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18.77 KB
- 文档页数:5
1 2022-2023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双减”精神,以新课标为指导,紧扣核心素养,聚焦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行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学生共成长,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一)、规范教学常规工作
1. 备课体现一个“实”字。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做到“四备”,即备理念、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胸中有书,手中有法,口中有文。备理念就是用课标审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用新的课程理念引领教学、把握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法和学法。备教材就是要深入研读文本,转变用教材观念。一是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做到教学中有目标、有方法;二是整体把握单元教材,细化为知识点、教学目标、重难点、文道结合点等等;三是把握学科本质,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教学结果,也包含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思想方法。备教法就是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者素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教法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小结。手写和电子教案必须是自己撰写的,不得直接使用集体备课时提供的电子教案,不得直接使用从网上下载的教案。建议从教不满五年的老师能手写备课,提倡书头备课。备课的格式要统一规范,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 2 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备课过程中,教学目标设计要具体、可操作、能实现、易评价;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2. 上课力求一个“效”字。
课堂教学要力求有效、高效。执行候课制度,提前2分钟到班,做好相关准备。按照《学学生课堂常规基本要求》抓实抓细学生课堂常规。做到“五不”:不上无准备的课,不坐着上课,不歧视后进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在上课时接打手机、听音乐;力求“四多”:多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多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互动学习。要持之以恒地抓计算训练,要将提优补差落实在每一节课。
3.作业设计做到一个“精”字。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精心设计作业,不搞题海战术。少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多布置实践性、发展性、自选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要适当,所有书面作业尽量下午延时辅导时间处理,尽量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学生作业格式要规范统一。教师应督促教育学生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4.批改突出“细”字。
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数学学科作业应当天作业当天批改。作业每次批改使用优、良、及格、不及 3 格,一小题一勾,不得一大题一勾或一页一勾。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之处应明确打错,并让学生在下次作业前更正。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二)、扎实推进教研活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数学教学教研中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制度,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定期开展活动。每周五下午研组活动,每周三下午备课活动按时开展,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或研究课。
2. 加强个人学习。本学期继续学习新课标及相关书籍,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撰写两篇有主题、质量高的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撰写一份教研、教学案例或教学经验总结、研究论文。
3. 做好培训工作。一方面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教研员等来校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作用,利用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有效地开展培训。
4.建立听课制度。养成专心听课、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课记录的良好习惯。听课后要及时参加评课、议课,同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5.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其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开展青年教师同课异教活动,在教师 4 中进行“一帮一”的拜师活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6.利用好网络资源。网络教研突破了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缩小了学校、地区的差距,拉近了教师和专家的距离,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利用网络,打造优质课堂教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挥网络信息交互作用。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学科计划
2.数学小论文初评
3.寒假学习交流
4.开学初六认真检查
三月份
1.青年教师优课评比
2.学习新课标知识竞赛
3.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
四月份:
1.青年教师优课评比
2.作业设计评选
3.优秀作业展览
4. 骨干教师观摩课 5 5.“六认真”互查。
五月份:
1.数学文化月活动
2.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交流
3.参加市、县教研活动
六月份:
1.制订复习计划
2.复习课研讨活动
3.期末检测并做质量分析
4.期终教学工作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