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七章_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2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识记:(1)重试谈判。
1945年,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重试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3)校场口血案。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派遣特务打手,破坏“陪者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召开大会”,制造了校场口惨案。
(4)下关惨案。
1946年,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代表团赴南京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在下关火车站遭到国民党指使的暴徒殴打,史称下关惨案。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一是帝国主义消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二是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3、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
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和美国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性质的,人心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4、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一是大地主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设方案;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组队的建设方案。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识记:(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批示。
(4)《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中共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国的土地制度。
中国近代史:7 清末新政改革
中国近代史
第七章
第七章:清末新政改革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清政府 19世纪末年到 20世纪初进行“新
政”改革的学习,了解清政府在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被迫进行政治改革以图
挽救统治。
这场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一定
的物质和思想条件。
返回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问题:预备立宪
难点问题:预备立宪;清末新政改革失败
返回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政府实行改革
一, 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强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 清政府实施新政
下一页
第二节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一, 立宪思想的兴起
二,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与官制改革
三, 立宪团体的建立和活动
下一页
第三节清廷宪政改革及其失败
一, 宪法大纲的颁布与谘议局, 资政院的设立
二, 国会请愿运动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及其失败
四, 如何评价清末新政与立宪派
返回
谢谢观赏!
再见!
制作: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系中国近代史
课程组。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第七章
一: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
客观上: 1,国民政府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2,国民党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3,国民政府统治腐败,贪官横行.
4,美援断绝,反动派因为蒋桂分裂力量受到削弱.
主观上: 1,中共的正确领导.
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3,走经过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
4,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
5,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6,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二:什么是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是对历史上“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一种修正或“理论创新”。
从“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发展历程看,当前“第三条道路”理论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改良派理论的历史继承者。
也可以说,当代西欧各国倡导的“第三条道路”是对历史上“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一种修正或“理论创新”。
所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第三条道路”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格外引人注目。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传统的欧洲中心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逐步形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
(3)这一格局对战后中国有重大影响:这一格局下,美国确立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初期,主要体现为力促国民党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
当此手段不成,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2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2)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这就使得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综合运用)(论述)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从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第七章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组织程度空前提高2、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此期间的战略方针-向北发展,向南防御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将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学生运动的高涨1945年昆明一二一运动-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口号1946年北平一二三运动-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为口号1947年南京五二零-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8.9.12-19491.31)渡江战役(1949.4.21)国体和政体国体-国家政权的阶级性;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3、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主张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2、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靠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级的力量3、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纲领的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1、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时代3、得到的国际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单自身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