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代谢调控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55
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题解析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工业微生物?作为工业微生物应具备哪些特征?答:工业微生物:对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经过改造,用于发酵工业生产的微生物。
具备特征:(1)菌种要纯(2)遗传稳定且对诱变剂敏感(3)成长快,易繁殖(4)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5)生产目的产物的时间短且产量高(6)目的产物易分离提纯2.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什么?答: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
3.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有哪些?答:常用技术:(1)自然选育【选择育种】(2)诱变育种(3)代谢控制育种(4)杂交育种(5)基因工程育种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基础1.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哪些?答:有碱基突变,染色体畸变2.叙述紫外线诱变的原理?答:原理:紫外线对微生物诱变作用,主要引起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体遗传性变异。
3.基因修复的种类有哪些?答:种类:(1)光复活修复(2)切除修复(3)重组修复(4)SOS修复4.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哪些?答:方式:(1)有性杂交(2)准性生殖(3)原生质体融合第三章出发菌株的分离与筛选1.什么是富集培养?答:富集培养:指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中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2.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菌落纯”?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细胞纯(菌株纯)”?答:菌落纯:稀释分离法、划线法、组织法细胞纯:单细胞或单孢子的分离法3.分离好氧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1)稀释涂布法(2)划线分离法(3)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4.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有哪些?分别用来筛选哪些菌?各自原理如何?答:(1)透明圈法原理: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可以放映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代谢调控及育种代谢调控及育种代谢调节控制育种通过特定突变型的选育,达到改变代谢通路、降低支路代谢终产物的产生或切断支路代谢途径及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使代谢流向目的产物积累方向进行。
一、克服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的调控克服反馈调节,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降低末端产物浓度;应用抗反馈突变株1、降低末端产物浓度(1)营养缺陷型的利用A、在直线式生物合成途径中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流受阻,末端产物减少,解除了末端产物参与的反馈调节,可使代谢途径中的某一中间产物积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精氨酸缺陷型突变株进行鸟氨酸发酵(,由于合成途径中酶6(氨基酸甲酰转移酶)的缺陷,必须供应精氨酸和瓜氨酸,菌株才能生长,但是这种供应要维持在亚适量水平,使菌体达到最高生长,又不引起终产物对酶②(N—乙酰谷氨酸激酶)的反馈抑制,从而使鸟氨酸得以大量分泌累积。
B、利用营养缺陷型积累分支代谢途径中的中间产物营养缺陷型突变导致协同反馈调节某一分支途径的代谢阻断,使这一分支途径的终产物不能合成。
若控制供应适量的这一终产物,满足微生物生长,将使合成代谢流向另一分支途径,有利于另一终产物的大量积累。
例如,谷氨酸棒杆菌生物素缺陷型是以葡萄糖或醋酸作为碳源,棒状杆菌经诱变处理后,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相应的酶,导致乙酰辅酶A和生物素之间的合成反应受到阻断,切断了支路代谢,代谢只能向着谷氨酸合成方向进行,因而产量得到累积。
又如硫胺素缺陷型是在α-酮戊二酸与硫胺素之间的反应发生阻断,也使谷氨酸产量大幅度增加。
又如次黄嘌呤核苷酸产生菌,是棒杆菌和短杆菌的腺嘌呤缺陷型菌株,其合成途径中酶③失活,控制限量补给腺核苷酸,可解除腺核苷对酶①的反馈调节,由于腺核苷酸和鸟核苷酸对酶①协同反馈调节,故代谢流偏向鸟苷酸这一分支途径C、利用营养缺陷型积累分支代谢途径中的末端产物工业上应用的重要例子是赖氨酸发酵。
我国工业生产赖氨酸曾是一株高丝氨酸缺陷型菌株,由生产谷氨酸北京棒状杆菌ASl.299ASl 299经硫酸二乙酯处理后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