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 格式:docx
- 大小:13.42 KB
- 文档页数:4
《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大孟桥中心小学——崔红敏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课件PPT课件一、导入新课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二、出示课件(PPT课件)欣赏一组图片。
三、欣赏完一组民俗民风的图片,我们来学习第二组课文中的文章,读一读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民俗民风。
1、小组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发言总结4、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慌乱、喜庆、团圆’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想和,这里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
一、我们领略了《北京的春节》那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让我们一起读《藏戏》感受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
1、分小组读<藏戏》共同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交流汇报(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形式: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小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仍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接着我们继续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分甲、乙小组阅读完成任务单)1、出示课件2、小组交流汇报(1)客家民居:位置: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盗、防排挤。
材料:石灰中掺土,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结构:三到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文化特征:八卦布局排列,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范文一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
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
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
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
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
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
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
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
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
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
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范文二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
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
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
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就有着独特的风俗。
那么关于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作文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欢迎参阅。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一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
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
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
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
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爱阅读二民风民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我爱阅读二民风民俗了解文章表现出来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为本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过年(节选)丰子恺二十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
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
这男工大都是陆阿二,又名五阿二。
因为他姓陆,而他的父亲行五。
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
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帮忙,但是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姐姐们又做许多小年糕,形状仿照大年糕,预备二十七夜过年时拜小年菩萨用的。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
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
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
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
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
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盘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
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
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
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
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
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导语:《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①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拓展阅读]《北京的春节》(舒乙)北京有很热闹的地方,也有很幽静的地方,它动中有静,很像太极拳;它有很刺激的地方,也有很温和的地方,它劲中有柔,很像香片茶。
北京的田园风光还表现在她严格照节气在生活。
节气对农业至关重要。
到什么节气一定得播种,晚一天都不成,几千年来中国人世世代代对大自然的规律竟掌握到如此精确的程度,也就为自己的生活模式定了一个准确的日程表。
北京人是按这个日程表生活的典范。
一年里节气有二十四个。
于是,北京人天经地义地有了二十四个节日,年复一年地轮流着过,过得有滋有味。
虽然,原本农业上的真实含意已不多了,仿佛只剩下一种躯壳,一种借口,一种象征,一种传统,故意地让生活变得更有变化起伏和情趣,成了十足的文化。
北京人过这二十四个节日的讲究就多了,够写一本书的,噢,不,单单一个春节就够写一本的了。
想一想,接近春节的那一个多星期,由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开始,是按天行动的,地道的统一行动,全城的人,头一天一起打扫卫生,第二天一起蒸馒头,第三天一起杀鸡宰鸭,等等等等,何等气派和有趣。
这种年节序幕,由腊月初八起,就都带有文化色彩,说轻松一点,带有很大的游戏性。
腊八这天,要煮粥喝粥,叫做腊八粥。
本来年底一切庄稼都收获了,好像要刻意展览一下全年收成的丰富多彩,便发明了这么一种腊八粥。
往粥里放大米、小米、菱角米、薏仁米、高粱米、玉米,各种豆,包括红豆、绿豆、黄豆、花豆、芸豆,各种果仁,有核桃、栗子、榛子、松子、瓜子、花生,还有葡萄干、桂元、大红枣,各种果脯。
这么一锅粥,还得了吗!香啊,多彩啊,好玩啊,闻着看着便令人垂涎三尺。
腊八粥是家家都要熬的,一熬就熬个通宵,全家都帮着剥皮,包括花生仁皮和那费事的核桃仁皮。
小孩子一边剥一边吃,吃得多剥得少,其乐无穷。
粥熬得了,按老年间的规矩,要分送给朋友们,间或还有比赛显示的意思。
其实,原本佛教早有腊八熬粥供佛的规矩,用大锅熬,装数石米,供佛之后施舍给远近的穷人。
皇帝还有赐粥百官的习惯。
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民风民俗(课外阅读)❆单元主题概述❆✪核心素养阅读训练✪一、(2022•河南南阳·期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二、(2022·校考单元测试)课外阅读。
三、(2020·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四、(2020·课时练习)延伸阅读。
五、(2021·浙江金华·期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2022·单元测试)类文阅读。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写对联(或贴对联)发纸吃年夜饭购年货(或买年画)穿新衣守岁拜年【解析】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章第②段简单的介绍了过年时人们购置年货,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文章第③段详细的介绍了过年时贴对年的习俗,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村里的人都来“我”家求父亲写对联,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文章第④段简单介绍了过年穿新衣服的习俗,除夕的头天晚上“我”会把新衣服拿出来,想象着明天就要穿上了,非常高兴;文章第⑤段详细介绍了过年发纸的习俗,发纸是过年时最重要的活动,在发纸前父亲总是提前把鞭炮拴在一根大杆子上,靠在墙角就等着放了,十点左右,周围的村子就开始发纸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火光将天边都映得发亮,十一点半了,父亲便把我们几个都叫出去,开始忙活,有的点鞭炮,有的点一堆火,母亲则在屋里做饭;文章第⑥段详细介绍了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三十的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着饭,说说话,其乐融融,还会吃饺子,如果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一年将有好运相伴;文章第⑦段简单介绍了过年“守岁”的习俗,据说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话,一年之中头脑都清醒,小孩子们打着灯笼出去尽情玩;文章第⑧段简单介绍了过年拜年的习俗,天亮后,人们相互拜年,串门,整个小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民风民俗姓名:练习时间: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除夕(节选)斯妤头一天照例是熬夜,然后照例是睡懒觉睡到阳光灿烂,市声嘈杂。
眼睛睁开后下意识地望了望窗外,复又下意识闭上。
再次睁开眼时想到的是儿子。
躺在身边的儿子却早已醒来,自己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
不像在玩也不像发呆当然更不是在思索。
他就是那么躺着静静地眼珠黑黑地看着天花板。
我朝他一笑。
他也回报我嫣然一笑。
我说今天怎么这么乖,醒了也不叫妈妈,不吵妈妈,今天真是特别地乖。
儿子应付似的笑笑,然后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吧,今天咱们不上幼儿园对不对?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记忆中的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
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
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
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
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
外婆开始求福,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结尾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闽南的端午节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
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
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
最后投江自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
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
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
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
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
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
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
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
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
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
(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
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
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
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
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
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
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
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
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
气势真是不同凡响!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
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
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
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家乡的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作文各地的民风民俗都非常有趣,你了解的有哪些呢?以下是带来的民风民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海霞。
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
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
这不,我已经都好,做成“ ___”了。
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
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
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
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
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
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
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民风民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确实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节的。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
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
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
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1】民风民俗作文我的家乡在广西省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风土民情的地方。
这里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
今天,我就说一说苗族吧!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
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们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
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饿着肚子,他们就再也不理会你了。
苗族有一个自己的民族节日,叫做“跳坡节”。
跳坡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女孩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大早便赶往跳坡地点——跳坡场。
来到坡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坡场上最热闹的要数对山歌了。
轻年男女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他们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就会互相赠送礼物,男孩送给女孩一面小镜子,女孩送给男孩一把手电筒,相互赠送完东西,就是他们的定情物了。
送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手牵着手,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交往,他们就会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怎么样?朋友,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这还有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有机会你也来隆林看一看,我再给你一一介绍。
【2】民风民俗作文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
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
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语文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教学设计四川省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教师姚晓黎编写【本组说明】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的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四篇课文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同步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相应选编了五篇配套的专题: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冯骥才的《花脸》、金波的《兔儿爷》、林战青的《在蒙古包里做客》、刘庭华的《傣家风情》。
这几篇课文用以辅助教材,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开拓视野,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
让学生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华夏文明的认识和体会,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北京的春节》《花脸》《兔儿爷》《在蒙古包里做客》。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进一步了解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用句,生动表达的特点。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展示各民族的服饰、节日的图片。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生活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虽然他们语言不同,服饰不同,习俗不同,但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儿女们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歌。
《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大孟桥中心小学——崔红敏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课件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
二、出示课件(PPT课件)欣赏一组图片。
三、欣赏完一组民俗民风的图片,我们来学习第二组课文中的文章,读一读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民俗民风。
1、小组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
3、小组发言总结
4、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慌乱、喜庆、团圆’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想和,这里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
一、我们领略了《北京的春节》那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让我们一起读《藏戏》感受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
1、分小组读<藏戏》共同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
3、小组交流汇报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形式: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小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仍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接着我们继续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分甲、乙小组阅读完成任务单)
1、出示课件
2、小组交流汇报
(1)客家民居:
位置: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盗、防排挤。
材料:石灰中掺土,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结构:三到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文化特征:八卦布局排列,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2)傣家竹楼:
位置:地处亚热带。
作用:防酷热和潮湿。
材料:柱子支撑,横梁穿柱楼板和竹篾阁楼,瓦片盖顶。
结构:正方形,分上下两层。
文化特征: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小结:材料简单、布局奇妙、历久不毁、先辈智慧
四、继续阅读《和田的维吾尔人》
(1)出示课件
(2)小组交流完成任务单
(3)小组总结:独具特色的“西域特色,维吾尔风情”
五、我们阅读了几篇具有民风民俗的文章,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几篇文章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同点:都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不同点;
(1)《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的风俗。
(2)《藏戏》藏戏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世界民居奇葩”独具特色的民屋。
(4)《和田的维吾尔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布置作业:阅读课外具有民风民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