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自然科学类)终期
- 格式:doc
- 大小:19.76 KB
- 文档页数:2
福建农林大学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中美加林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选派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办法》和《关于确定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资助项目的通知》(留金美[]号),结合年国家公派研究生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依托现有国家公派留学计划以创新型培养模式及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国际合作。
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为宗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科研机构或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条年月,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实施中美加林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本项目由我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 ;简称)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 , , ;简称)合作,旨在借助在生物学、地理学和在林学、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师从一流的导师,培育出一流的林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推动我校林学及其相关学科向一流学科发展,为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人才储备。
本项目执行期暂定为年(-年),每年选派规模为名。
第四条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选派计划第五条中美加林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年选派计划合计名,包括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院校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
第六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留学期限、资助期限为个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资助期限为个月。
第七条资助内容一般为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
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导师简介2016年1月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科技创新团队系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一级博士点、福建省生态学重点学科所属的核心研究团队。
目前团队共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中级6人,初级2人。
团队拥有“福建省高校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和“福建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及“闽台作物特色种质资源与绿色栽培协同创新中心”三大科研平台。
本团队以多学科合作、理农结合、服务三农、协调发展为宗旨,以生态系统中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种群为研究对象,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和系统水平,深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与发展机制,促进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并形成了5个具有明显优势和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和领域1. 作物根际生物学及其分子生态机制研究`该方向主要运用土壤宏蛋白质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系统分析植物-化感物质-土壤微生物之间复杂的互作网络关系,已成功获取水稻、地黄、太子参、牛膝、烟草等种植土壤的蛋白质、DNA/RNA分析数据,在根际调控实现绿色栽培方面形成明确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指导老师:林文雄(教授)、林瑞余(教授)、吴则焰(副教授)、林生(副教授)、吴林坤(讲师)2. 作物化感作用与分子生态学研究本团队是我国最早研究水稻化感作用机制的团队之一,进一步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太子参、地黄连作障碍、怀牛膝连作促进等农业生态学现象,从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宏基因组学方面深入揭示其分子生态机制,并开发相对应的连作消减技术和绿色除草技术,成果显著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指导老师:林文雄(教授)、魏道智(教授)、张重义(教授)、何海斌(教授)、林生(副教授)、方长旬(助理研究员)、吴林坤(讲师)3. 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本方向系统地开展了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水稻对逆境的抗性生理与分子应答研究,着重从功能蛋白质组学的层面上分析植物与环境系统的互作效应。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前身系创建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森林系。
2000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与福建林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林大学。
2001年4月在原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基础上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学院拥有1个林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海岸带森林与环境)、1个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概况林学院办学68年来,经历了艰苦创业、曲折进步、健康发展的办学历程,从一个专业发展成为多专业、多层次并具有较大办学规模的学院。
目前,(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统计学、海岸带森林与环境)、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农业推广(林业领域)),3个高等学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及生态学),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林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学、统计学)、3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为主,成人教育为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层次包含农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4个学科门类。
目前,学院拥有4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质硕士立项课程、6门省重点(优秀)课程、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师资队伍目前,学院共有正高级职称22人,副高职称21人,中级职称2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3人,其中博士21人,硕士26人。
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福建省级优秀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人,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福建省优秀教师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0人,有20多位教师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47(1):11~20,2021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gric.&Life Sci.)http :///agr E -mail :zdxbnsb @植物蛋白磷酸酶2C 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陈耘蕊,毛志君,李兆伟,范凯*(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摘要蛋白磷酸酶是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过程中2个关键酶之一,蛋白磷酸酶2C (protein phosphatase 2C,PP2C )是蛋白磷酸酶的重要成员。
PP2C 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可以调控真核生物细胞生命活动。
PP2C 成员主要参与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尤其可作为脱落酸信号途径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响应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在器官发育和种子萌发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不同的植物中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PP2C 成员,该酶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生理活动中均有不同的调控方式,这也是目前及今后对PP2C 成员的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PP2C 家族的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及其在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在提高植物生物产量、促进果实发育等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蛋白磷酸酶2C ;植物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胁迫响应中图分类号Q 945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C in plants.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gric.&Life Sci.),2021,47(1):11-20CHEN Yunrui,MAO Zhijun,LI Zhaowei,FAN Kai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Genetics,Breeding and Multiple Utilization of Crops,College of Agricul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 Protein phosphatase is one of the two key enzymes in the process of protein reversible phosphorylation.Protein phosphatase 2Cs (PP2Cs)are the important members of protein phosphatases.They are attributed to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s (STPs)and can regulate the life activities of eukaryotic cells.PP2C memb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especially abscisic acid (ABA)signal pathways;they can respond to various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and also regulate organ development and seed germination.Recently,more and more PP2C members are found in plants.The regulation mechanisms of the PP2C members are diverse in different plants,different growth environments,and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The related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topic.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PP2C family in plants,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i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s,and stress responses,as well a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plant biological yield and promoting fruit development.Key words protein phosphatase 2C;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stress response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0.05.29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147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7M610388,2018T110637);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xjq201917)。
附件1:
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聘期基本任务和目标
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入选者,在聘期内,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和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单位在JCR-SCI刊源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及以上,其中Ⅱ区及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或在SSCI刊源的刊物上全文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并发表CSSCI论文不少于3篇,且同时完成下列目标之一:
1、科研项目
自然科学类: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及以上(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
人文社科类: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及以上或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及以上。
2、获得奖励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前三名),或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前二名),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或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二名),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或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在聘期内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6.09•【字号】闽教科[2010]23号•【施行日期】2010.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名单的通知(闽教科〔2010〕23号)有关高校:根据我厅《关于实施“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并开展2010年度人选申报工作的通知》(闽教科[2010]14号)精神,经学校推荐,我厅组织专家评审,研究确定厦门大学缪朝炜等54位同志入选2010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现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有关高校按照闽教科[2010]14号文的要求,高度重视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落实科研经费,切实保障入选者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条件。
我厅将加强对入选者的跟踪管理,严格考核,确保本计划研究任务的完成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福建省教育厅二O一O年六月九日附件:2010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名单(共54人)1、厦门大学:缪朝炜*、潘越*、黄永锋*、梁君荣、刘海鹏、周志有2、华侨大学:罗继亮、徐玉野、杜吉祥、谢朝武*、连朝毅*3、福州大学:李浩宏、员汝胜、夏岩、张莺燕、陈可嘉*、杨志蓉*、苏世彬*4、福建师范大学:杨发福、陈光水、王健、陈晓枫*、杨垠红*、尤泽顺*、方千华*5、福建农林大学:苏时鹏*、王晓云*、封磊、王爱荣、马洪丽6、福建医科大学:潘晓东、吴思英、许艳芳、刘爱林7、福建中医药大学:陶静、王尊旺*8、集美大学:孙云章、黄振坤、林家仕*、杨建华*9、漳州师范学院:孙媛*、尤晨*、汪庆祥10、福建工程学院:邹复民11、闽江学院:陈毅挺、肖翠云*12、泉州师范学院:苏金泷*13、厦门理工学院:吴克寿、赵超、刘晓艳*14、莆田学院:陈秀琼*15、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庄惠明*16、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兰绍清*17、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张静(其中标“*”的为文科)。
“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
终期考核报告
申请者:
专业技术职务:
所在学院: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
终期考核报告(编写提纲)
一、完成的研究内容,做出的成就,达到的目标及水平。
二、比照研究工作计划,分析超过或未达到预定目标、进度和研究内容的原因。
三、成果
2、资助期间发表(或出版)论著情况
3、资助期间获授权发明专利及转让情况
4、获奖目录(限填国际学术性奖励、国家级科研或教学奖励以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并附证书复印件)
5.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或优秀博士论文获奖情况
四、资助经费使用情况(可在财务系统选择“17校社科”模板,自行归类打印并经财务处盖公章)
五、附件及证明材料(复印件)。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奖励办法1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奖励办法(试行)(修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开展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稳定科技队伍,提升科技竞争力,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大学,促进学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特设立“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奖”(以下简称“校科技奖” ),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科技奖” 奖励对象为我校在职职工。
学校只对课题组进行奖励,课题负责人必须根据贡献大小将所获得的奖金分配给课题组成员。
第三条“校科技奖”共分三个奖项,即“项目立项奖” 、“科技成果奖” 、和“科技推广应用奖” 。
第四条“校科技奖” 每年评选一次。
第五条“校科技奖”的申报、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由校科研处负责。
第二章评选条件和奖励办法第六条项目立项奖评选条件和奖励办法项目立项奖的奖励标准以到位经费(扣除外拨经费)乘以不同的比例来计算,并设置了不同的封顶金额(按项目封顶)。
项目经费分年度到位的,奖金也按每年到位的经费分年度计算。
每个项目的奖金总额不得超过该项目的封顶金额。
具体的评选条件和奖励标准如下2奖励标准条件到位经费的比例()封顶(万元)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15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5 10其它国家部委项目10 15省科技厅项目到位经费 3 万元以上含的其它省厅级项目8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 8国家部委社会科学、软科学项目15 8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软科学项目12 3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5 5横向项目(含地方政府、企事业委托及未列入省厅级以上科技计划但在校内按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的项目,不含科技咨询与科技服务项目)8 8纵向合作项目以实际到位经费计,奖励条件、比例和封顶参照上述各类项目注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是指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发基地、公共研究平台等以基建和仪器设备采购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不包括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2014年省杰出青年滚动资助计划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4.07.29•【字号】闽科计[2014]30号•【施行日期】2014.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2014年省杰出青年滚动资助计划项目的通知(闽科计〔2014〕30号)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为贯彻落实《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意见》(闽科计〔2014〕10号),我厅决定今年先在以往已验收结题的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遴选部分优秀项目,开展滚动资助计划项目试点,以推动我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计划项目领军人才的培育打好基础。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方向及资助方式拟开展的研究项目内容应是前期项目的延续,研究内容属于应用基础研究,或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具有重大意义,符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本批项目采取“定向申报、主管部门推荐,专家咨询、行政决策”的方式,从已验收的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以下简称“杰青项目”)遴选优秀项目及完成人(名单见附件1),开展滚动资助。
二、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不得有到期未验收的省科技计划项目。
(二)项目负责人不得有到期未验收的省科技计划项目。
应为2009年以来已结题验收的省杰青项目负责人,今年6月1日未满42周岁。
(三)项目负责人不得有在研(包括拟立项)的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科技重大项目。
(四)申报项目的研究起止时间为: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
(五)项目经费预算要科学、合理,本批项目经费不用于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鼓励用于材料、测试和学术交流等。
每个项目申请科技厅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若省科技厅实际资助经费未达到申请额度,差额部分应由项目申请者所在单位自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