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特性参数
- 格式:docx
- 大小:350.61 KB
- 文档页数:10
人体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体质量:通常以千克(kg)为单位,反映了人体的重量。
2. 人体身高:通常以米(m)为单位,反映了人的高度。
3. 人体质心位置:人体质心位置的确定对于分析人体运动和设计人体工程学产品非常重要。
质心位置可以通过体重和身高进行计算,公式为:质心位置(cm)= (体重(kg)× 身高(cm)) / 100。
4. 人体转动惯量:人体转动惯量是描述人体转动特性的参数,与人体质量和质心位置有关。
转动惯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转动惯量(kg·m²)= 体重(kg)× (质心位置(m))²。
5. 人体运动能力:人体运动能力包括肌肉力量、耐力、灵活性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体的运动表现和运动能力。
这些参数在人体动力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分析人体运动、设计人体工程学产品、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等。
健康人体的基本参数值一、体重和身高:体重和身高是衡量一个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成年人来说,体重和身高的理想比例是根据身高和体格指数(BMI)来确定的。
成年女性的BMI应在18.5-24.9之间,男性的BMI应在20-25之间。
二、血压:正常血压的数值范围是收缩压在90-120毫米汞柱(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0 mmHg之间。
血压超出这个范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三、心率:健康人体心率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静息状态下)。
体育锻炼后,心率可能会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四、体温:正常体温的数值一般被认为是摄氏36.5-37.5度之间。
体温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是发烧或低体温的迹象。
五、血糖:血糖是衡量人体运行能量的重要指标。
正常血糖范围是每升血糖在空腹状态下3.9-5.6毫摩尔(mmol/L)之间。
六、胆固醇:胆固醇是人体血液中的脂质。
总胆固醇的正常水平应该低于5.2毫摩尔(mmol/L),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不应超过3.4毫摩尔(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应在 1.0-2.0毫摩尔(mmol/L)之间。
七、呼吸频率: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2-20次。
呼吸频率的改变可能是由于焦虑、运动或一些疾病引起的。
八、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次完全吸气和呼气的最大空气容量。
正常肺活量的数值取决于年龄、性别和身体健康状况。
通常,成年男性一次肺活量为4-6升,成年女性一次肺活量为3-4升。
九、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饱和度。
正常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
血氧饱和度低于92%可能表示氧气供应不足,需要进一步关注。
十、白细胞计数:总结:。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是指人体在与机械设备或计算机进行交互时的一些基本属性和特征,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等。
这些参数对于设计和研发人机交互系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用户行为,提供更符合人类需求的交互体验。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人机学参数。
1.运动能力:人体的运动能力是人机交互中最基础的参数之一、它包括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度和精确性等方面。
例如,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可以影响到使用触摸屏的精准性,而手臂的力量和速度则可以决定使用力控设备时的操作效果。
2.感知能力:人体的感知能力是指我们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在人机交互中,我们常常利用这些感知通道来获取用户的输入和反馈信息。
例如,通过摄像头来识别用户的动作,通过麦克风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
3.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我们对于输入信息的理解和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与机器交互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观看屏幕上的图像时,需要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其中的对象和关系,以做出相应的反应。
4.人体尺寸和人体比例:人体尺寸和比例对于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界面和设备非常重要。
不同人群的身高、体重和体型差异较大,这直接影响到操作界面的布局、交互元素的大小和可访问性等。
合理的人体比例设计可以使得不同人群都能够方便地操作和使用设备。
5.人体姿势和动作:人体在与机器交互时的姿势和动作也是衡量人机学参数的重要指标。
例如,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常常需要屈曲手指,而在使用键盘时需要保持手指的伸直状态。
合理考虑不同姿势和动作对于人体的影响可以提高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和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参数,还有一些其他的人机学参数也非常重要。
例如,疲劳度和专注力可以影响用户长时间使用设备的体验;心率和呼吸率可以反映用户的情绪和压力水平等。
综上所述,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是设计和研发人机交互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总结
一、一般人体人机学参数
1、骨骼参数:骨骼参数是由骨骼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构成,可
以说是人体构造的基础。
如肱骨长度一般在27cm,肩胛骨宽度在6cm,肩
胛骨厚度在 2.3-2.4mm,肱骨宽度在7.2-7.3mm,桡骨宽度在 2.7-3.3mm,肱骨厚度一般在1.6-2.2mm,桡骨厚度一般在1.2-2.2mm,腕骨厚度为
1.2-
2.2mm。
2、关节参数:
关节参数是人体构造和运动的重要指标,包括关节范围、灵活性和体
重载荷等。
如肩关节的关节范围为0-180°,关节摩擦力在0.1-0.7N·m,活动范围为-45°~+45°。
肘关节的关节范围为0-145°,活动范围为-30°~+30°,关节摩擦力在0.1-0.6N·m。
腰关节的关节范围为-60°~
+60°,活动范围为-30°~+30°,关节摩擦力在0.5-2.5N·m。
膝关节
的关节范围为0-145°,活动范围为-45°~+45°,关节摩擦力在0.1-
0.7N·m。
3、肌肉参数:
肌肉参数是描述肌肉结构、肌肉活动和力量的重要参数。
如肩部有肱肌、肩胛肌、肱二头肌,其抗力为10-15N。
肱三头肌抗力为10-20N,肱
四头肌抗力为10-22N,内旋肌抗力为6-10N,外旋肌抗力为9-12N。
胸部
有胸大肌,抗力为7-10N。
腰部有腰伸肌、腰屈肌,其抗力分别为20-25N
和6-10N。
生命体特征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体之一,拥有独特的生命体特征。
其中,人类的五官与感知能力是我们与外界进行沟通、感知和认知的重要方式。
以下将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方面,介绍人类五官的特征和功能。
一、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我们通过眼睛感知光线,进而获取世界的信息。
人类的眼睛位于头部前部,由眼球、眼睑和泪腺等组成。
眼球是视觉的主要器官,它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
角膜能够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则能够调节眼球的焦距,使我们能够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视网膜是感受光线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二、听觉听觉是人类感知声音和声波的能力,通过耳朵实现。
人类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能够收集和引导声音进入耳朵。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耳腔等部分,它们能够将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内耳。
内耳是听觉的主要器官,它包括耳蜗和前庭等部分。
耳蜗是感受声音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听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三、嗅觉嗅觉是人类感知气味和化学物质的能力,通过鼻子实现。
人类的鼻子位于面部中央,由鼻腔和嗅觉神经组成。
鼻腔内有大量的嗅觉感受器,它们能够感知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嗅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人类的嗅觉非常敏感,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新鲜度、感知危险气体和识别他人的个人气味等。
四、味觉味觉是人类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通过舌头实现。
人类的舌头由味蕾和味觉感受器组成。
味蕾分布在舌头的表面,它们能够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舌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人类的味觉可以分辨出五种基本味道,即甜、酸、苦、咸和鲜。
味觉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食的美味,还能够帮助我们判断食物的安全性和品质。
五、触觉触觉是人类感知物体质地、温度和压力的能力,通过皮肤实现。
人的生理特性(一)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l,视觉1)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①暗适应与明适应能力。
人眼对光亮度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
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会因受适应性的限制,使视力出现短暂的下降,若频繁地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并容易引起事故发生。
为此,在需要频繁改变光亮度的场所,应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变化。
①眩光。
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
眩光可使人眼感到不舒服,使可见度下降,并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
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这些都将影响操作者的正常作业。
3)视错觉。
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
视错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类型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等。
其中常见的形状错觉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及透视错觉等。
色彩错觉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及疲劳错觉等。
在工程设计时,为使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考虑视错觉的影响。
(2)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①视觉损伤。
在生产过程中,除切屑颗粒、火花、飞沫、热气流、烟雾、化学物质等有形物质会造成对眼的伤害之外,强光或有害光也会造成对眼的伤害。
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106cd/m2。
如越过此值,人眼视网膜就会受到损伤。
人体躯干模型32件参数人体躯干模型是一项令人着迷的科学研究,它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人类的视角向您介绍这32件参数,并探讨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第一组参数是关于身高和体重的。
身高和体重是我们常常关注的指标,它们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体型和健康状况。
身高和体重的合理比例对于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非常重要。
第二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长度和宽度的。
躯干是我们身体的支柱,它承载着上半身的重量并保持平衡。
躯干的适当长度和宽度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使我们的身体保持直立。
第三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柔韧性和强度的。
躯干的柔韧性和强度决定了我们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
柔韧的躯干可以使我们更容易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而强健的躯干则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防止受伤。
第四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织的。
躯干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织是支撑和运动的基础。
骨骼提供了稳定和保护,肌肉则负责运动和力量输出。
这些参数的合理配合可以使我们的躯干更加坚固和有力。
第五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器官位置和功能的。
躯干内部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脏和胃等。
这些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良好的器官位置和健康的功能可以保持我们身体的平衡和正常运转。
第六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
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是躯干内部的重要系统,它们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液循环的顺畅和呼吸系统的健康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第七组参数是关于躯干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我们与外界交流和感知的重要媒介。
它们帮助我们感受到外界的温度、触觉和疼痛,并将信息传达给大脑。
这些参数的正常运作可以使我们更敏感和灵活地应对各种环境。
通过对这32件参数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躯干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希望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并激发您对人体躯干模型的兴趣和思考。
让我们珍惜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错题集锦题目113.光电式安全装置的自检功能是指( )。
A.当安全装置自身出现故障时,能自身检测出来并及时使机器的危险运动停止 B.必须用双手操作,才能使机器运行;单手操作,机器不能运行 C.当机器运行到极限位置时,可及时使机器停止运行,防止越位 D.当机器运行超载时,可及时使机器停止运行,防止设备损坏22.安全防护装置的选择应考虑人员所涉及的危险及作业性质。
机械正常运转时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应优先考虑选用( )。
A.固定式防护装置B.连锁装置C.双手操纵装置D.可调防护装置E.自动停机装置34.机器上设置安全防护罩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机器外观更美观B.将运动零部件与人隔离C.防止机器受到损坏D.容纳破坏的运动零件的碎块E.将有害物质密封43.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约需( )min. A.1 B.10 C.20 D.3059.作业空间设计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作业空间包括三种不同的空间范围,即作业范围、作业活动空间和( )距离。
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的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应以第95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省力B.安全防护C.经济适用D.舒适612.机械安全的安全性指的是( )。
A.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必须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才是安全的 B.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即使发生误操作,也能保证人和机器的安全 C.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无论如何操作都是安全的 D.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无论如何操作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只是安全达到了可接受的程度715.在机械安全设计中,要保证机械的友善性特性,就要求在设计中通过减少( )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
A.机器设备显示装置的准确性 B.机器设备控制装置的准确性 C.操作者的操作频率 D.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8人体测量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人体模型参数范文一、身高和体重参数:身高和体重是最直观的体格特征,通常用于描述个体的整体体型。
身高通常是指直立立姿时从头顶到脚底的垂直距离,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者从骨骼长度推算得到。
体重是指身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通过秤重器具来测量。
二、体型参数:体型是指个体身体的整体大小和形状。
常见的体型参数有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和WHR(Waist-to-Hip Ratio,腰臀比)等。
BMI是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来计算的,常用于评估个体的肥胖程度。
WHR是用腰围除以臀围来计算的,常用于评估个体的脂肪分布情况。
三、骨骼参数: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结构,骨骼参数通常用于描述骨骼的大小和长度。
常见的骨骼参数有身长、骨骼比例和骨密度等。
身长是指直立立姿时整个身体的长度,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者从骨骼长度推算得到。
骨骼比例是指不同骨骼部位的大小和比例关系,常用于建立人体模型时确定各个骨骼部位的长度和形状。
骨密度是指骨骼组织的密度,可以通过X射线等影像技术来测量。
四、器官参数:器官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参数描述了器官的大小和形状。
常见的器官参数有心脏容积、肺活量和脑容量等。
心脏容积是指心脏每搏输送血液的容量,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技术来测量。
肺活量是指个体一次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的容量,常用于评估个体的呼吸功能。
脑容量是指个体脑部的总体积,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来测量。
五、运动学参数:运动学参数用于描述个体的运动特征和姿势。
常见的运动学参数有关节角度、步态周期和身体姿势等。
关节角度是指关节在特定姿势下的角度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关节的弯曲程度来得到。
步态周期是指从一次踏地开始到下一次踏地结束的时间间隔,用于研究个体的行走方式和步态异常。
身体姿势是指个体在特定姿势下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和角度关系,常用于人体建模和动作捕捉等领域。
总之,人体模型参数是对人体形态、体格特征、器官大小和比例等进行量化描述的重要指标,在医学、生理学、人体工程学和运动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研究价值。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1.人体尺寸和体型:人体的尺寸和体型对于机器的设计至关重要。
例如,在设计座椅、操作杆、键盘等控制设备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身高、体重和体型分布。
只有确保设备符合大多数人的身体特征,才能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使用体验。
2.人体力学特性:人体的力学特性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以及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矩。
了解这些特性可以帮助设计人机界面时,更好地配合人体的运动和力量,减少用户的努力和疲劳感。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人体对机器输入输出的速度。
它包括了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和做出反应的时间。
较短的反应时间可以提高操作的实时性和效率。
4.认知负荷:认知负荷是指人脑在执行一项任务时所承受的认知工作量。
如果认知负荷过高,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决策困难等问题,从而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在设计人机界面时,需要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提供清晰、简洁和易于理解的界面。
5.视觉特性:视觉特性包括视力的敏感度、颜色感知、空间分辨率等。
设计人机界面时,需要根据用户的视觉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图标大小和对比度,以确保信息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6.运动协调和灵敏度:人体的运动协调和灵敏度是指人体在操作机器时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例如,在使用鼠标进行精确操作时,需要人体的手眼协调和精细手指运动。
设计人机界面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运动协调和灵敏度水平,提供合适的操作方式和界面反馈。
7.动作幅度和速度:人体的动作幅度和速度对于机器的设计和响应速度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在设计手机屏幕的大小和按钮的灵敏度时,需要考虑到用户手指的动作范围和速度。
只有提供合适的动作范围和速度要求,用户才能更加方便和自然地操作机器。
总之,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需要综合考虑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不同任务和环境对人体的要求。
通过科学的人机学参数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设计更加人性化和高效的人机界面,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
人体运动特征参数的提取与分析研究人体运动是指人体在空间中的各种活动,可以分为正常活动和运动训练两大类。
无论是哪一类,人体运动的特征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特征参数的提取与分析,可以了解人体运动的状态和特征。
本文将探讨人体运动特征参数的提取与分析研究。
一、人体运动特征参数人体运动特征参数包括很多方面,如身体姿态、肢体角度、运动速度、加速度、力量、功率、心率等。
这些参数对于人体运动的状态以及锻炼效果的评估都非常重要。
以肌肉功率为例,肌肉功率是根据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速度计算得出的,它是评估肌肉力量锻炼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通过测量肌肉功率的变化,可以判断肌肉的适应性和训练效果。
二、人体运动特征参数的提取人体运动特征参数的提取通常需要借助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
以身体姿态为例,可以使用惯性测量单元(IMU)或者深度相机等传感器来采集人体姿态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提取身体姿态的特征参数。
在肢体角度的提取中,可以使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来测量肢体角度,并利用计算机算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这些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提取各种运动特征参数,还可以对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三、人体运动特征参数的分析人体运动特征参数的分析是对提取出来的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变换分析等。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进行分析。
在频域分析中,可以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方法将信号从时域转换为频域,并对数据进行频率分析。
在小波变换分析中,可以使用小波分解和小波重构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变换和分析。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深入探究数据中的规律性和不规律性。
四、应用领域人体运动特征参数的提取与分析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
在医疗领域中,可以利用人体运动特征参数的提取与分析来研究各种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病、中风等,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即:( C )。
A.以人类为中心——以机械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系统为中心B.以机械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C.以机械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D.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机械为中心2.手臂的最大推力产生在肩的上方0。
方向上,可达自身体重的( C )。
A.50%B.80%C.130%D.150%3.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
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 A )。
A.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B.白底黑字,黑底白字,黄底黑字,蓝底白字C.黄底黑字,白底黑字,黑底自字,蓝底白字D.白底黑字,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4.站着不动、长期或经常重复地弯腰、躯干扭曲并倾斜的姿势、经常性重复地单腿支撑的姿势和手臂长时间前伸等姿势极易产生疲劳。
其原因主要是( D )。
A.动态作业B.动作力量过大C.动作幅度过大D.静态作业5.人们常常在伸手取物时直接将手伸向物品,在穿越空地时走斜线,为图省事直接从有限高度的设备或货物堆上翻越而过等。
这在人机工程学上被称为( A )。
A.捷径反应B.躲避反应C.积极反应D.消极反应6.人眼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角在地域标准视角(C )区域内。
A.5 B.15 C.30 D.457.利用人体参数进行作业空间设计时,由于设计目标用途不同,选用的百分位和适应度也不同。
凡通道宽度类设计,一般取(D )百分位数据。
A.1 B.10 C.90 D.998.显示器(显示装置)是从机器至人的信息传递装置,视觉显示器由于传递的信息量大、传递方式多样等原因,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而占主要地位。
视觉显示器可分为数字式和模拟式两类。
对于数字显示方式的特点的描述,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人体不同部位的生理参数
不同部位的人体生理参数包括:
1. 心率:以每分钟心跳次数计算,通常在60至100 bpm之间。
2. 呼吸频率:以每分钟呼吸次数计算,通常在12至20 breaths per minute之间。
3. 血压:通常由两个数值表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和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4. 温度:通常以摄氏度(Celsius)或华氏度(Fahrenheit)表示,正常体温约为36至37.5摄氏度(96.8至99.5华氏度)之间。
5. 血氧饱和度:表示血液中氧气的饱和程度百分比,通常正常范围在95%以上。
6. 脉搏氧饱和度:衡量身体组织中血红蛋白氧合程度的百分比,正常范围在95%以上。
7. 体重:通常以公斤(kilograms)或磅(pounds)表示。
8. 身高:通常以厘米(centimeters)或英尺(feet)表示。
9. 尿液参数:包括尿液的颜色、pH值、比重、蛋白质、葡萄糖等指标。
10. 血液参数: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生理参数可以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并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检、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和医疗仪器监测。
32人体的特性参数大纲考试内容要求:熟悉人体特性参数及人的心理因素;教材内容:二人体的特性参数1、人体特性参数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4类:1静态参数静态参数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参数,也称人体的基本尺度,如人体高度及各部分长度尺寸;2动态参数动态参数是指在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主要包括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等两方面的参数;如手臂、腿脚活动时测得的参数;3生理学参数生理学参数主要是指有关的人体各种活动和工作引起的生理变化,反映人在活动和工作时负荷大小的参数,包括人体耗氧量、心脏跳动频率、呼吸频率及人体表面积和体积等;4生物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主要指人体各部分如手掌、前臂、上臂、躯干包括头、颈、大腿和小腿、脚等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2. 人体劳动强度参数;1能量代谢率;能量代谢率= 劳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所谓基础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绝对安静横卧状态下,为维持生命,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劳动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劳动时的能量消耗量与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之差除以劳动时间;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大体为基础代谢量的120%;能量消耗量可通过测定劳动时呼出气中的O2及CO2的比例,算出劳动者O2的消耗量折算得到;能量代谢率RMR的经验计算公式为:LogRMR=0.0945x-O.53794 4—2log13.26-RMR=1.1648-0.0125x 4—3式中X——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即x=每分钟呼气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按上式分别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谢率;2耗氧量单位L/min;人在作业时因耗能量增加,需氧量也必增多,每分钟的需氧量称为耗氧需;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3L,常锻炼者可达到4L以上;人的最大耗氧量为:Omax=56.592-0.398 AW×10-5 4—4Omax可作为允许最大体力消耗的标志;3心率F单位min-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时也用心率的变化来评价劳动强度,人的最大心跳速率为:Fmax=209.2—0.94A3:4-5d.劳动强度指数I ;劳动强度指数I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体力劳动强度按I大小分为4级:Ⅰ级I≤15为轻劳动;Ⅱ级I=15~20为中等强度劳动;Ⅲ级I=20~25为重强度劳动;Ⅳ级I>25为“很重”体力劳动;I的经验计算公式为:I=3T+7M 4—8式中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净劳动时间min/工作日总工时min,%;M——8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3——劳动时间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通过以上经验公式计算的I,基本上能正确反映生理负荷大小;能量代谢率、耗氧量、心率及劳动强度指数分级标准见表4—20表4——1 劳动强度分级三疲劳1.疲劳的定义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它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休息;2.产生疲劳的原因及消除途经1疲劳的原四超过生理负荷的激烈动作和持久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作业环境不良、单调乏味的工作、不良的精神因素、肌体状况不良以及长期劳逸安排不当等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及管理方面的因素,都是造成疲劳的原因;另外,机器本身在设计制造时,没有按人机工程学理论设汁或设计不周,也是人体过早出现疲劳的原因;2消除疲劳的途径消除疲劳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3疲劳的测定①主观感觉调查表法;列一个由若干两种截然相反状态组成的表,让劳动者作出回答记号以表明他在特定瞬间的主观感觉;②分析脑电图;利用脑电图仪观测并记录大脑部分脑电波α,β,γ,δ和θ等5种波形的周期波率、振幅<波幅和相位,以及波形分布、对称性、节率性等,可以判断劳动者肌体处于何种机能状态;通常把α波、θ波增加,β波减少,作为疲劳和思睡的指标;这种脑电图分析法,目前,由于遥控和遥测技术的发展,脑电图已能用于现场调查,并以成功地用于追踪坐姿操作,如对车辆驾驶人员的疲劳研究;⑧测定闪频值CFF;对于工作期间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工种如员、机场调度员等、视力高度紧张的工种以及枯燥无味单调重复的工种,其工作前后的闪频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可达—6H2;故可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疲劳程度;④智能测验;智能测验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运动反应等功能测验;例如通过测量劳动者的简单反应时间或复杂反应时间的变化,决定他是否出现疲劳;若出现疲劳,则反应时间会增加;再如测量握力和肌耐力,可以衡量运动反应功能,若全身乏力、疲倦,则握力和肌耐力则有所下降; ③精神测验;这项测验主要是测定劳动者的精神集中程度即大脑皮层所处的机能状态、视觉感知的准确性和运动反应的速度等;例如让劳动者计算一定难度的数学题,观察并比较劳动前后其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测验劳动者记忆力的变化;测定其联想,即思维能力的变化,当疲劳时,思维能力也随之降低;⑧连续拍摄人体动作的变化;在人的肢体上固定一个发光物体,将人在劳动中的动作连续拍摄下来,实验发现随着疲劳的增长,人的多余动作增多,动作速度变慢,动作幅度减小,动作周期性的准确程度降低;用此法可以对各种不同疲劳程度进行准确的测定;现已有由机器控制的测算人的动作速度的专用设备;将一台摄像机连接在上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打印出该动作时间内动作速度偏离标准的数值,根据动作速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疲劳的程度;人的心理因素二、人的心理因素据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发生的事故约占70%~75%,或者更多;一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大脑对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即对感觉到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反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一个知觉、思维、言语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在感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叫做观察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在工业生产和科研等活动中,要求安全监察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2.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或集中;注意能保证人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注意”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人在操作机器时集中注意力,是减少误操作、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3.记忆记忆是大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记忆是从认识开始的,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根据保持的程度,分为永久性记忆和暂时性记忆;记忆的特征有:持久性、敏捷性、精确性、准确性等;在安全生产中记忆力强弱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4.思维思维就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井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括、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阅历包括知识的深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阅历越深,实践经验越丰富,思维能力越强;5.操作能力操作是人通过运动器官执行大脑的指令对机器进行操纵控制的过程,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监察人员及工人搞好本职工作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以上所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就构成人的智力,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想象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二性格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道德品质和意志特点是构成性格的基础;尽管人的性格有千差万别,但就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5种;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安全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劳动者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提倡劳动者养成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制止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等这些易于肇事的不良性格;三气质气质的表现特征有以下4种:1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刚毅不屈的人也往往易于性情急躁、主观任性;2灵活机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性格开朗的人也往往易于情绪多变、生活散漫、轻举妄动;3安静、稳定、情绪不外露、沉着踏实、从容不迫、耐心谨慎的人也往往易于因循守旧、动作缓慢、沉默寡言;4孤僻寡言、心绪消沉、行动迟缓、自卑退让的人也往往会千易近人、容易相处、谦虚谨慎;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合理地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的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其所长,以利于完成任务,可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人的气质出发,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往往会产生副作用;四需要与动机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对安全、教育、劳动、交往的需要比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更为强烈;其中对安全的需要免除灾害、意外事故、疾病等安全需要更为突出;安全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家庭、社会、企业和国家的需要,只有将安全意识提高到这个水平,安全管理人员才能各尽其责,操作人员才能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达到满足安全需要的目的;五情绪与情感情绪是由肌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类特有;情绪带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很少有冲动性,其外部表现也能加以控制;情绪带有情境性,它由一定的情境引起,并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而情感则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以下2种不安全情绪:1急躁情绪;急躁情绪的表现特征是干活利索但毛躁,求成心切但不谨慎,工作不仔细,有章不循,手与心不一致等;2烦躁情绪;烦躁情绪的特征表现为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严重时自身的生理器官往往不能很好地协调,更谈不上与外界条件协调一致;以上不良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主宰人的身体及活动情况,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带着这种情绪操纵机器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六意志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井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必须有意志活动的参与,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这个道理;一、单选题:1、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是人体特性参数中的参数;A. 静态B. 动态C. 生理学D. 生物力学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d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2、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级;A. 3B. 4C. 5D. 6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3、劳动强度指数I>25为“很重”体力劳动,其劳动强度是;A. Ⅰ级B. Ⅱ级C. Ⅲ级D. Ⅳ级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d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4、人体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A. 1B. 15C. 30D. 60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a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5、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A. 注意B. 记忆C. 思维D. 知觉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c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二、多选题:6、人体特性参数主要有;A. 静态参数B. 动态参数C. 生理学参数D. 生物力学参数E. 能量代谢率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a, b, c, d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0 分解析:--------------------------------------------------------------------------------7、人体疲劳的测定方法有:;A. 血液分析B. 分析脑电图C. 测定闪频值D. 智能测验E. 精神测验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 c, d, e。
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的技术和设备一、人体生理参数人体生理参数是人体内部各种生理信息的反映,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脑电波等。
这些生理参数对于人体健康的监测和预警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生理参数的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生理参数监测技术1. 无线体温计技术无线体温计技术是一种将传统的体温计升级到数字化和无线传输的技术。
传统的体温计需要插入体内,使用不便。
而无线体温计技术则可以通过贴在人体肌肤上的传感器来实现精准测量,并且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手机等终端设备。
2. 心电图监测技术心电图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电极贴片检测人体心电图信号的技术。
将电极贴片贴在人体胸部和四肢上,就可以监测到心脏的电信号。
目前,市面上的心电图监测仪器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离线存储等功能,并且可以将数据传输至电脑等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3. 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手指夹在监测仪器上检测人体血氧饱和度的技术。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反映了人体组织细胞的供氧情况。
目前,市面上的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离线存储等功能,并且可以将数据传输至手机等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 脑电波监测技术脑电波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电极贴片检测人体脑电波信号的技术。
将电极贴片贴在人体头皮上,就可以监测到脑电波信号。
脑电波监测技术可以用于睡眠监测、疾病诊断、脑机接口等领域。
目前,市面上的脑电波监测仪器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离线存储等功能,并且可以将数据传输至电脑等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三、生理参数监测设备1. 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是一种可以同时监测多种生理参数的设备。
它可以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体温等多种参数。
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广泛应用于病房、手术室等场合,是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
2. 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是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等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智能化设备。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人体特性参数不包括()。
A.尺度参数B.动态参数C.生理参数D.能量参数【答案】 D2、生产系统内一旦发生爆炸或压力骤增时,可通过防爆泄压设施将超高压力释放出去,以减少巨大压力对设备、系统的破坏或减少事故损失。
防爆泄压装置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等。
下列关于防爆泄压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全阀按其结构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杠杆式、弹簧式和敞开式B.当安全阀的入口处装有隔断阀时,隔断阀必须保持常闭状态并加铅封C.爆破片的防爆效率取决于它的宽度、长度、泄压方向和膜片材料的选择D.防爆门(窗)设置时,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宜采用0.05~0.22 ㎡/m3【答案】 D3、烟火药水分应小于或等于()。
A.1.5%B.2%C.3.5%D.4%【答案】 A4、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义,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8类设备。
下列设备中,不属于特种设备是()。
A.旅游景区观光车辆B.建筑工地升降机C.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D.浮顶式原油储罐【答案】 D5、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物质(或系统)潜在能以一定方式转化为强烈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变化和破坏。
下列关于爆炸破坏作用说法中,正确是()。
A.爆炸形成高温、高压、低能量密度气体产物,以极高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B.爆炸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设备、装置以及建筑材料等碎片,在相当大范围内飞散而造成伤害C.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爆炸往往会引起反复较长时间地震波D.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爆炸冲击波导致地面上粉尘扬起,引起火灾【答案】 B6、空气的干湿程度即空气湿度。
湿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
作业环境的湿度通常采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高气湿是指相对湿度在()以上。
人体的特性参数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32人体的特性参数【大纲考试内容要求】:熟悉人体特性参数及人的心理因素。
【教材内容】:(二)人体的特性参数1、人体特性参数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4类:1)静态参数静态参数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参数,也称人体的基本尺度,如人体高度及各部分长度尺寸。
2)动态参数动态参数是指在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主要包括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等两方面的参数。
如手臂、腿脚活动时测得的参数。
3)生理学参数生理学参数主要是指有关的人体各种活动和工作引起的生理变化,反映人在活动和工作时负荷大小的参数,包括人体耗氧量、心脏跳动频率、呼吸频率及人体表面积和体积等。
4)生物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主要指人体各部分(如手掌、前臂、上臂、躯干(包括头、颈)、大腿和小腿、脚等)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
2. 人体劳动强度参数。
(1)能量代谢率。
能量代谢率= 劳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所谓基础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绝对安静横卧状态下,为维持生命,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
劳动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劳动时的能量消耗量与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之差除以劳动时间。
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大体为基础代谢量的120%。
能量消耗量可通过测定劳动时呼出气中的O2及CO2的比例,算出劳动者O2的消耗量折算得到。
能量代谢率RMR的经验计算公式为:LogRMR=0.0945x-O.53794 (4—2)log(13.26-RMR)=1.1648-0.0125x (4—3)式中X——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即x=每分钟呼气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按上式分别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谢率。
(2)耗氧量(单位L/min)。
人在作业时因耗能量增加,需氧量也必增多,每分钟的需氧量称为耗氧需。
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3L,常锻炼者可达到4L以上。
人的最大耗氧量为:Omax=(56.592-0.398 A)W×10-5 (4—4)Omax可作为允许最大体力消耗的标志。
(3)心率F(单位min-1)。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时也用心率的变化来评价劳动强度,人的最大心跳速率为:Fmax=209.2—0.94A3:(4-5)d.劳动强度指数I 。
劳动强度指数I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体力劳动强度按I大小分为4级:Ⅰ级(I≤15)为轻劳动;Ⅱ级(I=15~20)为中等强度劳动;Ⅲ级(I=20~25)为重强度劳动;Ⅳ级(I>25)为“很重”体力劳动。
I的经验计算公式为:I=3T+7M (4—8)式中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净劳动时间(min)/工作日总工时(min),%;M——8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3——劳动时间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通过以上经验公式计算的I,基本上能正确反映生理负荷大小。
能量代谢率、耗氧量、心率及劳动强度指数分级标准见表4—20表4——1 劳动强度分级(三)1.疲劳的定义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
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
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它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休息。
2.产生疲劳的原因及消除途经1)疲劳的原四超过生理负荷的激烈动作和持久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作业环境不良、单调乏味的工作、不良的精神因素、肌体状况不良以及长期劳逸安排不当等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及管理方面的因素,都是造成疲劳的原因。
另外,机器本身在设计制造时,没有按人机工程学理论设汁或设计不周,也是人体过早出现疲劳的原因。
2)消除疲劳的途径消除疲劳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3)疲劳的测定①主观感觉调查表法。
列一个由若干两种截然相反状态组成的表,让劳动者作出回答记号以表明他在特定瞬间的主观感觉。
②分析脑电图。
利用脑电图仪观测并记录大脑部分脑电波(α,β,γ,δ和θ等5种波形)的周期(波率)、振幅<波幅)和相位,以及波形分布、对称性、节率性等,可以判断劳动者肌体处于何种机能状态。
通常把α波、θ波增加,β波减少,作为疲劳和思睡的指标。
这种脑电图分析法,目前,由于遥控和遥测技术的发展,脑电图已能用于现场调查,并以成功地用于追踪坐姿操作,如对车辆驾驶人员的疲劳研究。
⑧测定闪频值(CFF)。
对于工作期间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工种(如电话员、机场调度员等)、视力高度紧张的工种以及枯燥无味单调重复的工种,其工作前后的闪频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可达—6H2。
故可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疲劳程度。
④智能测验。
智能测验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运动反应等功能测验。
例如通过测量劳动者的简单反应时间或复杂反应时间的变化,决定他是否出现疲劳。
若出现疲劳,则反应时间会增加。
再如测量握力和肌耐力,可以衡量运动反应功能,若全身乏力、疲倦,则握力和肌耐力则有所下降。
③精神测验。
这项测验主要是测定劳动者的精神集中程度(即大脑皮层所处的机能状态)、视觉感知的准确性和运动反应的速度等。
例如让劳动者计算一定难度的数学题,观察并比较劳动前后其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测验劳动者记忆力的变化;测定其联想,即思维能力的变化,当疲劳时,思维能力也随之降低。
⑧连续拍摄人体动作的变化。
在人的肢体上固定一个发光物体,将人在劳动中的动作连续拍摄下来,实验发现随着疲劳的增长,人的多余动作增多,动作速度变慢,动作幅度减小,动作周期性的准确程度降低。
用此法可以对各种不同疲劳程度进行准确的测定。
现已有由机器控制的测算人的动作速度的专用设备。
将一台摄像机连接在上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打印出该动作时间内动作速度偏离标准的数值,根据动作速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疲劳的程度。
人的心理因素二、人的心理因素据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发生的事故约占70%~75%,或者更多。
(一)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
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大脑对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即对感觉到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反应。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一个知觉、思维、言语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在感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叫做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
在工业生产和科研等活动中,要求安全监察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2.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或集中。
注意能保证人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注意”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工人在操作机器时集中注意力,是减少误操作、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3.记忆记忆是大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
记忆是从认识开始的,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
根据保持的程度,分为永久性记忆和暂时性记忆。
记忆的特征有:持久性、敏捷性、精确性、准确性等。
在安全生产中记忆力强弱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
4.思维思维就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井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括、判断和推理。
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
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阅历(包括知识的深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阅历越深,实践经验越丰富,思维能力越强。
5.操作能力操作是人通过运动器官执行大脑的指令对机器进行操纵控制的过程,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监察人员及工人搞好本职工作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以上所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就构成人的智力,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
其中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想象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
(二)性格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道德品质和意志特点是构成性格的基础。
尽管人的性格有千差万别,但就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5种。
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
安全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劳动者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提倡劳动者养成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制止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等这些易于肇事的不良性格。
(三)气质气质的表现特征有以下4种:(1)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刚毅不屈的人也往往易于性情急躁、主观任性;(2)灵活机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性格开朗的人也往往易于情绪多变、生活散漫、轻举妄动;(3)安静、稳定、情绪不外露、沉着踏实、从容不迫、耐心谨慎的人也往往易于因循守旧、动作缓慢、沉默寡言;(4)孤僻寡言、心绪消沉、行动迟缓、自卑退让的人也往往会千易近人、容易相处、谦虚谨慎。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合理地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的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其所长,以利于完成任务,可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人的气质出发,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往往会产生副作用。
(四)需要与动机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对安全、教育、劳动、交往的需要比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