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春节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春节到︳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2.学习绘画基础知识和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彩纸、毛笔、画笔、颜料、拓片、画册等
学生:铅笔、橡皮、文具盒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春节的历史和由来,讲述传统春节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春节文化,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2. 学生练习画荷花
通过学习绘画基础知识,了解荷花的基本特征,学习画荷花的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教师示范绘画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绘画技巧,示范绘制春节相关元素,如“春”字、红灯笼等,让学生了解春节文化图案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4. 学生练习绘画春节图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技巧,自行选择春节图案进行练习画作。
5. 教师点评作品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画作进行点评,指出亮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素养。
6.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记忆,表扬学生取得的优秀成果,鼓励学生在绘画习作中不断创新。
四、教学评价
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画作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出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得到了对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提高。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参与积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春节到︳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技能,创作富有春节氛围的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题材的绘画、手工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创作富有春节氛围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春节的热闹气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老师与学生分享春节的趣事,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了解。
1.2 出示春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 新课内容2.1 讲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
2.2 引导学生观察春节的元素,如鞭炮、春联、灯笼等。
2.3 讲解绘画、手工创作的技巧,引导学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3. 实践操作3.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3.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
4.2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5.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节的文化内涵。
5.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了绘画、手工创作的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出春节的热闹气氛。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以春节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制作一个与春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鞭炮、灯笼等。
七、板书设计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题材的绘画、手工创作3. 创作要点:融入春节元素,表现热闹气氛八、教学资源1. 春节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2.能够绘制春节相关的图画,并运用适当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绘画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2.彩色画笔、画纸、水彩颜料等。
3.学生的参考书籍或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春节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春节的习俗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春节的图画表现形式,让学生理解春节图画的意义和表现手法。
3.教学示范(20分钟)老师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春节的图画示范,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展示绘画春节图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例如:描绘鞭炮、燃放爆竹、贴春联、猜灯谜等。
4.练习与实践(4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春节习俗进行表现。
可以使用彩色画笔、水彩颜料等进行绘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绘画的表现能力。
5.展示与分享(15分钟)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组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绘画体会和创作过程。
四、教学扩展1.让学生在家中观察春节的习俗,记录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场景或活动,下节课可以继续进行绘画实践。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春节习俗和节日文化,与中国春节进行比较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春节图画绘制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学习了春节的相关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1春节到》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含义;2.学会用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美感。
二、教学重点1.春节的文化含义和视觉形态;2.素描表现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1.素描人物的基本技巧和表现;2.春节视觉形态的表现;四、教学内容1. 春节的文化含义1.讲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在新年里辞旧迎新、祈求丰收、祭祖祈福的日子。
2.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如年夜饭、贴窗花、舞龙舞狮等。
3.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春节的氛围和活动。
2. 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1.让学生了解绘画基本技巧和素描的概念。
2.讲解素描表现人物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轮廓、阴影等。
3.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春节的视觉形态,如灯笼、鞭炮、红包等。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用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美感1.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注意构图和比例。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表现春节的氛围。
3.让学生在素描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水彩、色笔等其他绘画材料和技巧,提高美感。
五、教学过程1. 春节的文化含义1.讲解春节文化的概念(10分钟)2.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10分钟)3.播放春节气氛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春节气氛(10分钟)2. 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1.讲解素描的概念和基本技巧(10分钟)2.讲解素描表现人物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0分钟)3.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春节的视觉形态,如灯笼、鞭炮、红包等(10分钟)4.让学生自己用素描表现春节的视觉形态(30分钟)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美感1.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注意构图和比例(10分钟)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表现春节的氛围(20分钟)3.让学生在素描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水彩、色笔等其他绘画材料和技巧,提高美感(30分钟)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作品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素描技能和对春节视觉形态的感知。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节到》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通过学习剪纸、春联、灯笼等民俗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习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充满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剪纸、春联、灯笼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毛笔、墨水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春节是什么吗?春节有哪些习俗?”引导学生回顾春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剪纸、春联、灯笼等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春节的民俗艺术,同时简要介绍作品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剪纸、春联、灯笼,还有哪些民俗艺术与春节有关?”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节的习俗和民俗艺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春节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民俗艺术,下节课分享。
《春节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域的不同春节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的生活情趣。
2、在年画的欣赏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年画艺术特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春节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的愉快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难点:了解年画的基本表现方法以及步骤,用绘画等方法来尝试表现自己理解的春节。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收集有关春节习俗,年画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将教室简单布置的有喜庆气氛。
)(播放欢庆春节喜庆场面的录像)师:录像中人们在庆祝什么节日呀?生:春节。
师:快要过春节了,按照中国人过节的习俗,不管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可是有些人却以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一些新年礼物,为他们送上我们的一片爱心好吗?(板书课题:过春节)。
生:好!三、探讨发现,了解春节的文化。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我们家乡都有哪些过年的习俗呢?生:包饺子、贴春联、放烟花、拜年、走亲戚……四、想一想(出示年画)1、你看见过这样的画吗?在哪儿见过的?2、它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平常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五、问一问思考与创新(相传中国之年画,始于唐朝,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刚才我们看的图就是门神图。
)六、画一画把你印象重的春节的喜庆场面画出来吧七、拓展欣赏,课后延伸。
师:让我们一块来欣赏过春节时民间的其它艺术,(课件出示:民间艺术图片:民间剪纸、玩具、花馍等。
)最后让我们互相拜个年结束这节可好吗!(在喜庆的音乐和笑声中学生互相拜年祝愿,结束这节课。
湖南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美术》1、《春节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教学难点: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过程。
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出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二、探索新知师:首先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师:教师总结。
农历正月初一。
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
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生:小组之间讨论。
四年级美术《春节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
2. 培养学生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活动的描绘3.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培养学生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创意地表现春节的氛围和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春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3. 准备展示用的画板或展示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让学生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
2. 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春节的特点,如红色、灯笼、鞭炮、饺子等,并示范如何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的氛围和活动。
3. 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创意绘画或制作,表现春节的特点和氛围。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作品展示在画板或展示墙上,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互相欣赏、学习。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意,将春节的氛围和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春节的氛围。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欣赏评价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评价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
2. 让学生描述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和场景,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四年级美术春节到 (1)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春节”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引导学生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春节相关内容,表达个人感受。
研究发现身边事物,并在色彩、线条等方面有目的地研究。
3.情感目标:以隆重、热闹为主线,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春节气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尝试用绘画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红色卡纸、勾线笔、油画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春晚视频,引出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
出示并板书课题《春节到》。
二、新授:一)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时的庆祝活动,了解春节的活动俗。
二)跟随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春节俗的美好寓意与传说。
1.倒贴福字的含义。
倒贴福字:福是指福气、幸福,倒着贴的寓意就是福气来到了。
2.舞龙灯:因为相传龙是天界掌管雨水的神灵,过春节舞龙会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舞狮子:狮子被当做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春节时舞狮子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4.年夜饭:就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
吃年夜饭时,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关系更加和睦、更亲密。
5.包饺子:吃饺子预祝来年可以招财进宝。
6.放鞭炮:以前人们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传说中的年兽,现在放爆竹多为了辞旧迎新,增加节日的热闹气氛。
三)启发学生思考人们春节举行各种风俗活动的目的就是祈福。
三、欣赏表现春节题材的优秀作品,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一)逐幅欣赏春节作品。
1.表现舞龙灯的农民画,将春节舞龙的热闹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2.舞狮子的作品,狮子在燃放着的鞭炮之间穿梭,气氛热烈,形象生动。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春节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春节到》是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氛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等,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春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的热闹氛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春节的习俗和活动细节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氛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氛围。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欣赏法:教师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绘画和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3.优秀作品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了解春节美术创作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春节主题的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欣赏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春节到》(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表现春节氛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春节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背景。
2. 春节美术作品的欣赏。
3. 春节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表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春节文化背景,运用艺术形式表现春节氛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表现春节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春节美术作品图片、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春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春节的兴趣。
2. 赏析:展示春节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3. 讲解:介绍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表现春节氛围的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春节到》2. 主题:春节文化背景、艺术表现方法、作品欣赏与实践3. 重点:春节氛围的表现技巧4. 难点:如何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表现春节主题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表现春节氛围的画作。
2. 制作一个与春节主题相关的小手工。
3. 收集更多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等文化知识,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春节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播放春节相关的视频、讲述春节的传说故事、展示春节的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导入环节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案】四年级美术春节活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学习制作传统春节剪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绘画能力,绘制春节的主题画作。
二、教学内容:1.春节的简介:由来、习俗等。
2.传统春节剪纸的制作。
3.绘制春节的主题画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春节的相关图片、春节的红包、剪纸和绘画相关的材料。
2.学生:纸张、剪刀、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春节的场景,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内容与春节有关。
然后引出“春节”这个话题,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教师可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春节文化的深厚底蕴。
2.学习制作传统春节剪纸(30分钟)2.1春节剪纸的由来及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春节剪纸的场景,然后简单介绍春节剪纸的由来及意义,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对剪纸的理解和感受。
2.2制作春节剪纸教师分发剪纸纸张,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并给予学生实际操作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不同形状的春节剪纸,比如福字、年花等。
3.绘制春节的主题画作(40分钟)3.1春节主题画作的意义教师向学生介绍春节主题画作的意义,并展示一些优秀的春节主题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画作的特点。
3.2绘制春节主题画作教师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绘制春节的主题画作,可以是人们欢庆春节的场景,也可以是春节的传统习俗等等。
4.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春节剪纸和春节主题画作,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艺术作品和传统文化,以加深学生对春节的理解和认识。
五、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在家中进一步尝试制作春节剪纸和春节主题画作,并带到学校进行展示。
2.组织学生参观春节的传统艺术展览或参加春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增加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春节到(活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2、学生画一幅门神画和年画。
能画出自己熟悉的过年习俗或活动内容,表达人们过年的快乐心情。
3、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表现力。
教学程序:门神故事导入:1、猜图激趣。
今天有两位神将降临我们的课堂,他们是什么神?他们怒目圆睁,表情严厉,双手持兵器,全身武装。
他们总是喜欢成双成对,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将他们贴于两扇大门之上。
猜出他们是什么神了吗?2、弓|出课题:春节到(活动一)画门神。
3、看视频短片,了解门神故事。
通过短片了解到:门神是古代人们根据传说而创造的守护宅院的神灵,主要有“辟邪”和“祈福”两种寓意。
分析门神特征过渡语:门神画怎样来表达辟邪祈福的寓意呢?老师这收集了一些门神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找找。
1、师提示从神态、服饰、色彩、构图四个方面去寻找。
教师分发门神画图片,学生分组探讨,寻找门神画的寓意象征。
2、分组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补充总结,(1)神态组:①出示一组门神画表情图,理解门神表情严厉的寓意。
②出示门神整体图,说说门神的动作和手中兵器的寓意。
③拓展更多不同兵器。
④总结板书门神“神态威严”的特征。
⑤拿出兵器道具,请学生扮演门神,模仿表情动作。
(2)衣饰组:①解析衣饰结构和特色。
出示普通战衣和门神服饰对比,找出不同之处。
(多了飘带、吊穗、彩旗等,花纹也复杂些。
)解释:飘带是代表神的身份,吊穗和花纹是美化服饰的。
②挖掘常见花纹及寓意。
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门神服饰的花纹,有鱼鳞纹、祥云纹、如意头、太极图等。
③总结板书:门神衣饰华丽,有装饰感,寓意吉祥。
(3)色彩组:①出示着色门神画,哪些颜色最多,搭配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②总结: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喜庆,有主色调,配色有规律。
(4)构图组:①分别出示古代人物画和其他年画与门神对比,说说构图特色。
②门神人物都是顶天立地的,身材魁梧,动作张扬,所以构图饱满,这样更加符合门神形象驱邪祈福的意图。
美术春节到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春节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春节期间常见的美术元素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春节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意义介绍。
2. 春节美术元素的学习和欣赏。
3. 创作春节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1. 春节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
2. 美术用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3.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介绍春节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意义。
引发学生对春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2. 展示春节常见的美术元素,如红包、灯笼、年画、舞龙舞狮等。
让学生观察、欣赏,并讨论这些元素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示范:3. 选择一个春节美术元素,如年画,进行示范性创作。
解释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并展示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践:4.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选择一个春节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
分享:5.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环节。
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的思路和心得体会。
总结:6. 总结春节美术创作的要点和技巧,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拓展:7. 鼓励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美术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评价:8.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创作水平和表现,进行个别评价和反馈。
鼓励他们在美术创作方面持续努力和进步。
教学延伸:9. 鼓励学生在其他节日或主题下进行美术创作,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创作领域。
教学资源:- 春节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
- 美术用具和材料。
-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表达个性和独特的美术作品。
同时,要提供充足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和表现形式。
教学结束后,要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在美术创作方面持续努力和进步。
四年级美术春节到教案四班级美术春节到教案1教学目的:1、培育幼儿对刮画的爱好。
2、鼓舞幼儿大胆作画,培育其制造能力。
教学准备:1、每位幼儿一张刮画用的蜡纸。
(用较硬的纸上涂上一层各种颜色的蜡笔,再用深色如棕色、黑色、或深兰色等涂上覆覆盖住底色。
2、各种刮画工具,如竹签、刀片、小勺、螺丝刀、叉子及各种形状的齿状积木、旧梳子等。
3、老师刮画范画一张,已涂好的蜡纸一张,刮画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1、老师出示刮画工具,引起幼儿的爱好。
师:这些叉子、竹筷和小刀他们有什么用处呢?除了你们说的用处之外,他们可以用来干什么?2、尝试活动。
请幼儿用各种工具在已涂好的画纸上试刮一下。
看看能画出一些什么图案。
3、老师总结各种工具可以刮出不同的美丽的线条和图案。
4、老师示范刮画:长颈鹿。
用竹签刮出一个圆,圆下有两条线,又是一个椭圆,下面是四条柱子,刮出眼睛和嘴巴、耳朵,身上有色块,用小刀块,脖子上的皮毛用梳子刮,长颈鹿见到小朋友十分兴奋,就唱起了歌,用叉子刮出波浪状的五线谱。
5、出示范画,请幼儿看一看、讲一讲,老师用什么工具,刮出了什么?6、幼儿刮画:请小朋友用各种工具来刮一张画吧。
7、总结:重点表扬大胆作画的幼儿。
这么多美丽的刮画作品,我们来把它布置成一个刮画作品展,请别的班级的小朋友也来参观吧。
四班级美术春节到教案2我想飞活动目标1、透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
2、激发对想象画的爱好。
活动准备: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两张、水彩笔、画纸、双面胶带活动过程一、调动幼儿已有阅历,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
1、老师:“有什么,他们会飞?”(幼儿“小鸟?”)2、“小鸟它为什么会飞?”(“因为有翅膀!”……)3、“还有什么也会飞?”(“奥特曼”“阿童木”……)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1、老师:“昨日晚上,我给自己画了两幅画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幼儿:“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