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赏析1(1).ppt
- 格式:ppt
- 大小:420.00 KB
- 文档页数:11
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材分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设计基础》第五章第二节:服装款式与构成服装款式与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比教材分析服装款式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比服装款式构成设计的方法之一审美需求艺术形式 设计法则 教材分析技能掌握岗位需要应用对 比统一 比例 分割节奏 韵律 呼应 强调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对比的概念及特征,了解什么是对比的形式美法则。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了解对比这种形式美法则的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并能通过对比的法则进行服装设计。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在服装设计及日常生活中用对比的形式美法则进行审美。
教学难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发现服装设计中对比的表现形式。
学会用对比的形式美法则进行服装设计。
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情分析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引导分析合作探究示范演示展示交流点评总结看 想 探 练 学法分析 思维拓展 探讨 研究 实践 应用 欣赏 观察 评教具学具教具图片、多媒体课件、评价表等学具铅笔、橡皮、尺子、速写本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技能训练 探究学习展示交流评价总结 3分钟15分钟 15分钟2分钟 5分钟目标教学过程一.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播放一组图片问:图片中展示的是生活中的哪些对比现象?答:大与小、高与矮、明与暗、冷与暖、动与静、曲与直。
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对比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过程二.探究讨论、学习新课1.实物视教明确概念2.探究总结对比特点3.知识迁移思维拓展4.讲解示范设计法则二.探究讨论、学习新课将文字概念从实物展示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进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明确对比的概念。
1.实物视教明确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出对比的特点(1)同样大小或长短的形态,由于周围环境的不同产生对比效果也不同。
(2)对比的使用可以使两者的相异更加突出,变化更大,使自身的特征更加明显。
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规程一、参赛条件与资格审查(一)参赛条件参赛学生必须是全日制高校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在读研究生。
(二)资格审查由参赛学生所在院校负责进行资格审查,在《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参赛选手报名表》上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二、作品要求参赛作品由彩色服装效果图及服装实物两部分组成。
参赛作品要求紧扣主题,体现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一定的市场价值,在实用的基础上突出服装的创意性。
1、作品内容一个系列作品由 5 套服装组成,限于春秋时尚休闲装;男、女装不限,绘画表现技法不限。
2 、参赛作品应为参赛者本人独立创作并未经发表过的作品,同一参赛作品设计者限 1 人。
三、比赛办法比赛由效果图初评和成衣动态展示决赛两个阶段组成。
(一)效果图初评阶段初评由参赛各高校根据主题要求进行海选,推送5-10 个系列作品参加初赛。
1、报送材料( 1 )《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参赛选手报名表》一式三份(加盖教务部门公章,其中一份粘贴在彩色效果图纸质文本背面);(2)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两份;(3)彩色服装设计效果图①纸质文本(手绘稿或打印稿)一份:尺寸为40cm X60cm,设计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②电子文本光盘一份:将效果图制作成电子文件(用于印刷选手宣传册,手绘效果图需扫描制成电子文件),图片格式为JPEG,图片分辨率在300 像素/ 英寸以上。
2 、以上材料于2012 年4 月20 日前邮寄到大赛组委会。
3、大赛组委会组织评委对各高校推送的效果图作品进行初评,每个学校选出1-3 个入围系列作品, 5 月下旬通知入围选手进行成衣制作。
(二)决赛阶段决赛阶段为入围作品成衣动态展示,以参赛作品的市场实用性为基础,结合作品的创意性进行评选。
(三)参加决赛相关未尽事宜另发通知。
四、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一)录取名次设金奖 3 名、银奖 6 名、铜奖9 名,优秀奖若干,单项奖 4 项(最佳效果图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服饰搭配奖、最具市场潜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