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知识题库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14
《三字经》试题一、我会填。
(64分)1、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
丝与竹,。
二、我会选。
(16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千字文》试题一、我会填。
1、《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
2、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3、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4、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5、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二、我会选。
1、荣业所基,(B )。
A、学优登仕B、籍甚无竟C、去而益咏2、下列各句搭配正确的是(A )。
A、存以甘棠,去而益咏B、夫唱妇随,上和下睦C、仁慈隐恻,颠沛匪亏3、“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的正确解释是(C )。
A、知识过了时了就要更改;学得了技能就不要忘记了是谁教的。
B、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学会了的技能,就不要忘记了。
C、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4、“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这句里出现了(C )个人名。
A、2个B、3个C、4个5、“起翦颇牧,用军最精”里“起”是指(B )。
A、张起B、白起C、王起三、我会判断。
三字经试题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句子是,。
,。
⒊“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弟子规》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三字经》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弟子规》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而不是看。
——《弟子规》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⒑见人恶,,有则改, 。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
《弟子规》二、选择题1、“昔孟母,择邻处。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人身上。
( B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太祖兴,国大明” —-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 B )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3、“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 ——这句话是说( C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B )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
任已见,昧理真。
”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B )A、岳飞B、吕蒙C、杨六郎D、戚继光6、“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东种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三字经练习题》一、选择题A. 玉不琢B. 不成器C. 人不学D. 不知义2. 《三字经》中提到的“香九岭”是指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屈原C. 诸葛亮D. 司马光A. 人之初,性本善B. 性相近,习相远C. 苟不教,性乃迁D. 教之道,贵以专二、填空题1. 《三字经》开篇提到:“______,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______,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3. “______,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三、判断题1. 《三字经》是由南宋王应麟编写的。
()2. 《三字经》中的“香九岭”是指屈原。
()3. 《三字经》主要讲述了道德、礼仪、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2. 《三字经》中提到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是什么?3. 请列举《三字经》中的三个历史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故事。
五、连线题1. 程门立雪 ______ 孔子2. 香九岭 ______ 屈原3. 孔融让梨 ______ 司马光六、翻译题“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七、匹配题请将《三字经》中的成语与它们的含义匹配:1. 知之为知之 ______ A. 知道自己的不足2. 不知为不知 ______ B. 不懂装懂3. 是知也 ______ C. 真正的知识八、排序题1. 为人子,方少时。
2. 亲师友,习礼仪。
3. 香九岭,能温席。
4. 孝于亲,所当执。
九、补全句子题1.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______。
”2. “幼而学之,______。
老而不学,______。
”3. “为人子,______。
亲师友,______。
”十、解释名词题1. 程门立雪2. 香九岭3. 孔融让梨十一、案例分析题1. 请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谈谈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请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谈谈谦让美德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十二、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字经》试题一、我会填。
(64分)1、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
丝与竹,。
二、我会选。
(16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B.精美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A.岳飞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单选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解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三字经》开篇的句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A 母亲要严格教育孩子B 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体现了母亲的严格以及学习要持之以恒。
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A 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器物B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 学习的重要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既说明了玉需要雕琢,也强调了人需要学习,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A 孔融让梨的故事B 要尊敬兄长C 要懂得谦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这个典故讲述了孔融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体现了谦让和尊敬兄长的美德。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三字经》中提到的古代启蒙教育内容的有()A 六艺B 四书C 五经D 百家答案:ABC解析:《三字经》中提到了“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其中涉及到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六艺、四书、五经。
2、下列人物与典故对应正确的有()A 头悬梁——孙敬B 锥刺股——苏秦C 囊萤——车胤D 映雪——孙康答案:ABCD解析: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是头悬梁;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即锥刺股;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叫囊萤;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称作映雪。
三、填空题1、三才者,()。
三光者,()。
答案:天地人日月星2、曰水火,()。
此五行,()。
答案:木金土本乎数3、稻粱菽,()。
三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它由谁编写?A. 孔子B. 孟子C. 王应麟D. 司马迁答案:C2.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历史故事B. 神话传说C. 道德教育D. 科学知识答案:C3. 下列哪一句不是《三字经》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
B. 性相近,习相远。
C. 苟不教,性乃迁。
D. 子不学,断机杼。
答案:D4.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五经”是指哪些经典?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C.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D.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国语答案:C5. 《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是什么意思?A. 指三种才能的人B. 指三种重要的事物C. 指天、地、人三者D. 指三种不同的人答案:C6. 《三字经》中“三光者,日月星”是指哪三光?A. 日光、月光、星光B. 日光、月光、灯光C. 日光、月光、电光D. 日光、月光、火光答案:A7. 《三字经》中“三纲者,君臣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父子亲,夫妇顺B. 父子严,夫妇顺C. 父子亲,夫妇严D. 父子严,夫妇亲答案:A8. 《三字经》中“五常”指的是哪五种道德?A. 仁、义、礼、智、信B. 忠、孝、廉、耻、勇C. 温、良、恭、俭、让D. 礼、义、廉、耻、孝答案:A9. 《三字经》中“六谷”指的是哪六种谷物?A. 稻、黍、稷、麦、豆、麻B. 稻、黍、稷、麦、豆、菽C. 稻、黍、稷、麦、豆、菽D. 稻、黍、稷、麦、豆、菜答案:A10. 《三字经》中“六畜”指的是哪六种家畜?A. 马、牛、羊、鸡、犬、猪B. 马、牛、羊、鸡、犬、猫C. 马、牛、羊、鸡、犬、鸭D. 马、牛、羊、鸡、犬、鹅答案:A。
20分的题1、闯王指的是谁?(李自成)(20分)2、“二十传,三百载”中的“三百载”是指?(三百年)(20分)3、谁被尊为“成吉思汗”?(铁木真)(20分)4、崇祯帝吊死在(A、宫殿里B、万寿山一棵树上)答案B (20分)5、1、《三字经》上说: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请问:是谁最先尝试种植这些粮食的?A、盘古B、女娲C、伏羲D、神农答案:D、神农6、有一位君主为了博得自己的宠妃一笑,将烽火台的烟火燃放,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答案:烽火戏诸侯7、2、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上说: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些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你能写出历史上几个孝子的名字吗?(至少两个)____ ___ 。
答案:汉文帝刘恒、王祥、杨香、黄庭坚等.8、人类饲养的六种家畜是哪六种?答案:马牛羊,鸡犬豕9、“窦燕山”中的“窦”指的是谁?答案:窦禹钧10、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答案:仓颉11、宇宙间三种代表光明的东西是()(多选题)A、日B、月C、星辰答案:ABC12、苏武牧羊中的苏武是()时期的大将。
A、西汉B、东汉C、西周答案:A1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五霸”是哪五霸?答案: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14、秦国时期,楚汉兵争天下。
楚霸王是谁?汉王是谁?答案: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
15、“魏蜀吴,争汉鼎。
”指的是哪三个人争夺汉室江山?答案:蜀国刘备、魏国曹操、吴国孙权16、南朝经历了哪四代?答案:宋、齐、梁、陈。
17、哪两个人拥立刘玄为皇帝?答案:刘秀和刘縯兄弟二人。
18、“迁北京,永乐嗣”中提到的皇帝是(A、永乐帝B、崇祯帝)答案A (20分)19、我国在()之前就有历法。
(A,夏朝 B,唐朝 C,周朝)答案:夏朝20、岳母刺字,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得字是?答案:精忠报国。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诗经答案:C2. “性相近,习相远”的下一句是什么?A. 苟不教,性乃迁B. 教之道,贵以专C. 子不学,非所宜D. 幼不学,老何为答案:A3.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言D. 人不学,不知数答案:A4. “养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什么?A. 教不严,师之惰B. 教不严,父之惰C. 教不严,母之过D. 养不教,母之惰答案:A5. “香九龄,能温席”的下一句是什么?A. 孝于亲,所当执B. 孝于亲,所当敬C. 孝于亲,所当顺D. 孝于亲,所当爱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才者,天地人”中的“三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地、人2. “三光者,日月星”中的“三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月、星3. “三纲者,君臣义”中的“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 “曰春夏,曰秋冬”中的“四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夏、秋、冬5. “曰仁义,礼智信”中的“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仁、义、礼、智、信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三字经》中“教之道,贵以专”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教育的方法,认为教育应该专一,即教育应该集中精力,专注地进行,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伦理观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父子之间应有深厚的恩情,夫妇之间应相互尊重和顺从。
3. “兄则友,弟则恭”在《三字经》中有何教育意义?答案:这句话教育人们在兄弟关系中,兄长应该对弟弟友爱,弟弟应该对兄长恭敬,强调了兄弟之间应有和谐相处的美德。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以下是关于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希望通过这些问题,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三字经的内容。
试题一: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
请问作者是谁?答案: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官鼎。
试题二:三字经以汉字三个为一句,如“人之初,性本善。
”这样的结构为特点。
请问三字经的篇幅一共有多长?答案:三字经一共有108句,全篇长度为324个汉字。
试题三:三字经的作者通过三字一句的方式,简洁明了地阐述了什么?答案:三字经的作者通过简短的句子,阐述了道德、教育、做人原则等内容,旨在启蒙儿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试题四:请问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什么?答案: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
”试题五:三字经的内容覆盖了哪些方面?答案:三字经包含了人生哲理、道德教育、历史故事、地理知识、数学原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试题六:请列举三字经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人物。
答案:三字经中涉及到了夏桀、商纣、周武王、孔子等历史人物。
试题七:请问三字经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三字经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启蒙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知识素养。
试题八:请问三字经的影响力如何?答案: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启蒙读物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它曾经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教材,被广泛流传,并对后来的教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您对于三字经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更是传承了智慧和道德的瑰宝。
着重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操和健康成长,让我们从小就明白做人的原则和道理。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依然不可替代。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2.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3. 请列举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
4. 在三字经中,如何描述“孝”的重要性?
5. 三字经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6. 三字经中“弟子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请解释三字经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8. 三字经中“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9. 三字经中“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10. 三字经中强调了哪些学习态度?
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
2. “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人在出生时,其本性是善良的。
3. 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4. 三字经中描述“孝”的重要性是“孝为百行之先”,强调孝顺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
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尧、舜、禹等。
6. “弟子规”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弟子。
7. “百善孝为先”的含义是所有美德中,孝顺是最为重要的。
8. “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指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
9.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指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10. 三字经中强调的学习态度包括勤奋、谦虚、持之以恒等。
这份测试题及答案涵盖了三字经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适合用于检验学习者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字经》全文阅读及题库测试答案《三字经》阅读题库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 )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 )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 )A《诗经》B《论语》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 )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
答案:善2. 性相近,习相______。
答案:远3. 苟不教,性乃______。
答案:迁4. 教之道,贵以______。
答案:专5. 子不学,断机______。
答案:杼6. 玉不琢,不成______。
答案:器7. 人不学,不知______。
答案:义8.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______。
答案:友9.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______。
答案:亲10.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______。
答案:长#### 二、选择题1. "昔孟母,择邻处",孟母选择邻居的原因是什么?A. 邻居家有好书B. 邻居家有好学校C. 邻居家有好榜样D. 邻居家有好风景答案:C2.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父亲应该多赚钱B. 父亲应该多陪伴孩子C. 父亲应该教育孩子D. 父亲应该宠爱孩子答案:C3. "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告诉我们:A. 老师应该严厉B. 老师应该懒惰C. 老师应该放松D. 老师应该懈怠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B. 规矩是多余的C. 规矩是不必要的D. 规矩是有害的答案:A####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孝"的含义。
答案:《三字经》中的"孝"是指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它强调子女应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以及在父母年老时给予照顾。
2. 《三字经》中提到的"悌"是什么意思?答案:"悌"在《三字经》中指的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和帮助。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涵盖了历史、文化、道德教育等内容。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字。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2. 请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字。
-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二、选择题1. 《三字经》中提到“三才者,天地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三才”?A. 天B. 地C. 人D. 物答案:D2. 《三字经》中“教五子,名俱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孟子C. 曾子D. 荀子答案:C3. 《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描述的是什么?A. 数学计算B. 学习的重要性C. 道德修养D. 历史发展答案:A三、简答题1. 《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伦理观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中国重视家庭伦理和孝道的观念,强调父子之间应有深厚的恩情,夫妻之间应相互尊重和顺从。
2. 《三字经》中“幼而学,壮而行”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幼年时期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到了成年时期则应该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四、论述题请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你对“百艺不如一艺精”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专注和精通某一技艺的重要性。
在《三字经》中,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教育观念,即在众多技艺中,能够精通一门技艺比浅尝辄止地学习多种技艺更为重要。
这不仅是对个人技能的精进提出了要求,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专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推崇。
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依然具有启发性,鼓励我们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以达到更高的成就。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以其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是一些关于三字经的测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填空题1. 三字经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王应麟2.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开篇第一句,其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性相近,习相远3. 在《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教不严,师之惰4. "玉不琢,不成器",其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人不学,不知义5.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______。
答案:黄香二、选择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A. 环境对人的影响B. 教育的重要性C. 母爱的伟大D. 个人努力的必要性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D3. “弟子规,圣人训”中的“弟子规”是指什么?A. 一种古代的礼仪规范B. 一种古代的学习方法C. 一种古代的道德教育D. 一种古代的法律制度答案:C4. “三才者,天地人”中的“三才”指的是什么?A. 天、地、水B. 天、地、人C. 父、母、子D. 君、臣、民答案:B5. “一而十,十而百”是《三字经》中关于什么的描述?A. 数学基础B. 学习的重要性C. 人生哲理D. 社会等级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提到的“五伦”是什么,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五伦指的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五种基本关系和道德准则,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五经”具体包括哪些书籍?答案: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2.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什么?A. 性相近,习相远B. 性相近,习相近C. 性本恶,习相远D. 性本善,习相近3. 以下哪句不是《三字经》的内容?A. 教不严,师之惰B. 子不学,非所宜C. 幼不学,老何为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三字经》中提到的“三才”是指哪三者?A. 天、地、人B. 君、臣、民C. 父、子、兄D. 仁、义、礼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朝代,从最早的朝代开始,依次是?A. 夏、商、周B. 商、周、秦C. 周、秦、汉D. 秦、汉、唐6.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孟母很挑剔B.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C. 孟母很会教育孩子D. 孟母很有钱7. 《三字经》中“孝经通,四书熟”中的“四书”是指?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C.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 《孝经》、《礼记》、《易经》、《春秋》8.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法D. 人不学,不知仁9. 《三字经》中“弟子规,圣人训”的“弟子规”是指什么?A. 孔子的弟子B. 一种古代的礼仪规范C. 一种古代的学习方法D. 一种古代的道德规范10. 《三字经》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A. 此谓知本B. 此谓知终C. 此谓知始D. 此谓知常答案1. D. 朱熹2. A. 性相近,习相远3.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A. 天、地、人5. A. 夏、商、周6. B.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7.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8. A. 人不学,不知义9. D. 一种古代的道德规范10. A. 此谓知本这份测试题涵盖了《三字经》的作者、内容、历史知识、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适合用于检测学习者对《三字经》的全面理解。
必答题(40道)1“香九龄,能温席”的下一句是?答案:孝于亲,所当执2、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3、“迨至隋,一土宇”的上一句是?答案:不再传,失统绪。
4、“唐高祖,起义师”中的唐高祖是谁?(A、刘邦B、李渊)答案B5、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大画家?他的老师叫什么名字?答案:明代.沈周6、故事《兼听明,偏听暗》中唐太宗将一位直言进谏的大臣,比喻为“一面镜子”的这位大臣是谁?答案:魏征7、“唐高祖,起义师”下一句是?答案:除隋乱,创国基。
8、《三字经》中的“五行”指的是哪五行?答案:水火木金土9、“称五代,皆有由”的上一句是?答案:梁唐晋,及汉周。
10、“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十八传是指什么?(A、十八年B十八代)答案B11、“辽与金,皆称帝”下一句是?答案:迨灭辽,宋犹存。
12、汉朝包括哪两个时期?答案:西汉和东汉13、“至元兴,金绪歇”下一句是?答案:有宋世,一同灭。
14、蒙古族“一代天骄”指的是谁?答案:成吉思汗15、“自羲龙,至皇帝”的下一句是?答案:好皇帝,居上世。
16、“传建文,方四祀”中的“四祀”指什么(A、四年B、四代)答案A17、“明太祖,久亲师”下一句是?答案:传建文,方四祀。
18、我国古代历时最长的朝代是哪个朝代?答案:周朝19、“迁北京,永乐嗣”下一句是(迨崇祯,煤山逝。
)20、“莅中国,兼戎狄”下一句是?答案:(九十载,国祚废。
)21、“三国”是指哪三国?答案:魏蜀吴22、“读史者,考实录”下一句是?答案:通古今,若亲目。
23、商汤消灭了谁?答案:夏桀24、谁兼并了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答案:秦始皇嬴政25、“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答案:C26、“周辙东,王纲坠”的下一句是?答案:逞干戈,尚游说2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是谁?答案:陶渊明28、“五霸强,七雄出”的上一句是?答案:始春秋终战国29、“三才者”指的是?答案:天地人30、谁建立了汉朝的基业?答案:汉高祖刘邦31、“光武兴,为东汉”的下一句是?答案:四百年,终于献。
三字经知识题库集锦及答案《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诲。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三字经知识题库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部经典。
一、选择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对人产生很大影响B 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需要通过教育来改正C 人的本性是固定不变的,环境对人没有作用答案:A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其中“苟不教”的“苟”是什么意思?()A 如果B 苟且C 随便答案:A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讲的是谁的故事?()A 孟子B 孔子C 老子答案:A4、“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中“香九龄”的“香”指的是()A 李白B 黄香C 苏轼答案:B5、“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里的“融”指的是()A 孔融B 马融C 李融答案:A6、“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中“孝悌”的意思是()A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B 对朋友友善C 对长辈有礼貌答案:A7、“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体现了什么数学原理?()A 加法B 乘法C 进位制答案:C8、“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中的“三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人才B 地才C 鬼才答案:C9、“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这里的“运不穷”是什么意思?()A 运气不好B 运转不停C 命运坎坷答案:B10、“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应乎中”的意思是()A 对应着中间B 应该在中间C 与中间相呼应答案:C二、填空题1、“养不教,()。
教不严,()。
”答案:父之过师之惰2、“子不学,()。
幼不学,()。
”答案:非所宜老何为3、“玉不琢,()。
人不学,()。
”答案:不成器不知义4、“为人子,()。
亲师友,()。
”答案:方少时习礼仪5、“头悬梁,()。
彼不教,()。
”答案:锥刺股自勤苦6、“如囊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