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18.84 MB
- 文档页数:130
高中地理课堂教案:全球气候与气象灾害全球气候与气象灾害一、引言高中地理课程涉及到全球气候和气象灾害的教学,这是一个重要而又实用的知识点。
全球气候是指地球各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而气象灾害则是指自然界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极端天气现象。
二、全球气候1.大气环流系统全球气候形成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大气环流系统。
从赤道到极点,大约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带:赤道低压带、副高带和高纬度低压带。
这些带上空气垂直运动形成了世界性的风系。
2.影响全球气候的因素a)经度和纬度:不同纬度位置接收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导致温度分布不均匀。
b)海洋洋流:海洋对全球温度具有调节作用,暖流能使沿岸温暖湿润。
c)山脉:山脉的存在对天气状况有显著影响,形成了不同气候带。
d)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在吸收、储存和释放热量上有差异,导致世界上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三、常见气象灾害1.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中产生的大型风暴系统。
具有极强的风力和降水,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威胁。
台风需要一定环流条件才能形成,并且受到气候因素的调节。
2.龙卷风龙卷风属于局部性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通常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可造成破坏性的强大旋转风暴,威力巨大。
3.暴雨洪涝暴雨是指突然而剧烈地下起来的连续性降雨,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暴雨主要由锋面、低涡等天气系统引起,常常没有准确预测。
4.干旱干旱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量明显偏少,地面水分亏缺严重的气象现象。
干旱可以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气象灾害频发的情况越来越多见。
随着全球温度升高,海洋表面温度上升,地球上大规模的冰山融化加剧。
这些变化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更强劲的台风、龙卷风,以及更严重的干旱和洪涝。
五、应对全球气候和气象灾害1.提高公众意识教育公众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向大众传递防范气象灾害相关知识。
高三地理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xx年xx月xx日•气候资源•气象灾害•我国的气候和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目•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录01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土壤能等,这些资源可以不断再生。
可更新资源包括冰川、永久积雪、地下水等,这些资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积累才能得到。
不可更新资源气候资源的定义和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和亚洲的马来群岛。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降雨和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业和生物多样性发展。
世界各地的气候资源分布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如非洲的东非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亚洲的印度河平原。
这些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适合种植谷物和畜牧业。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中部。
这些地区干旱少雨,日照强烈,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资源中的温度、降雨、光照等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不同。
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气候资源中的风力、降雨、降雪等条件对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如海运、铁路、公路等交通工具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资源中的温度、湿度、风力等条件对人类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如高温、高湿、暴风雨等极端天气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气候对工业的影响气候资源中的温度、湿度、风力等条件对工业生产具有一定影响,如纺织、印染、制革等工业需要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气候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02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圈中的异常现象所引起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冰雹、沙尘暴、雷电、龙卷风、地震等。
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类型热带气旋(台风)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印度洋沿岸,其中孟加拉湾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全球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如我国东南部、印度北部、中南半岛等。
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大气环境保护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1、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其他资源共同的特点是: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物质条件,同时离不开技术条件和资本投入。
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点是: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和有较大的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1)气候资源与农业开发气候资源目的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如新的农业生产方式:间作、套种,塑料大棚和温室等是都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
我国四个地区的种植制度麦—稻—稻一年三熟(2)气候资源与建筑第一,日照与街道方位。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因为街道方位影响到建筑物的朝向,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
北方地区的建筑,主要是朝南的,但是在城区如果选择正东、正西和正北、正南的街道布局,就必然会造成有的建筑朝东或朝西,从而出现背阳的日照过少的房间和出现所谓的东晒、西晒光照过多的房间。
为了保证居住在街道两侧所有的建筑都有理想的日照条件,我国大部分地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最为适宜。
如乙图所示。
第二,风与城市规划。
研究的目的是减少工业生产的废气对居民区的污染。
进行城市规划时:①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污染大气的工厂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②主导风向随季节变化而相反的地区(即季风区)污染大气的工厂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③若已知最小风频,污染大气的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④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
归纳:气候资源与建筑(3)气候资源与交通(4)气候资源的旅游价值归纳如下:列表分析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部门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改变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结构、熟制、配制与种植方式建筑使街道方位为东北—西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建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交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开气候灾害旅游东北的雾淞、冰雕等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运用表格的形式比较气候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①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