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 A.760(18)救生设备和装置相关图形符号
- 格式:doc
- 大小:6.71 MB
- 文档页数:2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的修正案第I章总则1 现有第1.2.2款的第.2项由下述内容代替:“.2 在-30℃至+65℃的气温范围内存放而不致损坏,且就个人救生设备而言,除非另有具体规定,应在-15℃至+40℃的气温范围内仍然可用;”2 现有第1.2.2款的第.6项由下述内容代替:“.6 为国际橙色或鲜红的橙色,或者对有助于海上找寻的部位涂上鲜明易见的颜色;”第II章个人救生设备3 第2.1.1.7款中“足以操作迅速抛投装置”一词被“不少于4kg”一词代替。
4 第2.1.3款中,“和”一词从第.4项的末尾移至第.5项的末尾,并增加下述新的第.6项:“.6 配备一迅速抛投装置,该装置将自动投放和启动信号及相关的与救生圈相连的自亮灯,其质量不超过4kg。
”5现有第2.2节由下述内容代替:“2.2 救生衣2.2.1 救生衣的一般要求2.2.1.1 救生衣应在被火完全包围的2秒钟内,不致燃烧或继续熔化。
2.2.1.2 根据表2.1,应提供三种尺寸的救生衣。
若一救生衣完全符合两种相邻尺寸范围的要求,则其可以标明两种尺寸范围,但具体的范围不得再分。
根据表2.1,救生衣应用体重或身高标明或同时用体重和身高标明。
表2.1 -救生衣尺寸标准2.2.1.3 如果一成人救生衣不适合体重高达140kg、胸围为1750mm的人员,则应提供适当的附属件使其能系于此类人员的身上。
2.2.1.4 通过与适当尺寸标准值的救生衣性能的比较对救生衣在水中的性能进行评估,例如符合本组织建议的参照测试装置(RTD)。
*2.2.1.5 每件成人救生衣的结构应:.1 能使75%完全不熟悉救生衣的人在无人帮助、指导或事先示范的情况下在1分钟内正确地穿好救生衣;.2 经示范后,所有人员都能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在1分钟内正确地穿好救生衣;.3 明显地只能用一种方式穿着或反穿,即使错误穿着,对穿着也不会造成伤害;.4 将救生衣系固于穿着者的方法应为快速和正面的封闭方式,而无需打结。
LSA-国际救生设备规则_中文附件国际救生设备(LSA)规则目录前言第I章通则1.1 定义1.2 救生设备的一般要求第II章个人救生设备2.1 救生圈2.2 救生衣2.3 救生服2.4 抗暴露服2.5 保温用具第III章视觉信号3.1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3.2 手持火焰信号3.3 漂浮烟雾信号第IV章救生艇筏4.1 救生筏的一般要求4.2 气胀式救生筏4.3 刚性救生筏4.4 救生艇的一般要求———————————————————————————————————————————————4.5 部分封闭救生艇4.6 全封闭救生筏4.7 自由降落救生艇4.8 具有空气维持系统的救生艇4.9 耐火救生艇第V章救肋艇5.1 救肋艇第VI章降落与登乘设备6.1 降落与登乘设备6.2 海上撤离系统第VII 其他救生设备7.1 抛绳设备7.2 通用应急报警和有线广播系统1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前言1 本规则的目的是为《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III章所要求的救生设备提供了国际标准。
2 1998年7月1日或之后,按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本规则的要求将是强制性的。
任何对本规则的进一步修正都将根据该公约第VIII条的程序规定予以通过并生效。
2第I章通则———————————————————————————————————————————————1.1 定义1.1.1 公约:系指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1.2 有效离开船舶:系指自由降落救生艇在自由降落后,不用其发动机而离开船舶的能力。
1.1.3 自由降落加速度:系指在自由降落救生艇降放期间登乘者所经受的速度变化率。
1.1.4 自由降落的核准高度:系指救生艇被批准的最大降落高度,从静水表面量至救生艇处在降放状态时救生艇最低一点。
1.1.5 降落滑道角度:系指船舶处于正浮时,救生艇滑道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
1.1.6 降落滑道长度:系指救生艇尾部至降落滑道低端的距离。
附件国际救生设备(LSA)规则目录前言第I 章通则1.1 定义1.2 救生设备的一般要求第II 章个人救生设备2.1救生圈2.2救生衣2.3救生服2.4 抗暴露服2.5 保温用具第III 章视觉信号3.1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3.2 手持火焰信号3.3 漂浮烟雾信号第IV 章救生艇筏4.1 救生筏的一般要求4.2 气胀式救生筏4.3 刚性救生筏4.4 救生艇的一般要求4.5 部分封闭救生艇4.6 全封闭救生筏4.7 自由降落救生艇4.8 具有空气维持系统的救生艇4.9 耐火救生艇第V 章救肋艇5.1 救肋艇第VI 章降落与登乘设备6.1 降落与登乘设备6.2 海上撤离系统第VII 其他救生设备7.1 抛绳设备7.2 通用应急报警和有线广播系统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前言1 本规则的目的是为《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III 章所要求的救生设备提供了国际标准。
2 1998年7月1 日或之后,按经修正的《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本规则的要求将是强制性的。
任何对本规则的进一步修正都将根据该公约第VIII条的程序规定予以通过并生效。
第I 章通则1.1 定义1.1.1 公约:系指经修正的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1.2 有效离开船舶:系指自由降落救生艇在自由降落后,不用其发动机而离开船舶的能力。
1.1.3 自由降落加速度:系指在自由降落救生艇降放期间登乘者所经受的速度变化率。
1.1.4 自由降落的核准高度:系指救生艇被批准的最大降落高度,从静水表面量至救生艇处在降放状态时救生艇最低一点。
1.1.5 降落滑道角度:系指船舶处于正浮时,救生艇滑道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
1.1.6 降落滑道长度:系指救生艇尾部至降落滑道低端的距离。
1.1.7 规则:系指包含在公约附则中的条款。
1.1.8 要求的自由降落高度:系指船舶处在其最轻航行状态从静水表面量至救生艇处在降放状态时的救生艇最低一点之间的最大距离。
消防安全标志GB 13495—9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06—12批准1993—03—01实施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6309—1987《消防——安全标志》。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与消防有关的安全标志及其标志牌的制作、设置位置。
1.2 本标准的应用领域要尽可能广泛地扩大到需要或者应该的一切场所,以向公众表明下列内容的位置和性质:a.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b.火灾时疏散途径;c.灭火设备;d.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地方或物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GB 4327—84《消防设施图形符号》所覆盖的设计图或地图上用的图形符号。
2 引用标准GB 2893 安全色3 消防安全标志消防安全标志由安全色、边框、以图象为主要特征的图形符号或文字构成的标志,用以表达与消防有关的安全信息。
消防安全标志的颜色应符合GB 2893中的有关规定。
消防安全标志按照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的分类,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3.1 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的标志3.2 火灾时疏散途径的标志3.3灭火设备的标志3.4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地方或物质的标志3.53.5.3 方向辅助标志应该与3.1—3.4中的有关标志联用,指示被联用标志所表示意义的方向。
表5只列出左向和左下向的方向辅助标志。
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制作指示其他方向的方向辅助标志(见图1、图3c)。
3.5.4 在标志远离指示物时,必须联用方向辅助标志。
如果标志与其指示物很近,人们一眼即可看到标志的指示物,方向辅助标志可以省略。
3.5.5 方向辅助标志与3.1—3.4中的图形标志联用时,如系指示左向(包括左下、左上)和下向,则放在图形标志的左方;如系指示右向(包括右下、右上)。
则放在图形标志的右方(见图1、图3c)。
3.5.6 方向辅助标志的颜色应与联用的图形标志的颜色统一(见图1、图2c)。
图1 方向辅助标志使用举例3.6 文字辅助标志3.6.1 将3.1~3.4中图形标志的名称用黑体字写出来加上适当的背底色即构成文字辅助标志。
中国船级社船用气胀式救生设备检修服务站认可规定2016年8月第1条总则1.1 为使船用气胀式救生设备在合格的服务站进行检修,特依据并在IMO A.761(18) 《气胀式救生筏检修站认可条件建议案》及其修正案、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IACS UR Z17 《服务供方程序要求》等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制订本认可规定细则。
1.2 本文规定了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本社或CCS”)对气胀式救生筏(含充气式救助艇)、充气式救生衣和救生服、静水压力释放器、海上撤离系统检修服务站(或简称服务站)的认可要求和程序,编制过程中引用和参考的下述现行有效的文件适用于本规定:1、IMO A.761(18)《气胀式救生筏检修站认可条件建议案》及其修正案MSC.55(66)、MSC.388(94);2、MSC/Circ.1114《GUIDELINES FOR PERIODIC TESTING OF IMMERSION SUIT AND ANTI-EXPOSURE SUIT SEAMS AND CLOSURES》;3、《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4、IMO MSC81(70) 《救生设备试验的建议案》;5、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6年修改通报;6、IACS UR Z17(Rev.11)《服务供方程序要求》;如果这些文件在未来进行修改,修订条款同样适用于本规定,执行时应考虑本规定相应条款的修改。
1.3 当检修服务站提供的检修服务影响到本社验船师对CCS船舶或海上移动设施法定认证和服务的结果判断和决定时,提供服务的检修服务站应按照本规定经本社认可或验证。
1.4 主管机关有特殊规定时,应满足主管机关的要求。
第2条认可范围本规定按以下检修范围进行分类认可*:2.1 救生筏最大乘员定额:25人、降落方式为抛投式和/或吊架式;2.2 救生筏最大乘员定额:65人、降落方式为抛投式和/或吊架式;2.3 救生筏最大乘员定额:N人(N大于65人)、降落方式为抛投式和/或吊架式;2.4 静水压力释放器;2.5 海上撤离系统;2.6 充气式救生衣、救生服、抗暴露服;第3条认可要求申请认可的检修服务站,应符合以下要求**:* 当因实操验证等原因无法证明服务站可以达到所述救生筏分类中最大乘员定额时,可按具体情况给出人员数量上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