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先进推荐表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5
瑞金市妇联“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推荐表及事迹材料瑞金市妇联“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近年来,瑞金市妇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妇女素质、发挥妇女作用为目标,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内涵,深入开展“科技致富工程”等各类活动,为繁荣我市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领域逐步拓宽。
“十一五”期间,我市妇女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贫困人口由2006年的5.99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1.89万人,其中女性贫困人口减少到4561人。
一、围绕中心,深化内涵,扶持城乡妇女创业就业1、借助媒体强宣传。
我联围绕创业服务年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能力水平,加强扶持妇女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报道,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妇女、支持妇女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推报典型树影响。
着力树立了“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杨玉娇、“赣州市十佳创业女明星”、赣州市“十佳致富女能手”杨素明等一批先进典型和创业标杆,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妇女新形象,营造“尊重财富、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鲜明导向。
3、制定措施凝合力。
协调财政、人社、金融、信用担保等部门,制定了《瑞金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构建起“部门协作、服务优质”的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在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全市共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409万元,受益妇女107户,带动妇女就业1000多人。
通过扎实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帮助妇女解决启动及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难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擎起民众创业的半边天。
4、服务创业出实招。
我们以执行项目等方式扶持农村贫困妇女增收致富,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以发动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步伐。
附件1
甘州区三八红旗集体评选推荐表
附件2
甘州区三八红旗手评选推荐表
甘州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评选推荐表
甘州区巾帼建功标兵评选推荐表
附件5
甘州区巾帼创业创新先锋评选推荐表
附件6
甘州区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评选推荐表
附件7
甘州区优秀巾帼志愿者评选推荐表
附件8
甘州区最美家庭评选推荐表
附件9
甘州区最美家庭成员评选推荐表
附件10
甘州区巾帼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评选推荐表
附件11
甘州区巾帼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评选推荐表。
呼图壁县妇联评选“好媳妇1”申请表姓名朱月年龄42 家庭人口 5 民族汉族文化程度高中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永安财产家庭住址东风大街熙景小区0号楼事迹简介朱月,一名普通得在不能普通的女性,家境不算富裕的她,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移动公司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任何的怠慢情绪。
2001年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由于感情要好而结婚,婚后两人恩恩爱爱,一家其乐融融。
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在欢声笑语中来到这个家庭,给这个二人家庭增添了不少快乐。
后面将父母接过来照看孩子。
不幸孩子于2005年发现言语很少,经常自己和自己玩,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2005年5月朱月和丈夫带着三岁的儿子来到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心理科医生诊断为自闭症,在当时,自闭症这个概念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来说还是有希望的,他们一直怀着这个渺茫的希望四处求医问药,经很多关心他们人的介绍,他们来到乌市鲤鱼山路一家爱心园训练机构,在为儿子陪护的过程中,他们天天往返于租住屋与培训机构内,中午都是自带便当,还好机构内为她们提供了微波炉,这样总算是有一顿热饭,朱月时常以泪下饭。
尤其是给孩子的训练内容是很枯燥的,每天要不停得重复给孩子讲同样的指令,但收到的回报却是微乎其微的,看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那种喜悦是所有苦都值得的。
家中已经有个需要日常照看的孩子了,但是随着公婆的年老,家中的日常料理也需要井井有条,朱月一边忙着工作,一边照理公婆,还的一边为孩子。
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朱月的言行,对此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她上有近八十岁的婆婆,对老人她总是嘘寒问暖,端茶送水,让老人家身心健康,乐观开朗。
婆媳间总有说不完的话,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也有人说女人是世界上最难的,是的,朱月就是这个很好的例子.乡镇妇联意见(盖章)年月日县妇联意见(盖章)年月日呼图壁县妇联评选“好媳妇2”申请表 呼图壁县妇联评选“好婆婆”申请表 姓名马金梅 年 龄 68 家庭人口12民 族 回族 文化程度 群众 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家庭主妇 家庭住址 花洋小区1号楼3单元102室事 迹 简 介马金梅,现年68岁,群众,初中毕业的她结婚后一直在家中持家,后抚育了五个子女,三个孩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均留在了乌市工作,两个孩子由于家长经济原因,未能上大学,但是都继承了母亲的勤劳,虽没有稳定的工作,但是一直都很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