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电与热
- 格式:doc
- 大小:61.04 KB
- 文档页数:6
教课资料范本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4电与热讲课稿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8.4“电与热”讲课稿一. 教材1.教材剖析《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 用 1课时进行教课。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备。
电流经过导领会产生热, 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 , 但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要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实时地安排了本节课, 知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别的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准时, 导体产生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 , 实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备的内容, 充足表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 从物理走向社会” , “学致使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课做了某些知识准备, 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教课目的 . 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要乞降本节课内容, 本节课的教课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术a、知道在电流同样条件下, 电能转变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等。
b、知道利用和防备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研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拥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 培育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弘扬不停研究的科学精神。
3.教课要点和难点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色 , 我把本节课的教课要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
即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要素有关 , 这是知识的要点 ,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过程意识、体验意识和实践意识 , 所以 , 我把学生的研究过程也列为本节课的教课要点。
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 怎样进行研究实验设计 , 怎样推导公式 Q=I2Rt以及 Q=W=Pt则是本节课教课的难点。
二. 学情知识技术方面 , 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欧姆定律, 经过本章前两节的教课 , 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必定的认识。
“电与热”说课稿一.教材1.教材分析《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a、知道在电流相同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等。
b、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
即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这是知识的重点,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过程意识、体验意识和实践意识,因此,我把学生的探究过程也列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何推导公式Q=I2Rt以及Q=W=Pt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初二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第八章第四节电与热学习指导书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能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
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4. 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过程; 1.电流的热效应。
请同学们看多媒体,思考并且回答问题。
2.实验探究: 加油站:转换法 电流热效应我们不方便比较,但是可以通过温度或热胀冷缩来直观的比较热效应的强弱。
小组交流讨论 通过看多媒体,你们有什么疑惑?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 什么 方法去研究?讨论,用什么器材去测量本实验中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请同学们看多媒体,体会探究过程。
看后完成下列内容。
3.焦耳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法指导:Q =I 2Rt ,Q 表示产生的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I 表示通过导体的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R 表示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t 表示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计算时单位要一致!!4.公式运用:(请同学们用2分钟独立做例一) 例一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 的电流时,10s 产生多少热量?请同学们看多媒体,比较你的做题步骤 练习1)某导体的电阻是1Ω,通过200mA 的电流时,多少min 产生热量24J ?5.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课题8.4《电与热》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难点:实验操作器材电流的热效应演示器一台,220V电源、火柴、电阻丝、泡沫塑料块等及多媒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新课引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①比较它们有何共同点?②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③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④电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发热?影响它们发热的因素是什么?⑤它们发热时有什么规律?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学生观察学生回答学生尝试回答学生回答师生讨论注意从众多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中把电与热抽出来发动学生猜想越充分越好教学过程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转换的思想)〖方案〗第一次实验: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或密闭的空气盒中,使之它们产生的热对煤油或空气加热。
使两电阻丝串联,以保证它们的电流相等;让甲瓶的电阻相对乙瓶中的较大,观察两瓶中煤油或空气的膨胀程度,如图1所示。
第八章电功率第四节电与热(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生]相同.[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二、新课教学: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生]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吗?[师]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生]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师]同学们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开始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生]两个瓶中温度不同.[生]浸泡着镍铬合金丝的瓶中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高.(引导学生分析)[生]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师]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把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直的不行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演示.[演示]电热切割(可让1~2位同学演示)如图,电阻丝和铜丝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的蓄电池组上.同时将相同的泡沫塑料板与电阻丝和铜丝接触(过一会).[生]和电阻丝接触的塑料泡沫板被烧熔切开,和铜丝接触的没有切开.[生]这说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生]就是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师]大家都同意后一个同学归纳的结论吗?(同学们开始议论.教师提醒大家:他是不是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从实验考虑)[生]电阻丝和铜丝在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生]应该说,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生]也可以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师]电阻所以发热,是因为…[生]消耗了电能.[师]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说明:[生]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耗电的功率越大.[师]电阻和功率具体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呢?U.将二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P=IU.利用欧姆定律I=R式中U消去,可以得到P=I2R.[生]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板书)[师]从上面表达式中,同学们能不能进一步了解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生]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师]同学们表达得非常好.请大家看书中“!”.在说到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关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变.[投影]例题: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的电流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解:由题知:R=2 ΩI=2 AP=I2R=(2 A)2×2 Ω=8 W导体将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8 W.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要将电流的单位“A”一起平方,不能写成P=I2R=22 A×2 Ω=8 W,安培和欧姆相乘,不能得到瓦特.[师]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生]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师]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四、电和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重、难点: 1、 2、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 时 教学过程: 电流的热效应:电能……热能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P=I2R P=U2/R 的使用。
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前提测评:连接一个使电炉丝发热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课本 38 页如图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讨论: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 而导线基本不发热?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 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阅读 39 页试验) 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 P=IU=I2R 即: P=I2R 讨论:热效应与电阻成正比?反比? 例:把阻值为 6 欧、8 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 12V 的 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解:R1=6 欧 R2=8 欧 U=12V I=U/R=U/(R1+R2)=12V/14 欧=6/7A P1=IU= I2R1= P2=IU= I2R2= P=U2/R P=IU=U2/R例:把阻值为 6 欧、8 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 12V 的 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结论: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 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学生阅读即可 3、达标练习:课本后 40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公式的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电与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要紧有两部份,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避免。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知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教材在学生明白了焦耳定律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避免的内容,充分表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电功率和平安用电的教学做了知识储蓄,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术a、明白电流的热效应。
b、明白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c、明白利用和避免电热的场合和方式。
(2)进程与方式通过实验探讨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及通电时刻的关系。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炬。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冲破难点、解决疑点,依照素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纳了朗诵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分组讨论法及分层教学法。
这些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利用各类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切体会文中包括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发扬不断探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安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刻的关系。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设计中我使教学内容和学生体会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手、动脑、身心愉悦,实现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设计用意:这本是课后一道练习题。
但有时咱们容易把课后题看成作业来处置,我以为这是不足取的,应把课后题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指导,课后只是巩固强化。
圭峰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导学案”
班级姓名
课题:8.4节电与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三、课前预习
1.下列电器设备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 )
B.电饭锅
D.电视机
2.电风扇、白炽灯、电烙铁三个用电器上都标有“220V,60W”字样,正常工作时,相同的时间产生的热量()A.电风扇最多 B.白炽灯最多 C.电烙铁最多 D.三
者一样多
3.在验证焦耳定律的实验中,为了比较电流通过两根不
同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应同时保持相同的物理量是()
A.通过它们的电流和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
B.通过它们的电流和它们的电阻
C.通过它们的电流和通电时间
D.通过它们的电流、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和通电时间4.如图所示是一电饭煲的电路图,R1、R2是电阻丝,S 是温控开关.当S闭合时,电饭煲处于_____状态(选填“加热”、“保温”) . 5、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 的电流时,1min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6、思考:通电时,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呢?
四,授课要点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
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
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
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
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转换的思想) 【进行实验】
1.被加热的物质是煤油。
2.被加热的物质是空气。
【分析论证】
1.在通电电流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热的功率就越大,精确的实验表明: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也越大,大量的精确实验表明: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结论】
上述关系式用公式表示为:P=I2R。
(三)理论上对该表达式的推导
由P=UI与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综合得出P=I2R。
(四)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
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结论,这与我们
刚才得出的发热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是一致的,于是人们为了记住他,把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其公式
为: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
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五)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五、课后练习
1.下图所示为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装置.装置中甲、乙两瓶中的电阻丝的电阻是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电阻丝中______的大小,瓶中煤油温度上升越快,表明
电流产生的热量越______(填“多”或“少”
).
2.某校师生为了开展科学实验,自制了一电烘箱,用来烘干仪器.电烘箱的电阻丝通过的电流是5 A的时候,每分钟可产生6.6×104 J的热量,求这台电烘箱的电功率和电阻丝工作时的电阻.
3.为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小明找来了如图23所示的实验器材,其中A、B两个相同的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将选择好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浸没在煤油中,两根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瓶中煤油的温度.
(1)实验时,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接人电路中,这是为了控制相同;(2)绐图中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根据铜丝
和镍铬合金丝的大小以及双察到的
,可得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