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5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1)式中: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身安全、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或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物质、设备、工艺或活动。
这些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或失控,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
二、等级划分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难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危险源、三级重大危险源、四级重大危险源和五级重大危险源。
1. 一级重大危险源:具有极高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例如,核电站、化工厂等。
2. 二级重大危险源:具有较高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严重、管理难度较大,需要高度的警惕和防范措施。
例如,石油储罐、高压气体储存设备等。
3. 三级重大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较窄、危害程度较轻、管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危险化学品储存库、高温炉等。
4. 四级重大危险源:具有较低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较小、危害程度较轻、管理难度较低,但仍需加强管理和监控。
例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高温加热设备等。
5. 五级重大危险源:具有较低的危害程度和管理风险的危险源。
其特点是危害范围小、危害程度轻、管理难度低,但仍需进行常规的检查和维护。
例如,液化石油气瓶、低温冷冻设备等。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准确的定义和等级划分,有助于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危险源,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们要高度重视重大危险源的防控工作,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欧阳家百(2021.03.07)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2.4.2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 n/Q n(1)式中: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 值为:Q=0.7/50+45/50+5/50+0.3/5000+0.5/200=1.02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和《企业突发环HJ/T169-200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生产工)Q、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计算所2中所列化学物质,附表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1和附表:中临界量的比值或附表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2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Q+q/Q+…+q/Q (1)n221n1式中:q, q, ..., q——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n12 Q, Q, ..., Q——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n12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Q和Q表示。
312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摘要:一、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级背景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方法1.死亡半径法2.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三、计算r值及对应级别1.r值的计算方法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四、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在实际中的应用1.应急措施分级2.新冠疫情举例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级背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危险程度,重大危险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
这种分级方法有助于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监控和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方法1.死亡半径法:根据事故死亡半径来判断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死亡半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危险物质泄漏后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范围。
根据死亡半径的大小,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等级。
2.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性、易爆性和毒性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划分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三、计算r值及对应级别r值是用于衡量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方法如下:r值= Σ(qi / Qi)× 校正系数其中,qi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吨),Qi为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校正系数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场所特定因素确定。
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照以下标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一级:r值≥100- 二级:100>r值≥50- 三级:50>r值≥10- 四级:r值<10四、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在实际中的应用1.应急措施分级: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各级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应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各级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
2.新冠疫情举例:新冠疫情可以被视为一种重大危险源,其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政策,如隔离、封锁、疫苗接种等,以降低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一、引言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危害性等因素,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
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划分1. Ⅰ级预案:特别重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事故,严重影响国家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事件;(2)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3)涉及国家战略资源、重要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2. Ⅱ级预案:重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较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事故,严重影响地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事件;(2)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3)涉及地方战略资源、重要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3. Ⅲ级预案:较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一般危险源,可能造成局部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的事件;(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3)涉及地方一般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4. Ⅳ级预案:一般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较小危险源,可能造成局部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小的事件;(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较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影响较小的事件;(3)涉及地方一般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三、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判定依据1. 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扩散范围、持续时间等因素,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2. 影响范围:根据事故发生地点、周边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评估事件的影响范围;3. 危害性:根据事故的潜在风险、危害程度、后果严重性等因素,评估事件危害性;4. 应急响应需求:根据事故的应急响应需求,如救援力量、物资、技术等因素,评估应急响应的必要性。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1)式中: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表示。
3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和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对危险源等级进行具体划分和分类。
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领域,对于重大危险源等级的划分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危险源的管控和防范措施,也直接关系到各类企业和单位的生产运营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
1. 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的定义和特点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领域,对于重大危险源等级的划分,一般会以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和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损害程度为依据。
根据这些依据,重大危险源可以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危险源的可能后果最为严重,四级危险源的可能后果相对较轻。
每个级别的危险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对应的管控措施。
2. 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对于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的划分标准,一般会结合具体的危险源特点和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定义。
通常包括危险源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影响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划分标准的明确和具体是保障重大危险源管控有效性的基础,也是各类企业和单位进行危险源等级评定和安全防范措施制定的依据。
3.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对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影响重大危险源等级的划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一级危险源,需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和防范措施,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而对于四级危险源,可以适当降低一些管理投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重大危险源等级的划分,将对企业和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决定了安全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4. 个人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的划分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和单位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自身的危险源情况,还能指导其制定更为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于个人而言,也可以通过了解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2。
4.2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1)式中:q1, q2, .。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0。
7/50+45/50+5/50+0.3/5000+0。
重大危险源判定环境风险等划分————————————————————————————————作者:————————————————————————————————日期: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 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2.4.2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 与其临界量比值(Q ):危险化学 品名称 GB18218-2009 临界量(t ) HJ/T169-2004实际量(t ) 是否重大危险源危险性生产 场所 贮存 场所 生产 场所 贮存场所 液化 石油气 50 / / / 0.7 否 易燃 二甲基 甲酰胺 / 20 50 0 45 否 高闪点易燃 双氧水 50 / / / 5 否 爆炸性 乙酸 5000 / / / 0.3 否 易燃 柴油200///0.5否易燃Q=q1/Q1+q2/Q2+…+qn/Qn(1)式中: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重大危险源计算方法1. 概述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工业生产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安全或者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或者特殊性的危险源,如化工厂、石化企业、煤矿等。
为了确保重大危险源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需要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计算。
本文将介绍重大危险源计算方法,包括危险源等级划分、风险评估方法以及风险等级判定方法等。
2. 危险源等级划分按照危险源的性质、规模、潜在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因素,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四级。
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需要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
2.1 一级危险源一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
一级危险源的特点是危险系数大、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
2.2 二级危险源二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
二级危险源的特点是危险系数较大、危害范围一般、后果较严重。
2.3 三级危险源三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者一定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
三级危险源的特点是危险系数一般、危害范围小、后果一般。
2.4 四级危险源四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者一定财产损失的一般危险源。
四级危险源的特点是危险系数小、危害范围较小、后果较轻。
根据危险系数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源根据以下图表划分:等级危险系数后果一级10-50多人重伤、死亡或巨大财产损失二级5-10多人受伤、正常财产损失三级1-5单人受伤、轻微财产损失四级0.1-1几乎无任何影响3.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
3.1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识别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途径,明确危险源存在的潜在危险和威胁,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在风险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定义危险源•收集危险源现场数据•确认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列举各种事故途径•初步确定事故的可能性和可能带来的后果•确定相关保护屏障和安全措施•定义可能存在的失误和故障3.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和评价。
危险源等级划分5个等级标准危险源等级的划分标准通常基于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但一般划分为四个等级,而非五个。
以下是对这四个等级的具体说明:
一、一级(A级/重大危险源)
1.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
2.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地方。
3.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危险化学品领域,可能指那些能造成30人(含30人)以上死亡的重大危险源。
二、二级(B级/较大危险源)
1.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较大,并较难控制。
2.容易发生伤亡或多人伤害的事故地方。
3.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可能指那些能造成10~29人死亡的重大危险源。
三、三级(C级/一般危险源)
1.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可能性较大的地方。
2.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指那些能造成3~9人死亡的重大危险源(在危险化学品领域)。
四、四级(D级/低风险危险源)
1.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相对较低。
2.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地方。
3.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可能指那些能造成1~2人死亡的重大危险源。
- 1 -。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 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 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矩阵,确定企 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 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 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 、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 Q2 、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 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S/Q 2+…+q n /Q n(1)式中:5, q 2,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 Q1, Q 2,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0当Q< 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 C 表示。
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根当K Q寸,将C值划分为:(1) K Q< 10,( 2) 10< Q< 100,( 3) Q> 100;分别以Q、Q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估与定级方法及管理要求重大危险源等级、评估和定级方法介绍在工业生产和设施运行过程中,重大危险源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管理和预防重大危险源带来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评估和定级。
本文将介绍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等级划分、评估方法、定级流程以及管理要求。
1.重大危险源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根源,这些事故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重大危险源通常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物质、设备、场所、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公共聚集场所等。
2.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重大危险源,需要对其进行等级划分。
根据可能引发的事故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其中,一级重大危险源最为严重,可能造成多人死亡、重度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二级重大危险源相对一级较低,但仍然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三级重大危险源相对一级和二级较小,但仍然可能引发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3.重大危险源评估方法重大危险源评估是针对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是根据经验和专业判断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的方法,通常由专业人员进行。
定性评估可以快速地识别出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危险源,但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定量评估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的方法。
定量评估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4.重大危险源定级流程重大危险源定级是根据评估结果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
一般而言,重大危险源定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开展定性评估,初步识别出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危险源;(2)进行定量评估,计算出危险源的风险值;(3)根据风险值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相应等级;(4)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5.重大危险源管理要求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和监测与评估。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1)式中: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 1、Q2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四级划分计算公式引言: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大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能够对这些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控制,人们提出了重大危险源四级划分计算公式。
本文将介绍这个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方法。
一、重大危险源四级划分计算公式的概述重大危险源四级划分计算公式是一种评估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对危险源的风险水平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策略。
该公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危险源按照其潜在风险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二、重大危险源四级划分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重大危险源四级划分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如下:1. 初步评估: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危险源的性质、规模、可能造成的伤害范围等。
2. 风险评估: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进一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危险源的概率、频率、严重性等。
3. 风险计算: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使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危险源的风险值。
风险值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可以反映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4. 级别划分: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通常是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四个等级。
三、重大危险源四级划分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重大危险源四级划分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如下:1. 收集数据:收集危险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概率、频率等。
2. 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危险源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其性质、规模、可能造成的伤害范围等。
3. 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进一步评估,确定其概率、频率、严重性等。
4. 进行风险计算: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使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危险源的风险值。
5. 进行级别划分: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
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2.4.2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
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
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1/Q1+q2/Q2+…+q n/Q n(1)
式中: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 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0.7/50+45/50+5/50+0.3/5000+0.5/200=1.02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表2-12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由表2-11得出企业M值为45,由表2-12得出企业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为M2类水平。
三、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水环境风险受体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
其中,大气环境风险受体主要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按人口数量进行指标量化;水环境风险受体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区域,可按其脆弱性和敏感性进行级别划分,同时考虑跨界水体;土壤环境风险受体主要为企业周边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等区域。
按照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程度,将企业周边的环境风险受体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别以E1、E2和E3表示,见表2-13。
表2-13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所处地域为延平区安丰村,企业下游10公里范围内无饮用水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保护区,企业废水排放收纳水体为安丰溪,排水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小时流经范围内不涉跨国界或省界。
企业周边半径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因此判定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为类型2(E2)。
四、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2时,按表2-14确定风险等级。
表2-14 类型2(E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分级表
由表2-14可知:企业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Q=1.02,企业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为M2类水平,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为类型2(E2)。
因此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等级确定为较大环境风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