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能干的树根》
- 格式:doc
- 大小:8.52 KB
- 文档页数:5
大班科学教案《能干的树根》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树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索精神。
3、让幼儿认识到树根在植物生长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了解树根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树根如何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以及如何固定植物。
三、教学准备1、各种树根的图片、视频资料。
2、树根的实物样本。
3、相关的科普图书。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棵大树的图片,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树是靠什么站在地上的吗?”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2)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根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能干的树根。
2、观察与讨论(1)展示各种树根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树根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树根的特点,例如有的树根很粗,有的树根有很多分支等。
3、实物展示(1)拿出准备好的树根实物样本,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触摸。
(2)引导幼儿观察树根的表面纹理、质地等。
(3)提问幼儿:“你们觉得树根摸起来是什么感觉?”4、讲解树根的功能(1)利用图片和简单的示意图,向幼儿讲解树根的主要功能。
(2)强调树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然后输送给大树的其他部分,帮助大树生长。
(3)解释树根如何像爪子一样抓住土壤,固定大树,防止大树被风吹倒。
5、小组讨论(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如果没有树根,大树会怎么样?”(2)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树根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树木和它们的根。
五、活动延伸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的根部。
2、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树根。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树根的特点和功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能干的树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能干的树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以及树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树根的生长特点,了解树根的功能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增强幼儿保护环境、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树根的功能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树根的生长特点,了解树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树根实物、图片、视频、PPT。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树根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树根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树根,讨论树根的生长环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树根的生长过程,讲解树根的生长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树根能长得这么长、这么密?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树根的功能,如吸收水分、养分、固定土壤等。
(2)通过视频,展示树根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栖息地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树根的形状、功能等。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树木,关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树根的生长特点2. 树根的功能3. 树根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树根请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树根,并简单描述树根的特点和功能。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树根的作用调查表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树根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能干的树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能干的树根”。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树根的生长特点,知道树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幼儿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树根的生长特点及其功能。
难点:让幼儿理解树根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树根实物、植物生长图、PPT课件、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树根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树根的外观特点,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视频等,讲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树根的生长环境。
4.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图,讲解树根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为树木提供生长所需。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泥模仿树根生长,加深对树根生长特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能干的树根》2. 内容:树根的生长特点:深入土壤、分支繁多、吸收水分和养分树根的功能:为树木提供生长所需、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树根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水土保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木,了解它们的树根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PPT课件、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及其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树木的种植,了解树根在植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养护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能干的树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单元“植物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节“能干的树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树根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幼儿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树根的基本结构,知道树根的功能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植物生命的关爱。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树根的功能和作用。
2. 教学重点:树根的基本结构,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根模型、图片、实物(土豆、胡萝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引导幼儿关注树根。
2. 讲解(15分钟)(1)展示大树根模型,让幼儿观察树根的外观。
(2)讲解树根的结构,引导幼儿了解树根的功能和作用。
(3)举例说明树根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稳固土壤、吸收水分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土豆、胡萝卜等实物,让幼儿观察其根系。
(2)讲解不同植物的根系特点,引导幼儿思考根系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画纸、彩笔,让幼儿画一画树根。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树木,让树根更好地发挥作用?六、板书设计1. 能干的树根2. 内容:(1)树根的结构(2)树根的功能与作用(3)保护树木,关注树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目中的树根,并简单描述其功能。
2. 答案:树根呈放射状分布,能够稳固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树根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幼儿对植物生命的关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教学效果。
《能干的树根》大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能干的树根》。
教材内容主要讲述了一棵老树根退休后,在森林里帮助其他动物的故事。
通过树根的能干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树根的能干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树根的能干和乐于助人品质的培养。
难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树根手偶、动物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能干的树根》故事片段,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课主题。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能干的树根》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树根的能干和乐于助人品质。
在故事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动物,体验树根的能干和乐于助人。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树根还能帮助哪些动物,以及幼儿自己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人。
5. 实践活动:教师发放学具,指导幼儿动手制作树根帮助动物的场景。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6.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能干的树根》板书内容:树根的能干:退休后,在森林里帮助其他动物。
树根的品质: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想一想树根还能帮助哪些动物,以及幼儿自己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人。
2. 作业答案:树根还可以帮助兔子修建洞穴、帮助小鸟搭建鸟巢等。
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如帮助小朋友找丢失的玩具、帮助家长做家务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干的树根》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要求,选自《幼儿探索大自然》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第2节《能干的树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幼儿探索树根的功能、形态以及树根与树木生长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树根的基本形态和功能,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2. 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掌握树根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树根的形态和功能,以及树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树根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树根实物、放大镜、植物生长过程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画笔、泥土、植物盆栽。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引导幼儿关注树根,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树根有什么作用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树根实物,让幼儿通过放大镜观察树根的形态。
(2)讲解树根的功能,如吸收水分、养分,固定土壤等。
(3)展示植物生长过程图,让幼儿了解树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树根的心得。
4. 课堂互动(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树根找找看”游戏,增强幼儿对树根的认知。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泥土创作一幅关于树根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能干的树根2. 内容:(1)树根的形态(2)树根的功能(3)树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观察家附近的树木,画一幅树根的画,并简单描述树根的作用。
2. 答案:树根的作用包括吸收水分、养分,固定土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树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树根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能干的树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能干的树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树根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树根的基本结构,了解不同类型的树根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树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树根的结构与功能、不同类型树根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树根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树根实物、放大镜、直尺、土壤样本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树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树根,提出问题:“为什么树根能生长得如此强大?”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树根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树根的结构,了解不同类型树根的特点。
(2)讲解树根的功能,如吸收水分、矿物质、固定土壤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树根,填写观察记录表,并讨论树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5. 板书设计(5分钟)(1)板书《能干的树根》(2)板书内容:树根的结构、功能、不同类型树根的特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你所见过的树根,它们有什么特点?(2)树根在植物生长中起到了哪些作用?(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树根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答案:(1)树根的特点:如直根、须根、块根等,具有吸收水分、矿物质、固定土壤等功能。
(2)树根的作用:吸收水分、矿物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储存养分等。
(3)如:直根有助于植物在土壤深处寻找水源;须根有助于植物在沙质土壤中广泛吸收养分;块根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储存水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根的结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树根的特点。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能干的树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围绕“能干的树根”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以及树根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树根的生长特点,了解树根的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树根的生长特点及其功能。
难点:树根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树根实物、大树图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树木,让幼儿注意树根部分。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树根长什么样子吗?它在植物生长中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大树图片,讲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及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通过互动提问,巩固幼儿对树根知识的理解。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一棵大树,并标注树根部分。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完成练习。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树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树根的作用。
布置作业,提示幼儿完成作业的要求。
六、板书设计1. 能干的树根2. 内容:树根的生长特点树根的功能树根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棵大树,并在旁边标注树根部分,简要说明树根的作用。
2. 答案:树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等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讲解、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树根的知识。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实地观察树根的生长情况,加深对树根作用的认识。
同时,让幼儿了解其他植物的根系特点,拓宽知识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能干的树根》一、教学目标1.了解树根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2.了解树根的作用,知道树根能干什么。
3.学习探究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关注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1. 树根的形态、生长情况和作用1.观察大班园中的树木,了解树根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2.带领幼儿一起发现树根的作用:支撑树干,吸收养分和水分,保持土壤。
2. 探究树根的神奇之处1.安排当天教学前,利用砍伐树木留下的树根,准备好一些放大镜、手工具、有机玩泥和其他观察工具。
2.在环境教育区域内课堂外的区域,进行树根观察和探究。
可以将树根挖出来,在环境教育区域内进行观察。
幼儿可以用放大镜细看树根,借助工具削掉一些树根皮进行观察。
3.引导幼儿发现树根的神奇之处,例如有的树根几十年都没有断开,有的树根紧紧地固定在土壤中,有的树根还会产生新根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并在教室内放置几颗树木,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和发现树根的特征和形态。
2. 认知与探究(35分钟)1.教师在环境教育区域内准备好树根和观察工具,并展示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
2.一起观察树根,了解树根的特征、形态和作用,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和问问题。
3.提供帮助和引导,让幼儿使用工具剖析和切割出树根的各个部分,并观察不同的树根。
3.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孩子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记录发现的问题、感想以及今天学到的树根的神奇之处,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文字和绘画进行表达。
四、教学评价1. 基础能力评价1.了解树根的形态与生长情况。
2.了解树根的作用,知道树根能干什么。
3.能够自主发现和探究树根的特征和形态。
4.能够使用观察工具观察树根,并合理使用工具进行剖析和切割树根。
5.朴素的环保意识。
2. 提高性能力评价1.独立思考能力:例如自主发现所学到的现象。
2.手工创造能力:例如使用道具进行手工剖析和切割树根。
五、教学反思科学课程为受到重视的一种课程类型。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能干的树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植物的秘密”,详细内容为“能干的树根”。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树根,了解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树根的生长特点、功能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让幼儿理解树根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树根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树木,让幼儿关注树根。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树根的已知知识。
2. 新课导入(1)展示树根实物,让幼儿观察树根的外形特点。
(2)通过PPT和视频,讲解树根的生长过程、功能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出示树根图片,让幼儿指出树根的各个部分,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讲解树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防风固沙、保护水源等。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树根的其他作用。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保护树根,保护环境。
5. 动手操作(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绘制树根,加深对树根的认识。
(2)用剪刀、胶水制作树根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树根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树根的生长特点2. 树根的功能3. 树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木,了解它们的树根特点,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人分享树根的作用,谈谈如何保护树根,保护环境。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能干的树根》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树木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知道乱砍乱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录像、玻璃缸、花盆、水、泥土、杯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感知洪水的危害。
1、看录像,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录像好吗?看看录像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看录像)
提问:录像里发生了什么事?
2、再看录像,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提问:
(1)洪水使人、房子都怎么啦?
(2)你们看了录像,心里怎么样?
(二)体验理解树根的作用:
1、讨论:发洪水的原因:
(1)是呀,庄教师和你们一样,看了这个录像心里真不高兴,我
也很难受,洪水毁坏了我们的家,让我们无家可归。
可庄教师就是搞
不明白,今年怎么会发这么大的洪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幼儿讲述。
(3)是呀,庄老师也从报纸上看到,乱砍乱伐树木是发洪水很重
要的一个原因。
那为什么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洪水呢?
(4)幼儿讲述。
(5)你们想知道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实验(一):
(1)你们来看庄老师准备了什么?对!你们看这一半的泥土种了树,那另一半的泥土没有种树。
庄老师还准备了什么?(水),这水
就代表雨水,等会儿我们用水冲冲看,看看下雨以后两边的泥土有什
么不一样。
冲的时候,庄老师有一个要求:你自己冲的时候要看清楚
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别的小朋友冲的时候,你也要看仔细,等会
儿把你发现的告诉大家好吗?好,我们一起冲,先把袖子卷起来。
下
大雨啦!(幼儿冲水)
(2)幼儿、老师实验。
(3)提问:你们发现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没有种树的地方
泥土冲掉得多,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的少)我们再试试看,下大雨时,两边的泥土是不是一样?
(4)你们本领真大,发现了种树的泥土流失的少,没有种树的泥
土冲掉的多。
庄老师也想试试看,是不是这样?
(5)老师冲:“下雨了,下大雨了”“哎呀,真的,没有种树的
泥土流失得多,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少。
那为什么种树的泥土冲不走呢?有什么道理吗?”
(6)幼儿讨论。
(7)老师祟一棵树的树根,“是呀,大树的树根就像一只大手一样,把泥土都紧紧地抓住了。
所以,大雨来的时候,种树的泥土就冲
不走了,而没有种树的泥土因为没有大手抓住泥土,所以雨水一冲,
泥土都冲走了。
”
实验(二)
(1)那么,这么多泥土冲走了,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2)出示两个玻璃缸,(一只有很多泥土,一只只有一点泥土)“这两个玻璃缸代表两条小河,一条“河”两条的泥土上没有种树,
所以泥土冲掉得多,都沉到这条河的河底。
而另一条河两边种了很多树,所以下大雨时,泥土冲掉得少。
”
(3)出示两桶水,你们看,庄老师还准备了两桶一样多的水。
这
水代表什么(对了,是雨水)。
我们来看看下大雨后,这两条洒会有
什么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进泥土少的缸里)哎呀,雨水满出来了。
发生了什么事?洪水就爆发了。
(5)为什么下雨下得一样多,一条河的河水满出来了,造成水灾。
而另一条河却没有发生洪水泛滥呢?这些泥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讨论)
(6)今天,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我们今天
又知道了大树的另一个本领:树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领。
(三)内化迁移,爱护树木:
(1)大树的本领真大,我们要怎么爱护它?我们还要多种树,不
把树乱砍掉。
这样就不会发生洪水,我们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大树的本领,我们该怎么办?
(3)幼儿讨论。
(4)好,我们一起去宣传树木的好处,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树是我
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让我们先去告诉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让他们也一起来爱护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