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基因的表达
- 格式:doc
- 大小:693.50 KB
- 文档页数:3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NA 与ATP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不相同B.一个mRNA 分子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C.T2 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 上2.下列与人体mRNA 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是( )A.DNA 分子的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B.DNA 分子两条链的核苷酸序列C.所有tRNA 分子的核苷酸序列D.某tRNA 分子的核苷酸序列3.人或动物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 ,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 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 ,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sc 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 转变为PrP sc ,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 转变为PrP sc 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4.对于一个动物个体来说,几乎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功能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合成不同的( )A.tRNAB.mRNAC.rRNAD.核糖体5.下列生理过程的组合中,所用原料相同的是①DNA 分子的复制②RNA 的复制③转录④逆转录⑤翻译A.①与③、②与④B.②与⑤、①与④C.①与④、②与③D.②与④、①与⑤6.下列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 甲图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C. 乙图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D. 甲图和乙图所示过程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7.下列关于RNA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RNA 可分为mRNA 、tRNA 、rRNAB.mRNA 的转录和翻译都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C.RNA 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D.mRNA 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8.已知AUG 、GUG 为起始密码子,UAA 、UGA 、UAG 为终止密码子,某mRNA 的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不含终止密码子的10 个碱基)—CUCUAGAUCU ,则此信使RNA 控制合成的多肽链最多含有多少个肽键( )A.4B.5C.6D.79.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1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 8 专题五 基因表达相关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 (12)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RNA 的组成及种类1.RNA 的基本单位及组成①磷酸 ②核糖 ③碱基:A 、U 、G 、C ④核糖核苷酸 2.RNA 的种类及功能 mRNA tRNA rRNA 名称 信使RNA 转运RNA 核糖体RNA 结构 单链单链,呈三叶草形单链功能传递遗传信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识别密码子,运载氨基酸参与构成核糖体[典例1]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 功能的是( ) 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B.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参与核糖体的组成解析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A 错误、B 正确;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C 正确;rRNA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D 正确。
答案 A【归纳总结】 RNA 和DNA 的区别比较项目DNARNA化学组成基本组成元素 均只含有C 、H 、O 、N 、P 五种元素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碱基A、G、C、T A、G、C、U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无机酸磷酸磷酸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通常呈单链结构【归纳】DNA与RNA的判定方法(1)根据五碳糖种类判定:若核酸分子中含核糖,一定为RNA;含脱氧核糖,一定为DNA。
(2)根据含氮碱基判定:含T的核酸一定是DNA;含U的核酸一定是RNA。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 n 个碱基的 DNA 分子,转录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 / 2 个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 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 DNA 和 RNA 上D.在细胞周期中,mRNA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答案:DA.由于转录以DNA的编码区为模板,所以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少于n/2个,A错误;B.细菌转录时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B错误;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C错误;D.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列关于DNA、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水毛茛水上椭圆形叶和水下针形叶可知,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而DNA上的某一片段可能包含若干基因C.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不含32P的病毒,可得到含32P的病毒DNA分子D.存在等位基因的二倍体为杂合体,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一般不含等位基因答案:C分析:1 .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 .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
3 .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
A、从水毛茛水上椭圆形叶和水下针形叶可知,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正确;B、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而DNA上的某一片段可能包含若干基因,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不含32P的病毒,不能得到含32P的病毒DNA分子,C错误;D、存在等位基因的二倍体为杂合体,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一般不含等位基因,D正确。
单元素养评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比较错误的是(D)A.需要的原料不同B.所需酶的种类不同C.均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D.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解析:所考知识点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心法则。
转录的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配对的碱基是A与U或T与A,C与G或G与C,所需的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的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碱基的互补配对发生在信使RNA上的碱基与转运RNA上的碱基之间,配对的碱基是A与U或U与A,C 与G或G与C,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2.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
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
加工修饰的场所是(A)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C.内质网和核糖体D.溶酶体和核糖体解析:氨基酸在核糖体处合成为多肽,经内质网加工、折叠、组装,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未成熟的蛋白质,经高尔基体再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整个过程由线粒体供能。
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内的病毒或病菌,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过程相关内容。
图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A项正确。
甲硫氨酸为起始氨基酸,则ⓐ应为相邻氨基酸,B项错误。
密码子是指位于mRNA上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C项错误。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上碱基改变,即密码子改变,而其决定的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D项错误。
4.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基因表达的最终场所都是核糖体B.D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为RNAC.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递到RNAD.tRNA上的反密码子由mRNA转录而来解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RNA;遗传信息还可以由DNA 传递到DNA即DNA的复制等;tRNA由DNA转录而来。
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和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说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概述生物体的表观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2)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表观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表观遗传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展示“问题探讨”中的问题,提示学生联系有丝分裂的知识,组织讨论。
二、阐明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提出问题: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那么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提供事实:皱粒豌豆的形成机制是淀粉分支酶异常;人的白化症状形成的原因是缺少酪氨酸酶。
①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圆粒豌豆:淀粉含量高→成熟时吸水胀大;皱粒豌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插入的DNA 序列打乱→淀粉分支酶异常,活性大大降低→淀粉合成受阻,含量降低→成熟时失水皱缩。
②人白化病的形成: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酪氨酸不能转变为黑色素→表现出白化症状。
总结在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两个实例中,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
1.间接途径(1)途径: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提供事实:囊性纤维化的症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囊性纤维化:编码CFTR 蛋白(一种转运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CFTR 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CFTR 蛋白结构与功能异常→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
回顾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及其形成的原因。
组织小组讨论:这两种疾病形成的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分析、概括:共同点是基因结构改变导致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异常,直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并用流程图表述:2.直接途径(1)途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2 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案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细胞质的基因2.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3.了解细胞质基因能引起的一些疾病4.了解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5.了解表观遗传的概念和实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3)表观遗传2.教学难点: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表观遗传【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回忆:DNA复制、转录、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的概念分别是:(1)DNA复制:DNA的复制过程,它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形成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转录:细胞核中的转录过程,它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细胞质核糖体的翻译过程,以RNA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既然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最终控制了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
那么,基因又是怎样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研究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蛋白质有何关系?基因指导__蛋白质_的合成。
基因与性状有何关系?基因控制生物体的_性状_。
蛋白质与生命性状特征有何关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_体现_者和_承担_者例一: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如何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形成?原来,圆粒豌豆的DNA中有一个控制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淀粉分支酶可以控制淀粉的合成,淀粉的吸水性比较强,豌豆会因为淀粉吸水而膨胀,表现出圆粒的特征。
而皱粒豌豆的DNA比圆粒豌豆的DNA多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
最终淀粉分支酶不能形成,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也大大降低,所以豌豆就表现出皱缩。
例二:白化病人的白化病是因为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理解密码子、反密码子、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的是中心法则。
3.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基因决定性状的方式。
三、考点分析:内容要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Ⅱ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Ⅱ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Ⅱ考查的内容集中在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的区别、联系和应用;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碱基数目的计算等方面。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区别,尤其是原核生物的翻译过程的特点: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通常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即在转录未完成之前翻译便开始进行。
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能量:ATP 酶:RNA聚合酶等碱基配对:A—U、C—G、G—C、T—A。
项目DNA RNA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组成成分碱基A、T、G、C A、U、G、C 磷酸磷酸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通常是单链结构分布主要在细胞核中主要在细胞质中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①生物体内无DNA时,RNA是遗传物质;②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即翻译工作;③少数RNA有催化作用联系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产生的,即RNA的遗传信息来自DNA。
2.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
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运载工具:tRNA碱基配对原则:A—U、U—A、C—G、G—C。
密码子: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决定。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1.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B.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C.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D.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2.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一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对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种类及转运的氨基酸种类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 tRNA种类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一定改变B. tRNA种类不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C. tRNA种类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D. tRNA种类不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一定改变3.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的mRNA的种类和个数分别为( )A.一种,一个B.一种,多个C.多种,多个D.无数种,无数个4.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由苯丙氨酸合成多巴胺需要多对基因控制B.基因3不正常而缺乏酶3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C.基因2突变而缺乏酶2将导致人患白化病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5.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A. 24%,22%B. 22%,28%C. 26%,24%D. 23%,27%6.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某基因表达过程的一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mRNA中起始密码子位于RNA链上的左侧B. mRNA上决定甘氨酸的密码子都是GGUC.图中碱基的配对方式有A-U、C-G、A-TD.图示过程的正常进行需要ATP和RNA聚合酶7.把小鼠血红蛋白的mRNA加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出小鼠的血红蛋白,这个事实说明( )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mRNA上B.小鼠的mRNA能使大肠杆菌向小鼠转化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D.小鼠的mRNA在大肠杆菌体内控制合成了小鼠的DNA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只有核中的基因能决定性状B.环境也能影响性状表现,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和影响多种性状D.一条染色体上分布有许多基因,可决定和影响人体的多种性状表现9.下图是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合成RNA的过程分别是b、eB. a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 a、d过程需要的酶相同D.图中各过程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10.下列关于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 tRNA上的核苷酸序列并非由mRNA决定B.翻译时需要的原料包括了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C.多个核糖体可以结合到一个mRNA的不同部位并开始翻译D.翻译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可记为:RNA→氨基酸11.根据下表,推断缬氨酸的密码子是()A. CAAB. CTAC. GUAD. GUU12.某DNA分子共有1 200对碱基,A+T占46%,其中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G所占比例和其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分别是()A. 32%400个B. 32%200个C. 18%200个D. 22%400个13.真核生物核基因上遗传信息表达的全过程发生在细胞的()A.细胞核中B.染色体上C.核糖体上D.细胞核、核糖体上14.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1.掌握DNA和RNA分子的异同。
2.描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重、难点) 3.理解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区别。
(重点)()一、RNA的组成及分类(阅读教材P62~P63)1.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2.组成成分3.结构:一般是单链,且比DNA短。
4.分类种类作用信使RNA(mRNA) 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转运RNA(tRNA) 运载氨基酸核糖体RNA(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二、遗传信息的转录(阅读教材P63)1.概念(1)场所(主要):细胞核。
(2)模板:DNA的一条链。
(3)产物:mRNA。
(4)原料:核糖核苷酸。
2.过程三、遗传信息的翻译(阅读教材P64~P67)1.概念(1)场所:细胞质(或核糖体)。
(2)模板:mRNA。
(3)原料:游离的各种氨基酸。
(4)产物: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2.密码子(1)位置:mRNA上。
(2)实质: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3)种类:64种。
3.工具(1)“装配机器”——核糖体。
(2)“搬运工”——转运RNA。
点拨①密码子共64种,tRNA为61种;②mRNA、rRNA、tRNA都是以DNA为模板转录来的。
4.过程起始:mRNA与核糖体结合。
↓运输:tRNA携带氨基酸置于特定位置↓延伸:核糖体沿 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由对应tRNA运输相应的氨基酸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一个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终止:当核糖体到达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时,合成停止↓脱离:肽链合成后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1.连线2.判断(1)DNA和RNA都含有核糖。
(×)分析:DNA中含脱氧核糖。
(2)转录是以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只发生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分析:对于真核生物而言,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的,除细胞核外,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能合成RNA。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B[[解析]] A表示mRNA。
B具有“三叶草”结构,为tRNA。
C具有双螺旋结构,应为DNA。
D中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应为rRNA。
2.B[[解析]]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由DNA传递给RNA。
3.C[[解析]]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需要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模板是DNA分子中的一条链,需要ATP供能,需要RNA聚合酶催化等,产物是3类RNA,但以密码子形式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4.C[[解析]]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一共有20种,因此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A项正确。
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因此不含T,B项正确。
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项错误。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项正确。
5.A[[解析]]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A项符合题意。
在翻译时需要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B、C项不符合题意。
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D项不符合题意。
6.C[[解析]]核糖体的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A项正确。
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B项正确。
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经转录形成的,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作密码子,C项错误。
tRNA上存在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配对,并将氨基酸转运到相应的位置,D项正确。
7.D[[解析]]转录过程中DNA和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翻译过程中mRNA和t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翻译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需要的酶是蛋白质合成酶,场所主要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8.D[[解析]]甘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有四个,如果直接按题干说明的思路去推,难度较大。
可以从甲硫氨酸开始向前推理,甲硫氨酸的密码子AUG只可能由缬氨酸对应的密码子GUG通过替换一个碱基而来,缬氨酸的密码子GUG只可能由甘氨酸的密码子GGG通过替换一个碱基而来。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习导航] 1.结合“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归纳并理解中心法则。
2.阅读教材“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概述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方式,进一步理解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重难点击]1。
中心法则的内容。
2.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方式。
生物体的这些性状都是由蛋白质体现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那么基因和性状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首先我们看一下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解决学生疑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过程名称遗传信息的流向①DNA复制DNA→DNA②转录DNA→RNA③翻译RNA→蛋白质2。
中心法则的发展阅读教材P69“资料分析":(1)材料1说明遗传信息还可以从RNA流向RNA。
(2)材料2说明遗传信息还可以从RNA流向DNA。
(3)材料3说明遗传信息还可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观察下图分析:1.①②③④⑤所表示的过程依次是什么?答案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的复制.2.在真核生物细胞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和过程②的原料分别是什么?答案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过程②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
3.正常的细胞中能发生哪些过程?答案①②③.4.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③;需要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④。
知识整合在中心法则中,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存在于细胞生物中,RNA的复制、逆转录只在某些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增殖过程中出现.1.下图为中心法则部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1、2一般发生在RNA病毒体内B.过程1、3、5一般发生于肿瘤病毒的体内C.过程2、3、4发生于具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D.过程1~5不可能同时发生于同一个细胞内答案C解析1为逆转录过程,只能在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该生理过程不会发生于病毒体内,A、B项错误;肿瘤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进行逆转录、合成病毒RNA、指导合成其蛋白质外壳等生理过程,因此1~5能同时发生于宿主细胞内,D项错误.2.结合图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
亲代通过DNA分子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后,子代如何表现出与亲
代相似的遗传性状?
资料1:
有人曾在1955年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如下实验:
①细胞中加入RNA酶(分解其中的RNA),蛋白质的合成就停止;
②上述实验出现现象后,再将从酵母菌中提取出来的RNA加入细胞中,
则细胞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
资料2:1955年拉斯特等人用变形虫所做的换核实验:
A组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发现标记物首先出
现在细胞核中。
说明
B组变形虫培养在未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中,变形虫的细胞核和细胞
质中均未有放射性之后将A组变形虫的细胞核移植到B组变形虫去掉细胞核的细胞质中,进行培养观察,发现大部分被标记的物质相继从细胞核中
移入细胞质中。
说明
资料3:
Marmur和Duty利用DNA和RNA杂合技术,以侵染枯草杆菌的噬菌体SP8 为材料进行实验:(噬菌体SP8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其DNA分子的
两条链碱基组成很不平均,其中一条链富含嘌呤,另一条链富含嘧啶)
1、噬菌体SP8侵染枯草杆菌后,从枯草杆菌中分离出RNA
2、将噬菌体DNA分子加热、离心,使DNA双链分开
3、将1步骤中分离出来的RNA分别与双链打开的DNA分子混合并缓慢
冷却,实验结果,噬菌体SP8侵染细菌后形成的RNA只与富含嘌呤的碱
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杂合分子。
说明
一、转录:
1.转录场所:
2.转录模板:
3.所用原料:
4.酶:
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转录产物及去向:
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编码蛋白质r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构建核糖体
t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携带氨基酸
二、翻译:
1.遗传密码的破译
密码子:
2.翻译的过程:
场所:
模板:
原料:
工具: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产物:
三、中心法则
1.中心法则的提出与发展
2.中心法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