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北大国关的考研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我去年参加了考研,报考的北京⼤学的国际关系专业,初试成绩并列第⼆名,现已被录取。
在此我讲⾃⼰的考研经历和⼀些所谓的经验与⼤家共享。
⼀,英语的复习:英语的提⾼是⼀个缓慢的过程,从你选择考研的那天起到考研结束,英语每天都要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对于英语的学习,⾸先是单词的记忆。
我当时没背单词,现在看来是⼀个错误。
我现在给⼤家的经验是选择了考研⼀定要背单词,这不管对阅读还是翻译写作来说都是必要的。
次是英语历年真题的使⽤。
英语历年真体我做了N遍,但是每次做都不是⼀个简单的重复过程。
举例来说吧,⽐如对于真题的阅读,第⼀遍我可能注重单词,争取把所有的单词都搞懂;第⼆遍我把重点放在⽂章上,分析是⽂章的题材和写作思路;第三遍可能就看试题的设计上了:看是考查细节的还是主旨⼤意的还是其他的;第四遍着重看⽂章⾥⾯的长句难句了:第五……第六……这样反复的不重复的看,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地。
再次就是关于辅导班的问题。
我没有报⾼联的暑假班,但是看过同学的⾼联辅导讲义,收获颇多。
最重要的⼀点就是学习到商志⽼师做阅读理解的⽅法。
他告诉我们做阅读理解重要的是把⾸段和每段的⾸句吃透搞清楚,对于其它的句⼦抓主谓宾就可以了。
以后的学习中,我基本上是按他教的这个⽅法去做地,感觉很实⽤。
12⽉的时候我报了商志英语作⽂班,从中学到很多写作⽂的经典句型和地道的表达⽅式。
如果你今年到11⽉底的时候对作⽂还是把握不住,感觉⽆话可说或者写出来的作⽂很⼩⼉科的话,我建议你去听听商志⽼师的作⽂。
还有对于平时⽤的资料,我没有太好的建议。
我当时⽤的是胡敏⼀套,感觉翻译可以,阅读我⽤的是提⾼版的,有点难度,作⽂不是太好。
后来从11⽉开始做套题,做了好⼏个⼈的,⽐如张锦⼼的,朱泰棋的,胡敏的,还有张建的等等。
我建议⼤家到12中旬后坚持每天下午按规定的时间做题,多模拟⼏次。
最后对于翻译和作⽂我想给⼤家提个醒,这两项是⼀个更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更来不地半点投机取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考研经验分享我本科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跨专业考研,二战。
第一次考研栽在专业课上,第二次总分412分,幸运地通过复试。
本人不是小涛涛同学那样的牛人,没有看过经济学相关的太多书籍,是一步步按照考试的流程来准备的,也许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吧!1、为什么要报考中心报考的初衷是每个考中心的人都应该考虑清楚的问题。
说实话,我本科的时候并不了解中心,只是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在网上查资料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
由于本科课程学过经济学基础,之后就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决定学习经济学,既然要学就应该在最好的地方学,很自然就想到了考ccer。
之前有人问我,出身于非重点院校为什么敢报考中心呢,其实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犹豫过对未来的追求。
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高考那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浑浑噩噩之后,在大学学习才发现要为自己而学。
选择中心之后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的公平性,既然选择了就要信任之。
巧合的是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惊喜的发现中心录取了我本科院校的一位学长,所以那时还是给了我很大鼓励的,在此先谢谢SC学长!2、初试准备我两年的考研准备基本都是从9月开始的。
第一次直到9月初才了解到中心,很清楚的记得是9月13号买了巴罗和曼昆那两本书,之后就一直投身到复习当中去。
我总结初次失败的原因在于看书太浮,专业课窃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差别很大,所以很悲剧的专业课只考了86分。
3月份我在杭州一家公司实习就坚持做了下去,7月底辞职后还出去云南转了一圈,散散心,回家后就决定破釜沉舟再来一次,8月底来北京开始备考。
数学(149)考中心的人都知道有一条定理:要想减轻专业课的压力,必须数学保证在140+,否则是很危险的事。
我本科是文科专业,只修过最基础的数学课程,刚开始复习数学压力还是很大的。
但是我一直以150分为目标,两年的经历我总结出数学一定要在12月的时候出状态。
我指的状态是说这时候做题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道题拿到之后有什么思路,可能会有什么难点,一定要了然于胸。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考情分析及经验指导【盛世清北】【简介】本文重点说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招生变化,复试内容及分数线,参考书,历年真题,盛世清北内部资料,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经验等。
【考情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专业课历年考试难度大,考的深,考的活,即使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掌握程度与考生高校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学,怎么考高分是在报考北京大学考生面前的拦路虎。
因此,考生要了解和掌握北京大学考试风格,考试题型,考试重点,难点,突破跨越顶尖名校的障碍。
由于北京大学考试要求及难度大于其他高校,因此,北京大学专业课程的备考,也可用于其他高校通科目专业课程备考使用。
【2021招生目录】【院系招生变化】对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与2020年招生目录,总结出:1、招生专业不变;2、各专业研究方向不变;3、国际关系专业招生目录备注增加统考计划招生情况,其他专业招生目录备注不变;4、各专业考试科目不变;5、专业课科目代码变化:614变为612,884变为863,885变为864,964变为896,886变为848,906变为875,907变为876,891变为868,816变为8316、国际政治专业招生人数增加1人,国际关系专业招生人数增加1人,外交学专业招生人数减少1人,政治学(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招生人数减少1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招生人数减少2人;总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招生变化不大,备考考生注意报考。
【复试分数线】【复试内容】一、复试当天(1)考生首先进入主会场等候区,待秘书允许后方可进入主会场。
(2)考生现场展示签字后的《诚信复试承诺书》(见附件),待秘书截图留存后,面试正式开始。
面试中将在后台对考生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3)面试现场学生随机抽题,依据抽到的题目和面试老师的补充提问进行答题。
考生答题结束后应立即退出主考场,不得再次进入。
具体安排如下:二、录取各专业按照考生总成绩在所报专业内的排名依次录取。
分享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初试和复试的经验国际关系学院首届考研和复试经验分享据说第一次考试和第二次考试都要上三个小时的专业课,考试时间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可能时间不够。
写字慢的同学要注意,平时X要做一些练习。
做题的时候给自己五分钟的名词解释,十五分钟的简答题,一个多小时的论述题,但是在考场上按计划进行真的很难。
时间真的很紧,总想多写点。
每个作文题我都写了1000多字,差不多用了16页的答卷。
经过两天的检查,我的手因疼痛而颤抖。
考试的时候要高度集中,不要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分心。
无论问题有多难多简单,都要保持头脑冷静,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绪流畅。
当专业考试15分钟的警铃突然响起,因为太集中了,我全身都有收缩反应,差点从座位上掉下来,让监考老师漂亮的老师捂着嘴傻笑,呵呵!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回答你知道的每一个关键点。
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你不一定知道自己能回答好。
关键是深度。
今年的专业课一般都比较简单,我觉得也是。
但是X的最终结果显示实际结果比他自己估计的要低很多,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敌人。
回答不了就不要慌。
北大专业课遇到不熟悉或者没见过的题目很正常。
根据你对题目的理解和知识储备,能写多少就写多少,X不应该是空的。
复试有两个,听力和面试。
听30道题,短对话,长对话,短短文,只听一遍,内容和六级差不多,但语速很快,可以试试托福听力。
复试后听说有些题是近几年英语六级的原文。
这个我不知道。
请多加注意。
郭关的面试很简单,没有英语口语考试内容。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老师开始提问。
教师问题一般是时政热点问题。
这次,每个学生回答三个问题,每个问题大约需要五分钟来完成。
复试组有五位老师,每个考生进去后,其中三位老师随机提问。
我的回答是:北非动乱的影响;泰柬冲突的影响;和权力。
前两个是有准备的,但是回答有点混乱,因为太紧张了。
第三个是理论上的。
有了平时的积累,我们讲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也联系了中国目前的实力增长和影响力。
【正版原创】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历程总结之一终于写完了论文,考研的最后总成绩也终于出来了,所以,有时间,也有心情总结一下自己将近一年的考研历程了。
在正式开始写之前本人声明,我只是做考研的大概总结,可能写不出《复旦国关考研经验谈》那样详细、对大家有帮助的东西,同时,我也没有《人大国关考研经验随笔》那样的文笔,只是希望把自己考研准备和考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但愿能对明年考的同学有点用。
先介绍下我自己的情况,本科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事务专业,也就是国际关系了,可能是接着考本专业的缘故,所以我在专业课复习上可能没有太具体的经验,对于跨专业考国关国政的同学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简单了。
我今年考研的成绩,政治79,英语63,政治学概论107,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 111,总分360(有些巧合,准考证最后两位也是36,呵呵)。
说实话,这个成绩有点出乎意料,首先是没有想到排名会那么靠前,因为考完之后自己觉得考得并不好;另外一个出乎意料是觉得专业课分数比自己预想的低,即使自己觉得考的不好,也觉得分数应该比这个实际分数高一点的,可能是今年改卷比较严格吧。
政治和英语考研的经验网上到处都有,而且自己今年公共课的成绩也不怎么样,所以关于公共课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相信大家都会有比我更好的复习方法,也会取得比我好的成绩的。
唯一要提醒大家的是,政治和英语这两门公共课对于国政考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提升自己总分的科目,特别是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公共课拿分应该比专业课更容易。
拿我自己事例来说,个人觉得我79的政治算不错的了,但是在进北大国政复试的10个人里,79分的政治是倒数第二低分(最低的78)!而且对于国关国政来说,英语成绩也是很重要的,我成绩出来之后联系北大老师时,那老师直接说我63分的英语明显还需要加强学习……,当然这个我自己也清楚要加强英语。
总之一句话,公共课是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争取拿高分。
关于公共课再澄清一点,我曾经在有些考研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北大国关院排成绩有时候会采用英语和专业课优先的方法,据我了解和亲身经历,这属于虚假信息。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经验贴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考试,但只要掌握一些
技巧和方法,依然可以取得好成绩。
我在去年成功考入北大国际关系
研究生,现在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准备要提早开始。
考研不是一朝一夕能准备好的,所以要
从大三开始规划。
要查阅考研大纲,了解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制
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其次,要做好时间管理。
考研期间除了上课外,还要花很多时间
进行复习。
要合理规划时间,用好每一天。
可以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复习。
这样能确保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也能减少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然后,要做好复习资料的整理。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需要掌握大量
的知识点,所以要整理好笔记和复习资料。
可以制作地图、流程图等
有效的学习工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积累课堂上的讲
义和笔记,这样在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此外,要注重做题训练。
做题是考研备考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
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的题目通常
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所以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国际
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最新动态。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考研是一段漫长而辛苦的旅程,但只
要坚持下来,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付出就有
回报,相信自己能考上理想的研究生院校。
以上是我在备考北大国际关系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希望对即将参加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24考研北大国关在考研备战的道路上,选择报考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国关”)无疑是许多考生的梦想。
作为国内外国关学科的领军单位之一,北大国关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研究资源,培养出了大批国际关系领域的优秀人才。
然而,要顺利进入北大国关并非易事,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出色的综合素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备考北大国关考研的经验和建议。
首先,备考阶段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北大国关考研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政治经济、战略与军事等等多个方向。
因此,考生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学科基础,同时要对国际事务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思考。
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注重学习国际关系史和理论,熟悉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掌握国际组织、国际安全和国际合作等重要领域的相关知识。
其次,备考北大国关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北大国关注重考生的综合实力,不仅要求学术成绩优异,还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建议考生平时多参加学术交流、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学术竞赛和论文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潜力。
最后,备考北大国关的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国关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考生需要针对性地备考。
笔试部分一般包括国际关系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面试部分则主要考察考生的学术兴趣、研究方向和潜力。
因此,考生需要认真复习国际关系学科的核心知识点,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模拟演练。
此外,考生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在面试环节能够自信、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面试官进行互动。
综上所述,备考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出色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应试能力。
希望考生们能在备考的过程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将实现北大国关梦想的努力付诸于实践。
考上北大国关的一些感受北大考上北大国关的一些感受选择北大意味着勇气的抉择,而选择了北大国关则是自我的挑战。
北大国关竞争特激烈,213个人选择7个人。
但如果你掌握了北大的出题思路,学会了答题,你将是那7个幸运儿之一。
我是烟台的一名学生,专业历史。
去年报考的北大国际关系,属于大家长说的三跨吧,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在去年的考试中我初试成绩政治 80 英语 70 政治学概论 104 国际关系史 127 总分381。
并列第二名。
第一名是389,是北大的。
下面我将我考北大国关的一些感受和所谓的经验和大家说说。
首先我要说的是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复习。
说到底,要想在考研中最终胜出还是要靠专业课的,因为英语和政治是不会拉太多的分。
下面谈一下专业课的复习:专业课一政治学的复习:从90-05年北大都是考《国际政治概论》这门专业课,为什么06年忽然改成了政治学概论了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篇访谈录,是访北大现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的王缉思,从中你可以明白改革的原因。
这篇文章载《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是王逸舟主编。
北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为政治学和国际政治概论两部分,但政治学的书目明显的多于国际政治概论,而且根据06年的试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学是大头,占了整个试卷的140分,国际政治概论基本上就两个名词解释,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全院通考,不可以能以国际政治概论为主,另一方面还是与王缉思院长有关系。
所以针对上面的分析,我们把政治学作为政治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国际政治概论掌握基础知识。
政治学的基础知识看两本指定的教材就差不多了,一本是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一本是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
对于后面的大题,因为是第一年出题,看不出什么明显的规律,不过第一个题目是与05的社会和谐相关的内容,提醒大家在平时的备考中注意一下社会热点。
同时政治学的大题要想得高分,必须扩大知识面,除了把指定的教材看一下外,如果有时间的话多看一些西方政治思想史如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概论复习的时候,先把这几本书多看几遍,框架自然就有了。
其实即便只翻翻目录,也能看出点门道:这些教材基本都是按系统分析的方法来介绍政治学的,结构大同小异。
一般都分为政治学的学科概况与学科发展史;政治的本质——权力论;政治文化(政治体系的运行环境);政治体系的构成(或曰政治行为体)——国家(起源、本质、类型、结构、职能),政党(起源、本质、类型、特点、职能),利益团体,政治家与作为政治参与者的公民;政治制度(主要是国体、政体、国家结构或曰国家内部政府间关系、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政治行为(国家治理、公民参与、改革与革命);政治发展理论这么几部分。
建立这个框架,目的是帮助记忆和理解更多的政治学知识和理论,因为政治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你已经知道了,各种概念无非是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描述方法和最新观察结果;各种学说思想,无非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见解(比如西方近代以来的民主思想、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米歇尔斯的权力精英理论都是围绕权力的分配展开的;亚里士多德的三分六类、韦伯的统治三类型直到美国人提出的“失败国家”都在纠结政体分类的问题;而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的儒家政治思想和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关注的都是如何实现理想的政治)。
总之这一轮学习后比较理想的效果应该是:你拿过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一读就能知道他想表达的是对哪个政治问题的关注,知道自己新获得的这些信息应该填充到政治学科体系的哪个部分。
政治学的复习其实还有一个思路,就是从政治思想史入手,通过总结和归纳各种政治思想的异同,把握政治学的基本关切、主要框架和演进过程。
这方面唐士其老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不错的教材,或者其他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材也可以。
事实上即使不打算从这条路入门,唐老师的教材也是必读书,因为北大的政治学概论每年都至少有一个思想史相关的名词,简答和论述题也必须有政治思想史作底子,否则拿到个稍微好看的分数都不容易。
我是最近才注意到这一点,以前没有系统看思想史方面的东西,结果两年的政治学概论考试都吃亏了。
考上北大国关的考研经验
我去年参加了考研,报考的北京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初试成绩并列第二名,现已被录取。
在此我讲自己的考研经历和一些所谓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英语的复习:英语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你选择考研的那天起到考研结束,英语每天都要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对于英语的学习,首先是单词的记忆。
我当时没背单词,现在看来是一个错误。
我现在给大家的经验是选择了考研一定要背单词,这不管对阅读还是翻译写作来说都是必要的。
次是英语历年真题的使用。
英语历年真体我做了N遍,但是每次做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
举例来说吧,比如对于真题的阅读,第一遍我可能注重单词,争取把所有的单词都搞懂;第二遍我把重点放在文章上,分析是文章的题材和写作思路;第三遍可能就看试题的设计上了:看是考查细节的还是主旨大意的还是其他的;第四遍着重看文章里面的长句难句了:第五……第六……这样反复的不重复的看,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地。
再次就是关于辅导班的问题。
我没有报高联的暑假班,但是看过同学的高联辅导讲义,收获颇多。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到商志老师做阅读理解的方法。
他告诉我们做阅读理解重要的是把首段和每段的首句吃透搞清楚,对于其它的句子抓主谓宾就可以了。
以后的学习中,我基本上是按他教的这个方法去做地,感觉很实用。
12月的时候我报了商志英语作文班,从中学到很多写作文的经典句型和地道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今年到11月底的时候对作文还是把握不住,感觉无话可说或者写出来的作文很小儿科的话,我建议你去听听商志老师的作文。
还有对于平时用的资料,我没有太好的建议。
我当时用的是胡敏一套,感觉翻译可以,阅读我用的是提高版的,有点难度,作文不是太好。
后来从11月开始做套题,做了好几个人的,比如张锦心的,朱泰棋的,胡敏的,还有张建的等等。
我建议大家到12中旬后坚持每天下午按规定的时间做题,多模拟几次。
最后对于翻译和作文我想给大家提个醒,这两项是一个更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更来不地半点投机取巧。
如果你想得高分的话,必须早做练习和准备。
总之,英语的学习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平时按计划慢慢来,不要异想天开一口吃成胖子,即使平时做题有不顺的时候,也千万不要放弃,一定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二,政治的复习:我对政治是这样一种感觉,政治受限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政治想得高分也不是很容易。
首先是复习的时间问题:一般来说从暑假后开始复习就可以,过早复习并不见的一定就好,
毕竟政治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过早复习到最后容易疲倦,同时记忆的东西都遗忘了。
从暑假后开始看,4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了。
其次是关于报辅导班。
基础班和强化班我都没有报,我只报了冲刺班,高联石磊老师讲地。
对于辅导班不能一概而论,只能因人而异。
因为我是历史专业,又报考的是国际关系专业,所而且我对经济很感兴趣,所以政治的大部分内容我都很熟悉很有把握。
后来我报冲刺班是因为专业课内容要大量记忆,我没有时间看政治了,所以选择了报班复习了。
但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政治很头疼,这样就可以选择报辅导班了。
报辅导班一个好处就是少走弯路,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这对于时间紧迫的同学来说可以考虑一下。
而且辅导班的老师整理
的资料和很容易记忆,比如石磊老师整理的马哲原理,比如他对第三章的概括,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既简练又形象;对于毛概里面有很多什么人说的什么话,石老师都整理出来了,这样就大大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经历了。
总之,报不报班全在你对自己的了解和把握。
再次,政治的学习需要大量做题。
重复看书记忆容易疲倦而且记忆不深刻,所以必须通过做题来强化。
不管谁的题目都看看接触一下,不过即使做的不好也不要觉得很受打击,因为我觉得政治的模拟题和真题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来说真题不会太偏太怪,一般都是基础,相对来说简单些。
最后要说的是政治历年真题也一定要重视,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后面的大题都要搞清楚吃透,懂得变通。
总之,政治要想取得高分需要下大功夫,对重要原理知识点一定要记忆深刻清楚准确。
三,关于专业课的复习:
属于跨专业,本科是历史专业,而且又是报考的北大的国关,有一定的难度。
这里我要非大家提醒的是下面几点:
第一,选学校和专业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
这里所谓的适合不仅仅你喜欢这个学校,对这个专业感兴趣,还要看这个学校出题方向和思路你是不是很适应,还有你的时间和经历是否能应付的过来,你能否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一刻。
我是从4月分开始全力以赴准备考北大国关地,中间也有过很绝望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想放弃。
第二,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复习。
说到底,我认为要想在考研中最终胜出还是要靠专业课的,因为英语和政治是不会拉太多的分的。
我是文科专业,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的记忆和整理上了。
其实我从一开始就很重视专业课的复习。
第三,对于专业课一定要重视历年真题。
真题一方面是一个导航,指引着出题的方向,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检测的方式,通过做真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因为我们是报考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就大家说这些了。
以上所说的知识的学习这只是考研所必备的的一个方面,另个方面就是心里的磨练。
考研路上也许更多的就是对个人心里的考验。
我是大家常说的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而且从一个很普通的师范学校的一个冷门专业考进北京大学的一个很热的专业。
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一定要自信一定要坚持到底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