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广播电视体制
- 格式:ppt
- 大小:314.50 KB
- 文档页数:22
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类型在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被认为是国家文化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它们通常由政府出资,负责推动文化建设,为公众传播有关当前事态的报道和信息。
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不同,不同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被划分为不同类型。
本文将讨论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类型。
一、集中式国家媒体公共广播电视体制集中式国家媒体公共广播电视体制通常由政府直接控制。
在这种体制下,公共广播电视台相对于其他媒体更有影响力和掌摑力。
它们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也相对较高。
该体制意味着政府拥有媒体产权进行直接管理和控制,因此不存在媒体间的竞争。
这种体制的代表国家通常是中国和朝鲜等国。
二、委员会制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在委员会制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中,媒体由委员会或董事会管理和控制。
该体制允许媒体在审查和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便更好地服务受众和广告商。
然而,委员会成员和董事会成员都由政府任命,这意味着政府的权威仍然是媒体的调控基础。
典型的代表国家是英国。
三、公共广播电视与私营广播电视并存的体制这种体制允许公共广播电视和私营广播电视在同一市场竞争。
私有广播电视公司可以在市场上独立自主进行经济活动,这种方式使公共广播电视和私营广播电视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压力。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种体制,如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
四、完全市场化的广播电视体制在完全市场化的广播电视体制中,私人媒体是市场竞争的唯一主体。
媒体不再由政府出资,而是完全由市场投资。
这种体制下,媒体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由于竞争的压力,公益性信息和文化主题的传播受到了影响。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国家。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存在不同类型,包括集中式国家媒体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委员会制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公共广播电视与私营广播电视并存的体制和完全市场化的广播电视体制。
这些类型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和相互作用,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应用形态。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比较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在以上五种体制中,国有国营、国有公营和社会公营的广播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私有私营、公私合营两种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这五种经营管理体制中,国有公营体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该体制是欧洲各国多年来在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方面奉行的标准模式,从而与美国广播电视业奉行的私有私营体制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两大模式。
而我们这里研究的英国广播业正是国有公营体制的典范,因此,英国广播研究在世界广播事业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英国选择了公共服务广播, 而美国却确立了完全不同的商业广播。
英国虽然在50年代引入了商业电视( 70年代引入商业广播)与公共台竞争, 但仍然以公共体制为主导。
英国公共广播强调“服务”观念。
对于两国广播制度的起源, 学者们进行了分别的论述。
斯坎内尔从文化角度分析了19世纪中后期在中产阶级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服务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兴起的公共广播事业, 强调的是历史文化对广播制度形成的作用。
克里塞尔则认为频率资源的有限性对英国广播制度的制约, 强调的是技术的决定作用, 同时他也承认广播事业兴起之前的公共事业组织模式对广播事业的资鉴作用。
麦克切斯尼从社会阶层对广播利益的不同期许及其矛盾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商业广播制度形成的决定因素。
当本文作者对两个国家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原因做对比探讨时, 发现上述分析尚不足以解释它们之间差异的根源。
作者认为, 把它们放在特殊的社会语境下加以观照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一语境下, 商业力量和经济逻辑在形成美国广播制度中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这正是美国不同于英国的地方。
在20年代的英国, 准商业化的英国广播公司还没有形成今天意义上的广告经营形式, 广播只是用来促销收音机的手段, 走不走靠广告作为经济来源的纯商业化路线, 对组成广播公司的电器制造商销售收音机获取利益并没有实质性影响。
欧洲DVB数字电视标准把数字信号传输到电视机上现有三种方式,地面(无线)的、有线的和卫星的。
我国有线传输标准是DVB-C的欧洲标准;我国直播卫星将使用DVB-S的卫星传输欧洲标准;目前争论最大的是地面传输将采用何种标准。
欧洲DVB标准欧洲1993年成立了数字视频广播DVB组织,现有近200个成员。
该组织为数字视频广播系统提供一个唯一的、确定的框架DVB-S、DVB-C、DVB-T,并制定了被世界范围能接受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
DVB-S规定了卫星数字广播调制标准,使原来传送一套PAL制节目的频道可以传播四套数字电视节目,大大提高了卫星的效率。
DVB-C规定了在有线电视网中传播数字电视的调制标准,使原来传送一套PAL制节目的频道可以传播四至六套数字电视节目。
DVB-T规定了在开路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节目采用的调制标准。
所有这些均得到欧洲通信标准组织(ETSI)和国际电联(ITU)的通过。
DVB标准a. DVB传输系统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 等所有传输媒体。
它们对应的DVB标准为:DVB-S、DVB-C、DVB-T、DVB-SMATV、DVB-MS和DVB-MC。
(1)DVB-S(ETS 300 421)为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
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数据流的调制采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方式,工作频率为11/12GHz。
在使用MPEG-2MP@ML格式时,用户端若达到CCIR 601演播室质量,码率为9Mb/s;达到PAL质量,码率为5Mb/s。
一个54MHz转发器传送速率可达68Mb/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
DVB-S标准几乎为所有的卫星广播数字电视系统所采用。
我国也选用了DVB-S标准。
(2)DVB-C(ETS 300 429)为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
它具有16、32、64QAM(正交调幅)三种调制方式,工作频率在10GHz以下。
采用64QAM时,一个PAL通道的传送码率为41.34Mb/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
欧洲简史欧洲的电视与广播发展欧洲简史:欧洲的电视与广播发展在20世纪初,当电子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时,电视和广播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开始在欧洲蓬勃发展。
本文将介绍欧洲电视和广播的历史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一、早期发展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开始探索电视和广播的发展。
1927年,英国BBC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能力的机构。
此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广播电视机构,并开始了广播和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二、电视技术的进步在电视技术方面,欧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0世纪50年代,德国发明了彩色电视技术,德国的彩色电视技术很快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采用,进而成为世界范围内通用的电视标准。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欧洲各国开始建立卫星电视网络。
1972年,欧洲广播联盟(EBU)成立,致力于推动欧洲电视和广播的发展。
EBU在电视标准、节目交换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跨国合作与文化交流欧洲的电视和广播发展不仅仅是国内发展,也涉及到跨国合作与文化交流。
例如,欧洲的音乐比赛、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经常通过电视和广播进行全球转播,这促进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另外,欧洲还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播和电视的合作。
例如,欧洲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经常与美国、亚洲等地进行合作制作,这不仅提高了欧洲的电视和广播的影响力,也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进入21世纪,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欧洲的电视和广播产业提出了巨大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人逐渐改变了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很多人开始通过网络观看视频、收听音乐等。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欧洲各国纷纷推动数字化转型。
他们积极发展网络电视和网络广播,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吸引观众。
同时,在版权保护、内容监管等方面也加强了管理和监管。
五、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欧洲的电视和广播产业仍将继续发展。
NTSC制:美国、墨西哥、日本、台湾、加拿大等国和地区采用PAL制:德国、中国、香港、英国、意大利、荷兰、中东一带等国和地区采用SCEAM制:法国、前苏联及东欧和非洲各国采用数字电视制式发表时间: 2005-06-02 16:19:30 来源: 好视网编辑: 1376 数字电视制式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
目前主要存在3种比较成熟的制式,即美国的A 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制式和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制式。
对其中的每一种制式,又可以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3种不同的方式。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 TSC 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 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 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我国目前也在积极制订自己的数字电视制式。
电视制式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PAL、NTSC、SECAM三种,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PAL 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欧美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 制式。
中国内市场上买到的正式进口的DV产品都是PAL制式。
目录定义简介黑白电视制式1彩色电视制式释义1彩色电视机的制式种类1NTSC制式优缺点1彩色电视机的制式现状1彩色电视国际制式1彩色电视机的制式特点1彩色电视分类按使用目的不同1按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显示的时间不同1现实制式问题当前问题1制式转换定义电视信号的标准简称制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来实现电视图像或声音信号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标准。
欧洲理事会与欧盟的广播电视政策法规[摘要]针对传播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业经营与市场的变化,欧洲理事会与欧盟为规范欧洲范围内的广播电视,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法规文件,力图构建全欧统一的信息与思想交流平台、统一的广播电视业市场,推广“欧洲意识”,抵制美国影视业的“入侵”。
这种全方位的法规管理框架对欧洲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欧洲理事会;欧盟;跨国广播电视;公共广播电视欧洲国家众多,广播电视业发达。
为促进泛欧框架下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欧洲理事会与欧盟一直致力于跨国广播电视与公共广播电视领域的立法规范工作,并且卓有成效。
一、欧洲广播电视法规及其变化1989年5月,欧理会制定了《欧洲跨国广播电视协议》。
协议规定各国不得妨碍跨国广播电视,提出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实行反驳权制度、播出欧洲制作的节目等原则。
其中要求成员国用半数以上的时间播放欧洲制作的节目。
该组织还专门成立了“跨国电视常设委员会”,作为成员国之间进行协调并监督协议执行的常设机构。
其实,协议中的规定仍处于各国讨论之中,直至同年10月,当时的欧共体十二国颁布《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才将协议中规定的上述原则确定下来。
指导原则中关于节目播出的标准最为突出,即要求各国电视节目总量中应保证“欧洲作品”(即欧洲制作的节目)最少不得低于50%(不含新闻、体育、广告、电视购物等节目);而且10%以上的节目时间或节目预算属于独立制作人制作的欧洲节目。
另外,还对节目赞助与广告也有相应的规定。
欧共体也设立了一个联络小组,在各成员国与欧共体之间就指导原则实施方面的问题与意见进行交流,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指导原则于1991年10月生效,至1993年底,欧盟所属国家已全部通过此项立法,而上述协议则于1993年5月才正式生效。
《欧洲跨国广播电视协议》只适用于跨国广播电视及其节目流通,对各国国内广播电视并无制约作用。
《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所规定的节目与广告标准既适用于欧盟成员国国内广播电视,也适用于欧盟国家之间的跨国广播电视。
欧洲广播电视组织欧洲通信卫星组织(Eutelsat)欧洲大部分国家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送和交换的组织,成立于1977年,当时只有17个成员国。
目前该组织有7颗处于不同轨道位置的卫星。
1993年,俄罗斯加入了欧洲卫星组织。
到1995年初,该组织有成员国46个。
欧洲广播联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简称EBU)简称"欧广联",以西欧国家广播电视机构为主要成员的国际性广播电视机构为主要成员的国际性广播电视联组织,创建于1950年2月12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技术中心设在布鲁塞尔。
该联盟创建目的是保护成员利益,促进研究有关广播电视的问题和交换情况,协助进行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交流。
正式员必须是欧洲广播区(包括欧洲和地中海沿岸的亚洲、非洲各国)国家的广播电视机构和团体,其他地区的广播电视机构和团体可成为准会员(或称联系会员)。
1991年该联盟有正式会员44个,准会员64个。
准会员除无投票权外,其他基本权利均与正式会员相同。
该联盟最高机构为会员大会,执行机构为理事会。
常设机构有秘书处以及属于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法制、技术4个委员会的常驻机构工作组织。
1954年6月欧广联设欧洲电视节目交换网。
会刊有《传播》和《欧广联技术评论》。
加勒比广播联盟(Caribbean Broad-casting Union,简称CNU)由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及部分英联邦国家全国性广播电视机构组成,1970年成立。
宗旨为通过广播电视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96年共有正式会员33个,秘书处设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
欧洲电视节目交换网(Eurovision)欧洲广播联盟成员国间交换电视新闻的常设机构。
1954年6月设立,1961年5月正式开始交换活动。
1992年,它拥有用于交换活动的地面线路13,800公里和6个卫星电视频道。
年交换新闻素材15,500抢占,其他节目3,000小时。
定时交换为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