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 表内乘法
- 格式:ppt
- 大小:531.50 KB
- 文档页数:2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知识详细整理一、乘法初步认识在开始学习乘法口诀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概念:●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方法。
●引入“乘号”(×)和“乘数”、“积”等概念,解释它们在乘法算式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演示,如“3个苹果一组,有2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
●强调乘法与加法的联系,让学生尝试用加法验证乘法结果。
二、2的乘法口诀从简单的乘法口诀开始,逐步掌握乘法计算的技巧。
口诀内容: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直至二九十八。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采用多种形式(如拍手歌、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设计游戏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3的乘法口诀在掌握2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的乘法口诀。
口诀内容: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发现3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如每个结果都是3的倍数。
●鼓励学生自主编创口诀记忆方法,如利用手指或图形辅助记忆。
四、4的乘法口诀继续深化乘法口诀的学习,掌握4的乘法计算。
口诀内容: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
教学策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如购买水果、文具等,让学生体会4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
●利用图表或数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中的递增规律。
五、5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因其特殊性(如结果末尾均为0或5),成为学习的重点之一。
口诀内容: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教学要点:●强调5的乘法口诀中结果的特殊性,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通过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表内乘法。
(教材第101页第2题、第102页第4题)1.对所学的表内乘法知识有比较系统地认识,能熟记全部乘法口诀,且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基本的计算。
2.能用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运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想一想在“表内乘法”这一板块我们应该掌握什么呢?生1:会背诵表内乘法口诀。
生2:会运用表内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3:会计算乘加、乘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看看到底掌握了没有,有信心吗?请学生分组进行背诵乘法口诀比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背诵乘法口诀,为乘法的复习作铺垫,从思想上提起重视,同时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1.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3+3+3+3,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用乘法怎样表示?生:表示4个3相加,3×4=12或4×3=12。
师:请同学们读出这两个乘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师:用乘法算式直接表示3个6相加和6个3相加。
学生写出算式,订正。
2.复习乘法计算。
师:(课件出示)3×98×75×64×58×97×6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时所用的口诀。
师:你们能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第4题。
请学生读题,提问:你们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题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尝试列式解答,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各项练习,将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应用落到关键处,在复习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师:数的运算尤其是乘法的运算是我们数学课学习的重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表内乘法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乘法口诀的记忆和使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乘法运算还相对陌生。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熟练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乘法运算的规律和乘法口诀。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表内乘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运算的规律和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师可以提供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表内乘法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对表内乘法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复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认真复习的学习态度。
2.通过复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整理和复习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复习效果。
教学资源•乘法口诀卡片。
•多媒体课件(包含乘法表、例题等)。
•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
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简单的乘法口算题目,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和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由于本节课不涉及特定的生字识记,此环节可省略。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复习内容和要求。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乘法表和乘法口诀,让学生整体感知乘法知识的结构。
•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乘法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4.教学活动•自主复习:学生独立回顾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方法,完成相关练习题。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复习心得和疑难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汇报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复习成果,展示乘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复习的表内乘法知识,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一、复习引入乘法口诀回顾乘法计算方法二、知识梳理乘法表展示乘法规律归纳三、复习活动自主复习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四、总结拓展乘法知识总结应用拓展思考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复习活动,能否有效梳理和归纳乘法知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嘴边,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呢?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
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表内乘法重点、难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8、“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知识详细整理一、乘法口诀扩展在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乘法口诀的学习范围,涵盖更广泛的乘法运算。
重点内容:●回顾并巩固之前学习的乘法口诀,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引入6至9的乘法口诀,逐步增加学习难度。
教学策略:●采用逐步递增的方式,先学习6的乘法口诀,再逐步扩展到7、8、9。
●利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二、6-9乘法表学习详细学习并掌握6至9的乘法表,为后续的乘法运算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方法:●逐句学习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和来源。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6-9乘法表中的所有乘法运算。
实践活动:●设计“乘法口诀接龙”、“乘法速算比赛”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乘法口诀卡片,加深记忆。
三、乘法运算理解深入理解乘法的本质和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
理解要点:●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表示多个相同数相加的总和。
●理解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和积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图形辅助,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中数字的变化规律,提高运算技巧。
四、应用题实战练习将所学的乘法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练习题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如购物、分配等场景。
●题目难度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乘法与加法对比通过对比乘法与加法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和优势。
对比内容:●乘法与加法在表示多个数相加时的不同方式。
●乘法运算相对于加法运算的简便性和效率。
教学方法:●举例说明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乘法运算的优势。
六、乘法交换律初探初步介绍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后续的运算律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表内乘法》(二)(含答案)一、单选题1.家里要来7位客人,小方得给客人准备()双筷子。
A. 7B. 2C. 142.6个7和7个6作比较,结果是()A. 6个7大B. 7个6大C. 一样大3.只能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的口诀是()。
A. 四八三十二B. 二四得八C. 七七四十九4.下面的算式不能用“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来计算的是()A. 21÷7=B. 7×3=C. 7+3=5.积不是24的算式是()。
A. 3×8B. 4×6C. 5×46.根据7+7写出的乘法算式是()。
A. 7×2B. 2×2C. 7×7D. 2×77.计算56÷7和7×8用的口诀都是()A. 六七四十二B. 七八五十六C. 八九七十二8.36+28________6×9比较大小,横线上应填()。
A. <B. >C. =9.有一些糖,比3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7个同学,还剩一块,这些糖有()块。
A. 35B. 36C. 37二、判断题10.计算56除以8和7乘以8用同一句口诀()11.7+7可以写成7×7。
()12.3×7用乘法口诀“三七二十一”计算。
()13.3个8相加,和是11。
()14.在()×7<28中,()里最大应该填3。
三、填空题1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4×3________3×5 2元-2角________ 1元4×6________8×3 100分________ 1角16.把口诀补充完整。
________五十五________四得八四________二十四二六________ 五九________ 三________二十一17.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章节总复习一、单选题1.(2020二上·新田期末)下面的算式中,与3×8的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A . 40-26B . 4×6C . 54-302.(2019二上·商丘月考)下面的算式,()用的口诀是”三八二十四”。
A . 4×6=24B . 6×4=24C . 8×3=243.(2019二上·武城期末)3个8相加,正确的算式是()。
A . 3+8B . 3×8C . 8×8D . 3×34.(2019二上·高密期中)4个8相加的和列式是()。
A . 8+4B . 8×4C . 4+85.(2019二上·新会期中)3乘9的积是多少,算式是()。
A . 3×9B . 3+9C . 9-3二、判断题6.在()×7<28中,()里最大应填3。
()7.(2019二上·简阳期末)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16。
()8.(2019二上·台安期末)计算4×7和7×4时,都用”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
()9.计算8×7和7×8都用口诀七八五十六。
()三、填空题10.(2020二下·清丰期末)在横线上填上”+”、”-”、”×”或”÷”。
8________8=16 24________6=4 20________5=15 7________6=4211.(2020二上·城区期末)在横线上填上”>”“<”或”=”。
9×9________9+9 40厘米________ 4米6×8-8________5×8 1米-30厘米________ 50厘米12.(2020二上·三河期末)一只4条腿。
6只________条腿,9只________条腿。
第6讲表内乘法(二)知识点一:7的乘法口诀1. 7的乘法口诀有7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7;2. 除“七七四十九”外,利用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二:8的乘法口诀1.8的乘法口诀有8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8;2.除“八八六十四”外,利用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三:9的乘法口诀1.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9;2.除“九九八十一”外,利用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四:解决“够不够”问题解决“能不能、够不够”等问题的一般方法:解决“能不能、够不够”等问题时,先求出比较的两个量,然后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知识点五:长度的测量方法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注意:(1)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4)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考点一:7-9的乘法口诀【例1】有6张空桌,我们有50人,座位够吗?【分析】观察图可知:每张桌子上有8个座位,可先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6张桌子可以做多少人,再与50人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解答】解:6×8=48(人)48<50答:座位不够。
【点评】本题考查表内乘法的应用,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看图列式并计算。
【分析】由图可得:每支笔8元,有9支笔,求一共多少元,即求9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解:答:一共72元。
【点评】此题考查表内乘法的简单应用。
2.7×7=7×3+7×4【分析】将7个7中的一个7,分成两个数相加的形式,即可解答。
(答案不唯一)【解答】解:7×7=7×3+7×4故答案为:3;4。
表内乘法的复习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教师活动教学过程中闪光点与不足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表内乘法的知识。
二、复习旧知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下图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圆圈,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1)背乘法口诀。
采用多种形式背1-9的乘法口诀。
(可采用指名横的串背、集体竖的背诵、“开火车”轮背等形式)(2)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3)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7×8= 9×4= 6×7= 8×8=6×5= 7×4= 6×9= 9×8=5×5= 8×6= 3×2= 7×7=(4)填写乘法口诀表。
①独立完成表格。
②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③班级汇报。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第6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课后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