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长城--刘长卿
- 格式:ppt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42
古代文学家和诗人有什么别称古代文学家和诗人众多,除了知道他们正名,古代文学家和诗人还有什么别称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古代文学家和诗人有什么别称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关于诗人雅称有哪些唐之诗祖--陈子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作品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品注释: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作品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创作背景: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
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赏析评价: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诗话视野中的刘长卿诗歌批评摘要:刘长卿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重要诗人,古人在诗话中对刘长卿的诗歌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评论。
这些评论包括刘长卿诗声律、诗歌艺术以及与其他诗人的诗文相比较等方面,本文梳理历代诗话对刘长卿诗歌评价的只言片语,力求呈现后人对刘长卿诗歌的认识和评价。
关键词:刘长卿;诗话:诗歌批评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2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祖居宣州(今安徽宣城),后迁长安,世称刘随州,是大历时期重要的诗人。
刘长卿诗作丰富,擅长五言诗的创作,曾自许为“五言长城”。
长卿还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
李嘉佑、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①可见,刘长卿对自己的地位表现出了极度的自信甚至自负。
而诗论家从多方面对刘长卿的诗作做了各自的批评和评论,为了对刘长卿诗歌批评作一个梳理,本文以诗话作为批评视野来进行探讨。
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著作,诗话虽始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但渊源较早。
章学诚指出,“诗话之源,本于钟嵘《诗品》。
”何文焕的《历代诗话》就把梁钟嵘的《诗品》、唐代皎然的《诗式》、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尤袤的《全唐诗话》列入诗话之列。
宋代是诗话的产生期也是诗话的兴盛期。
自此以后,诗话的发展势不可挡,不仅诗话数目增多,体制完善,而以诗话作为诗歌的批评视野对诗人诗作的认识和评价有重要的作用。
诗话中对刘长卿诗的评价褒贬不一,大致包括声律、诗歌艺术以及与其他诗人的诗文相比较等。
一、对刘长卿“五言长城”的解读及对七言的关注刘长卿“五言长城”的提出,权德舆在《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有这样的记载:“(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
词或约而旨深,类乍近而致远。
”②可以看出,“五言长城”是刘长卿自许的,那么后人又是怎么看待这一称号的?而对其七言的地位又是如何评价的呢?1、认同五言“长城”之目后人对刘长卿五言诗的评价基本上是认同的,宋代诗话如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范希文的《对床夜话》就做出了肯定之语。
五言长城是哪位诗人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其五言律诗平淡冲和,而意趣深长,字词表达也相对简练,适宜我们诗词爱好者学习。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此诗首句就直接点明荒台远眺之境况,第二句转而言秋来望乡之感慨,叙明作诗本意。
第三句说野寺游踪罕至,言外之意是佳处不在寺中,而是在于远眺。
由此引出第四句的远景,只见云白峰青在对岸溪水远处,层层掩映,由此反衬山之深远。
五句转而写怀古之意,古垒荒凉而无人凭吊,惟有一抹斜阳相依为伴,这个画面何其鲜明。
这句的精髓正是这个“依”字,岁月无情而夕阳有情,著一字而整句生动起来。
六句写林木叶落,故曰空林,但时不时有磬声传来,反而用一“满”字来形容磬声之幽远深邃,正好反过来映衬秋林之空,声音变成有形的可以感觉到的物质了。
这二句可以反复吟诵,不仅善写荒寒之意,而且神韵绝佳。
此二句是整首五律的脊梁所在,足以扛起。
最后两句收结,转到凭吊吴公战场。
六代英雄,都被浪花淘尽,惟词客怜君罢了。
“长江独至今”只一独字,则有无限萧索怅惘之感。
不说滚滚浪花之沧桑,读者自亦可感知。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此诗为送别之作,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老将离别归去的人生写照。
功成身退而无怨尤,惟有归去之时的无限人生感慨而已。
首联写老将军的过往事迹,以咏叹口气,先声夺人历数彪炳功勋。
以此来对比三四句的半生戎马功成身退,而恋阙之怀,老犹恳恳。
首联先叙述往事,颔联则写而今,两厢对比之反差,更显老将心态与境况。
此乃手法之一也。
五六句又转回当年的细节描写,营造老将当年形象,曾雄镇三边,一剑往来生死何以,此形象相当洒脱。
以身许国之心,岂可得逢人而语?惟龙泉宝剑知我而已。
刘长卿的诗词诗歌全集刘长卿,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
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儒客大家。
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我在此整理了刘长卿的诗词全集,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刘长卿的诗词全集11别严士元刘长卿〔唐代〕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靠在苏州城外。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留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或许有伴侣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2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刘长卿〔唐代〕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涯,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翱翔,好像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唐代〕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远眺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照旧垒,寒磬满空林。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刘长卿的诗词全集21逢雪宿芙蓉山仆人刘长卿〔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当暮色降落山色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五言长城”刘长卿十首经典诗词,含蓄蕴藉,兴在象外!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中国唐代诗人。
字文房,汉族,宣城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进士。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一、地阔鸟飞迟,风寒马毛缩。
出自唐·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诗句描写塞外冬日天高地阔、风劲鸟飞缓、天寒马毛缩的景象。
“鸟飞迟”,侧写塞外寒风之劲;“马毛缩”,暗写边塞天气之寒。
二、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出自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诗句描写雨细不察、花落无声两个细节,意在以诗句为喻,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但却深藏不露的留恋之情。
之所以对朋友的离别之情要表现得深藏不露,那是怕增添朋友临别的伤感之情,而这正是对朋友怀有深情的表现。
三、花雨晴天落,松风终日来。
出自唐·刘长卿《集梁耿开元寺武居院》。
诗句描写开元寺花落如雨、松风终日的景象。
四、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
出自唐·刘长卿《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霭,云雾。
诗句描写落日余晖洒群山、远山近峰烟雾中的景象。
五、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出自唐·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前句写眼前汉口鹦鹉洲夕阳飞鸟之景,后句写想象中的洞庭湖秋水连天的景象。
六、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出自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雨后松色更翠绿、入山方知水之源。
诗句描写雨后进山所见所感。
七、众溪连竹路,诸岭共松风。
出自唐·刘长卿《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松》。
诗句描写思禅寺所处环境的清幽宁静之境界。
松、竹二物,在中国传统诗歌中都是代表高洁、劲拔意蕴的物象。
而诗让高洁之竹与众溪之水相连、让劲拔之松与诸岭之风结合,遂使竹水相得益彰、松风互动成像。
八、浙中山色千万状,门外潮声朝暮时。
出自唐·刘长卿《送陶十赴杭州摄掾》。
诗句描写杭州周围山色变化无穷、杭州城外朝暮潮起潮落之景。
前句写山色,后句写潮声。
史上10大五言诗高手排行榜,李白、杜甫争第二,榜首实至名归五言诗包含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史上既有杜牧、王昌龄等七言诗高手,也有众多的五言诗高手,他们写的五言诗佳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那史上10大五言诗高手都是谁?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同时分享10大高手每人3首最精彩的五言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
第10名唐朝的韦应物韦应物属于大器晚成者,其七言诗有《滁州西涧》、《答李儋》等佳作,也有颇多很优秀的五言诗,分享其中最精彩的3首:韦应物五言诗第1首《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首诗满是对隐居朋友深深的思念和仰慕,尤其“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堪称神来之笔,令人赞叹。
韦应物五言诗第2首《简卢陟》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是韦应物寄给外甥卢陟的,“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洒脱、豁达,最是精彩。
韦应物五言诗第3首《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在淮水边遇到10年前的梁州好友时,既有朋友相逢的喜悦之情,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9名唐朝的骆宾王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最擅长写五言诗,分享他最优秀的3首五言诗,每首都很精彩。
骆宾王五言诗第1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写于狱中,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蝉的高洁品行,表达自己无辜、希望昭雪沉冤的愿望。
骆宾王五言诗第2首《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借古抒怀,借燕太子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画面,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和朋友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倾吐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骆宾王五言诗第3首《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能与杜甫媲美,也不枉刘长卿半世漂泊之辛苦。
刘长卿:漂泊三十年,铸就五言长城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03月24日版次:37 作者:辛上邪安史之乱腰斩了唐代的繁华,之前是金玉满堂、豪情万丈,之后是美人迟暮、往事堪哀。
时代的车轮碾压下,唯有像刘长卿这样极少数坚硬的个体挣扎幸存,在众生的齑粉中熠熠,向黑暗投射一缕光。
刘长卿生于盛唐、成于中唐,在几十年颠沛辗转的仕途中,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自许“五言长城”,承上启下,影响了后世诗风。
刘长卿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出身平常,无显赫家世,亦非神童,可以算士人中的“草根”。
虽生于开元年间,但入仕时已是天宝末,历经肃、代、德宗种种战乱,主要供职于幕府,三十多年间在四十个州县停留过。
刘长卿的生卒年和进士及第的年份不详。
他应当比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岑参等出生皆晚,约为718年前后。
年少入读嵩山,及第前数次应考,以至在天宝中已被举子们推举为“朋头”。
朋头者,举子们的群众领导,如果是新生断无资格,一定是应考经验丰富、学识不凡、热心勇敢、为众所服者才能担当。
所以他说自己是“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有学者将刘长卿一生归为悲剧,说他的诗中充满愁思,但不同时期的愁苦又不同,第一重便是多年困于场屋的“科举不第之怨”,代表作如《小鸟篇上裴尹》。
他考中进士应该是天宝七八载之后。
目前有两种比较可信的推论,一种是他在天宝七八载金榜题名,三年后释褐,于天宝十一载(752)任职于浚仪县尉,之后去长安,可能担任了八品的监察御史。
安禄山攻破长安后,百官出逃,刘长卿逃到了江南。
另一种说他在天宝十四载(755)考中进士,遇乱避江南。
无论哪种推测,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天宝末年去了江南。
在江南,刘长卿先担任长洲县尉,又为海盐县令。
由于他“直道为官”、耿介不阿,758年被罢,蒙冤入狱。
唐代官员被贬谪者众多,入狱的还是少数,更何况是被诬以贪污钱粮,刘长卿感到愤懑悲屈,写诗鸣冤,“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不见君来久,冤深意未传”,“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等,都抒发了他的痛苦无奈。
刘长卿古诗代表作刘长卿最著名的十首诗唐朝诗坛,以五言诗见长的诗人中,刘长卿绝对堪称一代宗师,自称为“五言长城”。
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情感以深婉见长,所谓“深”代表不浅薄,所谓“婉”,代表含蓄慰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刘长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生活穷困,为了生计远游,为了能够谋取功名,他不断的活动。
在刘长卿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求仕无成时期;其二是两次遭到迁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其三则是被免官,处于人生暮年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影响力较小。
第一个时期,刘长卿的诗歌已酬赠感遇和边塞诗为主,诗文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反映出具备大才之士不幸遭遇的悲愤之情。
边塞诗是成就较高的,描写出边疆战争之惨烈之情景,又站在战士的角度抒发久成难归、功业无成的悲惨遭遇,同时对边疆将领骄奢生活又不能体恤士兵的行为之愤慨。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诗,色彩慷慨悲怆,气势充沛,具备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第二个时期,刘长卿终于入仕,但仕途坎坷,后经历安史之乱,看到社会动乱,请缨从戎,这一时期的诗体现出刘长卿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实主义精神更加浓重。
由于接连迁谪,处境和思想产生变化,慷慨之气减弱,悲痛之气越发浓重。
诗文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较少,感叹个人悲惨遭遇的诗较多,是替同样遭遇的文人发出怒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刘长卿的诗较为成熟,也是使其在唐朝诗坛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衰退时期,写社会现实的诗较少,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较多,还有应酬性的诗篇。
此时期的诗文,体现刘长卿政治上的进步,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增进,并没有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
因此,暮年刘长卿的诗篇,并未体现壮士未酬之大气,艺术价值较低,思想性较差,是其一生诗文成就最低的时期。
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文艺术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语言工秀又委婉,尤其五言诗影响力较大。
从声律角度来看,平仄声调运用娴熟又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