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6
《四个糯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及其遗传力分析》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糯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育种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配合力作为衡量自交系遗传潜力的关键指标,对于糯玉米的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四个糯玉米自交系为研究对象,对其配合力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遗传力,以期为糯玉米的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选用四个糯玉米自交系,分别为A、B、C和D。
这四个自交系均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和优良的农艺性状。
2. 方法(1)配合力测定采用杂交配组法,将四个自交系进行两两杂交,共得到6个杂交组合。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这6个杂交组合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并记录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各杂交组合的配合力。
(2)遗传力分析利用配合力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各杂交组合的遗传力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各杂交组合的表型方差与基因型方差,评估各性状遗传力的强弱。
三、结果与分析1. 配合力测定结果经过田间种植和数据分析,得到各杂交组合的配合力数据。
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在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某些组合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具有较好的育种潜力。
2. 遗传力分析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各杂交组合的表型方差与基因型方差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糯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性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四个自交系中,某些性状的遗传力较强,具有较高的遗传潜力。
这些性状在育种过程中应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四、讨论1. 配合力与育种潜力配合力是衡量自交系遗传潜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各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可以评估自交系的育种潜力。
本研究所选用的四个糯玉米自交系在配合力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育种过程中,应优先选择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进行杂交配组,以提高新品种的遗传潜力和综合性能。
2. 遗传力的影响因素遗传力是衡量性状遗传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发现,糯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性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是指通过配合力试验和配合力分析,对甜玉米自
交系的主要性状进行评价和分析。
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包括株高、穗高、穗粗、穗长、穗行数、籽粒行数、叶面积和籽粒产量等。
进行配合力试验,选择数个具有代表性的甜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种子的交叉配制,
得到一系列的杂种组合。
然后,将这些杂种组合和自交系的亲本进行比较,测定各个组合
在主要性状上的表现。
通过配合力试验,可以得到杂种组合和自交系亲本在主要性状上的表现差异。
进一步,可以根据配合力指数来评价杂种组合和亲本在各个性状上的配合力大小。
配合力指数的计
算公式为:配合力指数= (杂种组合平均值-亲本平均值)/2。
然后,进行配合力分析,根据配合力指数的大小,将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分为一
般配合力、优良配合力和劣等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表示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或劣势;优良配
合力表示具有较高的亲和性、较好的配合效果;劣等配合力表示不适合作为亲本选用。
根据配合力分析的结果,可以对甜玉米自交系进行进一步的选育和利用。
选择具有较
高配合力和良好表现的杂种组合作为品种的亲本,通过后代选择和杂种优势的利用,进一
步提高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是甜玉米品种选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配合力试
验和配合力分析,可以评价和分析自交系的优劣及其亲和性,为甜玉米的选育和利用提供
科学依据。
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甜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是研究甜玉米育种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提高甜玉米的遗传育种效率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甜玉米自交系是通过长时间的自交自选育种,产生的自交纯系。
由于长时间自交容易产生自交抑制,导致自交系中存在着不同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往往受到这些不同等位基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配合力。
了解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可以帮助育种者更好地利用自交系间的优势互补效应,提高甜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旨在通过对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分析,探讨其性状表现和配合力水平,为甜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可以加快甜玉米育种的进程,提高甜玉米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为甜玉米的生产做出贡献。
【字数:224】1.2 研究目的甜玉米自交系的繁育是种质资源开发和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
在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中,研究目的是明确各自交系在杂种优势形成中的贡献以及性状配合力的表现,为育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自交系的性状表现和遗传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潜力,有利于选育杂种优势明显的亲本组合,提高甜玉米杂种的育种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通过配合力分析方法,揭示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特点,为进一步实现甜玉米高产、抗逆的育种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探究自交系的性状配合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甜玉米育种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甜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对于甜玉米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可以准确评估不同自交系间的亲和性,为选配亲本提供科学依据。
配合力分析可以帮助育种者更好地理解甜玉米性状遗传规律,指导甜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配合力分析还可以发掘出在甜玉米自交系中具有优良性状配合力的基因型,为甜玉米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
《四个糯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及其遗传力分析》一、引言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
而自交系作为糯玉米育种的基础材料,其配合力的测定及遗传力分析对于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四个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测定,并对其遗传力进行分析,以期为糯玉米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选用了四个糯玉米自交系,分别为A、B、C和D。
这些自交系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和农艺性状,适合用于配合力测定和遗传力分析。
2. 方法(1)配合力测定采用杂交配子分析法,将四个自交系进行两两杂交,得到组合杂交种。
通过田间种植、观察和测定各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评估各组合的配合力。
(2)遗传力分析利用配合力测定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和遗传力估算方法,对各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估算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合力测定结果通过田间种植和观察,我们得到了各组合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评估各组合的配合力。
结果显示,不同组合之间的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组合AC和BD的配合力较高,具有较好的育种潜力。
2. 遗传力分析结果通过方差分析法和遗传力估算方法,我们得到了各性状的遗传力估算值。
结果显示,各性状的遗传力存在差异,其中产量性状的遗传力较高,表明产量性状受基因型影响较大。
同时,我们还发现某些农艺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四、讨论与结论1. 讨论在配合力测定方面,我们采用了杂交配子分析法,通过两两杂交得到组合杂交种,再通过田间种植和观察来评估各组合的配合力。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自交系的配合力,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在遗传力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方差分析法和遗传力估算方法,对各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估算和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性状的遗传规律,为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组合之间的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各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农艺性状有关。
8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1 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自交系的合成和改良是提高玉米育
种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资源生物学家通过分析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以获取单穗精子数、穗粒数、株高和体质积等性状之间的配合力,以
提高自交系的高产优质。
2 试验材料
来自阳江天元谷自然遗传资源和临江的自交系抗病力强的带紫条
病抗性基因Ar系8个玉米自交系,按照已有玉米品种的统一标准,在
种苗场种植、测量收获以后,从中抽取20个株进行测定。
3 测定项目
记录每2个穗之间的株高和体质积及单穗精子数和穗粒数。
把实
测值代入计算公式中,运用栋-库特斯-普罗夫特关系计算配合力和变
异比,以确定自交系之间性状间的关系。
4 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在8个玉米自交系的分析中,当单穗精子数和穗粒数
的配合力分别为53%和72%时,株高和体质积之间的关系波动较大,其
配合力变异比均高达90%,显示出其强烈的关联性,根据此,就可以提高自交系的种质量。
5 结论
通过分析8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部性状,得出单穗精子数和穗粒数
高度相关,株高和体质积也存在较强关联性,指导自交系的优化育种,为提高玉米种质贡献力。
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玉米的自交系是指对自交繁殖有较高亲和性的品种,其通过自花授粉或人工授粉进行自交繁殖,逐代进行筛选和改良,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而杂种优势则是指在杂交后代中,相比于父本自交系,杂交优势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抗性等优点。
以下是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自交系1:产量高,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2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并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
自交系2:抗病性强,但产量低。
与自交系1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和抗病性,但抗病性的改善程度较自交系1与自交系2单独杂交时的改善程度稍低。
自交系3:早熟性强,但耐旱性差。
与自交系4进行杂交,可以提高耐旱性,但对早熟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4:耐旱性强,但早熟性差。
与自交系3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早熟性,但对耐旱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5:产量稳定,但抗虫性差。
与自交系6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虫性,但产量稳定性略有下降。
自交系6:抗虫性强,但产量不稳定。
与自交系5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稳定性,但对抗虫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7:品质优良,但生长周期长。
与自交系8进行杂交,可以缩短生长周期,但品质有局限。
自交系8:生长周期短,但品质一般。
与自交系7进行杂交,可以提高品质,但生长周期略有延长。
自交系9:耐寒性强,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10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对耐寒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0:抗病性强,但耐寒性差。
与自交系9进行杂交,可以提高耐寒性,但对抗病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1:产量高,但适应性差。
与自交系12进行杂交,可以提高适应性,但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自交系12:适应性强,但产量低。
与自交系11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但对适应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3:抗虫性强,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14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对抗虫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14:抗病性强,但抗虫性差。
与自交系13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虫性,但对抗病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
通过对自交系和杂交系的性状差异进行分析,揭示了甜玉米自交系的性状表现。
在此基础上,对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配合力在甜玉米自交系中的应用和改良。
通过配合力分析的研究,揭示了甜玉米自交系的育种潜力和优势,为未来的甜玉米育种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对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展望。
整体而言,本研究对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甜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性状差异、性状表现、配合力利用、配合力改良、意义、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甜玉米(Zea mays var. saccharat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甜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存在自交和杂交两种繁殖方式,其中自交系是通过自花授粉或人工自交获得的稳定纯合种,而杂交系则是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获得的优势种。
甜玉米的自交系和杂交系在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自交系的遗传稳定性较强,但杂交系具有良好的遗传变异性和生长优势。
研究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甜玉米品种的育种特性和遗传机制,进一步优化育种策略,提高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配合力分析也可以为甜玉米自交系的改良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表现和配合力特点,为甜玉米的育种与种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表现规律,揭示不同自交系之间的性状差异和配合力水平,为甜玉米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利用和配合力改良研究,探讨如何提高甜玉米的遗传纯度和遗传优势,以及如何加快优质抗逆品种的培育进程。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甜玉米育种的目标,提高甜玉米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为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及遗传力分析本试验利用8个被测系作为父本(P<sub>1</sub>),6个测验种作为母本(P<sub>2</sub>),均为玉米常用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P<sub>2</sub>×P<sub>1</sub>共组配了48个杂交组合,并将48个杂交组合及14个玉米自交系按随机区组3次重复进行试验,调查了植株性状株高及穗位高,果穗性状穗长、穗行数、百粒重、秃尖长、出籽率、行粒数、单穗产量等共9个性状,通过对14个玉米自交系上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力的研究,并结合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主要结果如下:(1)禾田1号母本(B2)是单穗产量一般配合力表现最高且其他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也较高的自交系,其杂交后代具有果穗长、穗行数多、行粒数多、秃尖短、百粒重高、出籽率高的优良性状,缺点是植株较高、穗位较高,从综合角度看,它是具有最大利用潜力的自交系;禾田4号母本(B1)的单穗产量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产量构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具有一定的可应用前景。
(2)综合植株性状及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分析得出,德美亚3号母本(A1)×禾田1号母本(B2),K10(A5)×38P05父本(B6)、K10(A5)×禾田1号母本(B2)的单穗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其他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优良杂交品种做进一步利用。
其次是合344(A6)×38P05母本(B5)、合344(A6)×38P05父本(B6)、德美亚3号父本(A2)×佳禾158母本(B7)、德美亚3号父本(A2)×38P05母本(B5)、合344(A6)×C177(B4)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较好,其他性状综合表现符合优良组合标准。
《三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和遗传力分析及其评价》一、引言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与品种的优化密切相关。
在玉米育种过程中,配合力测定和遗传力分析是评估自交系杂交潜力和遗传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和遗传力分析,对其杂交潜力和遗传特性进行评价,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用三个玉米自交系,分别为A、B、C。
这三个自交系在育种过程中表现优异,具有较高的遗传潜力和育种价值。
2.2 配合力测定配合力测定是通过测定自交系间的杂交组合,评估其杂交潜力的方法。
本试验采用杂交组合的方式,对三个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
2.3 遗传力分析遗传力分析是通过分析自交系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评估其遗传潜力的方法。
本试验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三个自交系的遗传力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3.1 配合力测定结果通过配合力测定,我们得到了三个自交系A、B、C之间的杂交组合表现。
结果表明,A×B、A×C和B×C等杂交组合在产量、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杂交潜力。
其中,A自交系在配合力测定中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具有较好的杂交潜力。
3.2 遗传力分析结果通过遗传力分析,我们发现三个自交系在遗传稳定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A自交系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其杂交后代的遗传性能较为稳定;而B自交系和C自交系在遗传稳定性方面稍逊于A自交系。
然而,B自交系和C自交系在特定性状上表现出较好的遗传潜力,如抗病性、抗逆性等。
四、讨论4.1 配合力测定的意义与局限性配合力测定是评估自交系杂交潜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配合力测定,我们可以了解自交系间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然而,配合力测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在多个环境下进行重复试验,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4.2 遗传力分析的应用与挑战遗传力分析是评估自交系遗传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玉米自交系铁98033-1的配合力分析摘要以自选系铁98033-1和其他8个常用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 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配成36个单交组合,采用格子方排列试验,对产量、穗长、穗粗等11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铁98033-1自交系在产量因素的配合力效应中以千粒重和穗粗最为突出。
以其作为亲本之一与多粒型自交系杂交,容易实现优势互补,由此可选出强优势的组合。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铁98033-1;配合力多年来,由于单一型杂交模式和少数杂交种的长期大面积利用,使玉米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已成为限制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1-2]。
因此,国内外许多遗传育种工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种质扩增上[3-4]。
近年来,育种家利用或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用导入的办法进行种质资源的扩增和改良,取得了一些进展[5-6]。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曾利用外引杂交种自交分离的群体,按系谱法选育出二环系铁98033-1。
该文旨在研究铁98033-1的配合力,以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选用9个属于不同类群的常用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其种质来源分别为:昌7-2(唐四平头系统);Mo17(Lan-caster系统);丹340、0233(旅大红骨系统);478、郑58(Reid系统);沈137、599-2(PN78599系统);铁98033-1(自选系)。
1.2试验方法选用9个自交系,2007年冬在海南地区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2008年春季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试验地。
采用简单格子方排列,4次重复,行长4 m,双行区,每行15株,行株距66.7 cm×27.0 cm。
每区行内选收10穗,进行室内考种。
2结果与分析2.1穗部性状的方差分析对36个组合的6个穗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
由表1可知,各组合之间在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6个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9个亲本在6个性状上的GCA效应值及其之间的SCA效应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