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法课件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726
引言概述:经济法是指为了调整和规范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经济行为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经济法主要涵盖了经济行为法律制度、经济组织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关系法律制度等内容。
本文将围绕经济法的基本概念、经济行为的法律制度、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以及经济法的发展趋势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经济法的基本概念1.1经济法的定义和特点1.2经济法与其他法律科目的关系1.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二、经济行为的法律制度2.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行为2.2经济行为的自由原则2.3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4经济行为的法律责任2.5经济行为的法律保护三、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3.1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经济组织的成立和登记3.3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3.4经济组织的权利和义务3.5经济组织的监管机制四、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4.1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4.2经济关系的合同法律制度4.3经济关系的劳动法律制度4.4经济关系的财产法律制度4.5经济关系的竞争法律制度五、经济法的发展趋势5.1经济法的国际化发展5.2经济法的法治化进程5.3经济法的科技化创新5.4经济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结合5.5经济法的法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总结:经济法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经济行为法律制度、经济组织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关系法律制度等诸多内容。
本文通过对经济法的基本概念、经济行为的法律制度、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以及经济法的发展趋势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加深读者对经济法的理解和认识。
随着国际化、法治化、科技化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断发展,经济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主体目录•经济法行为•经济法责任•经济法制度•经济法实施经济法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不能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只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特点经济法具有一般法律的基本特征,即国家意志性、特殊的规范性和应有的强制性、普遍性。
同时,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综合性、经济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系统性等。
早期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家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很少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因此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
现代经济法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开始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在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初创阶段、市场经济时期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完善阶段。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国家适度干预是经济法主动、积极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它要求国家在干预经济生活时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避免过度干预和不当干预。
•社会本位原则:社会本位是经济法区别于其他传统法律部门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要求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时应当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经济民主原则: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
它要求在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利,促进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公平竞争。
•经济公平原则: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
它要求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现社会经济的公平和正义。
经济法律关系概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参加经济活动的各方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