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式爱情”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2.48 KB
- 文档页数:12
第1篇导语:夫妻关系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一段完美的夫妻关系能够为彼此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婚姻生活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正在经历或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相互尊重,是夫妻关系的基石1. 尊重对方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婚姻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对方的个性,包容彼此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同时也要接受对方的不足。
只有这样,才能使夫妻关系更加和谐。
2. 尊重对方的意见在夫妻关系中,双方都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的决定。
当遇到分歧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通过沟通和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 尊重对方的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在婚姻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对方的隐私。
不要过分干涉对方的私人空间,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二、相互信任,是夫妻关系的纽带1. 信任是婚姻的基石夫妻之间要建立信任,这是婚姻关系的基石。
我们要学会相信对方,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
当对方犯错时,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共同面对困难。
2. 增强信任感的方法(1)坦诚沟通:在夫妻关系中,坦诚沟通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2)共同成长:在婚姻生活中,我们要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通过共同经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强彼此的信任感。
(3)学会信任:在婚姻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信任对方,相信对方会为自己负责。
三、相互关爱,是夫妻关系的源泉1. 爱护对方的生活在婚姻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心对方的生活,关注对方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
在对方生病时,要给予关爱和照顾;在对方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2. 共同分享快乐在婚姻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共同分享快乐。
当对方取得成就时,要为其高兴;当对方遇到挫折时,要给予安慰和鼓励。
3. 情感交流在夫妻关系中,情感交流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关于爱情的讨论报告主题:爱情成员:正文;一、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性爱把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的情感,如亲人之爱、朋友之情或同志之谊区别开来,是使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
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
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因此也成为爱情的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二、恋爱中的道德1、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批次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尊重双方的平等。
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是指的曲解。
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舒服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2、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无论对方处在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
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责任常常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爱情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是寒夜灯影下温暖的一杯茶。
3、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
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
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
没有道德的佑护,爱情也并不会长久。
三、大学生恋爱要注意的问题1、不能把友谊当爱情;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区分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平添许多烦恼。
2019年爱情心理学家的爱情观篇一: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强烈推荐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发布人:gr00016查看次数:3558来源:发布时间:20XX-11-0216:00:17在心理学的眼中主要对爱情的研究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社会心理学范畴,有关爱情的理论;另一个是人格心理学范畴。
谈到个人生命成长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也会提到,这里归为人格心理学,是因为更重视「人格」所蕴含的稳定、不变的意涵,也就是强调个人生命线的持久、稳定的方向,而较不着重在强调这理论的普遍性发展过程。
而在这里我们先介绍在“社会心理学家眼中如何去定义什麽是爱情。
*爱情态度理论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後,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着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叁种成份∶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3.排他性与独占性。
*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Alan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依附之爱者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第一章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简答)认识自己(2)认识他人(3)认识社会(4)认识生活的价值2、对自我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核心内容之一。
(选择,填空)3、人格特质可以归纳为5个维度,即“大五”人格理论:(1)神经质(2)外向性(3)开放性(4)愉悦性(5)公正严谨性4、生活的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有优势(1)能够自主(2)能力(3)关系(4)自尊5、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关系(简答)社会心理学与常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一样,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但常识未必就是正确的。
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由意识与理性指引的。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不同还表现在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上,尽管社会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似乎不带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问题的特殊性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价值观或信念的影响7、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领域:(1)个体过程(2)人际过程(3)团体过程8、学派时期是心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
行为主义是第一势力,精神分析是第二势力,人本主义是第三势力9、简答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怎样看待个体与社会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最致命的弱点是它忽视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把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的体系。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归于性的因素,认为在生长过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2、行为主义最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反映了美国人对社会控制的追求。
(3、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10.简答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1.早期状况1895-1934年2、起步阶段1935-1945年3、发展阶段1946-1969年4、反思阶段70年代5、发展阶段80年代之后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必考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爱情理论研究综述作者:杨蕾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7期【摘要】爱情是人类自古永恒不变的话题。
爱情是幸福生活的主要部分,现阶段由于多元文化及价值伦理的不断涌入,导致人们的恋爱心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中国研究者对爱情的起步较晚,本土研究也较少,大多是停留在介绍西方研究的程度。
【关键词】爱情;爱情理论一、相关概念界定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把浪漫爱情和婚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才流行开来的。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社会学家相信浪漫爱情的观念产生和普及并不是社会生活一个自然的过程和属性,而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并且受到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深刻影响。
目前较为普遍的是通过爱情类型的划分间接地讨论爱情的本质。
一类主要是社会学各理论流派,他们的研究目的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爱情定义,而是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强调浪漫爱情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受到社会结构和各种社会因素制约,同时也关心爱情产生的社会过程和社会后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和研究取向;另一大类的工作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完成的,其发展出一些关于爱情的类型划分和模型。
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爱情所导致的婚姻可能破坏现存的社会制度,但也是实现社会繁衍最好的制度安排。
而在冲突论者看来,爱情是今日妇女受压迫的“轴心”,爱情在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使妇女继续遵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服从男性。
交换论认为爱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公平交换”。
有学者认为以为,在一般意义上,爱情是男女间的相互倾慕,渴望与对方相依相守的一种热烈、真挚的情感,是人类异性个体之间基于性生理基础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积极奉献的行为和心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多种要素,其中性爱、理想和情爱就是构成爱情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二、研究状况国外爱情观研究以探讨爱情本质为切入点,从爱情类型、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爱情缘分、浪漫态度、爱情表达等几个角度去研究爱情观,其中对爱情类型的研究是国外爱情观研究的重点。
婚姻中的伴侣支持婚姻是一段长久的伴侣关系,其中伴侣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伴侣支持不仅是情感上的安慰和鼓励,更是一种相互依靠和合作的精神纽带。
在婚姻中,伴侣支持可以增强夫妻之间的信任、促进积极的互动,同时也能够帮助夫妻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和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情感支持、精神支持和实质支持三个方面探讨婚姻中伴侣支持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情感支持是婚姻中伴侣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相互关心、理解和支持是情感支持的体现。
无论是面对工作上的挑战、家庭生活中的困难,还是个人成长中的瓶颈,伴侣之间的情感支持能够给予双方安慰和鼓励。
当一方面临困境时,另一方的支持可以让其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对方的勇气和动力。
情感支持不仅能够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更能够构建一种共同成长的环境,使婚姻更加坚实和持久。
精神支持是婚姻中伴侣支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精神支持主要体现在在夫妻之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共享与契合。
婚姻是两个人共同追求幸福和成功的过程,只有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夫妻双方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比如,当一方面临职业选择或者人生转折时,另一方的精神支持可以让对方更加自信和坚定前行。
夫妻之间的精神支持可以激励并引导彼此走向正确的方向,共同努力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
实质支持是婚姻中伴侣支持的重要体现形式。
实质支持主要表现在行动上,包括关心照顾、家务分担、经济支持等。
在婚姻中,夫妻之间的实质支持能够使双方感受到被关心和被支持的实际实在。
比如,当一方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时,另一方可以主动承担家务负担,给予对方更多的休息和放松时间;或者当一方遭遇经济困难时,另一方可以积极提供经济帮助并一同面对困境。
实质支持不仅可以减轻夫妻之间的负担,还能够增进夫妻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共同创造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综上所述,婚姻中的伴侣支持在促进夫妻感情、提高婚姻质量、增强家庭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爱情婚姻的重要性与意义爱情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与满足,也承载着家庭、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爱情婚姻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剖析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一、个人的幸福婚姻对个人来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是一种情感的结合,能够为人们带来深厚的情感满足和幸福感。
通过婚姻,两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关爱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而健康的感情关系,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契约,更是一种相互促进和成长的机制,能够帮助个人实现自我认同、实现自己的潜力,并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二、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婚姻则是家庭的基石。
爱情婚姻的存在对于家庭的稳定和幸福至关重要。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的体现。
通过婚姻,夫妻间的情感关系会更长久和牢固,他们将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共同经营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婚姻的稳定和幸福对于子女成长也至关重要,他们能够在一个安定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得到关爱和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爱情婚姻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调节两性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婚姻是社会结构和经济体系的基石。
通过婚姻,家庭能够形成一种经济支持和协作关系,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此外,婚姻还能够传承文化和价值观念,为下一代提供稳定的传统和文化基因。
结论爱情婚姻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不可忽视。
婚姻能够带给个人幸福与满足,建立稳定健康的情感关系;对于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婚姻的重要性,重视和维护好自己的婚姻关系,同时倡导社会对爱情婚姻的支持和保护,共同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和社会。
爱情的重要性为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爱情,作为一种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爱情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是我们生活中赋予生命意义和灵感的源泉。
本文将从个人幸福、社会和文化、心理健康等方面,探讨爱情为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
一、个人幸福爱情是每个人追求的幸福源泉。
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和被接纳的温暖。
在恋爱和婚姻中,两个人相互依靠、支持和照顾,为对方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每个人都能在关系中得到满足和安全感。
爱情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让人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二、社会和文化爱情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形成离不开爱情的滋养。
恋爱和婚姻的产生使得人们能够建立稳定的家庭,形成支撑社会稳定的基本单元。
爱情的存在也促使人们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加强相互合作和社会共同体的凝聚力。
爱情还是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通过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传达爱情的含义,丰富了人类文化。
三、心理健康爱情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爱情使得人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关爱的满足感,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研究发现,恋爱和婚姻的人相比单身人士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更具有心理上的稳定性。
而缺乏爱情或者恋爱中的困扰和冲突则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抑郁和其他心理障碍。
四、人际关系爱情不仅是情侣之间的纽带,也是亲情和友情的基础。
爱情的存在促使人们更加关心和支持彼此,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
家庭、亲朋好友间的爱与被爱,能够增加彼此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同时,爱情也是人际关系中的调节剂,通过提供安全感和依靠,有助于缓解冲突和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爱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个人带来幸福和满足,也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爱情对于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也至关重要。
5种恋情类型,你是现实式还是伴侣式?恋爱的时候,计划着情侣要做的100件事情,可做到第17件时,ta就觉得在一起没意思,分手了。
你碎碎念,ta 只是玩玩而已。
有的人甚至经历长达数年的马拉松式恋爱,最后竟落个无言的结局。
可想而知,从一开始就没对对象和自己的爱情类型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只凭感觉来做出选择,导致后面问题不断。
今天我们就随曾绎华老师从命理的角度来分析关于爱情类型的那些事。
01浪漫式爱情:将爱情理想化浪漫式的爱情往往容易先热后冷,婚后的矛盾较多。
心里的独白一直都是“你变了”“以前的你不是这样的”,强烈地对比之下,容易让人心生黯然,觉得自己当初脑子进水了。
命理十神是以食神星和伤官星代表思想的,所以不论男命或女命,如果八字命局里食伤星过旺,尤其是身弱食伤旺者,也就表示其爱幻想,容易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式爱情。
02游戏式爱情:玩弄感情或是玩弄肉体对其所爱者不负道义责任。
因而对恋爱对象之更换,视为轻易之事。
这种类型的人喜欢寻找刺激,而且很快就会厌倦对方。
未在一起会使出浑身解数让对方开心,得手后就置之不理,俗称渣男贱女。
命理十神里,男命以财星代表桃花和异性,女命以官星代表桃花和异性。
由于分阴和阳,所以十神也分正和偏。
如果男命八字里构成正财星和偏财星混杂,而且食伤星又旺相者,通常会比较花心,平时烂桃花也比较多。
如果女命八字里构成正官星和偏官星混杂,而且财星又旺相者,通常感情过于丰富,难言专一。
03占有式爱情:一旦和我谈恋爱,你就是我的这种类型的人控制欲特别强,喜欢各种查岗方式,电话、定位...无所不用其极。
同事给对方发了一个笑脸,马上就心存猜疑妒忌,恨不得两个人成为连体人。
如果男命八字里只有正财星或偏财星,谓之妻星清纯;如果女命八字里只有正官星或偏官星,谓之夫星清纯,但凡配偶星清纯者,用情通常较专一,这是长处。
虽然妻星清纯,但如果男命八字里构成比劫星克财星,又欠缺食伤星通关者,表示有大男人主义倾向,占有欲比较强。
“伴侣式爱情”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确立,整个欧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这使得文学家更多地把市民家庭生活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叙述普通人的日常故事,以人为中心,在作品中关注人的性格、意识以及内心世界。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作品展现了英国中产阶级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通过对比和参照将一系列爱情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揭示生活的悲喜剧。
爱情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话题被人们不断传诵,究竟什么样的爱情是适合我们并值得去追求?在此,笔者将从爱情类型理论出发,以这部作品为例,将其中诸多的爱情故事分类进行分析,看看何种类型在当今社会仍然是我们最值得借鉴和追求的。
一、《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类型爱情类型理论是由流传甚广的“迈布氏个性类型”职业倾向理论演化、改进而来的。
“迈布氏个性类型”理论是对荣格的“思想、情感、感觉、直觉”的补充和完善,进而发展成十六种性格类型的组合:外向或内向型、理性或直觉型、思考或感受型、判断或意识型。
后来,它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用来分析人的各种爱情表现行为,即所谓的“爱情类型理论”。
这一理论将爱情的类型分为六种形式。
由于各种爱情所建立的基础不同,其过程与结果也不尽相同。
第一种被称为“伴侣式爱情”,这种爱情是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由友情逐步演变成的爱情,被认为是一种平淡而深厚的感情,温存大于激情,信任大于嫉妒,是以走向婚姻为目的的。
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彬格莱和吉英之间的爱情。
第二种是“奉献式爱情”。
这种爱情被认为是伴随“伴侣式爱情”的体现,牺牲自我,不求回报地为另一方着想。
第三种是“浪漫式爱情”。
这种爱情脱离了基本需求,其间夹杂天真和幻想的成分,把爱情看成一个脱离现实、风花雪月的故事,只在乎曾经拥有,没有长远的思考。
这种青涩的情感充分表现在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亚身上。
第四种是“游戏式爱情”。
这是种极不负道义责任的情感,追求的是另一个人表层肤浅的东西,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视爱情为一场游戏。
品德操守都不合格的韦翰就持有这种爱情观。
第五种是“占有式爱情”。
这种爱情通常是单方面的,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望,嫉妒情感强烈,过分依靠直觉和自身感受,一般容易导致偏激的行为。
彬格莱小姐对达西的情感就属于这种。
最后一种是“现实式爱情”。
这种爱情过多的以现实物质为基础,为生存而生活,情感退居其次,这其实是种名存实亡的爱情,夏绿蒂和柯林斯则偏向这类。
从上述分类当中可以看出,爱情类型理论从客观的角度阐释了爱情双方的关系,将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爱情中的得与失充分展现,以理性的眼光剖析其中的问题所在。
爱情作为男女之间的一种微妙情感,掺杂了许多由于个性差异造成的复杂因素,于是构成了多种爱情关系的呈现。
这诸多因素在不知不觉中给美好的爱情附带上许多利益上的得失,让两性之间凭空多出了许多猜疑。
这就是这部作品带给读者的一幅幅爱情画面,它让受众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得失,辨别其中的美好或是猜疑,去把握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因此,用爱情类型理论来分析《傲慢与偏见》当中的各个爱情故事,有助于更清楚地看到现实缠绕下爱情的真与假,从而追求美好真挚的爱情。
二、《傲慢与偏见》中表达的爱情倾向及其现实意义18世纪末,在英国,对民主、自由的张扬,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使得人们不断寻求对情感的自由表达。
但实际上,资产阶级社会是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维系他们的只有交易,爱情更是把这种关系表露无疑。
“资产阶级思想的胜利应当带来的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世界制度的时代”。
[1]因此,将爱情从旧制度下粗野的感官享受中解脱出来并最终走向理想化成为一个目标。
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对于爱情的追求自然就成了当时社会交往中的核心话题。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以她强烈的道德关怀,于平凡中揭示了不平凡,通过对众多人物情感生活的生动描绘,给读者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绝对不会幸福的。
只追求美貌,满足情欲,不讲道德情操,感情就不能持久。
其结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会使家人焦急,受到牵累,还给社会造成负担(如丽迪亚与韦翰的婚姻);只有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彼此坦陈心曲、真心相爱、患难与共、保持高尚的情操,才能获得美满的婚姻(如伊丽莎白和达西)。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不同类型的爱情对应不同的活动方式,由于“心理和活动的统一,意味着每一个心理过程通常都是在某种活动中进行的,它依从于活动以及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完成形式,[2]”笔者认为,由此能更好地分析这些爱情类型的特征以及其中的本质所在。
首先是“浪漫式爱情”。
这种爱情通常是人被对方的某方面强烈吸引住,并高度激发其情感的萌生。
很容易把他(她)作为自己的依靠,追随他(她),过多地相信自己理想中的情景而缺乏现实的考虑,致使自己处于迷幻中不能自拔,严重脱离现实基础。
这种爱情无疑是一时冲动,缺乏理智制约。
在《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家最小的女儿丽迪亚对爱情就十分天真。
她一直倍受宠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
她盲目地追求民兵团,沉迷在幻想里寻找她的伴侣。
她爱上了有着潇洒外形的军官韦翰,无知地认为私奔很有趣,并且相信韦翰会对她负责。
然而,品德操守都不及格的韦翰则抱着一种轻佻的,为了娱乐而娱乐的爱情态度与丽迪亚交往。
由于丽迪亚缺乏对韦翰的深入了解,她的“浪漫式爱情”遭遇韦翰所抱持的“游戏式爱情”,无疑将演变成一场游戏――只有瞬间的真诚,而没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印记。
这种浪漫的、理想的爱情根本就无法实现。
正如阿德勒所说“对男性的钦羡,在现代文化中,对男性地位的过分高估最容易造成这种错误。
”[3]其次是“占有式爱情”。
它被认为是一种畸形的爱恋。
这种爱情是单方面的,具有强烈的永远排他性,对于爱的对象满怀强烈的占有欲望,特别是对于自己的情敌,“过高地估计情敌的胜利和由此产生的傲慢,于是受到了最残酷的折磨:处于因抱着一线希望而受害更深的彻底绝望状态。
”[4]彬格莱小姐对达西的爱情即是如此。
在家庭及上流社会中地位优越的彬格莱小姐千方百计试图亲近达西但却得不到他。
当她发现达西的目光都在伊丽莎白的身上时,她的安全感完全丧失。
她费尽心机缠着达西,想引起达西对她的兴趣,并且经常毁谤伊丽莎白。
正是由于她心理上的安全缺失,对于达西的追求也只是满足自身的安全需要,而不是出于爱。
她把伊丽莎白当成她的威胁,把自己与其置于敌对的位置,神经处于紧张状态。
这种“占有”其实是把人视作物品,而不是情感的拥有,一旦达到目的,会有失落之感,从而造成精神的空虚。
还有一种是所谓的“现实式爱情”。
这是以现实为基础的,生存是第一准则,选择这种爱情的人其实是选择了面包。
作品中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夏绿蒂和柯林斯这一对。
资产阶级的思想完全渗透进了夏绿蒂的思想里,她并不怎么喜欢柯林斯,之所以嫁给他,完全是为了让自己将来的生活有保障。
她把她和柯林斯的关系归结为金钱的价值,他们的婚姻明显地表现为有所贪图的婚姻,爱情的商品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爱情转化为一种货币语言,爱也就徒有虚名了。
在马斯洛看来,这种安全需要的满足最多产生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能产生像爱的满足所导致的那种高峰体验、极度幸福、令人心醉的爱,或是宁静、理解、高尚等感受”。
[5]其实在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男女的爱情都多多少少含有“现实式爱情”的元素,正如鲁迅在《伤逝》中所说:“爱,是有所附丽的。
”关键就在于个人要对经济价值有合理认知,才能更好地把握尺度。
“伴侣式爱情”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健康发展。
一段美好的爱情应该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而且应该是以友谊为基础并最终走向幸福婚姻的。
过程虽然艰辛,但伴随着“奉献式爱情”的奉献和牺牲,彼此寻找生活的本源,最终会从中感受更深刻的幸福、宁静以及新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就在艰辛中产生了不可动摇的爱情。
伊丽莎白是一位人格独立,善于思考,能理智地对事物做出判断,但又很自负的人。
她的这种性格决定了她的“外倾”的态度,“内倾或外倾作为一种典型态度,意味着一种基本的倾向,它制约着整个心理过程,建立起习惯性的反应”[6],于是,第一次见达西,伊丽莎白对于在彬格莱先生绅士举止的衬托下达西所表现出来的傲慢异常反感。
在后来的日子中,这种“首因效应”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达西拥有很高的身份地位和不菲财产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潜意识里,伊丽莎白对达西又是有所期待的。
然而,达西在自身这种优越感下对别人的态度极端傲慢,这一点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她以排斥对方维护自身的尊严,于是产生“刻板效应”,更加凝固了第一印象。
随之,自然就产生“晕轮效应”,对达西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
达西由于一开始的傲慢,对伊丽莎白不屑一顾。
这两人的缺点融合在一起,便在很长时间里产生冲突。
后来,随着交往的深入,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独立性格充满了鉴赏,他不计前“嫌”,在丽迪亚和韦翰私奔后,他帮助他们结婚,为挽回伊丽莎白家的名声,改变着自己的处世原则;其中表现出了“为善不欲人知”的高尚情操。
伊丽莎白最终正确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对达西的傲慢产生的偏见逐渐消失,转而也对其充满好感。
两人经历了偏见、误会、争执、澄清等一连串的考验后,奠定了他们爱情的稳固基础,发展成一种长久的爱情。
也许这种爱情缺乏一种燃烧状态的激情,但却是从一点一滴的友谊升华为男女间真挚的爱情。
“伴侣式爱情”经过了相濡以沫之后,很自然地会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他们的感情会更加坚不可摧,平淡中见真情,最终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结局。
这样的圆满是包含信任的,即一辈子的忠贞。
而得到幸福后的忠贞,“只有根据一种忠贞才能预言,这就是无视残酷的怀疑、妒忌和荒唐言行,在关系密切前有过的那种坚贞。
”[4]从某种程度上讲,简•奥斯汀所描述的六种爱情故事,是将社会生活当中的各个侧面用笔端描绘出来,形成一面能够为读者进行参照的镜子,使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之后找到一个能够看清楚自己的参照物。
在这些爱情当中,有假借爱情之名阴暗的、丑陋的,也有默默无闻、健康美好的。
之所以将所有可能的爱情都在小说中一一记录下来,更多的是以参照物的形式来烘托出自己最为欣赏和向往的“伴侣式”爱情。
因为在这一爱情当中,既融合了现实的纷乱,又迎合了内心的理想主义。
没有那种游戏而表面的虚假爱情,也没有因为分离而郁郁而终的爱情悲剧。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构筑了自己理想化的爱情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将生活和爱情升华,让爱情与理智恰当融合,让这种关系将两人紧紧的融合成一个整体,达到一种崇高而纯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