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春节习俗
- 格式:docx
- 大小:13.20 KB
- 文档页数:2
传统春节文化下的山东民俗舞蹈摘要:民俗舞蹈根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传统节日更是民俗舞蹈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山东地区的民俗舞蹈也大多集中在春节期间,是山东节日舞蹈形态的主要体现。
春节是汉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欢度佳节期间(从正月初一至元宵节)舞蹈不仅仅是广大群众聚集、狂欢的重要形式,更成为了各地市特有的文化符号。
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山东春节文化下民俗舞蹈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社会功能、艺术价值、传承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不仅体现了民俗舞蹈与时俱进的发展状态,更诠释了传统节日变迁对舞蹈发展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山东;民俗舞蹈;春节文化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备受关注。
山东的舞蹈艺术发展历史久远,依附于各民族传统风俗活动的民俗舞蹈更是多姿多彩,舞蹈表演艺术自古以来在丰富的岁时节令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地区的舞蹈种类丰富、特色鲜明,按照社会功能可分为祭祀求雨、驱鬼逐疫、祈福平安、群众自娱等类别。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流传于山东各地的传统舞蹈共216种,除去被社会淘汰和名存实亡的舞种外,现存的仍多达140余种,遍布山东17个地市,并深深植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中,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俗舞蹈根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传统节日更是民俗舞蹈与群众联系的桥梁,正所谓“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山东地区民俗舞蹈的表演也大多集中在春节期间,即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前后,这一时期的舞蹈表演成为山东节日舞蹈形态研究的主要对象。
表演形式——从“走街串巷”到“集体汇演”时至今日,山东地区春节期间民俗舞蹈的表演,已深深植根于山东地区春节习俗之中,成为了山东人民庆祝春节时一道必不可少的“家常菜”。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民俗舞蹈的注入,更将节日欢庆的氛围推向高潮。
当下山东省各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小组名称:山东省春节风俗调查小组时间地点:山东省及周边省市城乡地区实践时间:2011年寒假前言:自古以来,春节一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此期间,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春节在很的程度上起到了维系民族情感和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成为所有华人的精神寄托,过年也成了人们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山东省作为“礼仪之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风俗习惯得以继承和保留下来,成为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移风易俗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与此同时,春节风俗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为此,我们在寒假期间对山东省各地春节风俗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各地春节风俗以及人们对当今过年的看法。
关键词:春节风俗山东省传统演变摘要:身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员,除了加强学习以外,更一改投身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去。
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寒假开始,山东省春节风俗调查小组便开始就春节前后相关民俗活动展开调查,通过亲身实践以及问卷式、走访式、查阅式等多种调查方式,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调查采取分地区形式进行,按照各地经济文化水平及风土人情差异,将全省分为:沿海地区(以烟台、青岛为例)、鲁西及周边省区(以聊城为例)、新兴城市及发展较快地区(以东营为例)、省会及周边地区(以济南、淄博为例)、落后地区及革命老区(以临沂为例)。
寒假期间,小组成员按照统一部署,分赴所在各个地区,在亲身经历和调查实践中,从多方面了解山东省各地的春节习俗,从这些古老而灿烂的习俗中,我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更好的认识了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素质。
同时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时期春节风俗发生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此的态度。
山东传统文化活动摘要:一、引言二、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三、山东传统文化活动的介绍1.春节2.端午节3.重阳节4.庙会四、山东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五、结语正文:一、引言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山东传统文化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彰显了齐鲁大地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山东传统文化活动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山东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有齐鲁文化的庄重、古朴,又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传统文化。
三、山东传统文化活动的介绍1.春节山东地区的春节习俗丰富多样,既有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传统习俗,还有独具特色的山东地方戏曲表演,如吕剧、柳琴戏等。
春节期间,各地还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展示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2.端午节山东地区的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期间各地会举行龙舟赛、包粽子、佩香囊等活动。
其中,青岛的龙舟赛最具代表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
3.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山东地区的重阳节活动丰富多样,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此外,还有各种庆祝活动,如文艺演出、美食节等,为游客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节日画卷。
4.庙会山东地区的庙会历史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济南千佛山庙会。
庙会上,商贩摆满摊位,琳琅满目的地方特产、手工艺品、民间小吃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各种民间表演艺术如杂技、武术、地方戏曲等也会在庙会上亮相,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四、山东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山东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五、结语总之,山东传统文化活动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过年为什么要磕头的习俗由来在我国,春节拜年是民俗活动,表达对亲朋好友新年的美好祝福,有些地方拜年不仅互相问好,还要磕头。
那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磕头吗?小编精心收集了过年为什么要磕头,过年磕头习俗的由来,供大家欣赏学习!过年磕头习俗的由来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磕头礼分三种单纯磕头(单叩首)儿童对长辈的常礼。
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
”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
”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
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
”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
”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一拜一叩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
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
”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
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
否则(如表示谦虚或不想破费),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话语,最好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因为只要“头”磕下去就要掏钱的。
青岛过年习俗青岛过年从小年开始到送年,经过小年、忙年、办年货、年除日、大年、接年、守年、迎年、拜年、送年。
它串起春节一个个符号,串起青岛一段历史,串起青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小年青岛农村也叫“辞灶”,是腊月二十三。
该节旧俗是送“灶君”上天,傍晚在锅灶上方贴“灶马”,以代“灶王”。
晚饭时供奉“糖瓜”,据说能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青岛过小年,包饺子、放鞭炮、烧纸之俗尚存。
忙年一进腊月门到小年前后,多在忙年,主要分为收拾卫生、洗浆晾晒、购置新衣、置办年货、单位分年货。
扫墙灰、擦玻璃、刷房子、煎鱼、炸麻花、蒸枣饽、灌肉肠、炒花生瓜子、洗澡理发、窗户用粉红色纸糊上,家家忙年。
岛城“每逢年,必灌肠”习俗尤在。
如今,不少市民春节买一两盆鲜花摆设,如水仙、杜鹃、仙客来、蝴蝶兰等,门上贴“福”字,有的张灯结彩,阳台悬挂一对夜间带闪光的红灯笼。
青岛农村忙年,较有特色的如《崂山县志》所记:蒸豆包、做豆腐、蒸年糕、蒸米面、割肉、买鱼、购置筷子。
年货置办年货,分为早期年货、分发年货、自选年货。
早期年货,青岛以前过年凭票供应年货,每家每户,半个猪头、五瓶啤酒、五盒前门(香烟)。
孩子们最喜欢的年货即 20世纪 70年代前后青岛最流行的几种老式烟花爆竹:滴答纸、二踢脚、刺花子、刚鞭。
20世纪 90年代更加讲究烟花爆竹的色彩性、玩具性、美观造型性、多功能性,出现大批新品种,像魔术弹、蹿天猴、坦克车……近年,街头出现大型礼炮焰火。
分发年货,单位分发给职工成箱的新鲜蔬菜和彩盒包装的熟肉等食品。
青岛老字号“万香斋”的五香扒鸡、酱猪头肉、五香包肚、熏鱼,驰名岛城,曾为青岛百姓必备的年货。
自选年货,有的人愿到超市、农贸市场、水产品市场、李村大集选购一些年货。
年除日即大年除夕年三十。
青岛农村有的上午糊对联、贴窗花、挂灯笼、炕上贴年画,在正屋挂宗谱,摆好供品,炒花生、煎鱼、煮肉。
青岛市区和农村,下午做饺子馅、包饺子,饺子里面包上硬币或红枣。
日照周边自驾游出行攻略日照气候怡人,风光秀丽,沙滩细腻,是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旅游、度假和生活的海滨城市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照周边自驾游出行景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日照自驾游好玩的地方1.多岛海景区地处海州湾畔,濒临黄海,面海背山,是国内不可多见的南向临海岸线。
景区内有全国唯一的海上摩崖石刻——海上碑。
主要由海水浴场、赶海园、海上碑公园、风帆广场、生态广场组成。
地址:日照市岚山区海州湾畔2.顺风阳光海洋牧场已建成路亚体验池、嬉钓平台、钓虾池、儿童摸鱼池、垂钓体验池、露天游泳池、海洋科普馆等众多游玩项目。
景区门票包含儿童乐园垂钓体验、海洋科普馆、工厂化育苗基地参观、皮划艇游玩、水上自行车、露天游泳、儿童摸鱼池项目。
地址:日照市岚山区日钢中门对过3.浮蓬山庄风景区浮蓬山在岚山区黄墩镇驻地西南3公里处,海拔381米,于四周群山峻岭环绕中间独立成脉。
山上古树参天,名胜古迹处处可见,浮蓬山古银杏树为县级文物保护点,现仍保存完好。
从空中俯瞰,浮蓬山和从身边蜿蜒流过的粮山河,如青龙盘座,如白龙戏水。
地址: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驻地西南3公里处日照美食推荐1.西施舌为日照海域产珍贵海蛤。
因外壳形态俊秀,斧足形扁似舌,洁白如玉,被赋予美女之名的“西施舌”。
2.酸辣乌蛋汤用鲜乌鱼片、特制醋、清汤制成,不仅口味上感觉酸辣鲜美,而且还具有利胃的功效。
在清朝康熙五十四年的《日照县志》中记载:“乌贼鱼口中有蛋,属海中八珍之一”,可见当时的乌鱼蛋就已是贡品级别的海珍,产于山东日照。
日照的乌鱼蛋是由当地特产金乌贼的卵巢加工而成,将新鲜墨鱼的产卵腺割下,用明矾和食盐混合的汤液腌渍,脱水后蛋白质凝固,就成为了乳白色扁圆形的卵状固体。
这小小的乌鱼蛋内含多种营养及微量元素,味道鲜美,可冬去寒夏解热,非常名贵。
3.合味蛰头用海蛰头、白菜叶、干椒、香菜梗、盐、味精等做料,用西瓜刻成西瓜盅座,蛰头清水泡去咸味后,切块、白菜叶撕成块,锅上火下白菜叶煸软,加烫过蛰头快速爆装盘,放瓜盅座上即成。
花饽饽,巧手捏出的吉祥作者:肖寒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7期胶东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蒸大饽饽。
过大年,蒸饽饽,这一习俗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还表现出了时代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饽饽由原来为了满足食用的需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胶东独有的地域饮食文化。
其中尤以胶东花饽饽为极致,现已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方桌放在热乎乎的炕上,一大早,一家人喜滋滋围坐在一起。
这边大人们揉面的揉面、搓馍的搓馍,那边小孩子添柴拉风箱,帮着拿笼屉,忙得也是不亦乐乎,眼巴巴就等着热乎乎的“大饽饽”出笼,孩子们知道这一吃就到了正月十五……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在山东人的记忆里,这是每年春节的时候才有的温暖画面。
大约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各家就开始蒸大饽饽,一直持续到年根,每家都蒸上好多,整个正月都不用做面食。
如今,山东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凝聚了300多年来胶东人巧思的大饽饽,又好像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十二生肖、金玉良缘、石榴花开、马上封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饽饽,为山东人的春节锦上添花。
“饽饽”一词源于明朝,又叫“波波”,清代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用优选上等精粉即头道面制作,刻上红殷殷的印记。
时光轮转,人们透过这些饽饽,仿佛看到百年来烟台、威海、青岛等胶东地区的人家浓浓的乡情,也能感悟到胶东民间绚烂质朴的乡土文化。
对于每一个胶东人来说,饽饽就像是陪伴味蕾多年的知己,一日三餐离不了饽饽,逢年过节、人生大事都有它的身影。
这种散发着独特麦香的饽饽,是每一个胶东人儿时记忆中的香味。
这种用面粉做成的传统味道的背后,是胶东人对百年技艺的传承与守护。
饽饽的制作过程比馒头要复杂一些。
在面团发好后加入干面反复揉,用胶东话说叫“守面”,这是个力气活儿,不常干的人,揉一会儿就会腰酸、胳膊痛。
胶东人常说,面守得好,蒸出的饽饽才会自然裂口,才会“笑”,才筋道、好吃。
面和好后,就到了巧媳妇们施展才艺的时候了,十八般武艺在此刻都被施展出来:把面揉成“聚宝盆”“龙凤呈祥”“石榴花开”“玉如意”等,就看做饽饽的人手巧不巧,心灵不灵。
即墨春节民俗篇一:即墨春节风俗调查课题名称:《即墨春节风俗调查》研究时间:20XX年1月10日——20XX年1月15日学校:实验学校班级:八年级二班指导老师:王若梦小组成员:姚鑫、任玉洁、宋修伟,辛震组长:金寒冰问题现状:同学们对家乡春节风俗了解不多或没有兴趣。
问题建议:同学们要对家乡春节风俗有所了解,传承民族文化。
目的意义:通过调查报告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家乡的春节风俗。
《即墨春节风俗调查》(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即墨春节风俗调查》二、学校名称:即墨实验学校三、班级:八年级二班四、课题组长:金寒冰五、课题执笔:金寒冰六、课题成员:姚鑫、任玉洁、宋修伟,辛震。
七、指导老师:王若梦八、研究原因:同学们对家乡春节习俗了解不多。
九、研究目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即墨春节风俗,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家乡春节习俗。
十、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即墨春节风俗,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家乡春节习俗。
十一、研究价值:可以深化同学们对家乡春节风俗的认识。
十二、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归纳。
十三、研究范围66名18岁—60岁的市民十四、研究条件:一般。
十五、研究困难:①部分市民可能不配合调查,②调查人数有限,随机性较强。
十六、实施阶段:1.20XX年2月10日——20XX年2月11日,选题。
2.20XX年2月11日——20XX年2月12日,开题。
3.20XX年2月12日——20XX 年2月13日,证题。
4.20XX年2月13日——20XX年2月15日,结题。
十七、预期成果:开题报告、调查报告、调查表、结题报告等结集。
(调查报告)一、课题名称:《即墨春节风俗调查》二、学校名称:即墨实验学校三、班级:八年级二班四、课题组长:金寒冰五、课题执笔:金寒冰六、课题成员:姚鑫、任玉洁、宋修伟,辛震。
七、指导老师:王若梦。
八、问题现状:同学们对家乡春节风俗了解不多或没有兴趣。
九、问题建议:同学们要对家乡春节风俗有所了解,传承民族文化。
十、目的意义:通过调查报告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家乡的春节风俗。
山东风俗作文6篇很多人通过写作文,展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在写作文中结合实际事例,才能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山东风俗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山东风俗作文篇1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的风俗代表着为不同的文化。
第6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山东的春节。
在山东,元旦要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
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到腊八这天,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
首先支起大锅,用糯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江米、葡萄干等来熬粥,火要用温火,慢煮,一小时后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熬出来非常的香。
腊月23过小年,这在山东是为打发老灶爷也就是灶君上天,在傍晚摆上贡品进行,灶君像旁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以保一家平平安安。
临近三十,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式各样的馒头、饺子、糕饼。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
城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
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
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
春节期间,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
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在这天家家都要点灯、吃元宵,以保团团圆圆。
山东风俗作文篇2爸爸是河南人,妈妈是山东人,因此过节的风俗也不太一样。
去年的春节我就是在山东度过的。
山东的春节犹如一幅幅连环画,热闹非凡。
按照山东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下旬才开始。
一开始做的是准备工作。
大人们都忙着买一些吃的食物和过年时要穿的新衣服。
小孩子都买一些摔炮,尤其是男孩子,这是他们的最爱。
女孩子就买一些在手里拿着玩的烟花,这些烟花在晚上放最适合不过了。
除夕夜,人们都要开着灯睡觉,据说这样吉利。
关于当地的风俗资料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各地文化风俗各异,其中涵盖了民间艺术、建筑、服装、音乐、戏剧、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在此,笔者将以山东省为例,介绍当地的风俗资料。
山东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俗活动。
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山东省的风俗资料。
一、民俗传统1、探寻敬祖文化。
山东的敬祖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发扬光大,且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都会有许多民众前往祭祀祖先,并在莒县的窦岭、胶州市的韩家庄、青岛市的八大关等地的祖庙内,聚集数以千计的人群,瞻仰古老的木构建筑和石刻碑文,祭拜山东名垂千古的先贤、英雄、诗人等。
2、搭建观音亭。
在山东的南部沿海一带,盛传着用竹篾和芋头秧架搭建观音亭的民间文化。
观音亭是一种道地的民居建筑,它承载着山东人的信仰和愿望。
每年夏季,当荷花开放的时候,漫步于观音亭旁,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洁白的莲花,可以想象出清代山东的乡野生活景象。
3、用泥在墙上鏒贺字。
在山东农村的许多农民家中,都会用泥在墙上鏒贺字,以庆祝新婚夫妇的美好生活。
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已延续至今,并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二、传统节日1、春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年节,它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山东过年的传统食品有饺子、糖花、花生糖、糖葫芦、糖豆腐、面条等。
此外,春节还有燃放爆竹、扫尘、挂红等民俗习惯。
春节期间,人们会拜年、换新衣、搓年糕、赏灯、放烟花等。
2、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之一,是中国尊重祖先的重要节日。
山东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去敬祖、扫墓、植树、烧纸、扎花等。
此外,清明节还有吃青团、吃清明鸡、用柳枝编“清明花”等习俗。
3、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山东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赛龙舟、吃蒸饭团、佩香包、挂艾叶等。
端午节还有煮五味水、插儿童节、猜谜语等传统风俗。
三、民间艺术1、山东大鼓。
青岛春节时的风俗青岛春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一、拜年过春节期间,青岛人家家户户都要参加拜年活动,表达间接、衷心的祝福。
尤其是大年初一,到客家、朋友家作客拜年,表达对客户及朋友们新春美好祝愿。
二、放鞭炮过春节的时候,可以看到各个街巷中都少不了放鞭炮的声音。
当放鞭炮的时候,青岛人会传统的拍手并大声喊着“新年快乐。
” 在青岛,放鞭炮除了赶走旧运,还带着祝福意义,那欢乐的气氛和期盼新的美好使人深受感染;三、吃团年饭青岛人为了仪式感和欢聚的气氛,往往都点到家人朋友齐聚一堂,吃团年饭。
此时,房间里弥漫着欢腾的歌声和欢笑声,大家团聚开怀畅谈,大家一起聊天,吃饭玩耍,让大家体验到了家庭温馨的真谛。
四、添置新衣按照传统习俗,过春节给家人添置新衣,能带来新年新气象。
一般情况下,穿新衣要跟家人一起拍照留念,有些戴新帽也是传统习惯。
另外,有些乡下人家也有让孩子们在春节穿比基尼服装、蹦床等活动。
五、分糖过年期间,往往拿起一小袋糖放入口袋,走出家门,去乡下拜访祖祖辈辈,也入城市拜访亲朋好友,以示尊重,想要表达心意。
最重要的是,分糖的意思也代表着希望能够把新年的祝福带给大家,让祝福洋溢新年气氛。
六、贴春联贴春联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青岛传统习俗,在青岛,现在贴春联依旧很流行,人们一般会在门口,窗口,摆放物品都会贴上春联,表达出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把好运聚集到家中,祝福家人平安顺遂。
七、缅怀先贤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家庭,很多传统的家庭,他们都会在春节期间,把真正的祭奠放在家里,表示对过去的祖先们的尊敬和缅怀。
他们会在春节期间烧纸金,祭祀面轴,这些都有古老的传统意义,不仅让家里的孩子们体验到传统文化,也更加坚定他们对祖先们的尊敬和敬意。
总之,青岛春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一些古老传统习俗和新的风格使春节更加多姿多彩。
山东民间习俗(吃喜面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东民俗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
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民俗特色尤为显着。
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习俗最为突出。
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事象。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
(一)生活习俗1.饮食山东日常饮食风俗,整体说来属于北方类型,其鲜明的个性、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和烹饪技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菜肴风味被誉为中国四大风味菜系之一,被冠名为“鲁菜”,享誉海内外。
山东日常饮食、节时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日常饮食习俗,是与人民大众生活最为贴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像。
面食山东大部分地区民众的饭食,以面食为主,主要有馒头、包子、饺子、烧饼、面条、蒸饼等。
胶东大馒头馒头的形制、名称有种种细别。
半球体且大个的叫饽饽、馍馍,长方体的叫卷子,作为年节、喜事以及祭祀的馒头,叫饽饽。
做饽饽技术含量要求很高,从制作“发面引子”到和面时的水面比例,从揉面时的手法手力,到上屉排摆到火候掌控,都需要“独家窍门”。
包子的共同特征是外有一定厚度的面皮而内里装馅。
外皮采用捏合方式合拢,入屉蒸熟,是“蒸包”;还有一种是用平底锅擦油,包子入锅后因少许水均匀洒下,半煎半烙,是“煎包”。
山东有名的包子很多,如青岛对虾小笼包、大鸡包;济南什锦包、五仁包、猪肉灌汤包;惠民、泰安等地的油煎包(水煎包);济宁、菏泽回民的羊肉煎包;宁津长官镇包子;临清烧麦、徐家煎包;聊城孟家灌汤包等等。
比包子小若干倍的,以水煮熟,就是水饺了。
水饺是春节时家家必备节日食品,也是祭祀故人、供家堂族谱等仪式的必备供品,形成了不少“名饺”,如菏泽砂锅水饺、济南烫面饺、博山石蛤蟆水饺、东部沿海地区鲅鱼水饺;其他的还有四喜饺、高汤小饺(即状元饺)等。
青岛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以下是对青岛传统文化的简要介绍:
红瓦绿树的建筑风格:青岛曾是德国殖民地,留下了许多典雅的欧式建筑,这些建筑风格成为了青岛城市的标志。
尤其是红瓦绿树的别墅和建筑,体现了浓郁的欧洲风情,成为了青岛的一大特色。
啤酒文化:青岛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之一,其创办于1903年,有着悠久的历史。
青岛啤酒文化在城市中广泛传扬,每年还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啤酒,感受啤酒文化的魅力。
海洋文化:作为海滨城市,青岛的海洋文化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青岛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海鲜美食、渔民生活、航海传统等都影响着当地的文化氛围。
传统手工艺:青岛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剪纸、泥塑、织锦等。
这些手工艺代代相传,体现了青岛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音乐舞蹈:青岛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传统,例如青岛民间舞蹈、山东梆子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节日:青岛人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增进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总体而言,青岛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多样的体系,融合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使得青岛成为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城市。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依然深深影响着青岛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氛围。
民间部分地区怎么过财神节(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民间部分地区怎么过财神节关于民间部分地区怎么过财神节财神节是中国汉族、土族等地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
山东潍坊的春节习俗有哪些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在这个如此喜庆和欢乐的日子里,山东潍坊的朋友们是怎么过节的呢?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山东潍坊的春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山东潍坊春节习俗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俗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回天庭向玉帝报告地上一年的事情,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或辞灶,这一天有吃糖瓜的习俗,意思是让灶王爷吃了糖瓜嘴甜一点,“上天言好事”。
从这一天开始,民间便开始忙年了,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蒸年糕、蒸馍馍,年味越来越浓。
正月初一这天都起得很早,同族同姓的要相互拜年。
过年饺子吃罢,男女各着新衣,以宗亲近远为序,先近再远后庄乡,给长辈拜年。
乡亲街巷相遇,惯以“过年好啊”、“起得早”、“吃得多”、“发财”为祝贺语。
正月初二这天,各家又焚香烧纸,将祖宗神灵送回坟墓,同宗聚会,由长辈带领,到祖坟上烧纸叩拜,并大放爆竹,以示后人兴旺。
自即日起,晚辈携礼物到亲戚家拜年,初二出嫁的姑娘回娘家。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称五码日或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
山东春节各地习俗孔府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
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
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
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
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
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
“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济南年初二回娘家必须拿上礼品,按老规矩讲,就是一刀肉(不能少于四五斤)、两条鱼(鲜鲤鱼,每条鱼须在一斤以上,也称“对鱼”)、三瓶白酒外加四斤点心(鸡蛋糕、长寿糕、桃酥、百子糕),这几样礼品统称“四色礼”,寓含着一年四季平安、四季发财的美好祝愿。
山东春节祭祀祖先与祈福的仪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山东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也有着其独特的春节祭祀祖先与祈福的仪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山东春节祭祀祖先与祈福的仪式,以及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祭祀祖先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视祭祀祖先的时刻,尤其在山东地区,祭祀祖先的仪式格外重要。
通常,祭祀祖先的仪式会在除夕夜或初一早晨进行。
家人们会清理家庭祭祀场所,摆放供品如水果、糕点、肉类等。
在家庭的祖宗牌位前,家人们烧香、点燃纸钱,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此外,还会将糖果、饺子等供品摆放在桌上,以示对祖先的招待和孝敬。
除了家庭祭祀,一些地方还会举行集体祭祀仪式。
例如,山东有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叫做“宗祠祭祀”。
这些祭祀活动通常在村庄的宗祠内举行,包括鞭炮齐鸣、祭拜先祖和举行祭祀仪式等。
二、击鼓行天击鼓行天是山东一些地方的特色春节习俗之一。
这是一种祈福的仪式,目的是驱赶邪灵,祈求来年平安。
在这个仪式中,人们会打鼓、敲锣,沿街而行,以驱邪消灾。
同时,还有人穿着各种各样的传统戏曲或民俗服装,进行表演。
这个仪式在山东的一些城市和乡村都能看到,如济南、青岛、烟台等地。
三、燃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最浓郁的习俗之一,而山东可谓是中国烟花爆竹的故乡。
每年的除夕夜和初一,山东各地都会上演一场烟花爆竹的盛大表演。
人们把爆竹和烟花点燃,炸出五彩斑斓的火花,砰砰的声音此起彼伏。
烟花爆竹的声音和光芒象征着驱邪扬善、迎接新年的希望。
四、祈福活动春节期间,山东还有一些特别的祈福活动。
例如,在泰山的清凉寨,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祈福活动。
人们会登上山顶,向泰山神龛祈求平安和好运。
此外,还有人到庙会上参加祈福活动。
庙会上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游戏、马戏表演以及特色美食应有尽有。
人们在这里祈祷祈福,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喜庆气氛。
总结山东春节祭祀祖先与祈福的仪式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祭祀祖先、燃放烟花爆竹、击鼓行天以及参加祈福活动来表达对新年的憧憬和美好期望。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作者:李瑛来源:《艺苑》2015年第05期【摘要】胶东面花艺术粗拙而不失风韵、通俗而不失雅性,表达着胶东人民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情感。
本文通过介绍青岛崂山区王哥庄面花的种类、特点和馈赠习俗,并辅以“圣虫”面花的制作过程,向读者全面展示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
【关键词】王哥庄面花;福禄寿喜;文化寓意;馈赠习俗[中图分类号]J51 ; ;[文献标识码]A面花又名“面塑”、“花饽饽”,是以面粉为材料捏制的工艺美术品,也吸收了泥塑的一些表现手法,因其在蒸制完成之后要用彩色点染,花色醒目,故称之为“面花”,在王哥庄镇人们将其称为“花样大馒头”。
花样大馒头是王哥庄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包含极大的民俗文化价值。
面花艺术融合了各地的信仰习俗,一般不以食用为目的,多用于馈赠和祭祀等民俗活动。
面花是王哥庄民众祈福纳吉的表现形式,用于期盼家人“吉祥富贵”、“大吉大利”,年成“风调雨顺”等,五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
面花造型各异,大小不一,大的可达6公斤重,小的只有0.05公斤,但不论大小,面花艺人都会对其细致雕琢,件件是精美的工艺品。
面花按照馈赠习俗,一般可以分为“福、禄、寿、喜”四个系列。
一、“福”系列面花虽然只是一个文字符号,“福”却包含着对世俗生活的所有愿望,人们已经给馒头赋予了“福”的含义,满足了民众祈求家人富贵安康的心理需求。
1.圣虫系列。
圣虫是一种既龙又蛇的形象,躯干像蛇一样盘在一起,但是头酷似龙,讲究形神结合。
“圣虫”的“圣”,谐音为“剩”,是“剩余”、“剩下”的意思,寓意连年有余,圣虫是节日祭祀、婚礼和新房上梁不可或缺的角色。
圣虫在外形上基本相似,具体制作时有大小之分,使用场合也不同。
大圣虫重十几斤,高度可达70厘米,每年春节和二月二将体积较大的圣虫供奉于财神和灶神的祭案上,有些在喜庆结婚和新房上梁时也使用。
体积较小的圣虫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放于面缸和米缸里,有些也放在钱柜和衣橱中,祈求粮食取之不尽,家庭富裕。
青岛的春节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
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很有凤趣的习俗和
传说,青岛地区也不例外。
农历的腊月三十,各家就把过年的一切准备好了。
室内、庭院
打扫得干干净净,窗上贴上窗花,门媚挂上挂笺(过门钱),炕头
贴上年画,院门、屋门、粮囤、箱相等处贴上春联和“福”字。
一
派吉祥欢快的节日气氛。
旧时,各家还要在院里搭“天地棚”,供“天地神”。
在甬路上铺谷草,说是为已故祖先来家过年喂马用的,大门口内要挡上木棍,供祖先拴马,现在这些习俗多已废弃。
接年
莱西称“请神”。
即在除夕日落前,由家中男性青少年提着马(纸吊儿)到坟莹或村外,接已故祖先回家过年。
焚香烧纸后,口喊:“爷爷、妈妈(奶奶)回家过年了!”然后回家,算是对祖先
尽了孝。
接年之后,直到初二夜里便不能扫地了,扫地意味着对祖
先不恭,也会扫走财运。
现在,有些农村此风俗还在流行。
守岁
接年后,人们便开始守岁了。
守岁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屋内灯光通明,一家人欢聚一堂,
喝团圆酒,吃年夜饭,男女老少,尽情欢乐。
年夜饭中,鱼是不能
少的,取“连年有余”之意,但没有鳞的鱼不能上席。
驴肉、马肉、兔子肉等所谓“杂乱肉”也不能上席。
年夜饭中饺子是主要的,饺子馅里要放上花生、枣、栗子、硬币、糖果、年糕等,谁吃到这些东西就要说上一句有关的吉庆话,
如吃到一块糖则是“有甜头”,吃到一枚硬币便意味着“有钱花”。
守岁时禁忌最多,说话做事都要十分谨慎。
“破”、“坏”、“散”、“死”、“赔”、“病”、“输”、“痛”等下吉利字眼
都不能出口,不能骂人,不能打骂孩子。
饺子破皮了,要说“挣”了,蒜要叫“义和菜”,打碎了器具,要赶快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
胶州民间过年,打碎了碗碟,要将碎片扔
到井里,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能说话,这样才可以消灾免难。
所以
民间就有了“大年五更死了个驴,下好也说好”的俗语。
守岁要守
到新旧年交接的时刻,也就是俗话说的“大年五更”。
这时还要祭
天地、敬祖先、吃滑扎(饺子)、放鞭炮,至此,就算是辞别了旧岁,迎来了新春。
近几年,在青岛市区,守岁习俗已淡化,除全家欢聚一起喝团
圆酒、吃团圆饭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
春节联欢晚会了。
拜年
辞了旧岁,接着给长辈拜年。
先从自己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起,叫“家拜”。
再出门给本家中的长者拜年(一般属未出
五服者),叫“近拜”。
长辈要拿出钱来分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叫“压压腰”,城市习惯叫“压岁钱”。
大年初一给家族中长辈拜年,称“元拜”。
有时,还由本族长者率领到外姓家拜年或互相集体拜年,以加深感情,叫“团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