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产品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36
笔记本电脑,又称笔记型电脑、手提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也有重达4~6公斤的型号)。
当前的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发强大。
用途上一般可以分为4类:商务型、时尚型、多媒体应用、特殊用途。
基本组成外壳除了美观外向对于台式计算机更起到对于内部器件的保护作用。
液晶屏(LCD):笔记本电脑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使用液晶屏作为其标准输出设备,其分类大致有:STN、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等。
处理器: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核心设备,笔记本电脑也不例外。
和台式计算机不同,笔记本的处理器除了速度等性能指标外还要兼顾功耗。
不但处理器本身便是能耗大户,由于处理器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笔记本电脑的整体散热系统的能耗也不能忽视。
散热系统: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由导热设备和散热设备组成,其基本原理是由导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热管)将热量集中到散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散热片及风扇,也有使用水冷系统的型号)散出。
不为人知的散热设备还有键盘,在敲敲打打之间键盘也将散去大量的热量。
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位设备(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功能键与功能插孔是实现多功能用途的扩展位置。
------------------------------------------------------------------------- 资料:Netbook(超移动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大厂英特尔 (Intel) 为 7~10 吋的小 NB 订出 Netbook 的名称,英特尔认为低价PC将是大势所趋,也为此全新PC领域空间命名,将低价、可上网的行动运算装置称之为「Netbook」,而诉求基本型、可上网的桌上型电脑(DT)则命名为「Nettop」,内部预期低价PC需求在未来会有显着成长,而自家Atom处理器为可满足此新市场需求的产品。
笔记本电脑使用方法入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便携性和高效性使得它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然而,对于一些新手来说,如何正确地使用笔记本电脑可能会感到困惑。
本文将针对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方法进行入门介绍,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工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笔记本电脑通常由显示屏、键盘、触控板、电源键等部分组成。
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和文字,键盘用于输入文字和命令,触控板用于鼠标操作,电源键用于开启和关闭电脑。
此外,笔记本电脑还配有各种接口,如USB接口、HDMI接口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了解这些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后续的使用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开启和关闭笔记本电脑。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按下电源键来开启笔记本电脑,而关闭笔记本电脑则需要通过操作系统的关机功能来进行。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及时保存文件并进行数据备份,以免因意外关机导致数据丢失。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笔记本电脑的操作系统和基本操作。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基本操作大同小异。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打开应用程序、切换窗口、进行文件管理、连接网络等基本操作,这些都是我们日常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必不可少的技能。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保养和维护笔记本电脑。
定期清洁散热孔、避免进灰尘、避免过度放置在高温环境中、避免频繁关机等都是保养笔记本电脑的重要方法。
另外,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安装杀毒软件、备份重要数据等措施也是维护笔记本电脑的关键。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故障和问题。
比如,笔记本电脑突然死机、无法连接网络、显示屏出现问题等,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排查和解决。
这些基本的故障处理技能对于保证笔记本电脑的正常使用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于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笔记本电脑使用方法入门现如今,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的轻便、便携和高效的特点,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
但是,对于一些新手来说,如何正确地使用笔记本电脑却可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入门级的笔记本电脑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笔记本电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笔记本电脑通常由主机、显示器、键盘、触控板和电源适配器等部分组成。
主机是笔记本电脑的核心部件,包括CPU、内存、硬盘等,是电脑的“大脑”和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我们看到电脑界面的窗口,键盘和触控板则是我们操作电脑的主要输入方式。
电源适配器则是用来给笔记本电脑充电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开机和关机。
开机时,我们需要先插上电源适配器,然后按下电源键。
在开机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系统自检和启动,直到进入到桌面界面。
关机时,我们需要先保存好正在进行的工作,然后点击“开始”菜单中的“关机”选项,等待电脑完全关闭后再拔掉电源适配器。
除了开机和关机,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操作系统。
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都预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打开和关闭软件程序,如何管理文件和文件夹,以及如何连接互联网等基本操作。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设置电脑的时间、网络、声音等参数,以便更好地适应我们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维护和保养笔记本电脑。
定期清洁散热口和键盘,避免灰尘堆积影响散热和使用体验;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止意外丢失;避免在潮湿、高温或者灰尘较多的环境中使用电脑,以保护电脑的硬件和软件。
最后,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电源。
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我们需要根据电池电量的情况,合理地安排使用时间,并且定期进行充电。
当我们长时间不使用电脑时,建议将电脑关机或者待机,以节省电量并延长电池寿命。
总的来说,正确地使用笔记本电脑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就能够更好地发挥笔记本电脑的作用。
电脑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作为一种曾经的奢侈产品,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当中,但是在我们平时使用电脑的时候,可能由于一些操作不当会引起电脑的故障,因此我们需要预先知道一些电脑知识,从而让我们的电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脑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电脑的基础知识大全,你确定都知道?一、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应用软件中电脑行业的管理软件,IT电脑行业的发展必备利器,电脑行业的erp软件。
二、硬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机箱(电源、硬盘、磁盘、内存、主板、CPU-中央处理器、CPU风扇、光驱、声卡、网卡、显卡)、显示器、UPS(不间断电源供应系统)、键盘、鼠标等等(另可配有耳机、麦克风、音箱、打印机、摄像头等)。
家用电脑一般主板都有板载声卡、网卡,部分主板装有集成显卡。
1、CPU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or Unit",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央处理器单元”,它一条一条镀金的材料做的。
它在PC机中的作用可以说相当于大脑在人体中的作用。
所有的电脑程序都是由它来运行的。
注意:千万不要触碰cpu上的金属条,不然会导致接触不良,开不了机。
主板又叫Mother Board(母板)。
它其实就是一块电路板,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各种电路。
它可以说是PC机的神经系统,CPU、内存、显示卡、声卡等等都是直接安装在主板上的,而硬盘、软驱等部件也需要通过接线和主板连接。
2、主机主机一般将放置在机箱中的电脑部件总称为"主机"。
它是电脑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主板、CPU和硬盘等主要部件均在主机内。
3、内存内存与磁盘等外部存储器相比较,内存是指CPU可以直接读取的内部存储器,主要是以芯片的形式出现。
内存又叫做“主存储器”,简称"主存"。
一般见到的内存芯片是条状的,也叫"内存条",它需要插在主板上的内存槽中才能工作。
第一章初识笔记本电脑第1课了解笔记本电脑组成与台式机相类似,笔记本电脑的组成也含显示器、鼠标、键盘、硬盘、CPU等,在介绍笔记本电脑的应用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笔记本电脑的组成和功能本课将对这些配件进行介绍。
1.1 靓丽的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LCD )是显示图像的窗口,它决定了显示画面的质量。
液晶屏与台式CRT 相比,其优点包括工作电压低、辐射低、耗电低、完全平面、无闪烁、无失真、色调柔和、重量轻、体积小、可视面积大等。
判断液晶显示屏幕是否优良,需进一步分析其性能参数,如从屏幕大小、分辨率、长宽比例、亮度、高对比度、可视角度等进行判断。
其中,液晶屏幕的尺寸大小是笔记本电脑的重要性能参数。
通常使用其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单位是英寸(1 英寸约2.54cm )。
主流笔记本电脑屏幕尺寸包括12.1英寸、13.3英寸、14 英寸、15 英寸等,如图所示。
这些都是常规的屏幕尺寸。
1.2 高速大容量硬盘笔记本电脑硬盘最大的特点为体积小巧,目前标准产品的直径仅为2.5 英寸,厚度仅有8.5 ~12.5mm,重量在百克左右。
从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看,它与台式机电脑硬盘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硬盘不是越大越好。
因为硬盘越大,相对地搜寻资料的时间也越久。
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都配备了较大容量的硬盘(如250GB 或320GB),以笔记本电脑硬盘与主板相连的方式有多保证移动办公有充足的空间。
尤其是:用硬盘针脚直接和主板上的动上网的用户,为了存储大量的硬盘缓冲和插座连接的TB 级超大容量硬盘。
笔记本电脑硬盘的转速也应受到关注。
由于受发热量、耗电量和体积等因素的限制,笔记本电脑硬盘的转速、持续传输速度和随机传输速度都低于台式机硬盘。
现在主流台式机的硬盘转速为7200 转(r/m ),但是笔记本硬盘转速仍以5400 转为主。
笔记本电脑硬盘与主板相连的方式有多种,其分别是:用硬盘针脚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用特殊的硬盘线和主板相连、采用转接口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
笔记本常用知识
以下是笔记本的常用知识:
1. 电池使用和保存:使用时,开始的几次充电一定要充满8个小时以上,以充分激活锂电池。
注意不要过度放电,最好不要在使用电源适配器的同时使用电池。
保存时,一个月最好拿出来充一次电。
保存时电池不要充满,充入40%~50%的电量为宜,并且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2. 接口类型:常见的接口类型包括USB、HDMI、VGA、SD卡槽等,不同型号的笔记本可能会支持不同的接口类型和数量。
3. 处理器:处理器是笔记本的大脑,性能越强,运行速度越快。
常见的处理器品牌有Intel和AMD。
4. 内存:内存是笔记本存储数据的地方,越大能同时运行的程序越多。
常见的内存类型有DDR3和DDR4,容量有4GB、8GB、16GB等。
5. 硬盘:硬盘是笔记本存储数据的地方,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SSD)两种。
SSD读取速度更快,价格更贵,而机械硬盘存储容量更大,价格更便宜。
6. 屏幕:屏幕是笔记本的重要输出设备,分为LCD和LED两种类型。
LED 屏幕更薄、更轻、更省电,是当前主流屏幕类型。
屏幕尺寸常见的有13英寸、14英寸、15英寸等。
分辨率越高,屏幕画质越清晰。
7. 操作系统:笔记本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Chrome OS等,不同操作系统支持的软件不同,用户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
8. 品牌与售后服务:不同品牌的笔记本在品质、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用户在购买时应考虑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品牌和型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笔记本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笔记本电脑使用方法入门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便携性和高效性使得我们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中都能够得到极大的便利。
然而,对于一些初次接触笔记本电脑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一些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为您介绍笔记本电脑的基本使用方法,帮助您快速入门。
首先,您需要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笔记本电脑通常由屏幕、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电源键、接口等部分组成。
屏幕是您进行操作的主要界面,键盘用于输入文字和命令,触控板或鼠标用于控制光标和进行点击操作,电源键用于开机和关机,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了解这些基本构造和功能对于后续的使用非常重要。
其次,您需要学会如何开机和关机笔记本电脑。
通常情况下,开机是按下电源键并等待系统启动,而关机是通过操作系统的关机功能或按下电源键进行关机。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的开机和关机方法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接下来,您需要学会如何使用操作系统。
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预装了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
操作系统是您与电脑进行交互的桥梁,您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网络连接、系统设置等操作。
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个人隐私至关重要。
另外,您需要了解如何连接无线网络。
笔记本电脑通常都支持Wi-Fi连接,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上网、收发邮件、观看视频等操作。
在连接无线网络时,您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并输入正确的密码,确保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您还需要学会如何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
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WPS Office等是您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等工作的重要工具。
熟练掌握这些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展现专业能力。
最后,您需要了解如何进行系统维护和安全防护。
定期对笔记本电脑进行系统更新、病毒查杀、文件备份等工作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笔记本产品基础知识一、笔记本发展简史笔记本的英文名称有两个,一个是NOTEBOOK,简称NB;一个是LAPTOP。
NOTEBOOK就是中文里“笔记本”的意思;而LAPTOP的含义则是“大腿上”,意思是可以在大腿上使用,与之对应的则是DESKTOP(台式机)。
我们通常说的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是相对于大型机、中型机、服务器的说法。
由于在没有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就有了台式机,所以一般认为PC就是台式机。
在使用的功能上笔记本和台式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使用性能上有一定差异。
而且笔记本的组成也基本与台式机相同。
现在一个“全配”的笔记本基本是由CPU、内存、硬盘、键盘、液晶屏、光驱、显卡、调制解调器、网卡、无线网卡、音箱、摄像头、内置麦克风、红外、蓝牙、电池、适配器、散热系统等组成。
那末最早的笔记本是什么样的配置,笔记本又是怎样才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呢?请继续往下看●1982年11月,Com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计算机,重28磅约合14公斤,采用4.77Mhz的Intel8088处理器,128KB内存,一个320KB的软盘驱动器,一个9英寸的黑白显示器。
而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由日本的东芝(TOSHIBA)公司于1985年推出一款名为T1100的产品,如下图:它采用Intel 8086CPU,主频不到1MHz,512K内存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T1100推出后,立刻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此,笔记本电脑一发而不可收拾,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产品纷纷出现,市场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1990年第一台彩色显示屏笔记本电脑问世,产品型号为东芝T5200C,CPU 为Intel 80386(20MHz),内存为2MB,硬盘为200MB,显示屏为彩色10.5英寸STN,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1年,第一台商业上可用的、配置彩色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型号为T3200SXC,CPU为Intel 386SX(20MHz),内存1MB,硬盘120MB ,显示屏彩色9.5英寸ActiveMatrix TFT,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2年10月IBM推出了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00C。
●1994年第一台配置Pentium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型号为T4900CT ,CPU为Pentium处理器(75MHz) 内存8MB,硬盘772MB,显示屏为彩色10.4英寸TFT,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4年10月IBM推出了世界上的一台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IBM ThinkPad755cd。
黑色(外观设计)和红点(TrackPoint)自此成为ThinkPad的独特象征。
ThinkPad 领导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历程从此开始。
●1995年,ThinkPad 701C推出,如下图:这是一款只有4磅重的笔记本,采用可伸展的TrackWrite键盘,内置了一个14.4Kbps 的MODEM,486DX250Mhz的CPU,8M的RAM,540M硬盘。
这是一款在艺术和技术上具有同等高超造诣的科技工艺品,这款绰号"蝴蝶"的机型,其键盘采用独特的可伸缩式设计,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对键盘手感的极端重视也成了IBM的一个特点。
●1995年,ThinkPad 760cd问世,首次采用12.1寸SVGA显示屏,一个Pentium90MHz处理器,它还拥有红外线接口,打开显示屏时键盘会自动向上倾斜一个角度,1.2G硬盘和16M的RAM和一个当时最先进的四倍速CDROM。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多媒体功能、第一个采用12.1"SVGA高分辨率显示的笔记本电脑。
●1996年,VGA显示屏已经几乎不再采用,SVGA的显示屏被大量采用,同时已经开始有XGA的显示屏出现。
CD-ROM开始大量装备到笔记本上。
●1997年,4M速率的FIR红外开始装备笔记本,较之前的115.2K的红外要快得多。
高档机型已经装备达3G的硬盘了。
13.3寸的显示屏也正式开始装备笔记本,XGA分辨率渐渐成为高档机型的主流。
1997年9月ThinkPad770推出。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带有14.1"彩色显示器和DVD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和多媒体功能极为强大,并在通讯、存储、TrackPoint上都进行了创新。
ThinkPad成为业界首部装备14.1寸XGA显示屏的机型,并且装备了当时最高容量的8.1G硬盘。
●1999年,IBM推出14.1G的4200转笔记本硬盘。
14.1寸显示屏成为高档笔记本的主流,而NeoMagic的MagicMedia265A V显卡则成为当时显示系统的老大。
ACPI和APM电源管理规范正式装备在笔记本上,并采用了高度灵活的扩展底座设计。
它既可以作为具有全内置功能的台式机替代品,又可以通过主体与底座的分离获得高度便携性,这使“超级便携”的理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Intel推出代号为Coppermine的PIII笔记本专用CPU,支持SpeedStep节能技术,此时ThinkPad分离成A,T,X和I几个系列。
●2001年,代号为Tualatin的PIII-M笔记本用CPU发布,增强的SpeedStep技术,可以根据CPU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情况自动在最佳性能和最长电池使用时间之间平稳切换。
这个时候,各显卡厂商开始将自己在桌面市场取得成功的产品重新设计后推向笔记本电脑市场。
A TI和NVIDIA开始涉足笔记本电脑显卡领域,笔记本正式进入高性能的3D时代。
NVIDIA 推出了Geforece2Go ,A Ti推出的Mobility Radeon7500性能有大的突破,而且使用了跟Intel的SpeedStep相似的PowerPlay节能技术,虽然不能流畅地运行当时性能要求最高的3D游戏,但对一些主流的射击和赛车类3D游戏完全可以胜任。
●2002年七月份,Intel推出采用0.13微米工艺和Northwood核心的移动CPU奔腾4-M 处理器,一些采用奔腾4-M的新款笔记本电脑已具备嵌入式无线功能,如802.11b和蓝牙技术,从而使用户享有广泛的无线移动功能,在网络时代这是实现无线移动的又一个基础。
但是奔腾4-M处理器的功能尽管强大但功耗控制的却不如奔腾3-M来的好,因此当时使用奔腾4-M处理器的多是一些并不十分在乎移动性的笔记本电脑,那些超轻薄型的笔记本电脑仍然采用了效率与功耗更加平衡的奔腾3-M处理器。
迅驰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展,它真正实现了笔记本的移动使用性能。
在迅驰技术出现之前,CPU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其他的部件再与之匹配,直到2003年3月,Intel全新的移动处理器迅驰(Banias)问世,CPU与其他相关部件捆绑在一起成为一套技术、一套标准,才使得笔记本的移动性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特别注意:迅驰是一项技术,不是芯片(CPU)。
如下图:迅驰一代技术包括Pentium-M处理器、855GM/PM芯片组以及支持IEEE 802.11b的IntelPRO/Wireless2100无线网卡。
●2004年5月,INTEL推出DOTHAN内核的CPU,很多人称为迅驰二代,其实是错误的,直到2005年1月9日,INTEL才发布迅驰二代技术。
它包括全新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平台(代号为Sonoma),该平台由Dothan核心、915芯片组、新的无线模组Calexico2(英特尔PRO/无线2915ABG或2200BG无线局域网组件)三个主要部件组成。
●2006年1月,INTEL发布迅驰三代技术,即Napa,Napa是INTEL第三代移动技术平台的名称,它由Intel945系列芯片组、Y onah Pentium M处理器、Intel 3945ABG无线网卡模块组成的整合平台。
笔记本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品牌越来越集中2、价格越来越便宜3、多媒体功能及移动性能越来越强大4、重量越来越轻,外观越来越个性化,各个尺寸上均有发展。
二CPU、主板、无线协议(IEEE 802.11)1、笔记本CPU、迅驰技术●笔记本电脑的CPU主要由两大公司制造,即Intel和AMD。
INTEL公司是市场先入者,目前在市场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笔记本电脑专用的CPU英文称MobileCPU(移动CPU),它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低热量和低耗电,最早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但是随CPU主频的提高,笔记本电脑狭窄的空间不能迅速散发CPU产生的热量,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也无法负担台式CPU庞大的耗电量,所以开始出现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MobileCPU,它的制造工艺往往比同时代的台式机CPU更加先进,因为MobileCPU中会集成台式机CPU中不具备的电源管理技术,而且会先采用更高的微米精度。
我们现在主要介绍INTEL的CPU和迅驰技术。
由于迅驰一代及以前的CPU市面上已少见,下面着重介绍迅驰二代和三代技术。
平台PM处理器Intel 芯片组Intel Wireless无线模块迅驰2代技术(Sonoma) Dothan Pentium M(主要参数:90nm制程,533MHz 总线,2M L2,单核)Intel 915系列(主要参数:533MHZ总线,支持DDR2 400/533MHz,集成IntelGMA900显卡,SA TA,PCI-E)Intel Pro/Wireless2200BG(主要参数:兼容802.11B/G协议,PCI接口)迅驰3代技术(Napa) Y onah Pentium M(主要参数:65nm制程,667MHz总线,2M L2,支持双核)Intel 945系列(主要参数:667MHZ总线,支持DDR2 400/533/667MHz集成Intel GMA950显卡,SA TA,PCI-E)IntelProWireless945ABG(主要参数:兼容802.11A/B/G协议,PCI-E接口)●迅驰2代技术(Sonoma)=Dothan 内核的PM7XX + Intel 915芯片组+ Intel Pro/Wireless2915或2200BG无线网卡●迅驰3代技术(Napa)= Y onah 内核的酷睿CPU + Intel 945芯片组+ Intel Pro/Wireless3945ABG无线网卡●核心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