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民间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289.50 KB
- 文档页数:61
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会_经典民间故事大全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会,供大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龙虎山“悬棺”的传说传说,江西贵溪龙虎山的悬崖棺是上古时期百越族先民遗留下来的。
那高高放在陡峭绝壁的崖棺有一个神秘离奇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以卖棺材发财的棺材铺老板,一天,他用一只木船装了十几具棺材,从山谷要通过一条水路运到城里去卖。
木船上满载着棺木在芦溪河上顺水而下,当木船漂到龙虎山畔时,老板望到悬崖上的岩洞口放着一具很漂亮的棺木,便忙叫船夫把船靠近一些,想看个清楚。
原来那是一具上等的楠木凿成的寿棺。
他心里想,那棺材这么好,如果给我年迈的父亲作为寿棺该有多好啊!正在这时,有一位云游的神仙路过龙虎山,见这老板颇有一份孝心,便施展法术刮了一阵清风,那楠木寿棺便轻轻地飘到这老板的船上来。
那老板本来是站在老远观望,这下突然站在眼前近看,他高兴极了,围着那楠木寿棺绕了一圈,果然是棵巨大的楠木凿成的。
他越看越喜欢,舍不得走开了。
于是,他转眼一想,自己已年过半百,这上等的楠木寿棺,还是留给我自己享用吧!父亲的寿棺就在自己的棺材铺里挑一副好的也就可以了。
棺材铺的老板刚想到这里,那云游的神仙发觉他的那份孝心是假的,贪财不嫌多,死了还想要睡好楠木棺材。
云游的神仙生气了,他要对这不忠不孝见好就食的孽种给予惩罚。
于是再一次施展法术,只见他口里念念有词,把手一挥,芦溪河的风顿时把船上的棺材全部刮到悬崖洞里去了。
这贪得无厌的棺材铺老板呢,船也翻了,人也死了,落得人财两空。
中国民间故事2全家福“全家福”是个菜名,算是咱东北的一个名菜。
做这个菜用的料,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海里跑的,都得有,少一样也不能算“全家福”。
提起这个菜来,有个故事。
秦始皇当政的时候,焚书坑儒。
有一个儒生从家里跑了,一去三年,连个音信也没有。
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对于民间故事,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一般是指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间故事有哪些_民间故事传说短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间故事传说(一)白蛇传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
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
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
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
”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
”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
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
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
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
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
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
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
2.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
3.讲故事的时候,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丰富故事细节。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理解,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演。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2.教师导言:前几天老师曾经收集过民间故事,老师整理之后,给每个民间故事都配了一张封面,还做成了精美的影集。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精心选择的几副照片。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面有哪些民间故事,你听到过或看到过?(课件出示多幅照片)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导入话题:大家阅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真多啊!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讲民间事故”的分享会,说一说你们的喜欢的民间故事。
(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收集有关的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41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选择41页文字中的要求,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讲清楚故事情节,并可以配上动作和表情。
)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开一个民间故事会。
内容是民间故事。
大家可以将你所听到或读到过的中国民间故事内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把细节说清楚。
2.讲故事时可以模仿,配上人物相应的动作表情。
)三、互动交流,汇报交际。
1练习寻方法。
(1)课件出示图片(一)。
先出示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图片,分别请2名学生看图片讲故事。
其他同学评哪些地方讲得生动、有吸引力?①学生自由准备,请2位学生看图将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第一课年兽的传说1.经典阅读声律启蒙——(十一真)邪对正,假对真,獬豸(xièzhì)对麒麟。
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
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2.讲故事春节压岁钱的传说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想要知道压岁钱有什么传说吗?守祟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晚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
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
在除夕夜晚,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
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年兽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民间文学教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民间文学」是指民间流传并创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俚语等等。
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民间文学的起源、分类、特征和风格,以及民间文学曲艺的表演技巧和传承现状。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丰富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民间文学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熟知中国民间文学曲艺的表演形式和技巧;3.掌握民间文学欣赏和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文化视野;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讲:民间文学的概念和特点1.民间文学的定义和起源;2.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口头传播、代表性、生活性、鲜明性、多样性和适应性;3.民间文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第二讲:民间故事和传说1.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概念和特点;2.苏州评弹《牡丹亭》和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欣赏和研究;3.民间传说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第三讲:民间歌谣和民间诗歌1.民间歌谣和诗歌的概念和传唱特点;2.京剧唱腔《打金枝》和诗经《关雎》的欣赏和研究;3.民间诗歌的类型和创作技巧。
第四讲:民间曲艺和表演艺术1.民间曲艺的概念和表演形式;2.评书《红楼梦》和相声《道教入门》的欣赏和研究;3.民间曲艺的传承现状和表演技巧。
第五讲:民间文学的欣赏和创作1.民间文学的欣赏和鉴赏方法;2.民间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方法;3.学生自主创作和演讲展示。
四、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讨论互动、实践体验和创作展示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听评讲座、看视频演示、感悟评论、互动问答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民间文学现场调研和创作实践。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课程考核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意见。
三分钟吸引人的民间故事(精选10篇)1.三分钟吸引人的民间故事篇一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帽山是一片大海,海里住着龙王儿子龙,岸边住着牛魔王的儿子牛和鲤鱼精的女儿鱼。
鱼和牛从小青梅竹马,经常喜欢在一齐玩。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已到青年时期,牛和龙同时爱上了如花似玉的鱼。
而鱼只爱上为人忠诚,力大无比的牛。
一天,牛和鱼约会时被龙看见,龙顿时火冒三丈,立即要和牛决一死战。
这场大战战了七七四十九天,战到翻江倒海,天昏地暗,仍未分出胜负,结果大海干枯变成了高山。
也就是大帽山。
这件事最终被上帝明白了,于是上帝把龙顶在大帽山的山顶上;把鱼锁在了半山腰上;把牛牛赶下做凡间苦役,就在牛被赶下做凡间苦役的前一夜,牛和鱼在大帽山的山嘴上做最终的生死离别。
最终,人们为了纪念牛和鱼这个凄美的感情故事,就把大帽山叫成“牛鱼嘴”。
2.三分钟吸引人的民间故事篇二从前有三个长得很漂亮的姑娘,可惜瞎了眼睛。
她们的亲娘去世了,她们的爹爹就给她们娶了一个后娘。
后娘嫌这三个姑娘眼睛看不见,只能吃不能做,是个累赘,便想把她们打发走,可是她们的爹爹不忍心,于是后娘就整天在她们的爹爹面前嘀咕,最后她们的爹爹只好同意了。
一天早上,后娘对三个姑娘说:今天带你们到姥姥家去玩。
三个姑娘高兴极了,于是后娘与爹爹就把她们扶到毛驴上出发了。
走到一处山谷,爹爹对三个姑娘说:在这儿停一下,我们要去方便一下。
于是就把三个姑娘扶下毛驴,扔在山谷里,他们偷偷溜走了。
三个姑娘一等父母也不回来,二等也不回来。
最后,其中一个姑娘说:他们肯定是嫌我们累赘,不要我们了,现在我们只能自己找路回去。
于是,三个瞎姑娘就互相搀扶着往前走,走了好长时间,她们又累又渴,正在这时,她们听到前面有水流的声音,于是她们随着声音来到了一个山洞,山洞里面有一条小河,她们捧起甘甜的河水喝了几口,然后又顺便洗了一把脸。
突然间,她们惊喜地叫了起来: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原来这水有神奇的功能,治好了她们的眼病。
环顾四周,她们突然发现,山洞里藏满了奇珍异宝,于是她们高兴地每人都用衣服包了一大包。
经典民间故事会短篇_短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民间故事会短篇,供大家参考。
经典民间故事1樵夫与狐仙从前,大山里住着娘儿俩。
妈妈得了眼病。
看不见东西;儿子樵娃身强力壮,整天进山砍柴,想积攒点钱给妈治眼睛。
门前的柴堆了一垛,照样早出晚归去砍柴。
一天,他母亲突然觉得心口疼,昏死过去又醒来,樵娃吓傻了。
老妈说:“孩子,我不行了,不要给我治了,你把柴卖了该成家了。
”樵娃急忙说:“妈,莫讲成家,我要治好你的病!”说完就挑起一大担柴,飞一样地往山下跑。
盘山小道,曲曲弯弯。
樵娃跑着,只见一个美貌的女子在小路边采草药。
樵娃挑柴过不去,只得放下柴担说:“大姐,请你让个路,我急着下山!”姑娘说:“你急我也急呀,我忙着采药,给我妈治心口疼的病呢!”说着,连头也不抬,继续采药。
樵娃一听姑娘能治心口疼的病,忙恳求说:“求求你,大姐,我妈也是心口疼,你能治好,要多少柴,我给你多少柴。
”姑娘笑着说:“治病就治病,何必要柴呢?”说着从药篮子里拿出一块薄薄的皮子来,包上几株草药,递给樵娃,说道:“草药煎服,皮子保管好不能丢,快回去吧!”樵娃拿了草药,忘了道谢,丢下柴担就跑了。
姑娘望着樵娃的身影,含着微笑就转身进山了。
樵娃回到家里,急忙煎药。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病情很重。
服了药,果真好了。
老人问:“是哪儿的大夫?”樵娃这才想起还没问人家姓名,很后悔。
第二天,樵娃砍柴绕一段路,想再见那姑娘,等了半天,连个影子也没有,樵娃挑柴回到家里。
一进门屋里变了样,收拾得干干净净。
饭也做好了。
樵娃心里纳闷,妈双目失明不能干活,这是谁呢?一连三天都是这样。
樵娃想弄个明白。
这天出去砍柴,没走多远,就返回来了。
他从门缝中往里一看,见墙上挂的皮子动起来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小人来,越变越大,哈!正是他遇见的那个姑娘。
樵娃急忙闯进屋里,摘下皮子,对姑娘说:“好姑娘,原来你是仙子,是你救了我妈妈!你莫走了,和我们在一起吧!”姑娘含羞地点点头。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民间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本科)总学时(学分):36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30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民间文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2004级本科培养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1、增进大学生对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现代社会新的民间文化的认识。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民间文学的调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风气。
3、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4、加强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建设高校精神文明和优秀的校园文化打好基础,为毕业生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提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储备。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民间文学》课在内容讲授上的要求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解民间文学的概念内涵、研究对象与范围,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多重价值,民间文学的古今源流与发展趋势,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的相互影响,民间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民间文学的具体种类及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掌握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民间文学》课除了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介绍、作品分析外,还要通过实物展示、音像材料播放、课堂讨论、课外辅导、课后作业、课外自学等形式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更要结合课外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等多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增进学生对民间文学的感性认识,从而引起同学们对民间文学学习、研究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热爱。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基本特征与多重价值、古今源流与发展趋势、与文人文学的相互影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明确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经典民间故事集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民间童话是民间创作和流传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幻想故事。
其故事情节奇异动人,具有浓厚的幻想和丰富的想像,为小朋友所欢迎。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民间童话里面的故事吧。
【精卫填海】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
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
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
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
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
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
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
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
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
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
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
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人教部编制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优秀课件 (一)人教部编制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是一本富有深度和趣味性的课本,它涵盖了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并引导学生用流畅有趣的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而在这本课本的基础上,一份优秀的课件也显得极其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人教部编制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优秀课件展开讨论,以期达到对这份课件的充分肯定和深刻认识。
一、内容丰富有趣这份优秀的课件具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
针对每个民间故事,课件都精心制作了许多表情、图片和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故事情节。
而且,课件的设计还贴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呈现故事细节,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
二、语言得当简洁这份优秀的课件不仅在内容方面表现优异,其语言也是得当简洁的。
语言简明通俗、用词得当,使得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每一个语言点。
此外,课件还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形容词,让他们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传神。
三、互动性强互动学习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份优秀的课件也不例外。
在故事的讲解过程中,课件时常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互,从而促进了学生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四、重点突出针对每一个故事中的重点,这份优秀的课件利用不同的方式将其进行突出。
对于比较复杂的语言点,课件也准备了明了易懂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总之,人教部编制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优秀课件是一份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良心之作,它丰富了教学形式,增强了学生的使用语言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因此,应该对这份课件加以关注和推广,以促进更广泛范围内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
《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哇塞!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超级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你们知道吗?这些民间故事就像是一个个藏着宝贝的神秘宝箱,等着咱们去打开,发现里面闪闪发光的惊喜!比如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只是一个穷小子,可他善良又勤劳。
织女呢,那可是天上美丽的仙女呀!他们怎么就相遇相爱了呢?难道不是命运的奇妙安排吗?就好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突然照亮了牛郎平凡的世界。
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在书院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感情那么好。
可是为啥命运就不能让他们顺顺利利在一起呢?这是不是像你特别想吃一块巧克力,却怎么都够不着的那种着急和无奈?再看看《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长城,结果一去不回。
孟姜女那伤心的哭声,都能把长城给哭倒了,这得是多大的悲痛呀!每次读这些故事,我都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那里有会说话的动物,有神奇的魔法,还有勇敢的人们。
这不就跟咱们做梦一样嘛,什么稀奇古怪的都有。
我跟你们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可有意思啦!爸爸会一边读一边给我解释一些我不懂的地方,妈妈呢,则会在旁边跟我一起感叹故事里人物的命运。
咱们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呀!比如说,你讲讲你觉得最感动的地方,我说说我最喜欢的情节。
这样,咱们就能从这些故事里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智慧。
你们想想,这些民间故事能流传这么久,难道不是因为它们太精彩、太吸引人了吗?它们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从古流到今,把过去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传递给我们。
所以呀,同学们,咱们一定要好好读一读《中国民间故事》,去感受那一个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去听听那些古老而动人的声音!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我一样,被它们深深地吸引,爱上这些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