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篇一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 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七上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七上语文第六单元第19课《皇帝的新装》知识梳理!第19课皇帝的新装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理清童话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二、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安徒生出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三、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被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四、字词积累骇(hài)人听闻滑稽(jī)头衔(xián)钦(qīn)差大臣勋(xūn)章陛(bì)下随声附和(hè)御聘(yùpìn)称(chèn)职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炫耀:本课指夸耀。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妥当:稳妥适当。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附和,跟着别人说。
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五、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以新装为线索;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3.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知识梳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单元共包含3篇文章,《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不同文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文风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的课文文本。
2.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讨论话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人与自然”。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的课文文本,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写作指导》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单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写作指导、写作素材、写作训练和佳作欣赏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写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尝试。
但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思路不清晰;2. 语言表达不准确;3. 写作素材积累不足;4. 写作兴趣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2.学生写作思路的培养。
3.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实践法:学生动手写作,教师及时指导反馈。
4.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写作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借鉴,同时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教师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写作实践。
目录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6课《诫子书》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18课《鸟》第19课《动物笑谈》第20课《狼》第六单元第21课《皇帝的新装》第22课《诗二首》《天上的街市》《太阳船》第23课《女娲造人》第24课《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塑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第1 页共25 页附: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一)文学常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中。
(二)文章主题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三)结构第一部分(1)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3)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4)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议论文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形式: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五)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
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六)重点问题:1、“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第2 页共25 页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选出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B.“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C.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D.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答案:C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B.“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D.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点睛】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答案:DD.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停顿的把握,这个要根据诗歌文本的情感的表达需要,根据诗歌韵律的对称性、音乐的美感等角度思考作答。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之作。
第六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所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白话小说《小圣施威降大圣》、童话《皇帝的新装》、神话《女娲造人》、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或诙谐展现神仙斗法时的精彩,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想象丰富,引人遐思。
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培养其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适合快速阅读的练习,《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可以适当向课外阅读延伸。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是在阅读教学基础上的延伸,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并在写作实践中大胆运用。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资料链接探究《小圣施威降大圣》“趣”之所在1.“趣”在题目。
题目“小圣施威降大圣”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信息。
孙悟空乃天地精华所生,上天入地,何所不能?号为“齐天”,意为与天地齐寿同春,何其威严,何其神圣,是谓“大”圣。
而镇守灌江口的杨戬,乃玉帝之妹和凡人所生,他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号为“二郎显圣真君”,人称“小”圣。
小圣为“小”,却能降服“大”圣,怪也不怪?原来,孙悟空曾被玉帝招安,做了个养马的芝麻官弼马温,后来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嘲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齐天大圣”。
既然“大圣”是自封的,自然并不为官家认可。
而杨戬的称号却是玉帝亲封,是大家公认的,由此便不能从称号上来判定孙悟空和杨戬的神通与能力孰大孰小、孰高孰低,而最终小圣降伏大圣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是借他们的称号有意造成阅读上的错位,以戏谑的口吻来演说两位神仙之间的故事,小圣施展威力降伏了大圣,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阅读的渴望。
2.“趣”在比较。
通读课文,杨戬的正统庄重,悟空的滑稽诙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神的形象和性格反差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单元总体概述本单元收录了《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等文篇,均为经典之作,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带领学生走进奇幻瑰丽的世界。
二、课文精讲1.《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故事,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2.《天上的街市》: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3.《女娲造人》: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创造成果。
三、重点知识点梳理1. 童话的概念: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 夸张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夸张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3. 想象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幻世界。
四、单元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掌握并运用童话、夸张和想象等文学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课后作业及要求1. 完成本单元的生字词抄写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进行缩写,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 创作一篇以“未来的城市”为主题的短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描绘出你心目中未来城市的景象。
4. 阅读《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一本,并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
六、单元测试与评价本单元测试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和写作等题型,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单元总结与提升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六单元1.易错字音尧(yáo) 矜(jīn) 圃(pǔ)睨(nì) 矢(shǐ) 颔(hàn)忿(fèn)然 酌(zhuó) 沥(lì)阙(quē) 曦(xī) 沿溯(sù)御(yù)风 飞漱(shù) 朔(shuò)气金柝(tuò) 策勋(xūn) 机杼(zhù)禅(chán) 万籁(lài) 钟磬(qìnɡ)竦(sǒnɡ)峙(zhì) 决眦(zì)碣(jié)石 岱(dài)宗2.通假字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火伴,即伙伴,意为同一队伍的战友)万里赴戎机..:战争。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记功。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靠近,贴近。
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放。
徐以勺酌油沥.之:注入。
略无阙.处:断缺。
林寒涧肃.:萎缩。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由。
这里是在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市⎩⎪⎨⎪⎧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见⎩⎪⎨⎪⎧昨夜见军帖(动词,看见)归来见天子(动词,拜见) 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技) 尔⎩⎪⎨⎪⎧尔安敢轻吾射(人称代词,你)但手熟尔(语气词,罢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仅仅;今义:常用作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 赏赐百千强.(古义:多,余;今义:常用于指力量大)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尝.射于家圃(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有关祖国名山的佳句:1.嵩山: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唐]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2.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宋]寇准《咏华山》3.衡山: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唐]刘禹锡《望衡山》4.恒山: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唐]贾岛《北岳庙》1.《古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古诗五首》之《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介绍见第五单元作家作品。
《古诗五首》之《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河岳英灵集注》,作者常建,唐代诗人。
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精妙,境界超远。
《古诗五首》之《望岳》,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巩县人,世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享有“诗圣”的美誉,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古诗五首》之《观沧海》,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选》,编者郭茂倩,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人。
3.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江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他参阅多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
4.《卖油翁》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是古文运动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A.自矜(jīn)军帖(tiě)家圃(pǔ) 遣之(qiǎn)B.阙处(quē) 沿溯(sù)素湍(tuān) 绝(xiàn)C.鞍鞯(jiān) 云鬓(bīn)策勋(xūn) 辔头(pèi)D.机杼(zhù) 金柝(tuò)朔气(shuò) 竦峙(chì)2.下列句中加点“之”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以我酌油知之A.忽啼求之B.传一乡秀才观之C.康肃笑而遣之 D.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3.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沿(顺流而下)溯阻绝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早晨)月B.虽(虽然)乘奔御风,不以疾(快)也但手熟尔(罢了)C.哀转久绝(断绝,消失)晴初霜旦(早晨)至于夏水襄陵(大的土山)D.但(但是)微颔之公亦以(凭借)此自矜(夸耀)4.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徐/以勺酌油/沥之。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木兰/不用/尚书郎。
D.不闻/爷娘唤/女声。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B.晴初霜旦: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C.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十二卷D.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6.选出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三峡》结尾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渲染了三峡秋季凄凉的氛围,又是对秋景的总结。
B.《木兰诗》中,同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原因是:木兰像男子一样吃苦耐劳,英勇善战。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的是诗人当时目之所见的大海的宏伟景象,目的是表现大海的美丽、壮观。
D.《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描绘出古寺清晨幽邃寂静的环境,也表现了自己怡然自得的心情。
7.填空。
(10分)(1)远方的朋友遇到挫折,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2)我们要有勇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壮志,正如杜甫《望岳》中所表达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岳》一诗中以距离之广远烘托泰山之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一诗中采用虚写的手法含蓄地表现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古至今,人们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和热爱之情,请写出一句描写大海美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8分)(一)课外古诗阅读。
(4分)偶题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束发用的丝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字用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分)9.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述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二)比较阅读。
(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节)【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2.【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13.【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8分)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③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