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经典训练题
- 格式:ppt
- 大小:692.50 KB
- 文档页数:54
专题训练(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5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1分)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5分)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山行留客”中的“留客”的意思是。
(1分)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2分)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5分)[唐]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①翠微:青山。
1.“每到渔家不欲归”中“归”的意思是。
(1分)2.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分)3.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5分)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夔州秋景的?(1分)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5分)送万巨①卢纶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释]①万巨:人名。
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分)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分)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2分)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古诗词阅读——课外1、(浙江衢州)三、古诗文阅读(20分)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2(浙江丽水)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 (4分)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
(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19.景中有情。
(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3、(浙江嘉兴)三、古诗文阅读(25分}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5。
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16。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4、(山东滨州)三、阅读(共37分)(一)古诗词鉴赏。
(3分)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山中问答〔9训练5已用〕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答复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以下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9训练2已用〕钱起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
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9训练3已用〕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低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以下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A."蒹葭" B."将进酒"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宋〕*孝祥①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
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以下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说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1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2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________”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3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4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共7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①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③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运寥!【注释】①行人:裴坦,在宣州任职,诗人故友。
②的的(dí dí):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
③旆(pēi):旗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
B.颔联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中有动,画面形象而鲜明。
C.颈联叙写了友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和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不同心境。
D.全诗写景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富有韵味。
2.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巧妙地借景抒情,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
(4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共7分)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B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表现了诗人无事可做的苦闷。
C.这首词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
D.全词典雅明丽,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一句的妙处。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共7分)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中考专项复习训练:课外古诗词精选练习(附答案)(一)献封大夫①破播仙②凯歌(其二)[唐]岑参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③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④夜雪扑旌竿。
【注释】①封大夫:封常清,时任安西北庭节度使。
②播仙:唐朝唐都护府管辖的部族,故城在今新疆且末县。
③月窟:古代以为是月亮在西方的归宿之地,此处借指极西之地。
④葱山:即葱岭,今新疆的天山.昆仑山都是其干脉,此处指昆仑山。
1.下列诗词与本诗题材相同的一首是()A.王维《使至塞上》B.李白《渡荆门送别》C.王绩《野望》D.曹操《龟虽寿》2.“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中“凝”“扑”二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二)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①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②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④不见使人愁。
【注】①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②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③浮云能蔽日:比喻谗臣当道,贤良。
④长安:这里指代朝廷和皇帝。
1.下面所列诗歌意象,最能表现金陵特色的一项是()A.吴宫B.古丘C.浮云D.长安2.崔颢的《黄鹤楼》中有“烟波江上使人愁”,此诗中有“长安不见使人愁”。
试说说这两种“愁”有何不同。
(三)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①,将军猎渭城②。
草枯鹰眼疾③,雪尽马蹄轻。
急过新丰市④,还归细柳营⑤回看射雕⑥处,千里暮云平⑦。
[注]①角弓:以牛角加强弓回弹强度的复合弓。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③眼疾:目光敏锐。
④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⑤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区,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⑥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手”,此处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
⑦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1.根据全诗内容,填入诗中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开B.鸣C.响D.缓2.这首诗和《使至塞上》都是王维的作品,试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