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理解 思维导图作文入门指导(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401.50 KB
- 文档页数:28
三年级阅读理解辅导课件关键信息项:1、辅导课程的名称:三年级阅读理解辅导课件2、辅导课程的目标:提高学生三年级阅读理解能力3、辅导课程的时长:____________________4、辅导课程的费用:____________________5、辅导课程的授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6、辅导课程的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7、辅导教师的资质:____________________8、学生的学习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9、退费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10、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课程介绍111 本辅导课件旨在针对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的提升。
112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2 课程目标121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和作者的意图。
12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123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使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任务。
124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的综合素养。
13 课程时长131 本课程总时长为具体时长,每周安排具体课时。
132 每节课的时长为具体分钟数,中间休息具体分钟数。
14 课程费用141 课程费用总计为具体金额元。
142 费用包含教材费、授课费等相关费用。
143 学生需在课程开始前一次性缴纳全部费用。
15 授课方式151 本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152 线上课程通过具体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并提供课程回放,方便学生复习。
153 线下课程在具体地点进行面对面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指导。
16 教材选用161 本课程选用经过精心挑选和编写的专用教材,包括阅读理解练习册、拓展阅读材料等。
三年级文章分析与理解技巧课件一、引言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多形式和内容丰富的文章。
学会分析和理解这些文章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本课件将为三年级的小朋友们介绍一些实用的文章分析与理解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和学习。
二、文章类型(一)记叙文记叙文是讲述故事或描述事件的文章类型。
通常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
例如:《一次有趣的野餐》可能会描述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进行了野餐,野餐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以及最后的感受如何。
(二)说明文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事物或解释某种现象。
它会清晰地阐述事物的特点、功能、原理等。
比如:《动物的冬眠》会讲解哪些动物需要冬眠、为什么冬眠以及冬眠的方式。
(三)议论文议论文是表达观点和论证观点的文章。
会有明确的论点,并通过论据来支持论点。
像:《读书的好处》就会阐述读书有哪些好处,并用一些例子来证明。
三、分析文章的方法(一)初读文章,了解大意拿到一篇文章,先快速浏览一遍,大致知道文章讲了什么。
(二)找出关键信息1、记叙文要找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说明文关注说明对象的特点和相关知识。
3、议论文则明确论点和论据。
(三)理解段落大意每一段都有其主要意思,可以通过找中心句来概括。
(四)注意文章的结构1、总分总结构:先总体介绍,然后分别阐述,最后总结。
2、总分结构:开头提出观点或概括内容,后面详细说明。
四、理解文章的技巧(一)联系上下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通过前后文的内容来推测意思。
(二)想象画面对于描写生动的文章,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帮助理解。
(三)提问思考边读边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四)结合生活经验把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
五、分析文章中的词句(一)理解词语1、查字典:对于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近义词替换:用熟悉的近义词来帮助理解生词的意思。
三年级1~3单元思维导图三上:1-8单元知识要点梳理郭学萍|徐璐三上: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写作的散文,又名《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思维导图思路:1.围绕学校特点展开。
2.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的感情点题。
第2课《花的学校》《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思维导图思路:围绕花的行动展开。
另外,把(很爱考)和修辞加上。
第3课《不懂就要问》《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思维导图思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
三上: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第4课《古诗三首》本课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朗读和理解古诗,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思维导图思路:每首诗一个分支,从、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展开。
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课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
重点是感受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思维导图参考:第6课《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思维导图思路:按照文章结构、颜色、气味、声音四个方面绘制。
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