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内能“知识点过关”
- 格式:docx
- 大小:16.31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2、分子大小:10-10m(零点几纳米,非常小)3、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是做无规则运动的:②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3、扩散的快慢:①物质的种类,气体最快,固体最慢:②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注意:灰尘、炊烟、雾霾、布朗运动等都是微小颗粒(物体)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三、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四、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大小变化:间距变小时,引力变大,斥力变的更大。
对外表现为有斥力,反之亦然。
第2节内能二、内能(J)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强调: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3、内能大小:质量和温度有关。
①质量相同,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②温度相同,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4、特例: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升降。
晶体熔化、凝固等时。
内能改变而温度不变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利用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热传递(1)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直至温度相同。
备注:有温差(2)热传递是把能量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不是由内能多的传递给内能少的)②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用“Q”表示,单位为“J”(2)温度、热量、内能的理解: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般升高;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般降低:特殊情况:如晶体熔化和凝固;液体沸腾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保持不变。
③热传递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利用做功改变内能(1)事例:(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1、硝化棉为白色或微黄色棉絮状,实验观察1受热时着火点(燃烧需要的温度)为20摄氏度,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活寒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填“增加”或“较少”)。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2)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3)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1)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2)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3)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固体扩散现象例子:(1)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1毫米(2)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3)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2)固体很难被拉伸。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
(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3、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第2节内能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如:如同一铁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必背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微观的,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单位: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
特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永不为零。
二、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
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因为不同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热运动特性可能不同。
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例如,同质量的水和冰在相同温度下,内能不同。
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关系: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质量等因素有关。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具有内能的物体也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四、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这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五、热量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变化量,不能说物体 “具有”或 “含有”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但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如做功也可以使内能增加),内能减少也不一定放出热量 (如做功也可以使内能减少)。
六、分子热运动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13 内能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物质的构成1、定义: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
(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探究:将50ml的酒精倒入装有50ml水的试管中,试管颠倒几次,发现两者总体积小于100ml。
实验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
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棕红色)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装空气的瓶子在上,装二氧化氮的气体的瓶子在下,中间一块玻璃板隔开。
整个装置不能倒放(防止重力对实验的影响ρ二氧化氮>ρ空气)现象: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肉眼看不见,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因素: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物质三种状态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第二节内能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够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Q),单位:焦耳(J)(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3)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Q放=Q吸。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的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3、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4、注意: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如:灰尘在空中飞舞,雪花飞舞,空气流动形成风。
都不是扩散现象。
5、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6、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间有个平衡距离(r0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0②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③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7、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现象:(1)铁棒很难被拉伸、平整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第二节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6. 热传递的理解(1)热传递的条件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的方向:热量由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3)过程: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内能增大。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其直径是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如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这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有间隙。
二、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理解扩散现象①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
②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
④不同状态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三、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比较机械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研究对象宏观物体微观分子规律有规律可循杂乱无章运动情况静止或运动永不停息地运动可见度可用肉眼直接观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力温度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缓慢,但并没有停止。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1、现象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现象现象分析将两根铅柱的端面削平,然后紧紧 地压在一起,两根铅柱就会合在一 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 它们拉开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且使它们 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补车胎时,修车师傅锉好胎和补丁后分别涂上胶,待胶快干时用力将补丁压在胎上,补丁和胎紧密黏合在一起 用力挤压桌面,桌面没有明显的形变发生 虽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但要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这时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已经离得很近 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将注射器筒吸入一定量的水,用手指堵紧出口,用力向里面压活塞,注射器中的水没有明显的体积变化探究归纳: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实际表现出来的力是斥力和引力的合力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很多物质有一定的形状,而不是一盘散沙,分子不是各自分散的,要分开物体需要用力。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知识干货】一、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有分子、原子构成,理解分子的直径级别,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 (注意:分子是眼睛看不到的,光学显微镜也不能看到)2、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启示:扩散现象告诉我们,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①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常见典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2、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C.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3、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A.没有引力B.没有斥力C.存在引力D.存在斥力4、如图4,提起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需要的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图55、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5-甲所示。
静置20日后,如图5-乙所示,这是现象, 说明液体分子,在温度较高的季节里不到20天就出现了图乙所示的情景,这说明。
【点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必须是分子层面的现象,肉眼可见的颗粒,即使非常微小也都不是分子;分子的引力和斥力体现在难拉伸和难压缩上,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知识点二、内能【知识干货】一、内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1.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2.单位:焦耳(J)3.影响内能的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状态等;温度是衡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但凡是影响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内能)4.机械能和内能比较: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宏观的),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微观的)。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分子热运动1.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 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子:闻到花香、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变黑等。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表现为引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二、内能1. 内能的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 影响内能的因素-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物体的内能还与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有关。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如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等。
-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条件:存在温度差。
-方向: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结果: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三、比热容1. 比热容的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 c 表示。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例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³J/(kg·℃),表示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³J。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过关”
整洁度:姓名: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
(1)构成: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2)分子大小:分子的大小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①定义:两种在互相接触时的现象。
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分子间存在和。
(2)影响因素:温度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二、内能:
1、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热运动时的能
与能的总和。
2、单位:,符号:。
3、特点:一切物体都具。
4、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温度降低时,内能。
5、热传递:
(1)特点:不同温度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能量从物体传递到物体的过程。
(2)条件:。
(3)热量:
①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
②单位: , 符号:。
③过程量: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6、注意: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
三、比热容
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2、单位: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意义:
①数值:c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质量是1 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热量的计算公式: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