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948.25 KB
- 文档页数:62
目录第一节前言 (2)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3)(一)位置及交通 (3)(二)地质概况 (3)(三)设计概况 (4)(四)主要工程量 (4)三、施工场地准备及布置图 (8)第二节施工综合管理 (14)一、施工组织机构 (14)二、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16)三、安全文明管理措施 (4)(一)安全施工方案 (4)(二)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6)(三)文明施工措施 (8)(四)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9)(五)安全注意事项 (9)四、冬雨季施工措施 (10)五、道路安全施工措施 (12)六、噪音控制及振动控制 (12)七、空气污染(防尘)的控制 (13)八、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4)第三节施工进度安排 (15)一、计划开竣工日期施工进度计划 (15)二、劳动力计划 (16)三、材料数量及进场计划 (17)四、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17)五、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检查、调整 (18)(一)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 (18)(二)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和调整 (18)六、工期保证措施 (18)第四节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与工艺 (20)一、本工程施工的难点及对策 (20)二、施工工序总体安排原则 (20)三、挡土墙和排水沟 (20)(一)挡土墙施工 (20)(二)排水沟施工 (21)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3)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24)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25)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27)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33)第一节前言一、编制依据1、《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重庆市地方标准;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7、《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8、《防洪标准》(GB50201-94);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997);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14、《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17、《四川省汉源县新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白树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长荣村小学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观音庙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四川省汉源县大田乡火烧坡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宜东镇桥楼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18、《汉源县背后山等十三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汉源县国土资源局。
目录1、前言 (2)1.1、任务由来 (2)1.2治理区概况 (2)1.3目标及任务 (7)1.4项目区工作概况 (8)1.5、勘查工作执行的技术规范 (9)1.6、勘查工作概况 (10)2、地质环境条件 (11)2.1 气象水文 (11)2.2地形地貌 (14)2.3地层岩性及岩土体工程特 (14)2.4、地质构造与地震 (17)2.5水文地质特征 (21)2.6、不良地质作用 (24)2.7人类工程活动 (27)3、泥石流沟特征分析 (27)3.1泥石流沟概况 (27)3.2暴发频率 (33)3.3、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34)3.4、泥石流发展趋势预测 (35)3.5、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分区 (35)4、结论与建议 (36)4.1、结论 (36)4.2、建议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1、前言1.1、任务由来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
5级地震,地震对鲁甸县及其周边县份造成了巨大损失,地震共造成108.84万人受灾,8。
09万间房屋倒塌,617人死亡,对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曲靖市会泽县等部分村庄房屋、道路、公共基础设施、水力设施、农田等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震后鲁甸县县域山地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以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区内原沟谷流域内因地震破坏导致物源的大幅增加,新增多条泥石流,形成区域性震后地震灾害集中、多发区,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危害威胁了当地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经地质灾害主管部门批示,对云南省鲁甸6.5级地震灾后重建地质灾害进行专项防治。
1.2治理区概况1.2.1交通位置昭通市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西南部,牛栏江北岸。
位于东经103°09′~103°40′,北纬26°59′~27°32′,距省会昆明市366公里,距昭通市政府驻地27公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西部与会泽、巧家县隔牛栏江相望,鲁甸县南北长约60km,东西宽约50km,总面积为1487km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 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
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滑坡治理工程监测实施方案**市**区卫生院后滑坡治理工程监测实施方案**有限公司二〇二〇年目录**市**区卫生院后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实施方案1、工程概况及依据1.1工程概况及监测意义**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地带,是历史文化名城-**市的市辖区。
面积417.63km2。
地理位置优越,国家高速G85银昆高速公路、内昆铁路过境,交通十分便利。
卫生院后滑坡位于位于**市**区卫生院后,距离**市**区人民政府约 1.5km,距离**市政府约13km,有城市道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为了保证卫生院后滑坡治理工程的运行安全,须对其进行监测,以分析其变形与趋势,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作出实时预报预警。
因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后的安全监测对判定其稳定性意义重大,具体监测点详见表1-1。
表1-1地质灾害监测点汇总表序号名称卫生1院后滑坡地理位置地理情况**市**区卫生院后社区,距离**市**区人民政府约1.5km,距离**市政府约13km,有城市道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治理计划监测点(个)基准点(个)**区卫生院后桩板墙地表截排水831.2计划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8-2016)2、《工程丈量规范》(GB-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2006)4、《工程勘察设想收费标准》(2002)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想规范》(DZ/T 0239-2004)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0-2006)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9、《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2016)10、《倒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该计划是根据设想说明与规范要求,综合实际情形编制。
26**市**区卫生院后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实施方案2、仪器设备选型与采购2.1仪器设备的选型2.1.1仪器设备选型的原则认真检查拟采购的监测设备的精度、耐久性和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是否满足要求。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 (2-5)式中:c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α——阻力系数。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 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沟名及编号 设计频率 K i (mm) F (km 2) Qp (m 3/s) Dc C φQc (m 3/s) 热藏龙哇沟2%0.820.31.67.221.10.51112.001%21.9 7.80 12.97 龙藏沟2% 0.820.3 0.5192.34 1.1 0.3333.43 1%21.92.533.71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 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Q P)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相关, 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QP(2-1)式中:QP—清水洪峰流量( m3/s )F —流域面积( km2);i —1h 面雨量( 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
2)频率为 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Q C)依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 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第一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相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尔后采用拥堵系数,按以下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Q C计算。
Q C (1 C )Q P ? D C(2-2)式中:Q C—频率为 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 m3/s );QP—频率为 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 m3/s );C—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C ( CS ) /( HC ) ;C—泥石流容重( t/ m3);S—清水的比重( t/ m3),取值为;H—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 t/ m3),取值为;D C—泥石流拥堵系数,取。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 5-3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沟名及编号设计 Ki F Qp DcCQc频率 (mm)( km 2)(m 3/s)(m 3/s)热藏龙哇沟2%1%2%龙藏沟1%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采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v c(23) H c3 I c8(2-5)式中: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Hc——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Ic——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阻力系数。
利用以上公式计算的一片区 2 条泥石流沟峰值流速结果见表5-4。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沟名及编号 设计频率 K i (mm) F (km 2) Qp (m 3/s) Dc C φQc (m 3/s) 热藏龙哇沟2%0.820.31.67.221.10.51112.001%21.9 7.80 12.97 龙藏沟2% 0.820.3 0.5192.34 1.1 0.3333.43 1%21.92.533.71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目录第一节前言 (2)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3)(一)位置及交通 (3)(二)地质概况 (3)(三)设计概况 (4)(四)主要工程量 (4)三、施工场地准备及布置图 (8)第二节施工综合管理 (14)一、施工组织机构 (14)二、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16)三、安全文明管理措施 (4)(一)安全施工方案 (4)(二)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6)(三)文明施工措施 (8)(四)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9)(五)安全注意事项 (9)四、冬雨季施工措施 (10)五、道路安全施工措施 (12)六、噪音控制及振动控制 (12)七、空气污染(防尘)的控制 (13)八、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4)第三节施工进度安排 (15)一、计划开竣工日期施工进度计划 (15)二、劳动力计划 (16)三、材料数量及进场计划 (17)四、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17)五、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检查、调整 (18)(一)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 (18)(二)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和调整 (18)六、工期保证措施 (18)第四节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与工艺 (20)一、本工程施工的难点及对策 (20)二、施工工序总体安排原则 (20)三、挡土墙和排水沟 (20)(一)挡土墙施工 (20)(二)排水沟施工 (21)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3)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24)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25)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27)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33)第一节前言一、编制依据1、《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重庆市地方标准;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7、《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8、《防洪标准》(GB50201-94);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997);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14、《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17、《四川省汉源县新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白树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长荣村小学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观音庙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四川省汉源县大田乡火烧坡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宜东镇桥楼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18、《汉源县背后山等十三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汉源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