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13.30 KB
- 文档页数:2
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系统介绍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2017年3月一项目背景二系统介绍三应用及扩展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PART ONE项目背景传统农机管理方式存在问题调度不科学管理指挥者对农机的实际位置、状态等不清楚,调度不科学。
监管不实时农机作业质量无法实时控制,无法追溯,无法全局监管。
统计不准确作业统计滞后、不准确。
农机农业服务北斗解决方式引入北斗解决农业机械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首要选择我国自主研发目前23颗卫星在轨覆盖亚太2020覆盖全球支柱产业市场前景大信息化建设滞后国家大力倡导新的互联网创新思维互联网农业湖北省北斗导航应用示范项目背景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将北斗信息终端装备于农用机械,通过系统平台为机械化播种、插秧、植保、收割、深松、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提供作业数据采集、自动化处理、统计分析、精细化管理等服务,为农机作业管理工作了提供一套科学公正、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设备安装农机作业数据处理作业监控作业检查补贴兑付第二部分PART TWO系统介绍平台简介系统介绍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是一个以数字通信网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依托,为农机管理者和生产管理者提供作业农机实时信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实时了解作业农机的位置、速度、农机状态等信息。
记录农机的行驶轨迹,并实现回放。
实时了解和统计单机或区域内的作业面积。
管理者可以综合考虑作业进度,农机投入情况,地理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调度。
系统架构系统介绍[ 感知层]包括北斗农机终端和高清拍照设备,可实时自动获取农机作业数据。
[ 传输层] 融合现有的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上报传输。
[ 服务层] 实现采集数据的接收和存储(通信服务器),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完成业务数据查询、计算和分析,并提供各种服务调用接口(应用服务器)。
[ 应用层] 为政府管理部门,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手、农机生产厂商等最终用户提供一系列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农机作业的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粮食行业信息化方案及试点工作粮食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产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行业的信息化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信息化方案和试点工作两个方面,探讨粮食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一、粮食行业信息化方案1.建设全行业信息平台:通过搭建全行业粮食信息平台,实现对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建立粮食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流和交易。
提供粮食价格信息、生产技术指导、市场需求预测等服务,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3.推进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建设:通过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粮食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管理。
利用无线通信、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粮食贮藏环境、湿度、温度等指标的精确监测,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
4.建立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农田管理水平。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定位技术,实现农机的在线调度和巡检,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和农田的管理效果。
5.引入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挖掘海量粮食数据,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和预测信息。
通过建立粮食产业大数据中心,加强对粮食市场、生产、库存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粮食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粮食行业信息化试点工作1.生产环节试点: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开展生产环节的信息化试点工作,通过推广智能化农机具和精准农业技术,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2.流通环节试点:在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电商试点地区,建立农产品溯源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质量。
3.仓储环节试点: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仓储企业开展信息化试点,利用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提高仓储效率,减少粮食质量损失。
4.应急管理试点: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保障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35·山东省日照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杨百峰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下简称“系统”),根据《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农业部令2008年第1号)、《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农业部令2008年第2号)、《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及《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业务工作规范》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及管理要求设计,严格按照农业部新的“两个规定”和“两个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开发。
系统内容涵盖了从农机牌证管理、业务查询统计和报表、物资管理、驾驶人考试、监理人员管理、农机事故处理、农机执法检查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通过电脑或手机移动终端对人、机、环境等信息采集,实现数据上传,形成信息共享的互联网大数据。
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先进,操作方便快捷,在全国农机安全监管业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系统现状(一)不同权限,分级管理。
系统实行分级管理,设省、地(市)、县三级管理员。
省级为“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日常维护、升级改造等工作。
市级负责辖区内县级申报项目的复核。
县级负责本级申报项目的初审、使用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数据导出、行政村的添加和删除等工作。
不同层级有不同权限,分级管理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扫描技术,自动输入。
系统中农机牌证管理使用身份证读卡器自动输入申请人和所有人的基本信息,替代人工录入,减少录入失误;车辆管理使用扫描整机出厂合格证二维码技术,方便机具发动机号码、机架或机身号码等产品技术参数信息的自动输入,确保了数据参数输入的准确便利;在驾驶证、行驶证等证件上增加二维码,方便信息查找和调取,操作更加便利,实现了信息采集的电子化、信息读取条码化,向智能化、便利化发展。
(三)分级审核,闭环管理。
一是系统中物资管理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号牌订制,从县级申请、地(市)复核,省级审核、牌证生产企业制作、县级收货、号牌号码进入号牌库等环节,实行内部闭环管理,县级不能任意添加或删除号牌号码,只有地市管理员有权添加,规范了农机牌证的生产、订制和分发管理。
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网络通信等手段,提供全面的农业生产管理服务,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智能化。
本文将探讨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前景。
一、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定义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长状态以及农机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二、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作用1. 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气象站、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对农田气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帮助农民合理调节灌溉、施肥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生长质量。
2. 自动化农机设备管理: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农机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包括农机的运行状态、油耗量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的优化方案,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3. 数据化生产决策支持: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以将大量农业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生产决策支持,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4. 精准农业管理: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以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管理服务,通过对农田进行分块管理,针对不同区块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实现农业生产的个性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合理调度农业生产要素,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竞争力。
其次,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通过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和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
农业智能化农机管理农业智能化农机管理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机械进行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采用智能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农机的远程监测、故障预警、作业规划等功能,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生产力。
本文将从农业智能化的背景和意义、智能化农机的特点和应用、农洋智能化农机管理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智能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的有限、劳动力短缺、农机设备老化等。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而智能化农机管理作为一种前沿的农业技术手段,可以提供科学精准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土壤信息、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推动农业智能化农机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二、智能化农机的特点和应用智能化农机是指传统农机在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设备等技术的加持下,具备了自动控制、智能判断和远程通讯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农机而言,智能化农机具有以下特点:1. 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智能化农机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2.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化农机能够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比如土壤施肥方案、田间灌溉策略等。
3. 作业规划和监控能力:智能化农机能够根据获取的数据和农民的需求,自动规划作业路线和时间,实现农机的自主控制和作业监控,提高作业效率。
智能化农机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种植业上,智能化农机可以实现自动化播种、植保、收获等作业,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在养殖业上,智能化农机可以实现精确投喂、巡航监控等功能,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智能化农机还可以应用于农机租赁、农田证、农机质量监管等领域,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农业生产也逐渐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优化农机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农机损坏等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将就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进行详尽阐述。
一、平台功能概述1.可视化监控功能:在图形化界面中,集成各种农机设备的传感器及设备状态,将设备的运行状况显示在地图上,实时监控,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2.原始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等各种设备,对各个农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收集农机设备的各类运行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作物生长、气候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
3.机器自主驾驶功能:通过智能技术,实现农机设备的自主化驾驶,大幅度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
4.作业计划管理:基于优化决策的策略,实现作业计划的管理和决策,根据作物、适宜时间、天气情况等因素,优化农机设备的作业计划。
5.维修保养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农机设备维修保养的管理计划,及时制定机械维修保养计划,降低设备损坏率,延长设备寿命。
二、平台建设模式本平台采用云计算的方式进行建设,同时又结合了专业农机设备监测公司和农民合作社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逐步升级的运营模式,保障了平台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稳健性。
三、平台建设流程1.技术构建流程确定技术方案→ 开发→ 测试→ 初次上线→ 完善及改进2.功能构建流程确定平台功能→ 未来规划→ 现有功能→ 初次上线→ 完善及改进四、风险控制1.市场风险:市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客户的需求变化,需要制定应对策略。
2.数据泄露风险:平台所收集的数据包含个人隐私,为了保证用户隐私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密切的安全防范措施。
3.设备损坏与维修风险:设备的损坏会给整个农机作业系统带来连锁反应,为了减少损坏风险,需要切实制定维护保养的预防性措施,确保设备的平稳运转。
五、平台建设的预期效果1.实现全自动化运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处理和管理。
通过对农业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就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探讨。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应用等四个方面。
首先,农业信息的采集。
农业信息的采集是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以及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农田、作物、天气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获得准确的农业生产信息。
其次,农业信息的处理。
农业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等过程,通过建立农业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大量农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农业信息的传输。
农业信息的传输是指将处理好的农业信息传输给农民、农业企业、政府等各方,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服务。
通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手机App等工具,实现农业信息的即时传输和分享。
最后,农业信息的应用。
农业信息的应用是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测、实时调控和智能决策。
通过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一批领先的技术平台和优质的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在我国农村地区普及较为广泛,不仅有政府发起的“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等工程项目,还有众多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建立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农机信息化平台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机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农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农机设备的管理、监控、维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农民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二、目标农机信息化平台的实施旨在实现农机设备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农机设备的维护成本,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三、实施方案1. 硬件设施建设在各个农田或农业基地布设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农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同时,对农机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其能够与信息化平台进行无缝对接。
2. 软件系统开发开发农机信息化平台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模块,实现对农机设备的全面管理和监控。
同时,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机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为农民提供生产决策支持。
3. 网络建设建设农机信息化平台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安全可靠。
同时,建立农机设备和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互动。
4. 人员培训对农民和农机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平台的操作和管理,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四、预期效果通过农机信息化平台的实施,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农机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2. 降低农机设备的维护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3. 为农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农机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4. 为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五、总结农机信息化平台的实施,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农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努力实现预期效果,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
AMS系统简述及基本应用AMS系统全称为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农业管理系统,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简要介绍AMS系统的基本内容和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AMS系统的基本内容AMS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等。
GIS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对土地进行精准分析和管理,GPS可以为农机作业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对农田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农业机械控制系统则可以实现对农机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通过集成这些技术,AMS系统可以实现对农田、作物、气候等生产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帮助农业生产者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农业生产。
AMS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化农业生产管理。
AMS系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通过对农田和作物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智能化农机作业。
AMS系统可以实现对农机作业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调度,如精准播种、智能施肥、智能灌溉等,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人力成本,为农业生产者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3. 农产品溯源与品质管理。
AMS系统可以记录和分析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数据,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产品的追溯服务,帮助农产品走向市场并受到消费者的信任。
4. 农业信息化决策。
AMS系统可以通过对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AMS系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优化资源配置。
AMS系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根据土地的特点和作物的需求,合理配置农田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
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系统一、概述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是基于北斗的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其主要由农机车载高精度定位测亩一体机、高清摄像头、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手机APP、短信平台五部分软硬件组成。
通过系统平台为机械化播种、插秧、植保、收割、翻耕、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提供作业数据采集、自动化处理、统计分析、精细化管理等服务。
平台软件采用“基于空间网格剖分的农机作业面积自动统计”算法,通过对农机作业轨迹数据分析处理,能自动识别出作业地块区域和计算出作业地块面积,算法处理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算法执行效率高、速度快,计算稳定可靠,精确度高,可为政府管理部门、农机合作组织、农机生产厂商提供各种精细化管理服务。
二、系统构成三、系统亮点⏹北斗实时定位及轨迹查询:将农机定位终端装配于农机上,通过定位终端与北斗卫星系统建立连接,实时获取农机准确位置,实现农机实时定位跟踪。
通过串联农机位置信息点形成历史轨迹,真实反映农机行驶和作业路线,准确掌握农机作业过程。
⏹农机作业自动监控:实时监测选定农机作业数据,包括农机终端在线状态,作业深度,作业速度,作业里程,实时面积等。
通过影像图片展示,第一时间了解农机作业现场情况及作业质量情况。
⏹作业面积自动统计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高清影像图,以地块方式统计作业面积,已完成作业地块涂色显示,不同作业类型采用不同颜色显示,作业完成区域一目了然。
⏹作业面积质量核查:系统自动识别出地块区域并在高清影像图上标记作业面积,核查人员可以调取对应地块上的农机作业现场影像图库,通过对影像图片和作业深度进行查看分析,辅以农机作业速度变化曲线,准确判断农机作业质量。
四、农机调度功能(滴滴农机)农机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平台软件和手机APP,向指定农机发送调度指令,实现农机跨区作业引导,农机手通过手机APP和短信平台,及时获取调度信息、快速响应调度任务。
30㊀㊀农机使用与维修2024年第3期基于互联网下农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李㊀琴(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遂宁629000)摘㊀要: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智能化㊁信息化发展,农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将快速进入现代化阶段㊂互联网时代为农机的全面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大数据分析㊁云计算㊁云储存等技术与农机的信息化管理相结合,改变了以往的功能单一㊁局限性较大的农机管理手段㊂基于互联网下农机管理信息系统选用B /S 网络结构㊁MySQL 系统数据库,以Web 服务器为核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㊂系统主要包括人机信息系统㊁农机作业系统㊁数据决策系统和信息储存系统,将农户㊁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企业㊁农机部门进行紧密联系㊂降低了农机的管理难度和复杂度,提高农机的作业质量和生产价值,为农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有利于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实现㊂关键词:农业机械;智能化;互联网;农机管理中图分类号:S23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doi :10.14031/ki.njwx.2024.03.009Desig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 Informco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LI Qin(Suin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uining 629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s agricultural machinery,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and China s agriculture will rapidly enter the moderni-zation stage.The Internet era has brought brand -new technical means and methods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and the combination of big data analysis,cloud computing,cloud storage and other technolo-gies with th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has changed the previous single -function and limit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 means.Based on the Internet under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election of B /S network structure,MySQL system database,with a Web server as the core to establish the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e system mainly includes human -machine information system,agricultural machin-ery operation system,data decision -mak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system,which closely connects farmers,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epart-ments.It reduces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improves the operation quality and production valu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provides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search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and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cess of modernized agriculture.Key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intellectualize;the Internet;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作者简介:李琴(1986 ),女,四川遂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㊂0㊀引言随着互联网㊁信息化的发展,其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较以往发生巨大变化[1-2]㊂近年,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快速向智能化㊁智慧化发展,实现了农业机械设备的简易化操作和自动化作业生产[3]㊂农业机械在智慧农业中实现智能采集㊁数据传输㊁方案决策等功能的重要终端,在智慧农业的推动下,农业装备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实现了农业装备的自动控制㊁智能决策,具有先进技术的智能化农机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作业质量[4]㊂在智能化的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㊁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信息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5-6]㊂随着农业机械装备的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机管理者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农机管理系统发展不完善,农机管理的信息化㊁简易化和便利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7-8]㊂为此,将互联网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结合到农机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中,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机管理效率的理念下,设计基于互联网技术下与农机管理者高度融合的农机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农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㊂1㊀现状需求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快速进步,这为农业机械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优势条件,从农机的2024年第3期农机使用与维修31㊀使用情况来看,当前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存在农机作业计划不清晰,导致其利用率显著下降,使得农机未能充分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引发农机资源浪费现象㊂农机使用不规范,许多农机具虽然技术先进,但在运用时机和作业方法的规划上合理性比较低,使得农机的作业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㊂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生产仍然严重依靠人工,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对农机的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㊂在农机监管方面,农机作业监管步骤繁杂,受限于农机的种类和数量,对农机生产管理的合理性监管力度不够,许多农机维修㊁保养等售后不足,导致农户使用农机舒适感下降㊂所以,构建一套以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农机管理体系,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㊂2㊀系统网络结构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选择应当以实现管理系统功能和提升农机管理效率为主要目标,确保其在功能层面和农机管理效能方面取得显著的提升㊂不同网络结构系统的开发㊁功能设计㊁功能实现设计方式不同,根据农机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选择B/S网络结构进行系统开发设计㊂B/S结构具有交互便利快捷㊁方便操作㊁便于系统升级和维护,降低了系统设计成本等特点㊂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㊂图1㊀系统网络结构根据系统特点,确定选用客户端㊁应用层㊁数据层的B/S逻辑结构进行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㊂客户端是用户通过操作浏览器驱动程序连接对应的数据库系统服务器㊂B/S结构利用系统Web服务器为中心,操作人员能够向系统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通过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得到需求数据,以页面语言形式输送给访问的浏览器,呈现给用户㊂3㊀系统功能设计农机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模块化方法进行设计,农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人机信息系统㊁农机作业系统㊁数据决策系统㊁信息储存系统4个子系统组成㊂模块化设计能够提高开发效率,节约系统成本,方便用户操作㊂不同子系统模块根据不同功能类别细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构成,人机信息系统由人员信息模块和农机信息模块组成,农机作业系统由作业信息模块㊁农机调度模块和运行参数模块组成,数据决策系统由智能决策模块和人工决策模块组成,信息储存系统由信息备份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组成㊂农机管理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㊂图2㊀农机管理信息系统3.1㊀人机信息系统人机信息系统包括人员信息管理㊁农机信息管理2个模块㊂人员信息模块包括管理人员㊁用户㊁农机手㊁维修人员㊁农机专家5个部分,用于人员信息的注册㊁用户登录㊁人员信息修改和信息查询等㊂农机信息模块下包括农机基本参数信息㊁农机故障信息㊁农机检修信息㊁农机统计信息4个部分㊂用于农机的信息添加㊁信息查询㊁信息修改㊁信息打印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㊂3.2㊀农机作业系统农机作业系统的关键内容有作业信息管理㊁农机调度管理和运行参数储存等㊂农业生产作业信息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具体情况㊁农业机械操作人员㊁土地环境㊁成本等;农机调度管理主要是对农机的使用规划进行管理并记录储存运行方案㊂农机运行参数管理主要是对农机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储存,并提供历史数据分析功能㊂数据分析功能对农业机械进行运行方案升级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㊂为了解决以往的农业机械调度方法存在的缺点和缺陷,系统结合互联网技术㊁大数据分析㊁共享平台等,对农业机械生产调度进行设计㊂农机作业调度流程见图3所示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农机作业订单进行需求分析,系统会对订单内容进行解读㊁分类,并根据作业内容对订单进行处理㊂操作人员能够根据32㊀㊀农机使用与维修2024年第3期图3㊀作业调度流程图订单内容进行范围选取和条件匹配,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利用系统算法对可用农机种类型号统筹规划最合理的方案㊂3.3㊀数据决策系统为实现用户对农机管理的要求,农机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建立完整的农机作业体系,设计数据决策子系统㊂数据决策子系统包括农机作业配置㊁农机作业路径方案制定㊁农机更替方案决策等功能㊂主要功能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根据地理位置环境㊁土地和农艺要求,规划合理的农机机组作业系统㊂在农机更替方面,根据大数据分析不同农机型号性能,结合作业环境购买实用性强㊁性价比高的农业机械㊂3.4㊀信息储存系统信息储存系统主要针对整个系统的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和备份,包括农机参数㊁公共信息㊁操作方法信息㊁系统备份等㊂信息管理流程如图4所示㊂农机信息储存系统通过管理员的授权才可登录,选取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数据信息查询㊁信息增加㊁信息变动和对非必要信息进行整理删除㊂所需操作内容经系统审核通过,更改内容在数据库进行更新储存㊂4㊀结论在科技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农业生产趋势也向现代化农业发展㊂图4㊀信息管理流程图通过构建农机智能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㊁信息化农业,这对于推动我国农机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促进农业的长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本论文从农机人员的现实应用需要出发,运用大数据㊁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人机协同㊁作业调度㊁远程监控等一体化,实现农机装备的科学高效信息管理,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的生产效率,提高农机装备的效益㊂农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高㊁响应速度快㊁易用性强,可为构建大数据环境下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提供技术支撑㊂参考文献:[1]㊀徐海萍.基于农机设计参数的数据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3,45(5):225-228+232. [2]㊀刘婞韬,徐岚俊,李小龙等.基于地块管理的农机合作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2022,12(2):36-42.[3]㊀于晓波,郑惠枚,靳晓燕等.农机装备综合实验平台管理系统用户管理设计[J].农业工程,2021,11(5):50-53.[4]㊀吴亚玲,周铁军.农业机械化信息多级管理系统功能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100-103. [5]㊀张良,伍滨涛,谢景鑫等.北斗导航农机作业面积管理系统设计与试验[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12):139-146.[6]㊀陈亚莉.基于计算机Web3D和Java程序开发的农机信息系统[J].农机化研究,2020,42(12):200-204. [7]㊀崔驭,范晓娟,王若余等.共享农机作业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J].传播力研究,2019,3(35):203-204.[8]㊀刘成良,林洪振,李彦明等.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1-18.(05)。
专 题SPECIAL2020.12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黑龙江省农机化与信息化建设源于2013年,针对现代农机合作社新机制,探索用信息化监测技术实施农机深松作业质量检查和作业面积统计等起步研发建设,省厅农机管理处组织省农机推广总站联合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大惠达)着手农机深松作业智能监测系统研发,2014年~2017年,对“秸秆还田方式及其数量关系研究”,探索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耕作模式,提出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和面积监测方式方法。
全省投资1.65亿元,建成并运行了高能高效省市县三级农机管理服务平台87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3个、县级73个),安装农机监测智能终端用户30211个,累计完成农机作业监测10930万亩,为农机作业补贴发放提供了科学、详实、可靠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一、基本做法1.开展深松作业监测试验 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北安、双城、克山、宝清、富锦等5个县(市、区),每县选取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确定500亩试验地块和50亩对比田,进行农机深松作业质量和面积的监测试验,两年试验面积1万亩,对比田0.1万亩。
2014年推出农机深松作业智能监测系统,并将监测结果作为农机深松作业补贴资金发放唯一依据在全省推广应用。
2.延伸试验秸秆还田作业监测 2015~2017年连续三年在青冈、兰西、肇州等29个县次,依托6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秸秆翻埋和秸秆松耙碎混两种耕作模式进行秸秆还田可行性、作业质量和作业面积的监测试验示范,累计监测试验面积为6.463万亩,对比田3.2万亩。
2017年推出农机秸秆还田作业智能监测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
3.形成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模式路线(1)深松整地技术模式 机械收获→灭茬→深松作业(监测)→耙地→起垄→春季播种;(2)秸秆翻埋技术模式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平翻扣埋(监测)→耙地→起垄→春季播种;(3)秸秆碎混技术模式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松碎混(监测)→耙地→起垄→春季播种;(4)农机作业智能监测模式 双模卫星定位→识别作业类型→采集作业数据→GPRS 上传数据→数据平台运算统计。
摘要:该文从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出发,详细对桐城市的农机统计情况进行分析,规划出桐城市农机统计的数据库,确定了各功能模块,并开发出基于W EB 数据库的农机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农机信息;W EB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安徽桐城市中图分类号S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731(2008)08-014-03The ove r a l l de si gnof a gr i cul t ur a l m ac hi ner ym a nage m e nt i nf or m a t i ons yst e m f or t he Tongchengc i t yW angchuan,ShaoL usho u*,L i uH aij uan,Z huJi anhui (A nH ui A gri cul t ural U ni versi tyt echni cal col l ege,H efei A nH u i 230036)A bs t r a c t :T hi s paper anal yses t he speci fic ab out t hei nform at i onof agri cul tural m achi neryi nT ongchengci ty ,m akeout t he dat ab ase ab out t h e st at ist i c o f agricul t ural m achi nery.T hi s paper defi nes t hefunct i ons m odl eandat l ast t he agri cul t ural m achi nery M IShas been devel oped.Ke y W or ds :T he i nform at i onof A gri cul t ural M achi nery;W eb dat abase;M anagem ent i nform at i onsys t em ;TongC heng A nH ui作者简介:王川(1978~),安徽桐城人,研究生。
基于远程监控的农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随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推进,传统的手工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管理大量农机设备也成为一个困扰农业生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远程监控的农机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一、农机管理系统的架构农机管理系统的特点在于其具备多种设备的应用,因此它需要分层的架构。
系统包含终端设备层、通信层、应用层、管理层等几个主要部分。
1.终端设备层终端设备层是农机管理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了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如农用拖拉机、播种机、喷洒器、收割机等等。
终端设备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工作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端。
2.通信层通信层是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最关键部分。
对于数据的立即相应和快速传输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使用高效、安全的通信协议。
目前,主流的通信协议有TCP/IP、CAN和LoRaWAN等。
3.应用层应用层是系统中的逻辑处理单元,这是农机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应用层负责接受各农机设备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例如:在不同的作物生长期内,管理层将不同的施肥方案通知应用层。
应用层根据用户的农机设备情况和所处的作物生长阶段,给出最适合的施肥方案,从而帮助用户更准确地制定生产计划。
4.管理层管理层是系统的控制单元,也是用户的控制台。
管理层会对应用层做出的决策进行管理,给出命令以及指示给其他层。
例如:管理层控制终端设备层农机的供电和升降、切换工作模式等命令。
同时,管理层也负责展示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报告等等。
二、农机管理系统的应用1.实时监控农机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农机设备的实时监控。
系统监控各个终端设备的运行情况,能够及时探测到故障,发出报警提醒,从而避免了故障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2.精准作业农机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农机设备的工作状态、作物生长阶段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施肥建议和作业计划,从而实现精准作业。
3.管理模式农机管理系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集中的销售管理和库存管理平台。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机信息化管理调度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农机移动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建立的C—P—T (计算机-移动指挥终端-移动定位终端)农机移动监控与指挥模式,旨在实现农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调度、管理.可满足不同规模机组、农机服务组织对农机监控与调度管理的需要.
移动定位终端获得自身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网络(GPRS/3G)上报服务器。
移动监控与指挥终端在上报自身位置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移动网络(GPRS/3G)对移动定位终端进行位置监控,向指定农机发送调度命令、导航路径等.固定监控与指挥终端除了对终端进行监控指挥外,可管理农机、农田、订单信息,还可对作业面积、里程等进行统计分析。
产品特点
·信息管理:管理农田、农机、机手、机组、农田地图和兴趣点(如加油
站、维修点等)
·机具监控:对机具的当前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机具调度:根据订单的时间、地点以及可用机具的数量、位置,运用时空调度模型,对机具进行分配调度
·农机分组:根据作业需求,将农机进行分组,便于移动指挥
·移动指挥:利用移动终端(Pad)随时随地对农机进行监控和调度·统计分析:统计农机、农田以及作业情况,包括轨迹回放、面积统
计等
·订单管理:管理计划订单、作业订单和历史订单。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机信息化管理调度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农机移动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建立的C-P-T (计算机-移动指挥终端-移动定位终端)农机移动监控与指挥模式,旨在实现农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调度、管理。
可满足不同规模机组、农机服务组织对农机监控与调度管理的需要。
移动定位终端获得自身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网络(GPRS/3G)上报服务器。
移动监控与指挥终端在上报自身位置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移动网络(GPRS/3G)对移动定位终端进行位置监控,向指定农机发送调度命令、导航路径等。
固定监控与指挥终端除了对终端进行监控指挥外,可管理农机、农田、订单信息,还可对作业面积、里程等进行统计分析。
产品特点
·信息管理:管理农田、农机、机手、机组、农田地图和兴趣点(如加油
站、维修点等)
·机具监控:对机具的当前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机具调度:根据订单的时间、地点以及可用机具的数量、位置,运用时空调度模型,对机具进行分配调度
·农机分组:根据作业需求,将农机进行分组,便于移动指挥
·移动指挥:利用移动终端(Pad)随时随地对农机进行监控和调度·统计分析:统计农机、农田以及作业情况,包括轨迹回放、面积统
计等
·订单管理:管理计划订单、作业订单和历史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