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506.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和热中Δh的计算方法【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中和热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中和热的定义2.中和热的计算方法三、实例分析四、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在化学反应中,燃烧热和中和热是两个常见的能量变化形式。
燃烧热是指在特定条件下,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而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H2O 时放出的热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和热中Δh 的计算方法。
二、中和热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中和热的定义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H2O 时放出的热量。
在 25℃、101kPa 下,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约为57.3kJ/mol。
2.中和热的计算方法中和热的计算方法通常基于热量守恒定律。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热量变化(ΔH)等于生成物的热量变化(ΔH)。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来计算中和热。
三、实例分析假设我们有 10g 硫磺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 SO2。
该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 500g 水从 18℃升至 62.4℃。
现在需要计算硫磺的燃烧热。
首先,我们需要将硫磺的质量转换为摩尔数。
硫磺的摩尔质量为32.06g/mol,因此 10g 硫磺相当于 0.312mol。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相等。
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式:ΔH = q / n其中,ΔH 表示反应热,q 表示反应放出的热量,n 表示反应物的摩尔数。
将已知数据代入方程式,得:ΔH = (500g × 4.18J/g℃× (62.4℃ - 18℃)) / 0.312mol计算结果,得:ΔH ≈ 299.4 kJ/mol因此,硫磺的燃烧热约为 299.4 kJ/mol。
四、结论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和热中Δh 的计算方法基于热量守恒定律。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反应物的质量转换为摩尔数,并确定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 2O ,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中和热的表示:H +(aq)+OH -(aq)=H 2O(l) △H=-57.3kJ/mol 。
(即与酸、碱的种类无关) 注意: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c(H +)≤1mol/L,碱溶液中的c(OH -)≤1mol/L。
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相互稀释时会放出热量。
中和热的测定主要仪器: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大小烧杯 辅助用品:碎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 实验注意事项:①保温效果一定要好,小烧杯和大烧杯的杯口要相平.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准确.所用NaOH 溶液稍过量③宜用有0.1分度的温度计,温度计水解球应浸没在溶液中④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应将温度计用蒸馏水洗后,再去测NaOH 溶液的温度. ⑤每次实验仅可能测得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平行做2-3次实验,其温度采用平均值进行计算;⑥计算式:△H=-0.418(T 2-T 1)/(cV) kJ/mol● 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分别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a 与b 相比,a 的反应速率更快C .a 与b 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D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 由金红石制备单质钛,涉及的步骤为:TiO 2→TiCl 4镁/800℃/ArTi已知:①C(s)+O 2(g)===CO 2(g) ΔH =-393.5kJ·mol -1 ;②2CO(g)+O 2(g)===2CO 2(g) ΔH =-566.0kJ·mol -1;③TiO 2(s)+2Cl 2(g)===TiCl 4(s)+O 2(g) ΔH =+141.0kJ·mol -1。
则TiO 2(s)+2Cl 2(g)+2C(s)===TiCl 4(s)+2CO(g)的ΔH =________kJ·mol-1。
高中化学中和热和燃烧热的知识点化学的学习中,有很多的知识点,学生想要学好化学需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点,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中和热和燃烧热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中和热和燃烧热的知识点介绍重点: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要点的把握燃烧热的概念,有关燃烧热计算难点:中和热的测定,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有关计算[知识分析]一、中和热: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中和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常温常压下,酸和碱的稀溶液反应产生的中和热为△H=-57.4kJ/mol。
中和热的测定: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数据处理:△H=-Q/n=-cm△t/n水其中:c=4.18J/(g?℃),m为酸碱溶液的质量和,△t=t2-t1,t1是盐酸温度与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n水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说明:1.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是:要与空气(即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而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则是:要有适当过量的氧气,可燃物与空气要有足够多的接触面积。
以上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3. 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浪费能源的同时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
4. 理解燃烧热时,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入手:①25℃、101kPa;②1mol纯物质;③完全燃烧;④稳定的化合物。
5. 一般情况下,物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化合物有:C→CO2;H→H2O(液态);S→SO2。
6. 燃烧热表示的意义: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25℃、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393.5kJ的热量。
7.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1mol可燃物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燃烧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三、燃烧热、中和热1.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表示的意义:例如:C(s)+O2(g)=CO2(g) △H=—393.5kJ/mol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3)说明:①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以1mol可燃物为基准②完全燃烧的含义: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C→CO2,H→H2O,S→SO2等。
③稳定氧化物 H2O(l)而不是H2O(g)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1);△H=-57.3kJ/mol。
(3)注意事项①稀溶液是指强电解质已经完全电离成离子②弱碱和强酸反应或弱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③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HCl(aq)+NaOH(aq)=NaCl(aq)+ H2O (1) △H1=-57.3kJ/mol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 H2O (1) △H2=-57.3kJ/mol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 H2O (1) △H3<-57.3kJ/mol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 H2O (1) △H4>-57.3kJ/mol1/2H2SO4(aq)+1/2Ba(OH)2(aq)=1/2BaSO4(s)+ H2O (1) △H5<-57.3kJ/mol3、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比较例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表示燃烧热?为什么?A.C(s)+O2(g)= CO(g) ΔH=+110.5 kJ/molB.C(s)+O2(g)= CO2(g) ΔH=-393.5 kJ/molC.2H2(g)+O2(g) = 2H2O(l) ΔH=-571.6 kJ/molD.H2(g)+1/2O2(g) = H2O(g) ΔH=-241.8 kJ/mol例2.已知H+(aq) + OH-(aq) = H2O(l) △ H=-57.3 kJ/mol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与中和热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雷晓琴一、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燃烧1mol可燃物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3、实例:C(s)+O2(g)=CO2(g);△H=-393、5KJ/molH2(g)+1/2O2(g)=H2O(l);△H=-285、8 KJ/mol4、注意事项: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碳完全燃烧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氢气燃烧产物应为液态的水而非气态的水。
5、燃烧热的有关计算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计算燃烧反应释放的热量时应计算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该可燃物的燃烧热△Hc计算燃烧反应所释放的热量。
其计算公式为:Q放=n(可燃物)×△Hc二、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3、实例:H+(aq)+OH-(aq)=H2O(l);△H=-57、3 KJ/mol4、注意事项:(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而弱酸与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5、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步骤:①准备绝热装置: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泡沫塑料。
②量取反应物的体积,测量其温度:先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盐酸温度。
然后再量取50ml0、50mol/L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③测量反应后的温度: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中,轻轻搅拌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
燃烧热和中和热基础知识精讲【基础知识精讲】一、燃烧热和研究燃烧热的意义(1)燃烧热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①规定是在101 kPa 压强下测出热量.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 下测定出来的.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②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例如,CO 的燃烧热为283.0kJ/mol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g (CO )g (O 21)g (CO 22====+;△H =-283.0kJ/mol ③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O H 2(1)是稳定氧化物而O H 2(g)不是稳定氧化物;2CO 是稳定氧化物而CO 不是稳定氧化物.因此,既要关注哪些氧化物是稳定氧化物,还要关注物质的状态必须是稳定的状态.例如,表示酒精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l (O H 3)g (CO 2)g (O 3)l (OH H C 22252+====+;△H =-1370.3kJ/mol而不是:)g (O H 3)g (CO 2)g (O 3)l (OH H C 22252+====+;△H =-1238.3kJ/mol ④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 表示时取负值.例如,4CH 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而△H =-890.3kJ/mol .(2)研究燃烧热的意义在工业生产上,许多过程需要热,这些热大多数是通过可燃物燃烧来产生.热多了既浪费同时也可能对生产不利,热少了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对生产也不利.因此,研究燃烧热,可实现合理使用能源,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例 已知:①)l (O H 2)g (CO )g (O 2)g (CH 2224+====+;△H =-890.3kJ/mol ②)g (O H )g (O 21)g (H 222====+;△H =-241.8kJ/mol ③)l (O H )g (O 21)g (H 222====+;△H =-285.8kJ/mol 常温常压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其体积折合成标准状况下为11.2L ,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分析与解答0.5mol 混合气体中:含4CH :mol 4.054mol 5.0=⨯含2H :mol 1.051mol 5.0=⨯ 2H 的燃烧热应为285.8kJ/mol所以,放出的热量为(0.4×890.3+0.1×285.8)kJ =384.7kJ答案 384.7kJ二、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O H 2,这时的反应热(即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注意:(1)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L /mol 1)H (c ≤+,碱溶液中的L /mol 1)OH (c ≤-.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相互稀释时会放出热量.(2)在中学化学主要研究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OH H 和反应(即与酸、碱的种类无关),通过许多次实验测定,-+molOH 1molH 1和反应生成1mol O H 2时,放出热量57.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l (O H )aq (OH )aq (H 2====+-+;△H =-57.3kJ/mol因此,下列中和反应的△H 相同,都为-57.3kJ/mol .)l (O H )aq (NaCl )aq (HCl )aq (NaOH 2+====+)l (O H )aq (SO Na 21)aq (SO H 21)aq (NaOH 24242+====+ )l (O H )aq ()NO (Ba 21)aq (HNO )aq ()OH (Ba 2122332+====+ (3)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的数值都小于57.3.例如,下列中和反应的△H 的数值都小于57.3. )l (O H )aq (Cl NH )aq (O H NH )aq (HCl 2423+====⋅+)l (O H )aq (COONa CH )aq (NaOH )aq (COOH CH 233+====+)l (O H )aq (COONH CH )aq (O H NH )aq (COOH CH 243233+====⋅+这是因为反应时弱酸或弱碱发生电离需要吸收热量.(4)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 O H 2为基准,因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酸、碱或盐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例 含1 mol 2)OH (Ba 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114.6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l (O H 2)aq (BaCl )aq (HCl 2)aq ()OH (Ba 222+====+;△H =+114.6kJ/molB .)l (O H 2)aq (BaCl )aq (HCl 2)aq ()OH (Ba 222+====+;△H =-114.6kJ/molC .)l (O H )aq (BaCl 21)aq (HCl )aq ()OH (Ba 21222+====+;△H =-57.3kJ/mol D .)l (O H )aq (BaCl 21)aq (HCl )aq ()OH (Ba 21222+====+;△H =+57.3kJ/mol 分析与解答 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每生成1 mol O H 2,放出热量57.3kJ .根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判断,BC 符合题意.答案 BC【重点难点提示】1.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简单计算.【典型例题分析】例1 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 )A .)()(21)(222g O H g O g H +; 1H ∆B .)()()(2g CO g O sC +; 2H ∆C .)()()(22g SO g O s S +; 3H ∆ D .)()()(21)(222l O H s S g O g S H ++; 4H ∆ 分析与解答 C解析 本题要严格按燃烧热的概念来分析.“在101kPa 时,1mol 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热”.A 、B 、C 、D 均满足“1mol ”的要求,但A 生成的O H 2是气态,不是101kPa 下的稳定物,B 生成的CO 可继续燃烧生成2CO ,D 生成的S 亦可继续燃烧生成2SO 气体,而2SO 则不能再燃烧了.故C 是正确的.例2 已知:)()()(22g CO g O s C +;△H =-393.5kJ/mol)()(21)(222l O H g O g H +;△H =-241.8kJ/mol 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 )A .2:3.25B .12:3.25C .1:1D .393.5:241.8分析与解答 B解析 由题意可列得方程mol kJ H n mol kJ C n /8.241)(/5.393)(2⨯=⨯5.3938.241)()(2=H n C n 则25.31225.393128.241)()(2=⨯⨯=H m C m【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 )A .)(2)()(23)(224l O H g CO g O g CH ++;1H ∆ B .)()(23)(32g SO g O s S +;2H ∆C .)(6)(6)(6)(2226126l O H g CO g O s O H C ++;3H ∆ D .)()(21)(22g CO g O g CO +;4H ∆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l O H aq OH aq H -++;1H ∆)()(21)(21)(24242l O H aq SO Na aq SO H aq NaOH ++;2H ∆ 则1H ∆与2H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3mol 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62H B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1)乙硼烷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提出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下述反应方程式,填空.已知:(1))()()(43s Cl NH g HCl g NH +;△H =-176kJ/mol (2))()()(323aq NH l O H g NH +;△H =-35.1kJ/mol (3))()()(2aq HCl l O H g HCl +;△H =-72.3kJ/mol(4))()()(43aq Cl NH aq HCl aq NH +;△H =-52.3kJ/mol 则(5))()(2)(424aq Cl NH l O H s Cl NH +;△H =_______________.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1)(222l O H g O g H +;△H =-258.8kJ/mol)(4)(3)(5)(22283l O H g CO g O g H C ++;△H =-2220.0kJ/mol 5mol 2H 和83H C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2H 和83H C 的体积比为多少?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CD2.21H H ∆=∆3.(1)-2165kJ/mol (2))(3)()(3)(232262l O H s O B g O g H B ++;△H =-2165kJ/mol 提示:62H B 燃烧放热为:mol kJ molkJ /21653.05.649=. 4.16.3kJ/mol提示:根据盖斯定律,将已知方程相加减,消去中间产物即可:(2)+(3)+(4)-(1)=(5)5.3∶1。
高中化学—燃烧热和中和热一、燃烧热定义: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注意】①其中“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稳定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②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可燃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C8H18(l)+ 25/2O2(g)= 8CO2(g)+ 9H2O(l)ΔH=-5518 KJ·mol-1二、中和热1.定义: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H2O (l)时所放出的热量。
2.实质:H+(aq)+ OH-(aq)= H2O(l)时的热效应。
3.数值: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H+(aq)+ OH-(aq)= H2O(l),ΔH=-57.3 KJ·mol-1。
【注意】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或稀释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
如弱酸、弱碱电离时吸热,生成1 molH2O(l)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浓硫酸稀释时放热,生成 1 molH2O (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三、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H2O(l)时的反应热。
2.原理:H+(aq)+ OH-(aq)= H2O(l),ΔH=-57.3 KJ·mol-1。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变化,利用Q=cm(T2-T1)求出反应放出的热量,再用公式ΔH=-Q/n(H2O),求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焓变。
3.简易量热计的构造及作用4.注意事项①实验过程保温且操作要快的目的: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碱稍过量;③因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需要吸热。
实验中若使用弱酸、弱碱则测得的反应热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