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级各班考试期末成绩汇总表
- 格式:xls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9
成绩分析总结精彩5篇考试成绩总结篇一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半期已过,现就这次期中考试的班级情况和两个月以来班级管理、班级状况总结一下。
一、期中考试成绩分析这次考试从学科来看,三大主课除了数学,语文和英语都处于比较靠后的名次。
四门小课头政、史、生、地整体成绩一般,相对而言生物较弱。
其中英、史、生、地都出现低分现象,数、政、生、地都有满分,语文有两人上了90 分。
从班级总体成绩来看,平均分在90 分以上有12 人,平均分在80 分以上有33 人,班级平均分为405 分,这三项指标也位于年级前列;但特优生处于劣势,其中整个年级470 分以上有11 人,二班只有两人。
)从以上述来看,班上整体成绩位于年级前列,但尖子生不突出,在年级中没有一席之地,培优转差要加大力度。
二、班级管理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是增强学生的初中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最佳时期。
在班级管理中,我紧紧围绕这三方面作以下工作。
1、以制度约束人,以考核激励人。
开学不久,我就通过民主推荐和选举产生班委会,在班委会的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了班规,规范了自习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和作业要求,制定值日生职责。
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10 位纪律监察员,分5 组负责管理班上纪律,处理违纪事件,并作翔实记载,作为考核每位学生行为的依据,一星期一汇总,评比出行为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对于记录次数过多的学生要书面检讨。
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课间疯狂打闹基本杜绝,课堂纪律越来越好,仔细能够安静下来自觉完成作业。
2、开好“两会”,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班会是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每次班会我不是一言堂,而是围绕主题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刚开学时,我以为主题开了一次班会,在之前我让学生做好准备发言稿来介绍自己,开办班会时,要求每位学生发言不超过一分钟,结果个个同学都脱稿发言,不管好坏,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Excel在学校中的应用25-多班级学生单科成绩分数段统计(三)4.4多班级学生单科成绩分数段统计(三)案例背景某中学初三年级有9个教学班,期末考试后,需要统计全年级9个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各个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本案例通过尝试使用数据透视表技术以数学学科为例来统计全年级9个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各个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
要实现本案例中的功能,学员应该掌握以下EXCEL技术点●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图●综合应用逻辑判断公式设计与操作,用逻辑判断替代 IF函数和AND函数的嵌套。
最终效果展示4.3.1创建原始数据表Step 1创建工作簿、重名工作表创建工作簿“年级单科成绩分数段统计表.xls”,然后将工作表重命名为“成绩表”,删除多余工作表。
Step2输入原始成绩①在单元格A1中输入“班级”,单元格B1中输入“姓名”,单元格C1中输入“性别”,单元格D1中输入“数学”。
②输入初三年级1班、2班……9班全部251名学生的的班级、姓名、性别和数学成绩。
Step 3输入分数段分段标准在单元格E1,F1,G1,H1,I1分别输入“60分以下”,“60-70”, “70-80”, “80-90”, “90-100”。
Step 4设计“计数“公式①在单元格E2输入公式:” =IF(AND($D2>=0,$D2<60),1,0)”。
②在单元格F2输入公式:” =IF(AND($D2>=60,$D2<70),1,0)”③在单元格G2,H2,I2中陆续输入公式:” =IF(AND($D2>=70,$D2<80),1,0)”” =IF(AND($D2>=80,$D2<90),1,0)”” =IF(AND($D2>=90,$D2<100),1,0)”Step 5改进公式①在单元格E3输入公式:” = ($D3>=0)*($D3<60)“②在单元格F3输入公式:” = ($D3>=60)*($D3<70)“③在单元格G3,H3,I3中陆续输入公式:” = ($D3>=70)*($D3<80)“” = ($D3>=80)*($D3<90)“” = ($D3>=90)*($D3<100)“Step6复制填充公式选中单元格区域E3:I3,双击I3右下角的填充柄即可完成第4行至最后一行的公式填充。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3-4年级)注: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可先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价。
再将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进行校总评,四个等级的分数分别为4、3、2、1,每个维度学校总评分的计算办法是:(自评分+互评分+师评分)÷3,按四舍五入记分。
2、将校总评分4、3、2、1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即为该维度的综合等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5-6年级)注: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可先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价。
再将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进行校总评,四个等级的分数分别为4、3、2、1,每个维度学校总评分的计算办法是:(自评分+互评分+师评分)÷3,按四舍五入记分。
2、将校总评分4、3、2、1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即为该维度的综合等级。
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年期34说明:1、每个维度校评分的计算办法是:自评分×30%+互评分×30%+师评分×40%。
2、每个维度校评分达到该维度总分90%以上的(含90%),该维度等级定为A等,达到90%—80%的(含80%)定为B等,达到80%—60%的(含60%)定为C等,得分为60%以下的定为D等。
5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表附件56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评表说明:1.每学期每个维度的得分填相应学期每个维度的校评分。
2.每个维度最后得分=前四个学期相应维度的校评分之和×60%+后两个学期相应维度的校评分之和×40%。
学生中途转入,学校可自行确定学年百分比。
3.每个维度的最后得分达到该维度总分90%以上的(含90%),该维度等级定为A等,达到90%—80%的(含80%)定为B等,达到80%—60%的(含60%)定为C等,得分为60%以下的定为D等。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总体表述以数字与等级组合的形式表述,如3A2B1C。
7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汇总表8。
淮滨县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表(八年级)
七年级 第1页,共8页
淮滨县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表(八年级)
七年级 第2页,共8页
淮滨县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表(八年级)
七年级 第3页,共8页
淮滨县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表(八年级)
七年级 第4页,共8页
淮滨县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表(八年级)
七年级 第5页,共8页
淮滨县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表(八年级)
七年级 第6页,共8页
淮滨县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表(八年级)
七年级 第7页,共8页
淮滨县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汇总表(八年级)
七年级 第8页,共8页。
高一年级考试汇总表班级姓名考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总分年级排名班级排名高一1班彭璐添 2.02E+081101004500000255高一1班袁开胜 2.02E+08高一1班张贵龙 2.02E+08高一1班李子凯 2.02E+08高一1班陈浩 2.02E+08高一1班李玉军 2.02E+08高一1班李承鹏 2.02E+08高一1班赵泽磊 2.02E+08高一1班易岳 2.02E+08高一1班魏祥洲 2.02E+08高一1班梁东 2.02E+08高一1班刘建豪 2.02E+08高一1班张永成 2.02E+08高一1班孟驰锋 2.02E+08高一1班候兵 2.02E+08高一1班柏凌浩 2.02E+08高一1班车田飞 2.02E+08高一1班白凯文 2.02E+08高一1班杨礼贵 2.02E+08高一1班刘松(1)2.02E+08高一1班胡蓉蓉 2.02E+08高一1班田荣乖 2.02E+08高一1班李克妹 2.02E+08高一1班李俄妹 2.02E+08高一1班王仕香 2.02E+08高一1班王登英 2.02E+08高一1班王世花 2.02E+08高一1班王仁慧 2.02E+08高一1班邓彩情 2.02E+08高一1班卢小解 2.02E+08高一1班李仕梅 2.02E+08高一1班邓丽萍 2.02E+08高一1班龙双月 2.02E+08高一1班舒伯敏 2.02E+08高一1班岑娟娟 2.02E+08高一1班王雪 2.02E+08高一1班李佳贤 2.02E+08高一1班罗丹丹 2.02E+08高一1班田大艳 2.02E+08高一1班伍仕凤 2.02E+08高一1班钟莎莎 2.02E+08高一1班罗格素 2.02E+08高一1班熊蕊 2.02E+08高一1班杨金凤 2.02E+08高一1班叶相珍 2.02E+08高一1班王志黎 2.02E+08高一1班张浩然 2.02E+08高一1班杨鹏 2.02E+08高一2班舒特 2.02E+08高一2班刘林卓 2.02E+08高一2班李庭浩 2.02E+08高一2班刘柯成 2.02E+08高一2班杨英贤 2.02E+08高一2班李成朋 2.02E+08高一2班李云美 2.02E+08高一2班李秀杨 2.02E+08高一2班李祖禹 2.02E+08高一2班邓仁璐 2.02E+08高一2班卢恒涛 2.02E+08高一2班杨涛 2.02E+08高一2班李建著 2.02E+08高一2班龙诗诗 2.02E+08高一2班龙志奇 2.02E+08高一2班黄蓉 2.02E+08高一2班邓立子 2.02E+08高一2班王敏 2.02E+08高一2班肖微微 2.02E+08高一2班谢帅 2.02E+08高一2班易瑞贤 2.02E+08高一2班周玉 2.02E+08高一2班刘巧巧 2.02E+08高一2班罗世定 2.02E+08高一2班王河清 2.02E+08高一2班梁庭德 2.02E+08高一2班黄林 2.02E+08高一2班李晨辉 2.02E+08高一2班朱叠 2.02E+08高一2班周洪斌 2.02E+08高一2班梁应 2.02E+08高一2班刘龙 2.02E+08高一2班徐芊 2.02E+08高一2班张隆优 2.02E+08高一2班熊连兴 2.02E+08高一2班周禹 2.02E+08高一2班岑明见 2.02E+08高一2班龙虎丹 2.02E+08高一2班胡丽 2.02E+08高一2班李消妹 2.02E+08高一2班李兴德 2.02E+08高一2班杨江华 2.02E+08高一2班张航 2.02E+08高一2班余芊芊 2.02E+08高一2班李泽念 2.02E+08高一2班罗昌花 2.02E+08高一2班张倩 2.02E+08高一2班周海龙 2.02E+08高一2班罗光景 2.02E+08高一2班刘雨平 2.02E+08高一3班李朋朋 2.02E+08高一3班岑兴虎 2.02E+08高一3班舒泉瑞 2.02E+08高一3班舒勇 2.02E+08高一3班陈龙元 2.02E+08高一3班刘凯 2.02E+08高一3班卢林波 2.02E+08高一3班张兴浪 2.02E+08高一3班韦松林 2.02E+08高一3班罗昌万 2.02E+08高一3班龙铸 2.02E+08高一3班张无为 2.02E+08高一3班李阳 2.02E+08高一3班杨柳江 2.02E+08高一3班陈锋锋 2.02E+08高一3班赵凯 2.02E+08高一3班李涛 2.02E+08高一3班肖天真 2.02E+08高一3班罗翔 2.02E+08高一3班张桂铭 2.02E+08高一3班李小定 2.02E+08高一3班曹虎 2.02E+08高一3班周肄 2.02E+08高一3班刘宇权 2.02E+08高一3班刘昌启 2.02E+08高一3班刘松(3)2.02E+08高一3班岑民江 2.02E+08高一3班邓仁俊 2.02E+08高一3班舒仕景 2.02E+08高一3班李生平 2.02E+08高一3班柳志 2.02E+08高一3班岑天志 2.02E+08高一3班蒋路 2.02E+08高一3班赵灿 2.02E+08高一3班韩莉莉 2.02E+08高一3班李情梅 2.02E+08高一3班王云霞 2.02E+08高一3班王湘 2.02E+08高一3班邓施宇 2.02E+08高一3班黄馨熳 2.02E+08高一3班陈发凤 2.02E+08高一3班雷红梅 2.02E+08高一3班李丝丝 2.02E+08高一3班李米 2.02E+08高一3班朱仲叶 2.02E+08高一3班舒然 2.02E+08高一3班吴婷梅 2.02E+08高一3班颜伊拉 2.02E+08高一3班张良兰 2.02E+08高一3班李丽 2.02E+08高一3班谢艳 2.02E+08高一4班孟承轩 2.02E+08高一4班阳家清 2.02E+08高一4班赵玉念 2.02E+08高一4班吴学灿 2.02E+08高一4班郑倩 2.02E+08高一4班卢革梅 2.02E+08高一4班杨坤娅 2.02E+08高一4班彭健 2.02E+08高一4班刘进松 2.02E+08高一4班武仕兴 2.02E+08高一4班罗玉发 2.02E+08高一4班余瑾 2.02E+08高一4班罗纤纤 2.02E+08高一4班杨太祥 2.02E+08高一4班罗伟 2.02E+08高一4班龙忠胜 2.02E+08高一4班贾佳举 2.02E+08高一4班岑自强 2.02E+08高一4班王三癸 2.02E+08高一4班易洪春 2.02E+08高一4班江开兰 2.02E+08高一4班胡超 2.02E+08高一4班陈康 2.02E+08高一4班陈为以 2.02E+08高一4班王明邓 2.02E+08高一4班王丹 2.02E+08高一4班余利山 2.02E+08高一4班张煜 2.02E+08高一4班龙霞 2.02E+08高一4班廖见亲 2.02E+08高一4班王祥 2.02E+08高一4班李家兴 2.02E+08高一4班毛石贵 2.02E+08高一4班刘军涛 2.02E+08高一4班江帅 2.02E+08高一4班刘江情 2.02E+08高一4班胡长顺 2.02E+08高一4班李罗琴 2.02E+08高一4班张依然 2.02E+08高一4班王琳颖 2.02E+08高一4班王花 2.02E+08高一4班魏权虎 2.02E+08高一4班邓万云 2.02E+08高一4班梁罗妹 2.02E+08高一4班谢敏 2.02E+08高一4班周忠友 2.02E+08高一4班李亚鹏 2.02E+08高一4班李恒 2.02E+08高一4班邓召展 2.02E+08高一4班杨思勇 2.02E+08高一4班罗理想 2.02E+08高一4班刘安浪 2.02E+08高一4班张青 2.02E+08高一4班张清榜 2.02E+08高一4班易民珠 2.02E+08高一4班陈龙 2.02E+08高一4班邓叶然 2.02E+08高一4班李智 2.02E+08高一4班罗成 2.02E+08高一5班龚殿沙 2.02E+08高一5班邓江南 2.02E+08高一5班江云丹 2.02E+08高一5班龙永发 2.02E+08高一5班胡彩情 2.02E+08高一5班江双枝 2.02E+08高一5班田学敏 2.02E+08高一5班邓燕武 2.02E+08高一5班张清雄 2.02E+08高一5班江双花 2.02E+08高一5班曹福 2.02E+08高一5班卢俊平 2.02E+08高一5班杨福 2.02E+08高一5班彭苏雪 2.02E+08高一5班贺伯荣 2.02E+08高一5班陈江勇 2.02E+08高一5班秦仕艳 2.02E+08高一5班艾显影 2.02E+08高一5班罗柳芳 2.02E+08高一5班赵微 2.02E+08高一5班龙如海 2.02E+08高一5班刘倩 2.02E+08高一5班李思维 2.02E+08高一5班张诚 2.02E+08高一5班刘子微 2.02E+08高一5班黄定飞 2.02E+08高一5班黄雪 2.02E+08高一5班刘娜 2.02E+08高一5班郭光荣 2.02E+08高一5班张虎红 2.02E+08高一5班李坤坤 2.02E+08高一5班李娟 2.02E+08高一5班黄彩 2.02E+08高一5班刘涛 2.02E+08高一5班朱胜万 2.02E+08高一5班李安海 2.02E+08高一5班陈顺 2.02E+08高一5班刘备 2.02E+08高一5班毛佳华 2.02E+08高一5班李婉 2.02E+08高一5班卢兵 2.02E+08高一5班李松 2.02E+08高一5班周磊 2.02E+08高一5班刘安雄 2.02E+08高一5班舒素素 2.02E+08高一5班杨家贵 2.02E+08高一5班王英 2.02E+08高一5班王芳 2.02E+08。
学校对于某年级各教学班的考试成绩分析,一般要统计每个班的参加考试人数、及格率、平均分(或每班前若干名学生的平均分)、学生个体在本教学班中的名次等,如果仅用WPS表格的内置函数计算,则需要一个班一个班的分块后计算,非常麻烦。
笔者通过巧妙组合WPS 表格的内置函数编写出数组公式,简捷方便地完成了以上各种特征量数计算(如图1所示)。
图1 班级学生成绩统计1、每个班参加考试人数假设某年级有4个班,学生总数不大于260名,班号在A列(用01、02、03表示各班号),从261行开始为汇总行。
要统计的是语文学科(C 列)的各班参加考试人数(每个班有得分的学生数,即非空格数),则在要计算各班参加考试人数的纵向连续的第一个单元格C262中输入公式:=SUM((A$2:A$260=0&ROW(A1))*(C$2:C$260<;))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输入后,向下拖动填充到全部班级单元格C262 :C265,即可得到各班的该学科参加考试人数。
上述公式为数组公式,在编辑栏输入这种公式后,必须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确认后在公式两边自动加上花括号{}(如图2)。
图2 学科实考统计三联推荐:点击免费下载最新版WPS办公软件》》查看更多电脑教程公式解释:将班号列所在区域A$2:A$260为某班(0&ROW(A1))和某学科考分列所在区域C$2:C$260为非空单元格 (<;)两个条件做乘法运算。
当两个条件都成立时返回1(TRUE* TRUE=1),否则返回0(TRUE* FALSE=0、FALSE *TRUE =0、FALSE * FALSE=0)。
逻辑判断的结果组成0、1数组,通过函数SUM()将所有的0、1值求和,得出该学科参加考试人数。
2、每个班所有考生的总平均分假设E列为总分列,在要计算各班总平均分的纵向连续的第一个单元格E262中输入数组公式:=AVERAGE(IF(A$2:A$260=0&ROW(A1),E$2:E$260))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后向下拖动填充到全部班级单元格E262 :E265,得到每个班所有考生的平均分(如图3)。
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年级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六六云县2014至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汇总表年级年级六。
EXCEL---考试成绩分析表案例背景某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阅卷,成绩登统之后,需要对整个年级和各个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实行分析比照,要排出每个学生每门课程和总分的年级名次。
还要求统计全年级和每个班级各学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与标准差。
以便对考试情况实行综合分析。
要完成排名次的工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排序来完成。
前面已经学习了用A VERAGE、MAX、和MIN函数分别求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随着学习的深入您会发现要完成一件工作,Excel可能会提供多种技术来实现,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更为简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提升工作效率。
本节将介绍数据的排序和分类汇总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技术点要实现本案例中的功能,学员应该掌握以下EXCEL技术点。
●基础知识:查找与替换选择性粘贴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函数应用:SUM函数最终效果展示2.4.1创建考试成绩分析表Step1 输入表格字段名和原始数据创建一个新的Excel工作簿,在工作表sheet1中按照“最终效果展示”效果图2输入年级“考试成绩分析表”的表格字段信息和原始数据。
Step2计算总分①将光标移到单元格H2,单击桌面上的常用工具栏“∑“自动求和按钮,因为从单元格A2到单元格G2存放的全是数字,所以Excel默认的求和区域为A2:G2,这时用鼠标重新选择准备求和的区域C2:G2或直接在编辑栏输入C2:G2,按键确认即可完成第一个学生的总分计算。
②将光标移到单元格H2右下角,当光标由原来的空心十字变为黑色实心十字时,双击左键即可完成公式的复制填充,从而计算出其余学生的总分。
Step3隐藏“总分“的公式①单击单元格H2,按组合键,从而快速选中矩形单元格区域H2:H121,②单击常用工具栏按钮”复制“,然后单击菜单“编辑”→”选择性粘贴“,③从弹出的”选择性粘贴“对话框的”粘贴“选项框中选择“数值”,单击“确定“按钮或按键确认即可完成公式隐藏或者说去掉公式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