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题-2018年物理选考复习备考分题汇编“4+6”(真题+全真模拟)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2
2018浙江学考选考复习备考分题汇编“4+6”(真题+全真模拟)第13题1、【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是具有更高平台的消防车,具有一定质量的伸缩臂能够在5min内使承载4人的登高平台(人连同平台的总质量为400kg)上升60m到达灭火位置,此后,在登高平台上的消防员用水炮灭火,已知水炮的出水量为3m3/min,水离开炮口时的速率为20m/s,则用于()A.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104WB.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4×104WC.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2.4×106WD. 伸缩臂抬升登高平台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约为800w【答案】B2、【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图中给出某一通关游戏的示意图,安装在轨道AB上可上下移动的弹射器,能水平射出速度大小可调节的弹丸,弹丸射出口在B点的正上方,竖直面内的半圆弧BCD的半径为R=2.0m,直径BD水平且与轨道AB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小孔P和圆心O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º,游戏要求弹丸垂直于P点圆弧切线方向射入小孔P就能进入下一关.为了能通关,弹射器离B点的高度和弹丸射出的初速度分别是(不计空气阻力)A. B.C. D.【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察知识点:平抛运动【解析】由题意可知弹丸从p点射出时的速度方向就是半径OP的方向.即与水平方向成37度夹角,由平抛运动规律h=0.15,3、【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带有电荷量也为q的小球B固定在O点正下方绝缘柱上,其中O点与小球A的间距为,O点与小球B的间距为,当小球A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30°,带电小球A、B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k,则A.AB间库仑力大小B.AB间库仑力大小C.细线拉力D.细线拉力【答案】B【解析】A的受力如图所示,几何三角形OAB与力三角形相似,对于变成比例,则,由余弦定律,则,故B正确。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理想化模型是简化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它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关于理想化模型建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质点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质量B .点电荷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C .理想电压表忽略了电压表的内阻D .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15.运输人员要把质量为m 、体积较小的木箱拉上汽车,现将长为L 的木板搭在汽车尾部与地面间,构成一固定斜面,然后把木箱沿斜面拉上汽车.斜面与水平地面成30°角,拉力与斜面平行,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在将木箱运上汽车过程中,拉力至少做功为( )A .mgLB .mg L 2 C.12mgL (1+3μ) D.32μmgL +mgL16.如图甲所示,直角三角形斜劈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t =0时,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底端a 以初速度v 0沿斜面ab 向上运动,到达顶端b 时速率恰好为零,之后沿斜面bc 下滑至底端c .若物块与斜面ab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物块在两斜面上运动的速率v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物理量中不能求出的是( )A .斜面ab 的倾角θB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C .物块的质量mD .斜面bc 的长度L17.如图所示,“U”形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内,其单位长度的电阻相同,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现有一不计电阻的金属棒ab 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t=0时刻,在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棒从图中虚线处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棒始终与导轨垂直,所有的摩擦均不计,则棒运动的过程中( )A .通过棒的电流与时间成正比B .水平拉力F 与时间成正比C .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成正比D .水平拉力F 做的功等于整个装置中产生的热量 18.如图甲为理想变压器的示意图,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1为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热敏电阻,R 2为定值电阻,若发电机向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输入变压器原线圈的交流电压的表达式为u =362sin 50πt (V)B .t =0.015 s 时,发电机的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C .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1∶5D .当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读数不变19.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abc =120°.现将带电荷量均为+Q 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 、c 顶点上,另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负点电荷固定在b 顶点上,之后将一个检验电荷由O 向d 移动,则( )A .检验电荷在d 点所受的电场力比在O 点所受的电场力大B .若检验电荷为正电荷,则在d 点的电势能比在O 点的电势能大C .若检验电荷为负电荷,则d 点的电势低于O 点的电势D .无论检验电荷电性如何,d 点的电场强度都小于O 点的电场强度20.用具有一定动能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使这些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n (n >2)的激发态。
2018年4月浙江选考物理模拟卷高三年级物理学科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以下各组物理量中,均不是矢量的是()A.电流、时间B.速度、路程C.磁感应强度、速率D.电场强度、位移2. 如图所示是小王从桐庐到兰溪的手机导航部分截屏画面,该地图提供了三条可行线路及相应的数据,小王选择的其中一条最快的路线,信息显示“用时1小时41分钟, 110公里”,行驶过程中导航曾提示:“前方有测速,限速120公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条线路的位移不相等B. “限速120'公里”指的是限制汽车的平均速度C. 图中显示“1小时41分钟、110公里”分别指时间和路程D. 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不可视为质点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库仑首先测得了元电荷的数值B.开普勒测得了万有引力常量C.焦耳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焦耳定律D.牛顿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牛顿三大定律4. 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放大思想方法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类比的思想方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5.如图所示,某次实验老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吸引细碎的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的向空中散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会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有减速过程C.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碰撞导致D.散开时锡箔屑带正电6. 如图是“神州”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A.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B.火箭开始喷气瞬间返回舱获得向上的加速度C.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不变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忽略质量变化)机械能在增加7.一铁块质量为m,被竖直悬挂着的磁性黑板紧紧吸住不动,如图所示,图a为黑板吸住铁块的正面视图,图b示从左往右的侧面视图,假设磁性黑板对铁块的磁力大小恒定为F,黑板与铁块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均为黑板B.铁块由黑板的磁力吸住而精致,故黑板与铁块间没有摩擦力C.磁力越大铁块吸得越紧,黑板与铁块摩擦力越大D.若用力F T将物体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拉力F T=μF8.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4月25日进入预定轨道调整,于4月27日成功与更高轨道的天宫二号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绝密★启用前2018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姓名:准考证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内,作图时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4. 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或参数: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2.。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 速度B. 加速度C. 电流D. 电场强度2. 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A. 法拉第B. 奥斯特C. 库仑D. 安培3. 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场强度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A. N/CB. V/mC. kg•m/(C•s2)D. kg•m/(A•s2)4. 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 750mD. 1200m5. 奥运会比赛项目撑杆跳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B. 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 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D. 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6. 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B. 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方向相同C. 将一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D. 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7. 电流天平是一种测量磁场力的装置,如图所示。
物理试卷 第1页(共20页) 物理试卷 第2页(共20页)绝密★启用前浙江省2018年下半年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 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A .速度B .加速度C .电流D .电场强度 2.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A .法拉第B .奥斯特C .库仑D .安培3.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场强度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 )A .N/CB .V/mC .2kg /m C s ⋅()D .3kg /m A s ⋅⋅()4.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
在t=0到t=40 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 .0B .30 mC .750 mD .1200 m 5.奥运会比赛项目撑杆跳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B .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 .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D .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6.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点的电势低于B 点的电势B .A 点的场强大于B 点的场强,方向相同C .将一负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D .负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7.电流天平是一种测量磁场力的装置,如图所示。
两相距很近的通电平行线圈Ⅰ和Ⅱ,线圈Ⅰ固定,线圈Ⅱ置于天平托盘上。
当两线圈均无电流通过时,天平示数恰好为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天平示数为负时,两线圈电流方向相同B .当天平示数为正时,两线圈电流方向相同C .线圈Ⅰ对线圈Ⅱ的作用力大于线圈Ⅱ对线圈Ⅰ的作用力D .线圈Ⅰ对线圈Ⅱ的作用力与托盘对线圈Ⅱ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电荷量为6410C -⨯的小球绝缘固定在A 点,质量为0.2kg 、电荷量为6510C ⨯--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静止于B 点。
2018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内,作图时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4. 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或参数: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2.。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 速度B. 加速度C. 电流D. 电场强度2. 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A. 法拉第B. 奥斯特C. 库仑D. 安培3. 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场强度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A. N/CB. V/mC. kg•m/(C•s2)D. kg•m/(A•s2)4. 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 750mD. 1200m5. 奥运会比赛项目撑杆跳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B. 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 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D. 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6. 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B. 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方向相同C. 将一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D. 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7. 电流天平是一种测量磁场力的装置,如图所示。
2018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word(200绝密★启用前2018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姓名:准考证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
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内,作图时可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4.可能用到的相关参数: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
2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速度B.加速度C.电流D.电场强度2.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A.法拉第B.奥斯特C.库仑D.安培3.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场强度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A.N/C B.V/m C.kg·m/(C·s2)D.kg·m/(A·s3) 4.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0 B.30m C.750m D.1200m 物理(选考)试题第 1 页(共7 页) 30 20 10 0 10 20 30 v/m·s-1 t/s 40 (第4题图) 5.奥运会比赛项目撑杆跳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B.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第5题图) D.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6.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点的电势低于b 点的电势B.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方向相同C.将一负电荷从a 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D.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7.电流天平是一种测量磁场力的装置,如图所示。
2018届浙江省选考物理模拟试卷(六)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D.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2.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位置到目的地B位置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B.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C.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D.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不能看作质点3.如图所示,质量均匀的细棒中心为O点,O1为光滑铰链,O2为光滑定滑轮,O2在O1正上方,一根轻绳一端系于O点,另一端跨过定滑轮O2由于水平外力F牵引,用F N表示铰链对杆的作用,现在外力F作用下,细棒从图示位置缓慢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逐渐变小,F N大小不变B.F逐渐变小,F N逐渐变大C.F先变小后变大,F N逐渐变小D.F先变小后变大,F N逐渐变大4.物体放在动摩擦因素为μ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一水平拉力作用开始运动,所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和拉力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
由图象可知动摩擦因数μ为(g取10 m/s2)()A.μ=0.1B.μ=0.2C.μ=0.3D.μ=0.45.共享单车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校园交通代步解决方案,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经济、绿色低碳、更高效率的校园共享单车服务。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姓名: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描黑.4.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或参数: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2.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笛卡尔D.牛顿2.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
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A.速度、位移B.速度、路程C.速率、位移D.速率、路程3.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能量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A.kg·m2/s2B. kg·m/s2C.N/mD. N·m4.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4C.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5.杭州市正将主干道上的部分高压钠灯换成LED灯,已知高压钠灯功率为400W,LED灯功率为180W,若更换4000盏,则一个月可节约的电能约为()A.9×102 kW·hB. 3×105kW·hC.6×105 kW·hD. 1×1012 kW·h6.真空中两个完全相同、带等量同种电荷的金属小球A和B(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固定在两处,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
2018届浙江省选考物理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7浙江选考10月,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速率B.电势C.电流D.位移2.下列仪器中,不能直接测量力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的是()3.(2017浙江选考10月,6)电场线的形状可以用实验来模拟,把头发屑悬浮在蓖麻油里,加上电场,头发屑就按照电场的方向排列起来,如图所示。
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是模拟两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线图一定是模拟两等量正电荷的电场线图中的A、B应接高压起电装置的两极图中的A、B应接高压起电装置的两极4.在影片《红番区》中,成龙在右边楼顶上遭遇围攻,情急之下向左急奔后跳出,落在左侧大楼顶层的阳台上,得以逃生。
假设右边楼顶与左侧大楼顶层的阳台的高度差为3 m,水平距离为6.24 m,将上述“跳出”动作看成水平跳出,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成龙起跳速度大小约为()A.6 m/sB.8 m/sC.11 m/sD.13 m/s5.(2016·河南安阳调研)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5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 B. C. D.6.图甲为一女士站在台阶式自动扶梯上匀速上楼(忽略扶梯对手的作用),图乙为一男士站在履带式自动扶梯上匀速上楼,两人相对扶梯均静止,下列关于力做功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B.甲图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C.乙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D.乙图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7.我国“北斗二代”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35颗卫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导航系统,比美国GPS 多5颗。
多出的这5颗是相对地面静止的高轨道卫星(以下简称“静卫”),其他的有27颗中轨道卫星(以下简称“中卫”)轨道高度为静止轨道高度的。
2018浙江学考选考复习备考分题汇编“4+6”(真题+全真模拟)第20题1、【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如图1所示是游乐园的过山车,其局部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倾角θ=370的两平行倾斜轨道BC、DE的下端与水平半圆形轨道CD顺滑连接,倾斜轨道BC的B端高度h=24m,倾斜轨道DE与圆弧EF相切于E点,圆弧EF的圆心O1,水平半圆轨道CD的圆心O2与A点在同一水平面上,D O1的距离L=20m,质量m=1000kg的过山车(包括乘客)从B点自静止滑下,经过水平半圆轨道后,滑上另一倾斜轨道,到达圆弧顶端F时,乘客对座椅的压力为自身重力的0.25倍。
已知过山车在BCDE段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与轨道对过山车的支持力成正比,比例系数,EF段摩擦不计,整个运动过程空气阻力不计。
(sin370=0.6,cos370=0.8)(1)求过山车过F点时的速度大小(2)求从B到F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过山车做的功(3)如图过D点时发现圆轨道EF段有故障,为保证乘客安全,立即触发制动装置,使过山车不能到达EF段并保证不再下滑,则过山车受到的摩擦力至少多大?【答案】(1)(2)(3)(3)从D到F过程中触发制动后恰好能到达E点对应的摩擦力为,则解得要使过山车停在倾斜轨道上的摩擦力为,综合考虑可知2、【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图中给出一段“”形单行盘山公路的示意图,弯道1、弯道2可看作两个不同水平面上的圆弧,圆心分别为,弯道中心线半径分别为,弯道2比弯道1高,有一直道与两弯道圆弧相切。
质量的汽车通过弯道时做匀速圆周运动,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是车重的1.25倍,行驶时要求汽车不打滑。
(sin37°=0.6,sin53°=0.8)(1)求汽车沿弯道1中心线行驶时的最大速度;(2)汽车以进入直道,以的恒定功率直线行驶了,进入弯道2,此时速度恰为通过弯道2中心线的最大速度,求直道上除重力以外的阻力对汽车做的功;(3)汽车从弯道1的A点进入,从同一直径上的B点驶离,有经验的司机会利用路面宽度,用最短时间匀速安全通过弯道,设路宽,求此最短时间(A、B两点都在轨道的中心线上,计算时视汽车为质点)。
【答案】(1)(2)(3)【考点】本题主要考察知识点:水平面内圆周运动临街问题,能量守恒直道上由动能定理有:代入数据可得(3)可知r增大v增大,r最大,切弧长最小,对应时间最短,所以轨迹设计应如下图所示由图可以得到代入数据可以得到r’=12.5m汽车沿着该路线行驶的最大速度由线路长度最短时间。
3、【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如图1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竖直圆轨道上运行,可抽象为图2的模型,倾角为45°的直轨道AB、半径R=10cm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和倾角为37°的直轨道EF,分别通过水平光滑衔接轨道BC、平滑连接,另有水平减速直轨道FG与EF平滑连接,EG间的水平距离l=40cm。
现有质量m=500kg的过山车,从高h=40m处的A点静止下滑,经BCD EF最终停在G点,过山车与轨道AB,EF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与减速直轨道FG的动摩擦因数=0.75,过山车可视为质点,运动中不脱离轨道,求:(1)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2)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作用力;(3)减速直轨道FG的长度x,(已知sin37°=0.6,cos37°=0.8)【答案】(1)(2),方向竖直向上(3)(2)过山车到达D点的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由牛顿笫二定律联立代人数据可得:F D = 7000N由牛顿笫三定律可知.轨道受到的力F’D = 7000N(3)过山车从A到达G点.由动能定理可得代人数据可得x = 30m考点:考查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名师点睛】应用动能定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找出始末状态的速度。
(2)要对物体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大小及正负情况(待求的功除外)。
(3)有些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
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括几个阶段,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受力情况不同,在考虑外力做功时需根据情况区分对待4、【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装置由一理想弹簧发射器及两个轨道组成.其中轨道Ⅰ由光滑轨道AB与粗糙直轨道BC平滑连接,高度差分别是h1=0.2m、h2=0.10m,BC水平距离L=1.00m.轨道Ⅱ由AE、螺旋圆形EFG和GB三段光滑轨道平滑连接而成,且A点与F点等高.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恰能使质量m=0.05kg 的滑块沿轨道Ⅰ上升到B点;当弹簧压缩量为2d时,恰能使滑块沿轨道Ⅰ上升到C点.(已知弹簧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1)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求弹簧的弹性势能及滑块离开弹簧瞬间的速度大小;(2)求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3)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若沿轨道Ⅱ运动,滑块能否上升到B点?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答案】(1)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是0.1J,滑块离开弹簧瞬间的速度大小是2m/s;(2)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5;(3)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若沿轨道Ⅱ运动,若R≤0.4m,滑块能上升到B点.若R>0.4m滑块不能到达B点.【考点】功能关系;弹性势能.【分析】(1)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释放后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滑块在轨道Ⅰ上升到B点的过程中,滑块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2)当弹簧压缩量为2d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弹簧压缩量为d时弹性势能的4倍,对滑块释放到C的整个过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列式,可求得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3)若要能使滑块上升到B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能否上升到B点.(2)当弹簧压缩量为2d时,由题可得: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弹簧压缩量为d时弹性势能的4倍,即为:E P2=4E P1=0.4J对滑块从弹簧释放后运动到C点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E P2=mg(h1+h2)+μmgcosα•L BC=mg(h1+h2)+μmgL解得:μ=0.5(3)滑块恰能圆环最高点应满足的条件是:mg=m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即得v0=v联立解得R m=0.4m若R≤R m=0.4m滑块能通过圆环最高点.设滑块在EB轨道上上升的最高点离图中虚线的高度为h.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P1=mgh解得:h=0.2m由于h=h1,所以滑块能上升到B点.若R>R m=0.4m滑块不能通过圆环最高点,会脱离圆形轨道,所以不能到达B点.答:(1)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是0.1J,滑块离开弹簧瞬间的速度大小是2m/s;(2)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5;(3)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若沿轨道Ⅱ运动,若R≤0.4m,滑块能上升到B点.若R>0.4m 滑块不能到达B点.1、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的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C处切线水平,AB管内有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在弹簧上端放置一粒质量为m的鱼饵,解除锁定后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6mgR (g为重力加速度).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求:(1)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1:(2)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子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3)已知地面比水面高出1.5R,若竖直细管的长度可以调节,圆孤弯道管BC可随竖直细管﹣起升降.求鱼饵到达水面的落点与AB所在竖直线OO′之间的最大距离L max.【答案】(1)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为;(2)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子的作用力大小为6mg,方向向上;(3)鱼饵到达水面的落点与AB所在竖直线OO′之间的最大距离为9R.【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分析】(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出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管口对鱼饵的作用力大小,从而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鱼饵对管子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结合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水平位移的表达式,通过数学知识得出鱼饵到达水面的落点与AB所在竖直线OO′之间的最大距离.(2)设C处管子对鱼饵的作用力向下,大小设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F=6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鱼饵对管子的作用力F′=6mg,方向向上.答:(1)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为;(2)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子的作用力大小为6mg,方向向上;(3)鱼饵到达水面的落点与AB所在竖直线OO′之间的最大距离为9R.2、如图所示,半径R=3m的四分之一粗糙圆弧轨道AB置于竖直平面内,轨道的B端切线水平,且距水平地面高度为=3.2m,现将一质量=0.8kg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滑块着地时的速度大小10m/s(取10m/s2).求:(1)小滑块经过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和方向;(2)小滑块沿圆弧轨道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做的功;【答案】(1)压力大小为17.6N,方向竖直向下(2)【解析】(1)滑块过B点后作平抛运动,设着地时竖直速度为,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滑块沿圆弧轨道运动至B点的速度水平飞出速度对B点的滑块进行受力分析,设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滑块对B的压力大小为17.6N,方向竖直向下.3、如图1所示为单板滑雪U型池的比赛场地,比赛时运动员在U形滑道内边滑行边利用滑道做各种旋转和跳跃动作,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腾空高度、完成的动作难度和效果评分。
图2为该U型池场地的横截面图,AB、CD为半径R=4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雪道,BC为水平雪道且与圆弧雪道相切,BC长为4.5m,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含滑板)以5m/s的速度从A点滑下,经U型雪道从D点竖直向上飞出,在D点上方完成动作的时间为t=0.8s,然后又从D点返回U型雪道,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可视为质点,求:图1 图2(1)运动员与BC雪道间的动摩擦因数;(2)运动员首次运动到C点时对雪道的压力;(3)运动员最后距离B点多远处停下。
【答案】(1)0.1(2)2040N(3)在B点右侧1.5m处停下【解析】(1)设运动员从D点向上飞出的速度为v D,则m/s运动员从A点到D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解得μ=0.1。
(2)运动员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设运动员首次运动到C点时对雪道的压力为N,由牛顿第二定律知联立得N=2040N,方向竖直向上(3)设运动员运动的全过程在水平雪道上通过的路程为x,由动能定理得mgR-μmgx=0-m解得x=52.5m所以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运动了5.5个来回后到达C点左侧3m处,故最后在B点右侧1.5m 处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