楼面荷载较大的展览馆、商店、仓库等建筑。
图5-4 无梁楼板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概念:利用凹凸相间的压型薄钢板(图5-5)做衬板与现浇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支承在钢梁上构成整体型楼板,又称钢衬板组合楼板。
构造组成:主要由楼面层、组合板和钢梁三部分组成。
组合板包括混凝土和钢衬板。
此外,还可根据需要设吊顶棚。
组合楼板的经济跨度在2~3m之间。
其构造形式较多,根据压型钢板形式的不同有单层钢衬板组合楼板和双层钢衬板组合楼板之分。
适用特点:具有钢筋混凝土楼板强度高、刚度大和耐久性好等优点,而且比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轻,施工速度快,承载能力更好等特点。
适用于大空间建筑和高层建筑,在国际上已普遍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概念:在预制构件加工厂或施工现场外预先制做,然后再运到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特点:可节省模板,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而且提高了施工机械化的水平,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的推广,但楼板层的整体性较差。
类型:实心平板、槽形板、空心板三种。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概念:先将楼板中的部分构件预制,现场安装后,再浇筑混凝土面层而形成的整体楼板。
特点:整体性较好,又可节省模板,施工速度也较快,集中了现浇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优点。
叠合楼板(图5-6)概念: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
适用特点: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
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构造要求:叠合楼板的预制板部分,通常采用预应力或非预应力薄板,板的跨度一般为4~6m,预应力薄板最大可达9m,板的宽度一般为1.1~1.8m,板厚通常为50~70mm。
叠合楼板的总厚度一般为150~250mm。
为使预制薄板与现浇叠合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可将预制薄板的板面做适当处理,如板面刻槽、板面露出结合钢筋等。
(a)预制薄板的板面刻槽处理;(b)板面露出三角形的结合钢筋;(c)叠合组合楼板图5-6 叠合楼板密肋填充块楼板概念:采用间距较小的密助小梁做承重构件,小梁之间用轻质砌块填充,并在上面整浇面层而形成的楼板。
密肋小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
构造要求:填充块与肋和面板相接触的部位带有凹槽,用来与现浇的肋、板咬接,加强楼板的整体性。
肋的间距一般为300~600mm,面板的厚度一般为40~50mm,楼板的造用跨度4-10m。
5.3楼地层的防潮、防水、保温、隔声及变形缝构造地层防潮与保温防潮:地层与土层直接接触,土壤中的水分因毛细现象作用上升引起地面受潮,严重影响室内卫生和使用。
当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由于地表温度较低会在地面产生结露现象,引起地面受潮。
保温:对于有一定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常在楼层中设置保温层,使楼面的温度与室内温度一致,减少通过楼板的冷热损失。
保温材料可以用保温砂浆或保温板材料形式。
1、防潮地面(图5-7a):在地面垫层和面层之间加设防潮层的做法称为防潮地面。
其一般构造为:先刷冷底子油一道,再铺设热沥青、油毡等防水材料,阻止潮气上升;也可在垫层下均匀铺设卵石、碎石或粗砂等,切断毛细管的通路。
2、保温地面(图5-7b):就底层地面而言,对地下水位低,地基土壤干燥的地区,可在水泥地坪以下铺设一层150mm厚1:3水泥煤渣保温层,以降低地坪温度差。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可将保温层设在面层与混凝土结构层之间,并在保温层下铺防水层,上铺30mm厚细石混凝土层,最后做面层。
3、吸湿地面(图5-7c):一般采用黏土砖、大阶砖、陶土防潮砖做地面的面层。
由于这些材料中存在大量孔隙,当返潮时,面层会暂时吸收少量冷凝水,待空气湿度较小时,水分又能自动蒸发掉,因此地面不会感到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3、架空式地坪(图5-7d):将底层地坪架空,使地坪不接触土壤,形成通风间层,以改变地面的温度状况,同时带走地下潮气。
(a) 防潮地面;(b) 保温地面;(c) 吸湿地面;(d)架空式地面图5-7 地面防潮和保温楼地层防水建筑物内的厕所、盥洗室、淋浴间等房间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往往容易积水,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渗水漏水现象,应做好这些房间楼地层的排水和防水构造。
1、楼地面排水:将楼地面设置一定的坡度,一般为1%~1.5%,并在最低处设置地漏。
为防止积水外溢,用水房间的地面应比相邻房间或走道的地面低20~30mm,或在门口做20~30mm高的挡水门槛(图5-8a、b)。
2、楼面防水:现浇楼板是楼面防水的最佳选择,有用水要求的房间四周用现浇混凝土做150mm~200mm的冷水处理,面层也应选择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
对防水要求较高的房间,还需在结构层与面层之间增设一道防水层。
常用材料有防水砂浆、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同时,将防水层沿四周墙身上升150~200mm(图5-8c)。
当有竖向设备管道穿越楼板层时,应在管线周围做好防水密封处理。
一般在管道周围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密实填充,再用二布二油橡胶酸性沥青防水涂料做密封处理。
热力管道穿越楼板时,应在穿越处理设套管(管径比热力管道稍大),套管高出地面约30mm(图5-8d、e)。
(a)地面降低;(b)设置门槛;(c)楼板层与墙身防水;(d)普通管道的处理;(e)热力管道的处理图5-8 楼地面的防水与排水楼层隔声楼层隔声的重点是隔绝固体传声,减弱固体的撞击能量,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采用弹性面层材料:在楼层地面上铺设弹性材料,如铺设木板、地毯等,以降低楼板的振动,从而减弱固体传声。
这种方法效果明显,是目前最常用的构造措施。
2、采用弹性垫层材料:在楼板结构层与面层之间铺设片状、条状、块状的弹性垫层材料,如木丝板、甘蔗板、软木板、矿棉毡等,使面层与结构层分开,形成浮筑楼板,以减弱楼板的振动,进一步达到隔声的目的。
3、增设吊顶:利用隔绝空气声的措施来阻止声音的传播,其隔声效果取决于吊顶的面层材料,应尽量选用密实、吸声、整体性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