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7.保护土壤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15
7.保护土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保护土壤》这一课是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知道有无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
通过分析讨论土壤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会产生的两种不同影响,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说出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自然界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够了解。
本课通过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学生认识到植被在保护土壤中的重要性。
在模拟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引导能够说出对比实验的部分要求,但并不能够将对比实验的步骤表达清楚。
因此本课就将水土流失实验作为思维焦点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1.通过讨论分析,知道土壤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
3.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2.通过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初步树立对比实验地概念。
科学态度:1.能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地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土壤是人类的重要,树立保护土壤地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教学难点】根据材料公平地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水土流失装置,水,花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
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2.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
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陶土图片。
3.请学生回答之后,再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4.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
7.保护土壤一.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和简单的事情做起,例如,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1.了解土壤能为人类做什么。
2.认识植被遭破坏后对土壤蓄水能力的损害。
3.研究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二.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非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科学探究: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一分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提出保护家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
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泥土、草皮、水壶。
学生材料: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经常会出现暴风劲吹、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景象。
这种景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鄂尔多斯沙尘暴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你想说点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鄂尔多斯沙漠化的现实情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土壤流失的危害,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爱惜土壤的热情]2.是的,沙尘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板书课题:保护土壤)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1.土壤对人类的贡献(1)这地球是我们人类以及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那么想一想,地球上的土壤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呢?(2)(出示课件图片)描述生活中土壤带给人类、动物、植物的贡献。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7课《保护土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7课《保护土壤》是一节以保护土壤为主题的自然环保课。
教材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引导儿童观察、思考、探究土壤的特性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从而使儿童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土壤的特性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保护土壤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土壤的特性和功能,知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特性和功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初步形成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土壤的特性和功能,知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和探究土壤的特性和功能,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探究活动-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土壤的特性和功能,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的成分和特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3.总结反思: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土壤的特性和功能,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特性:肥沃、透气、保水•功能:生长植物、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影响:人类活动(如污染、过度开发等)•保护:减少污染、合理开发、保持生态平衡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7.《保护土壤》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保护土壤》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了解土壤的特性,从而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土壤的特性和保护土壤的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使他们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土壤。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性和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土壤的特性和重要性。
2.保护土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土壤的特性,让学生了解土壤。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保护土壤的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保护土壤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土壤样本,用于观察。
2.准备一些关于土壤保护的图片,用于展示。
3.准备一些关于保护土壤的方法的宣传资料,用于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对土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土壤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触摸土壤,感受土壤的质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土壤是怎么滋润万物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总结出一些有效的保护土壤的方法。
5.拓展(5分钟)展示一些关于土壤保护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土壤污染?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7.保护土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保护土壤》是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土壤的意义;二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学会从身边做起,保护土壤;三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身边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土壤。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土壤的意义;学生能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学会从身边做起,保护土壤。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树立环保意识,关爱自然,保护土壤。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了解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土壤的意义;学生能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学会从身边做起,保护土壤。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并学会保护土壤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土壤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土壤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途径,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负面影响,认识到保护土壤的紧迫性。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7《保护土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7《保护土壤》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土壤的必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土壤的特点、功能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土壤的特点、功能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认识土壤,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保护土壤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土壤的特点、功能,了解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点、功能,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土壤的重要性,养成保护土壤的良好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观察、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提问“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你们观察过土壤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特点、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带一些土壤,观察土壤的质地、颜色等特征,了解土壤的多样性。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土壤特点,讨论保护土壤的方法。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土壤的特点、功能,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提出保护土壤的措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7节《保护土壤》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土壤的作用,知道保护土壤的重要性;2.了解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中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及其比例;3.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认识到人类需要保护土壤。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土壤成分,明确土壤中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及其比例;2.能够总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认识到人类需要保护土壤。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态度;2.积极参与保护土地资源的行动,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土壤的作用,知道保护土壤的重要性;2.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认识到人类需要保护土壤。
三、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土壤成分,明确土壤中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及其比例;2.能够总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认识到人类需要保护土壤。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老师通过出示农耕的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询问学生:为什么人们要耕地?什么是耕地?耕地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土壤”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用生活实例告诉孩子“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Step 2 感性认识教师让学生观察两个由不同土壤制成的花盆,并根据观察所得到的相关直观信息,尝试寻找两盆盆里土壤的区别,并进一步说明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整理并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区别,进一步认识到土壤的不同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Step 3 集体探究学生们通过观察图表,了解土壤的成分组成。
教师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土壤成分,明确土壤中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及其比例。
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图表总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并交换彼此的调查结果,最后共同总结在白板上。
Step 4 拓展应用结合课堂上面对的例子,教师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小组之间合作,设计一张海报,宣传土壤保护的理念,并在课堂结束时,邀请小组呈现以及交流彼此的海报设计。
Step 5 课堂总结教师通过复述课堂重点和难点,并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总结本课堂的重点内容,即:了解土壤的作用,知道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认识到人类需要保护土壤;能够分析土壤成分,明确土壤中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及其比例;能够总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认识到人类需要保护土壤。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保护土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保护土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7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的要求,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知道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了解如何去保护土壤。
本课的教学活动由土壤对动植物的作用引入,到研究土壤的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并让学生知道人们的乱砍乱伐和无节制的使用土地等行为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教材由四个主要活动构成:1.了解土壤的价值,即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贡献;2.研究土壤流失与植被的关系;3.了解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哪些行为是在努力保护土壤;4.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四个活动依次递进,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爱护环境的意识。
版权所有【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土壤,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土壤的分类、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营养从哪里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但对土壤的其他作用就不是很清楚,对于土壤流失的原因和如何保护土壤就不知道了。
本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土壤流失的原因,知道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并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土壤。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学生虽然喜欢实验,但只是凭自己的兴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学成。
还应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1教育网【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学生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的贡献;2.学生能够列举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3.使学生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7.保护土壤》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保护土壤》是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关注土壤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土壤的特点和保护土壤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特点,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土壤的特点,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保护土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直观地展示土壤的特点和保护土壤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片美丽的农田,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提问:“你们知道土壤的重要性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土壤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土壤,触摸土壤,感受土壤的质地。
然后进行实验,观察土壤的吸水性、透气性等性质。
3.了解土壤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4.探究保护土壤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土壤,讨论保护土壤的有效途径。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土壤。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土壤的特点–质地:疏松、粘稠等–吸水性、透气性等•土壤的重要性–水资源保护•保护土壤的方法–保持水土流失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7.《保护土壤》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保护土壤》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土壤的作用,认识到保护土壤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土壤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作用,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土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作用,保护土壤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方法保护土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作用,以及保护土壤的必要性。
2.动手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土壤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一些关于保护土壤的方法的资料,用于教学参考。
3.准备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手套、铲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让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土壤的作用,如: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等。
同时,呈现一些关于保护土壤的方法,如:减少化肥使用、合理耕作、植树造林等。
3.操练(1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保护土壤。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植树造林,或者在花盆中种植植物,体验保护土壤的过程。
《保护土壤》教学设计《保护土壤》教学设计1认知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拓展性目标: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教学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保护土壤》教学设计2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4课。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物质和土壤的种类,知道土壤是许多生物的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大,产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土壤,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保护土壤一、填空题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为动物生存提供。
2.今天,土壤正在受到和的威胁。
3. 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二、判断题1.人类依靠土壤生产粮食、种植蔬菜。
( )2.动植物可以离开土壤生存。
( )3.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快速。
( )4.引起土壤沙化的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 )三、选择题1.土壤对动物作出的贡献是。
( )A.生产粮食B.提供栖息地C.提供营养物质2.下列选项中,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 )A.植树造林B.砍伐森林C.保护蚯蚓3.植物的能抓紧土壤,防止土壤被风吹走、被水流带走。
( )A.根B.茎C.叶4.关于保护土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乱扔垃圾B.排放污水C.保护植物四.操作题下列哪些是保护土壤的行为?把对应的序号圈出来。
①②③④五、探究题为了认识植物对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小明做了一次模拟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操作与记录。
(1)给下列操作步骤排序,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操作①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②取两块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没有,分别放人一端垫高的托盘中。
③往两块土壤上浇同样多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
正确的操作顺序: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无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得 (填“快”或“慢”),且 (填“多”或“少”); 有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得 (填“快”或“慢”),且 (填“多”或“少”)(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5) 请写出三点保护土壤的建议。
答案一、填空题1.养料水分栖息地 2流失沙化 3.种植绿化二、判断题1.√2.×3.×4.×三、选择题1.B2.B3.A4.C四、看图题②③五、探究题(1)②③①(2)无植被:快多;有植被:慢少。
(3)无植被:土多,水混;有植被:土少,水清。
(4)结论:植物可以保护土壤(5)保护土壤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