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栾川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80.05 KB
- 文档页数:2
碧水蓝天“绿”满城——栾川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侧记作者:崔世俊石改新来源:《资源导刊》 2018年第1期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好了……如今,当你走进栾川,走进这里的山水,一种清新、舒适感会迎面扑来,让你沉醉、痴迷。
那些优美的自然山水和生态资源,在吸引游人欣赏和融入的同时,也在悄然展示着这座生态城市的无穷魅力和发展潜力。
无序开采,满城山水皆带“伤”栾川,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伏牛山区,中央造山带多期次、深层次的构造变质运动,为其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美的山水风光。
然而,当时代的快车奔跑在20世纪80年代,在“有水快流,强力开发”的思想引导下,加上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一部分人的目光盯上了这里的矿产资源,由此引发的以牺牲生态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采矿业蜂拥而至,随之也上演了一系列野蛮的开采行为。
更为严重的是,开矿势必要修路,而修路就要破坏山体、砍伐树木。
每开一处坑口,除了坑口周围的地质和生态环境被肆意践踏和蹂躏外,直接从山顶倾倒下来的矿渣与矿石也在蚕食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
随着地下矿产的开采,地下水的水位也在不断下降。
据统计,到1988年,栾川境内的大小洞口达1500个。
到2007年底,被矿山开采破坏的土地就有161.4公顷,占用的土地达2.6万公顷。
矿产品价格一路攀升,催生出一个个小选厂、小辗子的呱呱落地,到1988年就有3600多家这样的矿产品加工厂藏身于栾川的角角落落。
这些小厂快速发展的后果就是毁田占地、污染空气。
疯狂的矿业开发确实让一部分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可是,光鲜的背后是难以启齿的忧伤与疼痛:山体留下了一道道疤痕,有的被削出了半边“脸”,有的长出了“牛皮癣”,飘荡的尘土夹杂着火药味弥漫在山野。
小选厂、小辗子的混乱无序发展,让原本清澈的河流浑浊不堪,带着伤痛和哀鸣从人们的视野中流向下游。
大自然留给子孙万代的秀美河山,在这里却是遍体鳞伤,可持续发展之路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铁腕”整治,多措并举出狠招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栾川旅游大有可为
张献会
【期刊名称】《河南经济》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
二次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人们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由每周72小时减少到不足40小时,旅游休闲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大众生活方式。
80年代以来,在多数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中,旅游都排在支出项目的前7项之中。
全世界的年出国旅游人数从1950年的250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6亿多,国际旅游收入则从21亿美元跃增至4000多亿美元,旅游业也由此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超过了20世纪的两大热门产业——汽车业和石油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和龙头产业。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张献会
【作者单位】栾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61
【相关文献】
1.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栾川乡村旅游为例 [J], 张莉萍
2.关于旅游饭店问题的调查和建议——以栾川县旅游饭店为例 [J], 闫花帅
3.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
为例 [J], 韩学伟
4.乡村旅游大有可为——访云南省旅游业协会副会长田里 [J], 蒋颖
5.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以旅游收入增长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 [J], 李文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栾川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素有“洛阳后花园”和“洛阳南大门”的美誉。
栾川县总面积2478平方千米,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优势1气候条件优越,栾川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处于地质造景最佳纬度区域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拔区间。
境内高峰深谷,气象万千,形成了“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异景象。
春日清新、夏日清凉、秋日清爽、冬日清净,年舒适期长达9个月。
2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10万亩,飞播造林125万亩,人工造林101万亩,原始森林104万亩,立木总蓄积量8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3%,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生态环境优越。
3水能资源丰富。
全县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
大小支流604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
地表水年均径流量6.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78万千瓦,可开发量8.5万千瓦,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农村小水电电气化建设试点县。
4矿产资源丰富,栾川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褶皱带北东段,地跨两个一级结构单元,具典型的地台型双层地壳结构,造就了栾川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
已探明矿产资源主要有钼、钨、金、铁、铅、锌等50余种,根据2014年末统计的各类矿产资源金属保有量,其中金33.91吨、铅63.82万吨、锌44.72万吨、钨43.13万吨,钼194.2万吨。
栾川与美国克莱马克斯、安徽金寨县并称世界三大钼矿区,被誉为“中国钼都”。
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钨精矿产量居全国县级第一。
建成全国县级首家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
5 旅游资源丰富。
全县矗立着9251座山峰,分布着8500多条沟谷,兼具南方山峦的清秀灵动和北方山峦的雄伟壮观,融奇山、险峰、峡谷、飞瀑、翠竹、溶洞、温泉、滑雪为一体。
劣势机遇:一是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突飞猛进,一系列新兴产业、新型业态迅速兴起,全球正步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浅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乡村旅游产品备受世⼈注⽬,正从国内旅游市场⾛向国际旅游市场这个⼤舞台。
然⽽,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这些问题或不⾜已经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步发展。
⽂章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在发展中的问题进⾏了论述,并提出了⾃⼰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 栾川县 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动的10%-25%(欧洲参数Euro—barometer,1998)。
它是发⽣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活动。
德诺伊(Dem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在有⼟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
他还鲜明地指出:永久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性旅游的必要条件。
瑞切尔(Reichel)罗⽂格特(lowengarl)和⽶尔曼(Milman)就指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
世界济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和独特的卖点。
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规模经营本地所有、社区参与、⽂化与环境可持续(布罗曼Brohman,1996)。
⼆、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当前,制约栾川县旅游发展的最⼤问题之⼀是基础设施落后(即景区的可达性问题)。
因此导致了接待能⼒低,接待⽔准不⾼。
笔者通过对⽯龙沟,养⼦沟,龙峪湾的调查和⾛访,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其⼀,在栾川县通往乡镇的⼀些道路设施不完善导致了旅游者因看不到路标⽽找不到⽬的地的情况时有发⽣;⽽道路的狭窄使旅游列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很艰难。
现在⼈们驱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越来越多,道路设施的完善会使栾川的旅游发展的更快。
反之,会对其产⽣很不利的影响。
其⼆,栾川乡村的客房卫⽣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电视信号不清晰则是乡村旅游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于学习河南栾川旅游资源开发的考察报告关于赴焦作、栾川学习旅游业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市旅游考察组6月10日至14日,我市旅游考察团一行11人在市政府副市长刘希运同志、市政协副主席刘玉荣同志带领下,赴河南省焦作市、洛阳市栾川县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考察团一行先后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焦作市云台山、栾川县鸡冠洞、养子沟等景区。
这次考察活动筹划周密细致,组织领导得力,准备充分,目的明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全体考察团成员通过参观考察都深深地感到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发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对做好滕州的旅游业信心倍增。
现将这次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焦作市、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邻黄河,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
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焦作市是韩愈、李商隐等历史名人的诞生地或生活地,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竹林七贤”的隐居地。
xx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7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1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前列。
焦作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面积190平方公里,是集世界地质公园和六个国字号(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云台山景区xx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门票收入1.03亿元;今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门票收入2380万元。
焦作山水已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认识。
xx年3月31日,“焦作山水”和“云台山”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xx年1月8日,焦作市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xx年 2月13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青龙峡五大景区共同被评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入选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行列,成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
栾川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趋势作者:吴辉郭鹏鹏杨书涛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5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
因此,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扩大人们消费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发展;河南省栾川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1 森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河南省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总面积2477 km2,34万人,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的深山区县。
近年来,栾川县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狠抓森林旅游业发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栾川模式”成功在全国叫响,成为全国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最多的县份,森林旅游业也成为栾川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
2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加快促进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旅游与林业的融合,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栾川县旅游业转型升级;二是有利于满足人们休闲、放松等生活需要,通过积极参与生态旅游,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三是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成果,增加林农收入,实现强林富民;四是有利于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强化栾川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3 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建设3.1 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布局各类森林旅游设施,加强保护设施建设,做好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前期研究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森林旅游项目建设的管理,严格按要求办理项目审核审批手续,任何景区在深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前,需将总体规划报县森林旅游工作小组办公室,经评审通过及办理相应林地占用、林木采伐手续后方可施工,严禁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发生,防止旅游开发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森林旅游,严禁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发生。
区域经济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伴随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上至国家,下至县乡都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国家或是地区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
任何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都必须遵守环境优先的原则,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李文慧◆栾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一、栾川县经济发展优势(一)矿藏资源富集栾川县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汽矿产4大类50余种。
是中国16个重要多金属成矿带核心区域钼铅锌重要矿产地,是文明遐迩的“中国钼都”矿业给栾川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发展,2011年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矿业占到70%-80%。
(二)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融奇山、秀水、险峰、峡谷、飞瀑、幽林、翠竹、溶洞、为一体,拥有老君山、鸡冠洞、2个国家AAAAA级及养子沟、重渡沟、抱犊寨、龙峪湾、4个AAAA景区,是中原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热线和 “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全乡林地面积达 28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空气清新怡人,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0个,有中原肺叶之称二、栾川县生态环境现状伴随着高额的经济收入,栾川县滥开滥采现象非常严重。
1988年,全县钼选厂总数发展到5087个,大小矿洞120个,乱采滥挖钼矿石1086吨。
由于大多是老百姓小规模选矿,为追求高额利润,污水到处排放,回收率低,这种现象造成了栾川遍地黄金的虚假经济模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988-2012年24年间,栾川县共进行大规模整治20余次,填埋氮化池170个,累计封停矿口近2000个,取缔小选厂小碾子3000多个。
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一栾J11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抢抓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机遇,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整体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协调管理、全域配置资源、全域共建共享、全域开展“旅游+”和“+旅游”活动,实现了城市乡村景区化、景区发展全域化、旅居福地品质化,形成了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市繁荣、强化产业融合、推动富民增收的发展格局,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活动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在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创造了新成就,为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条件和机遇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既反映着栾川人立足于自身优势谋发展的务实精神,又反映着栾川人敏锐的机遇意识。
1.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两大优势。
优质的旅游资源。
栾川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国家生态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和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有50多种,鸨钳储量大、品位高,属于世界级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床。
全县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5家,乡村景点35个。
兴旺的旅游产业。
栾川全域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了一批高端景区和景点。
2023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了示范区“八项优先”政策。
在未遭受突发性疫情影响的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63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5%o2.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发展,既是栾川对旅游业作出的合乎规律的发展预判,也是栾川抢抓重大战略转型的机遇选择。
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
新的时期、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国家发展格局和“两山”理论的全面贯彻落实,为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46・山西农经/2021年9期DOI:10.16675/14-1065/f.2021.09.016乡村振兴背景下栾川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研究□张孟,贾一凡,董新月,曹晓婷(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基于栾川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重点研究了栾川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栾川县文章编号:1004-7026(2021)09-0046-02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F323;G249.27文献标志码:A1栾川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1.1自然资源丰富栾川县地处伏牛山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栾川县旅游资源有八大类, 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森林覆盖率高达82.4%,绿化率高达85.05%,均居河南省第1位。
“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当地自然地貌特征的真实写照;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20d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3万个/cm3,有“中原肺叶”之称。
2015年,栾川县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PATA)评选为“世界十大乡村度假圣地”,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1.2景区资源优质目前,栾川县有鸡冠洞、老君山两个国家5A级景区,天河大峡谷、养子沟、伏牛山滑雪场等6个国家4A级景区,各种类型旅游景区达到15个,全县15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拥有景区,是全国拥有A级景区最多的地区之一。
栾川县初步形成了由老君山山水游、重渡沟农家游、龙峪湾森林游、伏牛山滑雪游、九龙山温泉游、养子沟休闲游等组成的旅游景区群。
13社会资源优化近年来,栾川县严抓旅游景区周边及主干道环境质量,完善引导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房屋“平改坡”改造共1334座;构建7条高质量旅游景观通道,已全面建成全域旅游调度中心及9个乡村自驾游服务基地;连续3年开展厕所革命,修建旅游厕所215座;坚持开展“全域水系”“全域绿化”建设,先后开展15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动全面改革,整合力量优化旅游环境。
栾川环境的发展趋势
栾川环境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生态保护和恢复: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栾川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包括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恢复植被和水域等。
这将有助于改善土地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2. 清洁能源推广:栾川将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这将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栾川将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推广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废弃物处理,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4. 提升环境监测和管理水平:栾川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最后,栾川将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并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