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07.50 KB
- 文档页数:9
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知识点框架:重点: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各个象限以及X轴,Y轴)例题.(2021秋•大观区校级期末)如果P(a,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Q(a+b,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典例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m﹣1,2m+3).(1)点M在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点M的坐标;(2)点M到x轴的距离为1时,求点M的坐标.练习:1.(2021春•长白县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各点的坐标.(1)点A在y轴上,位于原点上方,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2)点B在x轴上,位于原点右侧,距离原点1个单位长度长度;(3)点C在x轴上方,y轴右侧,距离每条坐标轴都是2个单位;(4)点D在x轴下方,y轴左侧,距离每条坐标轴都是3个单位长度;(5)点E在x轴下方,y轴右侧,距离x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4个单位长度.2、若点P(2m+1,3m−1/2)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2021秋•青岛期末)与点P(a2+1,﹣a2﹣2)在同一个象限内的点是()A.(3,2)B.(﹣3,2)C.(﹣3,﹣2)D.(3,﹣2)4.(2021秋•毕节市期末)已知点A(﹣3,2m﹣4)在x轴上,点B(n+5,4)在y轴上,则点C(n,m)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2021春•栾城区期中)已知点P、Q的坐标分别为(2m﹣5,m﹣1)、(n+2,2n﹣1),若点P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Q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m n的值为.二、依据已知点的坐标画平面直角坐标系例题、(2021秋•莱阳市期末)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有A,B,C三个点,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A的坐标为(2,1),点B的坐标为(1,﹣2),则点C的坐标为()A.(1,1)B.(﹣2,1)C.(﹣1,﹣2)D.(﹣2,﹣1)三、平面内的点到X轴的距离,到Y轴的距离例题(2021秋•姜堰区期末)若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2,且xy=﹣8,则点P的坐标为()A.(2,﹣4)B.(﹣2,4)或(2,﹣4)C.(﹣2,4)D.(﹣4,2)或(4,﹣2)1.已知点P在第二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1)若点P在x轴下方,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2)若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2.(2021秋•岳西县期末)已知点P(3x﹣1,4﹣2x)在第四象限,且到坐标轴的距离和为3,则点P的坐标为.4.(2021秋•会宁县期末)如果点P(x,y)的坐标满足x+y=xy,那么称点P为“和谐点”,若某个“和谐点”到x轴的距离为3,则P点的坐标为.5.(2021春•大武口区校级月考)已知点P(2a﹣2,a+5),回答下列问题:(1)点P在y轴上,求出点P的坐标.(2)点P在第二象限,且它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求a2020+2020的值.四、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例题.已知点P(2a﹣2,a+5),解答下列各题:(1)若点Q的坐标为(4,5),直线PQ∥y轴,求点P的坐标;(2)若点P在第二象限,且它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求a2020+的值.五.平面内的点关于X轴对称,关于Y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六、点的平移,图形的平移例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移,使原点O移至点A(3,−2),这时在新坐标系中原来点O的坐标是______.巩固练习:1.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2.将点P(﹣3,4)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P1的坐标是()A.(﹣1,2)B.(﹣7,2)C.(﹣1,6)D.(﹣7,6)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m,n+2)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若点A'位于第二象限,则m、n的取值范围分别是()A.m<0,n>0B.m<3,n>﹣4C.m<0,n<﹣2D.m<﹣3,n<﹣4 4.已知点P(m﹣4,n),Q(m,n﹣2)在第一象限内,连接PQ,将线段PQ平移,使平移后的点P,Q分别在x,y轴上,则点Q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A.(﹣4.0)B.(4,0)C.(0,2)D.(0,﹣2)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的面积例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a,b)是三角形ABC的边AC上一点,三角形ABC经平移后点P的对应点为P_1(a+6,b+2).1.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C点坐标为(1,2).(1)写出点A、B的坐标:A(,)、B(,)(2)将△AB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则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B′(,)、C′(,).(3)△ABC的面积为.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3)、B(5,﹣2)、C (2,4)、D (﹣2,2),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3.(2021秋•安徽期中)已知a ,b 都是实数,设点P (a +2,b+32),且满足3a =2+b ,我们称点P 为“梦之点”.(1)判断点A (3,2)是否为“梦之点”,并说明理由.(2)若点M (m ﹣1,3m +2)是“梦之点”,请判断点M 在第几象限,并说明理由.。
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复习◆知识讲解①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②点P(a,b)到某轴的距离为│b│,到y轴距离为│a│,到原点距离为a2b2;③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P(a,b),P在第一象限a>0且b>0,P在第二象限a<0,b>0,P在第三象限a<0,b<0,P在第四象限a>0,b<0;④点P(a,b):若点P在某轴上a为任意实数,b=0;P在y轴上a=0,b为任意实数;P在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a=0;P在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a=-b;⑤A(某1,y1),B(某1,y2):A,B关于某轴对称某1=某2,y1=-y2;A、B关于的y轴对称某1=-某2,y1=y2;A,B关于原点对称某1=-某2,y1=-y2;AB∥某轴y1=y2且某1≠某2;AB∥y轴某1=某2且y1≠y2(A,B表示两个不同的点).◆例题解析例1(2022贵州贵阳,24,10分)【阅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某1,y1)、Q(某2,y2)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运用】某1+某2y1+y22,2).(1)如图,矩形ONEF的对角线交于点M,ON、OF分别在某轴和y轴上,O为坐标原点,点E的坐标为(4,3),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4分)(2)在直角坐标系中,有A(-1,2),B(3,1),C(1,4)三点,另有一点D与点A、B、C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顶点,求点D的坐标.(6分)(第24题图)【答案】解:(1)∵四边形ONEF是矩形,∴点M是OE的中点.∵O(0,0),E(4,3),3∴点M的坐标为(2,).2(2)设点D的坐标为(某,y).若以AB为对角线,AC,BC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AB,CD的中点重合1+某-1+3=某=122∴,解得,.4+y2+1y=-1=22若以BC为对角线,AB,AC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AD,BC的中点重合-1+某1+3=某=522∴,解得,.2+y4+1y=3=22若以AC为对角线,AB,BC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BD,AC的中点重合3+某-1+1=某=-322∴,解得,.1+y2+4y=5=22综上可知,点D的坐标为(1,-1)或(5,3)或(-3,5).例2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0,6),(-8,0),求Rt△ABO的内心的坐标.【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内心的概念,运用内心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结合实际图形,确定内心的坐标.【解答】∵A(0,6),B(-8,0),∴OA=6,OB=8,在Rt△ABO中,AB2=OA2+OB2=62+82=100,∴AB=10(负值舍去).设Rt△ABO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由S△ABO=某6某8=24,S△ABO=r(AB+OA+OB)=12r,知r=2,而内心在第二象限,∴内心的坐标为(-2,2).【点评】运用数形结合并借助面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122022年真题一、选择题1.(2022山东日照,7,3分)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直线AD为某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B、D点的坐标分别为(1,3),(4,0),把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C点平移后相应的点的坐标是()(A)(3,3)(B)(5,3)(C)(3,5)(D)(5,5)【答案】D2.(2022山东泰安,12,3分)若点A的坐标为(6,3),O为坐标原点,将O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OA',则点A'的坐标为()A.(3,-6)B.(-3,6)C.(-3,-6)D.(3,6)【答案】A3.(2022宁波市,5,3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2,-3)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点是A.(-3,2)B.(3,-2)C.(-2,3)D.(2,3)【答案】C4.(2022浙江绍兴,10,4分)李老师从“淋浴龙头”受到启发,编了一个题目:在数轴上截取从0到3的队员线段AB,实数m对应AB上的点M,如图1;将AB折成正三角形,使点A、B重合于点P,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平移此三角新,使它关于y轴对称,且点P的坐标为(0,2),PM与某轴交于点N(n,0),如图3.当m3时,求n的值.你解答这个题目得到的n值为()A.423B.234C.2323D.33yPA0PMN某M3BA0M3B【答案】A5.(2022台湾台北,17)如图(七),坐标平面上有两直线L、M,其方程式分别为y=9、y=-6。
期末专题复习(直角坐标系)一、概念复习1、直角坐标系:横轴(x 轴)、纵轴(y 轴)、原点。
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直角坐标平面。
2、点的坐标:点P 对应的有序数对叫点的坐标,P (a,b )a 叫横坐标,b 叫纵坐标。
3、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四个象限:x 轴、y 轴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经过点P (a ,b )且垂直于x 轴(或平行于y 轴)的直线表示为:直线x = a 经过点P (a ,b )且垂直于y 轴(或平行于x 轴)的直线表示为:直线y = b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A (x 1,y )、B (x 2,y )的距离是 21x x AB -=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C (x ,y 1)、D (x ,y 2)的距离是 21y y CD -= 6、点P (a ,b )沿着坐标轴(沿与x 轴或y 轴)平行的某一方向平移m (m>0)个单位 则;向右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a+ m ,b ); 向左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a- m ,b ) 向上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a ,b+ m );向下平移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a ,b- m ) 7、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直角坐标平面内有点M (a ,b ) 与点M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 ,- b ) 与点M (a ,b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b ) 与点M (a ,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 b )二、典型例题1、点A (-3,2)向左平移4个单位到B ,则B 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2、点N (3,-4)沿x 轴翻折与M 重合,那么点M 的坐标是___________3、将点Q (10,2)绕原点O 旋转180°后落到P 处,则P 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4、直角坐标平面内,点A (-2,3)向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后就和点B (2,3)重合5、点P 在第三象限,且点P 到x 轴和到y 轴的距离都是3,则点P 坐标是_______________6、如果点M (3a-1,5+b )与点(b -2,a )关于原点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_7、在x 轴上有A 、B 两点,AB =10,若点A 的坐标是(2,0),那么点B 的坐标是___________ 8、在直角坐标平面内,设点P (x,y ),若xy>0,则点P 在_________象限。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点复习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记作),(b a 。
注意a 与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2.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通常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 ,过点A 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在横轴上的坐标为a ,过点A 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在纵轴上的坐标为b ,有序实数对),(b a 叫做点A 的坐标,其中a 叫横坐标,b 叫做纵坐标。
3.各象限内的点与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4. 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5.对称点的坐标特征:6.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x,(y7.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简单记为“左减右加,上加下减”二、典型例题讲解考点1: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在第( )象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2.若点)2,(-a a P 在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2<<-aB.20<<aC.2>aD.0<a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12+x )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考点2:点在坐标轴上的特点1.点)1,3(++m m P 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 A .)2,0(- B.)0,2( C.)0,4( D.)4,0(-2.已知点)12,(-m m P 在y 轴上,则P 点的坐标是 。
3.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xy=0(x ≠y ),则点P 必在( ) A .原点上 B .x 轴上 C .y 轴上 D .x 轴上或y 轴上(除原点) 考点3:对称点的坐标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3,2(-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点是( ) A.)2,3(- B.)2,3(- C.)3,2(- D.(2,3)2.已知点A 的坐标为(-2,3),点B 与点A 关于x 轴对称,点C 与点B 关于y 轴对称,则点C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2,-3)B .(-2,3)C .(2,3)D .(-2,-3) 3.若坐标平面上点P (a ,1)与点Q (-4,b )关于x 轴对称,则( ) A .a=4,b=-1 B .a=-4,b=1 C .a=-4,b=-1 D .a=4,b=1 考点4:点的平移1.已知点A (-2,4),将点A 往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往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则点A ′的坐标是( )A .(-5,6)B .(1,2)C .(1,6)D .(-5,2)2.已知A (2,3),其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B ,B 关于y 轴对称点是C ,那么相当于将A 经过( )的平移到了C .A .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B .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C .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D .向下平移6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3.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A.2 B.3 C.4 D.5考点5:点到坐标轴的距离考点6: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的特点1.如图,AD∥BC∥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与D的横坐标相同 B.C与D的横坐标相同C.B与C的纵坐标相同 D.B与D的纵坐标相同2.已知点A(m+1,-2)和点B(3,m-1),若直线AB∥x轴,则m的值为()A.2 B.-4 C.-1 D.33.已知点M(-2,3),线段MN=3,且MN∥y轴,则点N的坐标是()A.(-2,0) B.(1,3)C.(1,3)或(-5,3) D.(-2,0)或(-2,6)考点7:角平分线的理解1.已知点A(3a+5,a-3)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 .考点8:特定条件下点的坐标1.如图,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A.(3,2)B.(3,1)C.(2,2)D.(﹣2,2)考点9:面积的求法(割补法)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3个点:A(-1,0),B(3,-1),C(4,3);( 2)顺次连接A,B,C,组成△ABC,求△ABC的面积.参考答案:(1)略(2)8.5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的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0,2)(1,0)(6,2)(2,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3.在图中A(2,-4)、B(4,-3)、C(5,0),求四边形ABCO的面积.考点10:根据坐标或面积的特点求未知点的坐标1.已知A (a ,0)和B 点(0,10)两点,且A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20,则a 的值为( )A .2B .4C .0或4D .4或-4 2.如图,已知:)4,5(-A 、)2,2(--B 、)2,0(C 。
人教版2023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单选题1.(2022八上·沈北新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坐标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的是()A.(﹣1,2)B.(1,2)C.(2,﹣1)D.(-1,-3)2.(2022八上·电白期中)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Q(﹣a,b﹣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2022八上·太原期中)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A.(2,3)B.(−2,3)C.(3,−2)D.(−2,−3)4.(2022八上·常熟月考)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A的坐标为(﹣1,1),AB平行于x轴,则点C的坐标为()A.(3,1)B.(﹣1,1)C.(3,5)D.(﹣1,5)5.(2022九上·和平期中)如图,菱形ABCD对角线交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点A(−2,5),则点C的坐标为()A.(5,−2)B.(2,−5)C.(2,5)D.(−2,−5)6.(2022九上·萧山期中)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线段AB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后与线段CD重合(C、D均为格点,A的对应点是点C),若点A的坐标为(−1,5),点B的坐标为(3,3),则旋转中心O点的坐标为()A.(1,1)B.(4,4)C.(2,1)D.(1,1)或(4,4)7.(2022八上·西安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3,0),点B的坐标是(0,4),点C是OB上一点,将△ABC沿AC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则点C的坐标为()A.(32,0)B.(0,32)C.(52,0)D.(0,52)8.(2022八上·杭州期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a+1,3−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点A在y轴上,则a=3B.若点A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1C.若点A到x轴的距离是3 ,则a=±6D.若点A在第四象限,则a的值可以为-29.(2022七下·康巴什期末)我们规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任意不重合的两点M(x1,y1),N(x2,y2)之间的折线距离为d(M,N)=|x1−x2|+|y1−y2|,例如图①中,点M(−2,3)与点N(1,−1)之间的折线距离为d(M,N)= |−2−1|+|3−(−1)|=3+4=7.如图②,已知点P(3,−4)若点Q的坐标为(t,2),且d(P,Q)=10,则t的值为()A.−1B.5C.5或−13D.−1或7 10.(2022七下·纳溪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伴随点.已知点A1的伴随点为A2,点A2的伴随点为A3,点A3的伴随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 n,…若点A1的坐标为(2,4),点A2021的坐标为()A.(3,﹣1)B.(﹣2,﹣2)C.(﹣3,3)D.(2,4 )二、填空题11.(2022八上·瑞安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坐标为。
.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年级:七年级下课时: 2学生姓名: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复习教师姓名:董老师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复习目标重点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复习考点 1:考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知识解析: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如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教学容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 (-2,3)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2,x2+ 1)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若点(, -2 )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围是().P a aA .-2 <a<0B.0<a<2C. a> 2D.a<04、点 P(m ,1)在第二象限,则点 Q(-m ,0)在()A.x 轴正半轴上B.x 轴负半轴上C. y 轴正半轴上D. y 轴负半轴上5、若点 P( a, b)在第四象限,则点M (b -a,a-b )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x 1,2 x) 在第四象限,则实数 x 的取值围是 .7、对任意实数 x ,点 P( x , x 2 2x) 一定不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8、如果 a - b < 0,且 ab <0,那么点 (a , b) 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考点 2:点在坐标轴上的特点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 坐标原点( 0 , )0.0 1、点 P (m+3 ,m+1 )在 x 轴上,则 P 点坐标为()A .(0,-2 )B .(2,0)C .(4,0)D .(0,-4 )2、已知点 ( , 2 - 1)在 y 轴上,则 P 点的坐标是。
P m m考点 3:考对称点的坐标知识解析:1、关于 x 轴对称: A ( a , b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 - b )。
中考数学总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压轴题》专题训练(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如图,在平面直角系中,点A的坐标是(0,4)在x轴上任取一点B连接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1l过点B作x轴的垂线2l记1l2l的交点为P.设点P的坐x y.标为(,)(1)用含x y二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PA的长度.(2)当点B在x轴上移动时点P也随之运动请求出点P的运动路径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0,2)动点A从原点O出发沿着x轴正方向移动ABP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A B P顺时针方向排列).(1)当点A 与点O 重合时 得到等腰直角OBC △(此时点P 与点C 重合) 则BC =______.当2OA =时 点P 的坐标是______; (2)设动点A 的坐标为(,0)(0)t t ≥.①点A 在移动过程中,作PM y ⊥轴于M PN OA ⊥于N 求证:四边形PMON 是正方形;①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点P 的坐标为:(______ ______);(3)在上述条件中,过点A 作y 轴的平行线交MP 的延长线于点Q 如图2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A 使得AQB 的面积是AOB 的面积的3倍?若存在 请求出A 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 直线3y x分别交x 轴 y 轴于点A B .(1)求ABO ∠的度数;(2)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 连接OC 以OC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OCD 其中OC OD=且点D在第三象限连接AD.设点C的横坐标为t ACD的面积为S 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E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连接BE点F是BE的中点连∥交x轴于点H若接CF并延长交x轴于点G过点D作DH CFCG DH=求点D的坐标.∠-∠=︒345AEB ADH4.如图,在直角平面坐标系中,ABC的边AB在x轴上且3AB=点A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5).(5,0)(1)求这样的ABC一共几个?并写出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2)试求ABC的面积.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1,0B 和y 轴上一动点(0,)A a - 其中0a > 以点A 为直角顶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 设点C 的坐标为(,)c d .(1)当2a =时 点C 的坐标为 .(2)动点A 在运动的过程中,试判断+c d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 若不变 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 请说明理由.(3)当3a =时 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 (不与点C 重合) 使PAB 与ABC 全等?若存在 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0A - ()0,3B .(1)如图1 以A 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过点E 作EF x ⊥轴于点F 求点F 的坐标;(2)如图2 点()0,P P y 为y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 以AP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C 点(),C C C x y 在第一象限 90APC ∠=︒ 当点P 运动时 P C y y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 求出其值;若变化 请说明理由.(3)如图3 点P 在y 轴负半轴上 以AP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C 90APC ∠=︒ 点C 在第一象限 点H 在AC 延长线上 作HG x ⊥轴于G 当(),2H m 探究线段PH AG OP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003A B ,,,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90ABC AB AC BAC =∠=︒,,.(1)直接写出OA OB ⋅的值. (2)求点C 坐标.(3)若点A B ,是x y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 BQ AQ ,分别是ABy ∠和BAx ∠的角平分线 交点为Q 求Q ∠的大小.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在x 轴负半轴 y 轴正半轴上运动 且满足AB BC = 90ABC ∠=︒ 点C 在第二象限.(1)如图1 当点()()4002A B -,,,时 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 (2)以OB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90OBD OB BD OBD =∠=︒,△ 如图2 连接AD 和OC 且相交于点P 判断AD 和OC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3)以OB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90OBD OB BD OBD =∠=︒,△ 如图3 连接CD 交y 轴于点Q 在点,A B 的运动过程中,判断BQ 与OA 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4A .(1)直接写出B 点坐标;(2)如图2 若C 为x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 以AC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D =90ACD ∠︒ 连接OD 求AOD ∠度数;(3)如图3 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E F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 G 在EF 的延长线上 以EG 为直角边作等腰Rt EGH 过A 作x 轴的垂线交EH 于点M 连接FM 等式1AM FMOF-=是否成立?若成立 请证明;若不成立 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24y x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 过x 轴负半轴上一点C 作直线CD 交y 轴正半轴于点D 且AOB DOC △≌△.(1)OC =________ OD =________.(2)点()1,M a -是线段CD 上一点 作ON OM ⊥交AB 于点N 连接MN 求点N 的坐标;(3)若()1,E b 为直线AB 上的点 P 为y 轴上的点 请问:直线C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EPQ △是以E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 请直接写出此时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则点b点D在第一象限作等腰直角BDE△c ABO,=∠(1)如图1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P 点 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 当PB 最短时 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结果均用a 表示)(2)如图2 当AB y ⊥轴 且垂足为点A 时 以OA 为边作正方形ABQO M 在x 轴的正半轴 且OM OA < 以OM 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OMNH 连接AN 若6QM = 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为20 求AHN 的面积;(3)如图3 当AB y ⊥轴 且垂足为点A 时 点F 在线段OB 上运动(不与端点重合) 点C 是线段BF 的中点 连接AF AC , 以A 为直角顶点 AF 为直角边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腰Rt EAF △ 连接OE 交AC 于点G 探究线段OE 与AC 的关系 并说明理由.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都在坐标轴上 08A BO CO BC ===,.(1)点A 坐标为(______ _______).(2)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l 动点Р从点C 出发 沿着直线①向上运动 若点Р的速度是1个单位/秒 时间是t 连接PA PB , 请用含t 的式子表示PABS.(3)在(2)的条件下 连接AP 以AP 为斜边 在AP 下方作等腰直角APD △ 连接BD 并延长至点Q 连接PO QC , 当点D 为BQ 中点时 请判断PCQ △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2)A (3,0)B 过点B 作直线ly 轴 点P 是直线l 上的动点 以AP 为边在AP 右上侧作等腰直角APQ △ 使90APQ ∠=︒.(1)如图1当点P 落在点B 时 则点Q 的坐标是________; 学生甲认为点Q 的坐标一定跟点P 有关 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2)如图2 小聪同学画草图时 让点P 落在1P 2P 3P 不同的特殊位置时(1P 在x 轴上 2P A 与x 轴平行 当Q 落在x 轴上时对应点3P ) 画出了几个点对应的1Q 2Q 3Q 三个不同的位置 发现1Q 2Q 3Q 在同一条直线上 请你根据学生甲的猜测及题目条件 求出点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在(2)中,虽然求出了点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但是小明同学认为几个特殊点确定解析式是一种猜测 当点P 在l 上运动时 所有的Q 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吗?就解设了点Q 的坐标为(,)x y 希望用一般推理的方式求出x 和y 满足的关系式 请你帮助小明给出解答.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6,0A - 与y 轴交于点B 且45ABO ∠=︒.(1)求点B 坐标和ABO 的面积;(2)如图2 点D 为OA 上的一条延长线的一个动点 以BD 为直角边 以点D 为直角顶点 作等腰三角形BDE 求证AB AE ⊥;(3)如图3 AF 平分OAB ∠ 点M 是射线AF 上一动点 点N 是线段AO 上一动点 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N 使得OM NM +的值最小 若存在 求出此时点N 的坐标 并加以说明;若不存在 则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1)解:过点A 作2AH l ⊥于点H 如图所示:①点A 的坐标是(0,4) 点P 的坐标为(,)x y①4OA = ||OB x =①||AH OB x == 4BH OA ==①|4|HP y =-根据勾股定理 得()2222224816PA AH HP x y x y y =+=+-=+-+ 即22816PA x y y =+-+;(2)根据题意 可知点B 坐标为(,0)x①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①PA PB =①222816y x y y =+-+①2128y x =+ 2.(1)解:①O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90BC AC C =∠=︒①2OB BC =①点B 的坐标是(0,2)①2OB =①22OB BC ==;①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B①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P∠=∠∠=∠OBP四边形OAPB==BP OA点P的坐标为①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B90∠=∠MPB在BPM△和APN中∠=∠=︒ANP BMP90≌△△BPM APNPMON是正方形;△△BPM≌①2AN t AN +=-①22t AN -=①22t OM ON +==①点P 的坐标为22,22t t ++⎛⎫⎪⎝⎭;故答案为:22t +;22t +(3)解:存在设点A 的坐标为()(),00m m ≥ 则OA m =①11222AOB S OA OB m m =⨯=⨯=由(2)①得:点P 的坐标为22,22m m ++⎛⎫ ⎪⎝⎭ 则22m OM +=根据题意得:90OMP AOB OAQ ∠=∠=∠=︒①四边形OAQM 是矩形①2,2m MQ OA m AQ OM +====①()2112122224ABQ m S AQ OA m m m +=⨯=⨯=+①AQB 的面积是AOB 的面积的3倍①()21234m m m +=解得:10m =或0(舍去)即存在点()10,0A 使得AQB 的面积是AOB 的面积的3倍. 3.(1)解:在3y x 中,当0x =时 3y = 当0y =时 03x =+ 解得3x =-①()30A -, ()0,3B①3OA OB ==①BAO ABO ∠=∠①90AOB ∠=︒①45BAO ABO ∠=∠=︒.(2)解:如图1 过点C 作CR y ⊥轴于点R .Rt BCR 中,90BCR =︒-∠BR CR t ==-2BC BR =+COD AOB =∠在ACD 中,12S AD =⨯3)解:如图所示①90BOE ∠=︒ BF EF =①OF BF EF ==①FOE FEO ∠=∠设ADH a ∠=①45AEB a ∠=+︒①45FOE FEO a ∠=∠=+︒ 45AHD OAD ADH a ∠=∠-∠=︒- ①DH CG ∥①45CGO AHD a ∠=∠=︒-①454590CFO FOG FGO a a ∠=∠+∠=︒++︒-=︒取OC 的中点K 连接FK 交OB 于点P 过点F 作FL OB ⊥于点L过点K 分别作KM OB ⊥于点M KN FL ⊥交FL 的延长线于点N 连接KL . ①四边形KMLN 是矩形;①90CFO ∠=︒ CK OK =①FK OK CK ==①BF OF = FL OB ⊥①BL OL =①KL BC ∥①45OLK OBC ∠=∠=︒①904545NLK NLO OLK ∠=∠-∠=︒-︒=︒①KM KN =①Rt Rt KOM KFN ≌△△①KOM KFN ∠=∠又①OPK FPL ∠=∠①90KOM OPK KFN FPL ∠+∠=∠+∠=︒①90OKP ∠=︒①FK OC ⊥①CF OF =①45CFK OFK ∠=∠=︒①45OCF ∠=︒①90COD ∠=︒ OC OD =在Rt ODS △中,()22223910()44OS OD DS =-=-= ①点D 的坐标为93,44⎛⎫-- ⎪⎝⎭. 4.1)解:如图所示 符合条件的ABC 有两个 分别为1AB C 2AB C 其中12(2,0)(8,0)B B --、;(2)点C 的坐标为(2,5)115|2(5)|57.522ABC S ∴=⨯---⨯==△. 5.(1)解:如下图 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则CEA AOB ∠=∠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90AC BA BAC =∠︒=①90ACE CAE BAO CAE ∠+∠=︒=∠+∠①ACE BAO ∠=∠.在ACE △和BAO 中CEA AOB ACE BAO AC BA ∠=∠⎧⎪∠=∠⎨⎪=⎩①ACE BAO≌(AAS)①(0,1),(0,2)B A-①12BO AE AO CE====,①123OE=+=①2,3C-();(2)解:动点A在运动的过程中,+c d的值不变.理由如下:由(1)知ACE BAO≌①(0,1)B(0,)A a-①1,BO AE AO CE a====①1OE a=+①(,1)C a a--又①点C的坐标为(,)c d①11c d a a+=--=-即+c d的值不变;(3)解:存在一点P使PAB与ABC全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是(4,)1-或(3,2)--或(2,1)-分为三种情况讨论:①如下图过点P作PE x⊥轴于点E则90PBA AOB PEB∠=∠=∠=︒①90,90EPB PBE PBE ABO∠+∠=︒∠+∠=︒①EPB ABO∠=∠在PEB△和BOA△中EPB OBAPEB BOAPB BA∠=∠⎧⎪∠=∠⎨⎪=⎩①PEB BOA△≌△(AAS)①1,3PE BO EB AO ====①314OE =+=即点P 的坐标是(4,)1-①如下图 过点C 作CM x ⊥轴于点M 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则90CMB PEB ∠=∠=︒.①CAB PAB △≌△①45,PBA CBA BC BP ∠=∠=︒=①90CBP ∠=︒①90,90MCB CBM CBM PBE ∠+∠=︒∠+∠=︒①MCB PBE ∠=∠在CMB 和BEP △中MCB EBP CMB BEP BC PB ∠=∠⎧⎪∠=∠⎨⎪=⎩①CMB BEP △≌△(AAS )①,PE BM CM BE ==.①3,4),10C B -((,)①2,413PE OE BE BO ==-=-=即点P 的坐标是(3,2)--;①如下图 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则90BEP BOA ∠=∠=︒.①CAB PBA △≌△①,90AB BP CAB ABP =∠=∠=︒①90,90ABO PBE PBE BPE ∠+∠=︒∠+∠=︒①ABO BPE ∠=∠.在BOA △和PEB △中ABO BPE BOA PEB BA PB ∠=∠⎧⎪∠=∠⎨⎪=⎩①BOA PEB △≌△(AAS )①1,3PE BO BE OA ====①312OE BE BO =-=-=即点P 的坐标是(2,1)-综上所述 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是(4,)1-或(3,2)--或(2,1)-. 6.(1)三角形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AB ∴= 90EAB ∠=︒90FAE BAO ∴∠+∠=︒.EF x ⊥轴90EFA ∴∠=︒90AEF FAE ∴∠+∠=︒AEF OAB ∴∠=∠.90AOB ∠=︒EFA AOB ∴∠=∠.在AEF △和BAO 中,,,AEF BAO EFA AOBAE BA ∠=∠⎧⎪∠=∠⎨⎪=⎩()AAS AEF BAO ∴≌3AF BO ∴==235OF ∴=+=()5,0F ∴-;(2)不变 理由如下:如图2 作CF y ⊥轴于FC y OF ∴=90PFC CFO ∴∠=∠=︒90FPC FCP ∴∠+∠=︒.三角形AP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90APC ∠=︒ PA PC ∴=90APO OPC ∴∠+∠=︒.APO PCF ∴∠=∠.又90AOP PFC ∠=∠=︒.在AOP 和PFC △中,,,APO PCF AOP PFC PA CP ∠=∠⎧⎪∠=∠⎨⎪=⎩()AAS AOP PFC ∴△≌△AO PF .2P C y y OP OF PF AO ∴-=-===;(3)AG PH OP =+ 证明如下:在OG 上取一点M 使MG OP = 连接HM 并延长交AP 的延长线于N 如图3所示()2,0A -2AO ∴=HG x ⊥轴于G (),2H m2HG ∴=AO HG ∴=90AOP HGM ∠=∠=︒ MG OP =()SAS APO HMG ∴△≌△PAO MHG ∴∠=∠ AP HM =AMN HMG ∠=∠90ANM HGM ∴∠=∠=︒90APC ∠=︒ PC AP =45PAC ∴∠=︒AH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PAH MHA ∴∠=∠=︒又AP HM = AH HA =()SAS APH HMA ∴△≌△PH MA ∴=AG AM MG =+AG PH OP ∴=+.7.(1)解:()()4003A B ,,,4∴=OA 3OB =4312OA OB ⋅=⨯=∴;(2)解:如图,作CD x ⊥轴于点D 则90AOB CDA ∠=∠=︒90ACD CAD ∴∠+∠=︒90BAC ∠=︒90CAD BAO ∴∠+∠=︒ACD BAO ∴∠=∠在BAO 和ACD 中90AOB CDA ACD BAOAB CA ∠=∠=︒⎧⎪∠=∠⎨⎪=⎩()AAS BAO ACD ∴≌3AD OB ∴== 4CD OA ==437OD OA AD ∴=+=+=()74C ∴,;(3)解:如图BQ 平分ABy ∠ AQ 平分BAx ∠12ABQ ABy ∴∠=∠ 12BAQ BAx ∠=∠ABO∠+∴∠=ABy∴∠+ABQ(1180=︒21︒=-180∠+∠Q ABQ ∴∠=Q180 8.(1)解:作①()SAS CBO ABD ≌△△①AD OC = BCO BAD ∠=∠①BCO ABC BAD APC ∠+∠=∠+∠又90ABC ∠=︒①90APC ∠=︒ 即AD OC ⊥;(3)解:2OA BQ = 理由如下:作CF y ⊥轴于点F同理 ()AAS BAO CBF ≌△△ ①CF OB = BF OA =①90OB BD OBD =∠=︒,①=CF BD CF BD ∥①QCF QDB ∠=∠ 90QFC QBD ∠=∠=︒①()ASA QCF QDB ≌△△ ①BQ FQ =①1122BQ BF OA == 即2OA BQ =. 9.(1)解:如图,作AE OB ⊥于点E①()4,4A①4OE =①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 OB ⊥①=2=8OB OE①()8,0B ;①A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DC =即ACF ∠+∠FDC ∠+∠ACF ∠=∠又①DFC ∠①()DFC CEA AAS ≌EC DF = FC =()4,4A4AE OE ===FC OE 即OF +①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AOB ∠==AOD ∠∠AM FM -①()4,4A ①4AE OE ==又①==90EAN EOF ∠∠︒ AN OF =①()EAN EOF SAS ≌①=OEF AEN ∠∠ EF EN =又①EG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45GEH ∠=︒ 即=45OEF OEM ∠+∠︒ ①=45AEN OEM ∠+∠︒又①90AEO ∠=︒①=45=NEM FEM ∠︒∠又①EM EM =①()NEM FEM SAS ≌①MN MF =①==AM MF AM MN AN --①=AM MF OF -即1AM FM OF-=.10.(1)解:把0x =代入24y x =-+得:4y =①点()04B ,①4OB =把0y =代入24y x =-+得:2x =①点()20A ,①2OA =①AOB DOC △≌△①(ASA OBN OCM ≌OM ON =分别过点M N 作ME①OFN OEM ∠=∠①BON COM OM ON ∠=∠=,①()AAS OFN OEM ≌①312OF OE FN EM ====, ①点N 的坐标为312⎛⎫ ⎪⎝⎭,; (3)解:直线CD 上存在点Q 使EPQ △是以E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①()1E b ,为直线AB 上的点①2142b =-⨯+=①()12E ,①当点P 在点B 下方时 如图,连接DE 过点Q 作QM DE ⊥ 交DE 的延长线于M 点①()02D ,①DE y ⊥轴 1DE = 点M 的纵坐标为2 90M EDP ∠=∠=︒ ①EPQ △是以E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①(AAS DEP MQE ≌1MQ DE ==Q 点的纵坐标为3把3y =代入12y x =+点()23Q ,;①()AAS EQM PEN ≌1EM PN ==()12E ,①M 点的纵坐标为1①Q 点的纵坐标为1把1y =代入122y x =+中得:2x =- ①()21Q -,; 综上所述 直线CD 上存在点Q 使得EPQ △是以E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Q 点的坐标为()23,或()21-,. 11.(1)解:()2430a b -+-= ()240a -≥ 30b -≥ 40a ∴-= 30b -=4a ∴= 3b =()()00A a B b ,、,4∴=OA 3OB =如图,过点C 作CN y ⊥轴于N则90BNC ∠=︒90ABC AOB ∠︒∠==90CBN ABO 90BAO ABO ∠+∠=︒ CBN BAO ∴∠=∠90BNC AOB ∠=∠=︒ BC AB =()AAS BNC AOB ∴≌4BN AO ∴== 3CN BO ==7ON OB BN ∴=+=()37C ∴,故答案为:()37,; (2)证明:如图,过E 作EF x ⊥轴于F 则90EFD ∠=︒a b =OA OB ∴=90AOB ∠=︒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O BAO ∴∠=∠=︒B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90BDE ∠=︒BD DE ∴=90EDF BDO ∠+∠=︒ 90DEF EDF ∠+∠=︒ BDO DEF ∴∠=∠90EFD DOB ∠=∠=︒()AAS DEF BDO ∴≌EDF DBO ∴∠=∠ DF OB = EF OD = OB OA =DF OA ∴=DF AD OA OD ∴+=+ 即AF OD =AF EF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EAF AEF ∴∠=∠=︒45EDF EAF AED AED ∠=∠+∠=︒+∠ 45DBO OBA ABD ABD ∠=∠+∠=︒+∠ ABD AED ∴∠=∠;(3)解:如图,过点D 作DM y ⊥轴于M DH x ⊥轴于H D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G()33D -,3DM DH OM OH ∴====BD 平分ABO ∠ ⊥DM OB DG AB ⊥DM DG ∴=BD BD =()Rt Rt HL BDG BDM ∴≌同理可得:()Rt Rt HL ADH ADG ≌AH AG ∴=OA a = OB b = AB c =a b c OA OB AB ∴-+=-+()()()OH AH BM OM BG AG =+--+-33AH BM BG AG =+-++-6=即6a b c -+=.12.(1)解:①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P 点 ①点P 的坐标为(0,)a -;由垂线段最短 当PB l ⊥时 PB 最短 过点B 作BD y ⊥轴于D 点 如图①直线l 平分坐标系的第二 四象限①45BOD ∠=︒①PB l ⊥①45BOD OPB ∠=∠=︒①OB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B PB =①BD y ⊥轴 OP a =22⎝⎭a a⎛⎫①()ACF QCB SAS △≌△①QB AF AE == QB AF ∥①180QBA BAF ∠+∠=︒又①90EAF BAO ∠=∠=︒①180BAF EAO ∠+∠=︒①QBA EAO ∠=∠又①BA AO =①(SAS)QBA EAO ≌△△①2OE AQ AC == BAQ AOE ∠=∠①90AOE GAO GAO BAQ ∠+∠=∠+∠=︒ ①90AGO ∠=︒①OE AC ⊥13.(1)OB OC = 8BC =4OB OC ∴==4OA OB ==()0,4A ∴故答案为:0 4;(2)4OC =()4,0C ∴.PC BC ⊥()4,P t ∴4OA OB OC ∴=== PC t =①当08t ≤<时 如图1PAB AOB BCP AOCP S S S S =+-梯形PAB PBC AOB SS S S =--梯形1122BC PC OA OB =⨯-⨯(1118444t =⨯⨯-⨯⨯-PAB S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延长PD 至A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垂直平分AP AH ∴=90BAC ∠=︒BAH PAC ∴∠=∠在ABH 和ACP △中AH AP BAH CAP AB AC =⎧⎪∠=∠⎨⎪=⎩()SAS ABH ACP ∴≌45ABH ACP ∴∠=∠=︒ BH PC =45ABC ∠=︒∴点H 在BC 上点D 是BD 的中点BD QB ∴=在PDQ 和HDB 中DP DH PDQ HDB BD QD =⎧⎪∠=∠⎨⎪=⎩()SAS PDQ HDB ∴≌PQ BH ∴∥ PQ BH =BH PC =PC PQ ∴=PQ BC ∥ 90BCP ∠=︒90CPQ BCP ∴∠=∠=︒PA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4.(1)解:作QG l ⊥于点G①(0,2)A (3,0)B①2AO = 3BO =①AP PQ = 90APQ ∠=︒①90APO APG QPG ∠=︒-∠=∠①APO QPG ≌△△①2QG AO == 3BG BO ==①点Q 的坐标是()53,故答案为:()53,; (2)解:当点Q 在于直线l 上时 如图2223P Q AP OB ===①点2Q 的坐标是()35,由(1)知点1Q 的坐标是()53,设点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5335k b k b +=⎧⎨+=⎩ 解得18k b =-⎧⎨=⎩①点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8y x =-+;(3)解:如图,作PM OA ⊥于M QN MP ⊥于N①90APQ ∠=︒①四边形OBPM 是矩形PA PQ = 90APQ ∠=︒①90APM QPN ∠+∠=︒ 90QPN PQN ∠+∠=︒APM PQN ∴∠=∠在PAM △和QPN 中AMP PNQ APM PQN AP PQ ∠=∠⎧⎪∠=∠⎨⎪=⎩PAM QPN ∴≌△△QN PM ∴= AM PN =①点Q 的坐标为(,)x y①MN x = 3PN x =- 3PB y QN y PM y =-=-=- ()2223AM OM PB y =-=-=--①AM PN =①()233y x --=-整理得8y x =-+.15.(1)①()6,0A -①6OA =;①45ABO ∠=︒①6OB OA ==①()0,6B11661822ABO S OA OB ==⨯⨯=. (2)过点E 作EF x ⊥轴①90EDB ∠=︒①90FED ODB FDE ∠=∠=︒-∠①FED ODB EFD DOB ED DB ∠=∠⎧⎪∠=∠⎨⎪=⎩①()AAS EFD DOB ≌①(ASA AGH AOH ≌6AG AO == OH ①O G 是对称点故OM GM =根据垂线段最短故OM NM +最小①()6,0A -①6OA =;①45ABO ∠=︒①6OB OA == 45BAO ∠=︒ ①45AGN ∠=︒①AN GN =①222236AN GN AN +== 解得32,32AN AN ==-(舍去) ①632ON OA AN =-=-. 故()326,0N -.。
中考数学总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训练(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若点A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且点A在第四象限,则点A的坐标是()A.(2,−5)B.(5,−2)C.(−2,5)D.(−5,2)2.若点P(m+5,m−3)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A.(8,0)B.(0,−8)C.(4,0)D.(0,−4)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直线AB经过点(3,−4)和(−3,4),则直线AB() A.平行于x轴B.平行于y轴C.经过原点D.无法确定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1,5)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P′,则点P′的坐标为()A.(1,5)B.(5,1)C.(−1,−5)D.(−5,−1) 5.点P坐标为(6−3a,a+2),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A.(3,3)B.(3,−3)C.(3,3)或(−6,6)D.(3,−3)或(6,−6)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B(−1,b),当线段AB最短时,b的值为()A.5B.4C.3D.07.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目标E,F的位置分别表示为E(3,330°),F(2,30°)按照此方法,目标A,B,C,D的位置表示不正确的是()A.A(5,60°)B.B(3,120°)C.C(3,210°)D.D(5,270°) 8.如图A1(1,0),A2(1,1),A3(−1,1),A4(−1,−1),A5(2,−1)…按此规律,点A2022的坐标为()A.(505,505)B.(−506,506)C.(506,506)D.(−505,−505)二、填空题9.电影票上“10排8号”记作(10,8),那么(15,9)表示的意义是10.已知A(a,−4)与B(3,4)两点关于x轴对称,则a的值为11.已知点A(m+1,2)和点B(3,m−1),若直线AB∥x轴,则A的坐标为.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Rt△OAB的斜边OB在x轴上∠ABO=30°,若点A的横坐标为1,则点B的坐标为.13.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点B、C在坐标轴上,已知点A坐标为(3,4),则△ABC的面积为.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片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图案,已知点A的坐标为(−1,3),则点B的坐标为.1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是(2,0),点B的坐标是(0,4),点C 在x轴上运动(不与点A重合),点D在y轴上运动(不与点B重合),当点C的坐标为时,以点C,O,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16.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3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三、解答题17.为了更好的开展古树名木的系统保护工作,某公园对园内的4棵百年古树都利用坐标确定了位置,并且定期巡视.(1)请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使得古树A,B的位置分别表示为A(2,1),B(5,5);(2)在(1)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①表示古树C的位置的坐标为______,并在网格中标出古树E(4,−1)的位置;②现需要在沿y轴的道路某处P点向古树A,B修建两条步道,使得点P到古树A,B的距离和最小.请在网格中画出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图过程);该距离和的最小值为______.18.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m−1,2m+3).(1)当点M到x轴的距离为1时,求点M的坐标;(2)当点M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时,求点M的坐标.19.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6,0),B(−2,3),C(−1,0).(1)将△ABC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90°.画出对应的△A′B′C′图形,直接写出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2)在格点图内,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2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0,1),B(2,0),C(4,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ABC;并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求△ABC的面积;(3)设点P在y轴上,且△ABP与△ABC的面积相等,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21.如图,已知△ABC的顶点分别为A(−2,2),B(−4,5),C(−5,1).(1)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写出点C1的坐标(3)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AP+CP最小(画出图形,找到点P的位置).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一点M自P0(1,0)处向上运动1个单位长度至P1(1,1),然后向左运动2个单位长度至P2处,再向下运动3个单位长度至P3处,再向右运动4个单位长度至P4处,再向上运动5个单位长度至P5处…如此继续运动下去,设P n(x n,y n),n=1,2,3,…….(1)计算x1+x2+x3+x4.(2)计算x1+x2+⋅⋅⋅+x2023+x2024的值.参考答案1.解:设A(x,y)∵点A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x=±5,y=±2∵点A在第四象限∴x>0,y<0∴x=5,y=−2∴A(5,−2)故选:B.2.解:依题意得:m−3=0,即:m=3∴m+5=3+5=8∴点P的坐标为(8,0)故选A.3.解:点(3,−4)和(−3,4)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故点(3,−4)和(−3,4)关于原点对称故直线AB经过原点.故选:C.4.解:如图,过P、P′分别向x轴作垂交于H、K根据旋转的定义可知OP=OP′,∠POP′=90°∴∠POH+∠P′OK=90°,∠P′OK+∠P′=90°∴∠POH=∠P′∴∠PHO=∠P′KO=90°∴△PHO≌△P′OK(AAS).∴PH=OK=5,OH=P′K=1即P′(5,1).故选B.5.解:由点(6−3a,a+2)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得6−3a=a+2,或6−3a+a+2=0解得a=1,或a=4则该点的坐标为(3,3)或(−6,6)故选:C.6.解:由题意知,点B(−1,b)在直线x=−1上运动∴当AB⊥直线x=−1时,线段AB最短此时b=4.故选:B.7.解:∴E(3,330°),F(2,30°)∴A(5,60°),B(3,120°),C(4,210°),D(5,270°)故选:C8.解:由题可知第一象限的点:A2,A6,A10,……角标除以4余数为2;第二象限的点:A3,A7,A11……角标除以4余数为3;第三象限的点:A4,A8,A12……角标除以4余数为0;第四象限的点:A5,A9,A13……角标除以4余数为1;由上规律可知:2022÷4=505⋯2∴点A2022在第一象限.观察图形,得:点A2的坐标为(1,1),点A6的坐标为(2,2),点A10的坐标为(3,3),……∴第一象限点的横纵坐标数字隐含规律:点的横纵坐标=n+2(n为角标)4∴点A2022的坐标为(506,506).故选:C.9.解:∴“10排8号”记为(10,8)∴(15,9)表示的意义是15排9号.故答案为:15排9号.10.解:∴A(a,−4)与B(3,4)两点关于x轴对称∴a=3故答案为:3.11.解:∴直线AB∥x轴∴m−1=2∴m=3∴m+1=4即点A坐标:A(4,2)故答案为:(4,2).12.解: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C ∴Rt△OAB中∠ABO=30°∴∠AOB=60°∴AC⊥OB∴∠OAC=30°∴点A的横坐标为1∴OC=1∴OA=2OC=2∴∠ABO=30°∴OB=2OA=4∴点B的坐标为(4,0)故答案为:(4,0).13.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D⊥y轴于点D∴△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BC ,∠ABC=90°∴∠ABD =90°−∠OBC =∠OCB又∠ADB =∠BOC =90°∴△ADB ≌△BOC (AAS)∴AD =OB,DB =OC∴点A 坐标为(3,4)∴AD =OB =3∴S △ABC =S 梯形−S △ABD −S △OBC =12(1+3)×4−12×1×3−12×1×3=5 故答案为:5.14.解:设每个长方形纸片的宽为x ,长为y由题意可得:{2y −x −y =12x +y =3解得{x =23y =53∴点B 的到x 轴的距离为x +y =73,到y 轴的距离为2y −x =83 ∴点B 的坐标为(−83,73). 故答案为:(−83,73).15.解:如图(1)所示当点C 在x 轴负半轴上,点D 在y 轴负半轴上时若△AOB ≌△COD ,则CO =AO =2∴点C 的坐标为(−2,0);若△AOB ≌△DOC ,则OC =OB =4∴点C 的坐标为(−4,0);如图(2)所示当点C在x轴负半轴上,点D在y轴正半轴上时若△AOB≌△DOC,则CO=BO=4∴点C的坐标为(−4,0).若△AOB≌△COD,则CO=AO=2∴点C的坐标为(−2,0);如图(3)所示当点C在x轴正半轴上,点D在y轴正半轴上时同理可得C的坐标为(4,0);如图(4)所示当点C在x轴正半轴上,点D在y轴负半轴上时,同理可得点C的坐标为(4,0);综上所述,点C的坐标为(−4,0)或(−2,0)或(4,0)故答案为:(−4,0)或(−2,0)或(4,0).16.解:由图可得,动点P的横坐标和运动的次数相同,纵坐标以1,0,2,0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经过第2023次运动后,动点P的横坐标为2023∴2023÷4=505 (3)∴经过第2023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为2∴动点P的坐标是(2023,2)故答案为:(2023,2).17.解:(1)如图所示(2)①点C(−2,2),点E(4,−1)的位置如图所示;②过点A作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则A′(−2,1),连接A′B与y轴交于点P,此时PA+PB最小等于A′B的长度;A′B=√[5−(−2)]2+(5−1)2=√72+42=√65∴点P到古树A,B的距离和的最小值为√65;故答案为:√6518.解:(1)∵|2m+3|=1∴2m+3=1或2m+3=−1解得:m=−1或m=−2∴点M的坐标是(−2,1)或(−3,−1);(2)∵|m−1|=|2m+3|∴m−1=2m+3或m−1=−2m−3解得:m=−4或m=−23∴点M的坐标是:(−5,−5)或(−53,5 3 ).19.(1)解:△A′B′C′如图所示∴A′(0,−6);(2)解: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D′(3,−5)故答案为:D′(3,−5).20.(1)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A1B1C1即为所求.(2)S△ABC=3×4−12×1×2−12×2×4−12×2×3=4;(3)当点P在y轴上时,△ABP的面积=12AP×|x B|=4即12AP×2=4解得:AP=4.∴点P的坐标为(0,5)或(0,−3).21.解:(1)如图1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点C1的坐标为(−5,−1);(3)如图2所示,点P即为所求.22.(1)解:由题意可知P1(1,1),P2(−1,1),P3(−1,−2),P4(3,−2),P5(3,3),P6(−3,3),P7(−3,−4),P8(5,−4),……于是得到x1,x2,x3,x4的值为1,-1,-1,3∴x1+x2+x3+x4=1−1−1+3=2(2)解:∴x5,x6,x7,x8的值分别为3,-3,-3,5∴x5+x6+x7+x8=3−3−3+5=2;∴x1+x2+x3+x4=1−1−1+3=2x5+x6+x7+x8=3−3−3+5=2…x2021+x2022+x2023+x2024=2∴2024÷4=506∴x1220232024。
苏州市~15第一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教学案《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复习一、考点总结:考点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2、注意:a 、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坐标表示平移。
考点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平行于x 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考点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考点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考点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 轴、y 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考点七、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二、经典例题 坐标轴上 点P (x ,y ) 连线平行于 坐标轴的点点P (x ,y )在各象限 的坐标特点 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X 轴 Y 轴 原点 平行X 轴 平行Y 轴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第一、 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x,0) (0,y) (0,0)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x >0 y <(m,m) (m,-m) P (x ,y ) P (x ,y -P (x -a ,P (x +a ,P (x ,y +向上平移a 个单位向下平移a 个单位向右平移a 个单位向左平移a 个单位知识一、坐标系的理解例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A 一个点B 一个图形C 一个数D 一个有序数对当堂检测:1.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在空间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点O 不在任何象限内B 原点O 的坐标是0C 原点O 既在X 轴上也在Y 轴上D 原点O 在坐标平面内知识二、已知坐标系中特殊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点在x 轴上,坐标为(x,0)在x 轴的负半轴上时,x<0, 在x 轴的正半轴上时,x>0点在y 轴上,坐标为(0,y )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y<0, 在y 轴的正半轴上时,y>0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即在y=x 直线上);坐标点(x ,y )xy>0第二、 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即在y= -x 直线上);坐标点(x ,y )xy<0例1 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 ,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1,则点Q 的坐标是 , 例2 点P (a-1,2a-9)在x 轴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是 。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记作(a,b),注意先后顺序。
2.平面直角坐标系:2.1 历史:法国数学家XXX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2.2 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2.3 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3.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3.2 用坐标表示平移。
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坐标轴上的点P(x,y)。
X轴Y轴原点。
连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点。
平行X轴,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
平行Y轴,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
各象限的点P(x,y)的坐标特点。
象限 (m,m) (m,-m)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同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反横纵坐标相反坐标平面内的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到x轴的距离为纵坐标的绝对值。
点到y轴的距离为横坐标的绝对值。
如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m,n)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1(m,-n),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
点P(m,n)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2(-m,n),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
点P(m,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3(-m,-n),即横、纵坐标都变为相反数。
判断题:1.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全体实数一一对应。
(错误)2.横坐标为0的点在轴上。
(正确)3.纵坐标小于0的点一定在轴下方。
(错误)4.到轴距离相等的点一定满足横坐标等于纵坐标。
(错误)5.若直线平行于轴,则上的点横坐标一定相同。
(正确)6.若在第二或第三象限,则点P(a,b)的纵坐标小于0.(正确)7.若在轴或第一、三象限,则点P(a,b)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大于等于0.(正确)选择题:1.若点P(m,n)在第二象限,则点Q(-m,-n)在(B)第二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