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与观念》
- 格式:ppt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34
进一步比较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一、思维方式1、定义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等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等)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
2、差异:⑴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⑵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东方人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比如: 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
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往往趋同,一个人做什么大家便跟着做。
⑶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东方人往往在表达感情上往往细腻含蓄的倾情,而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的表达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比如,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往往对祝英台为何不直接表达对梁山伯的爱意,而采用十八相送等暗示感到困惑,而这缘于中西方文化间巨大的差异,西方人无法想象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⑷意会与直白东方人的表达里往往有意会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
这种含蓄需要个人去意会,即所谓的此处无声胜有声;而西方人的表达则是一种直观性。
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
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综合:总的来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Thinking and Values——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Chinese Comparative Teaching Approach in
English Teaching
作者: 田时莉[1];周俊英[2]
作者机构: [1]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出版物刊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题词: 文化导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差异敏感性;跨文化交际
摘要:试图从2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在其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价值上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中,寻求和 探索运用语言文化进行双向比照的对比教学法,使学生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了解语言差异之根本所在,从而培 养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及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能力,最终获得独立运用与顺利交际的能力。
思维方式对人类观念与认知的影响人类是一种极为聪明的生物,他们通过思考和观察世界来形成观念和认知。
然而,这些观念和认知是如何形成并被塑造的呢?其中,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
思维方式不仅决定了人们的思考方式,还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判断和决策。
首先,思维方式对人类的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人们对同样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以“水”为例,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分子式是H₂O;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水是具有生命力的物质,它是形成万物的基础。
由此可见,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观念,进而影响着人类对事物的认知。
其次,思维方式对人类的认知产生广泛的影响。
认知是指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维的过程。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差异。
以“时间”为例,以线性思维方式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认为时间是线性的,是可以度量和管理的,因此他们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
而以循环思维方式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认为时间是循环的,是不能被束缚和控制的,因此他们注重时间的自然流动和生活的平衡。
由此可见,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和利用方式不同。
此外,思维方式还会影响人类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的方式。
以“问题解决”为例,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代表的人们会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逻辑推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以直觉思维方式为代表的人们则更加依赖自己的直觉和经验,通过灵感和辩证思维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决策风格。
思维方式对人类观念与认知的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
它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的因素影响,也受到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思维方式的影响更加显著。
互联网的兴起、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都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
比如,互联网的快速信息传播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而社交媒体的存在则使个人思考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短暂化。
观念,思维,导向,方法
观念、思维、导向和方法是四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和推动个人成长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观念(Concept):指个人或集体对于事物本质、属性和关系的认识、理解和看法。
观念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基础。
2. 思维(Thinking):是人类运用心智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过程。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演绎等各种认知过程,是我们处理问题和产生新思想的方式。
3. 导向(Orientation):指个人或组织在行动中的目标方向和取向。
导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引,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念、目标和追求的方向。
4. 方法(Method):是达到某种目的或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步骤、策略或技巧。
方法是实现目标的工具,它可以是科学的、经验的、创新的或系统化的,用于指导行动和解决问题。
这四个概念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中,观念决定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思维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能力;导向指导了我们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方法则是我们学习的有效工具和策略。
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这四个概念也同样重要。
正确的观念能够塑造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灵活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创新;明确的导向能够指引我们追求成功和幸福;有效的方法则是我们实现目标和提升能力的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和培养良好的观念、灵活的思维、正确的导向和有效的方法,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下面将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中国人民习惯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该和谐共生。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而非个体利益和竞争。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相对较弱,而合作、共享和团队精神更为重要。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被视为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基石。
中国人民崇尚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应该为社会、家庭和他人负责任。
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责任和家族荣誉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重要义务。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手段。
中国人民崇尚学习和知识,强调个人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修养来提升自己。
这种教育观念使得中国人民具有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品质,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尊重和崇拜祖先及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被视为一种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致敬。
中国人民相信祖先的灵魂会保佑他们,并通过祭祀祖先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同时,中国人民也尊重传统习俗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各种规矩和礼节。
这种尊重传统的观念使得中国人民保持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价值观念强调道德伦理、家庭观念、教育重要性以及对祖先和传统的尊重。
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时常会遇到让我们不舒服、不开心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会激发我们的负面情绪,让我们产生消极的想法和观念。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行动力更大,取得更好的成绩。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人生中有时会遇到许多糟糕的事情,这些事情通常会让我们感到生气、悲伤、失望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导致我们产生一系列负面想法和观念。
但是,这些负面情绪并非全都是坏的。
它们为我们指出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弱点和不足,让我们有机会反思和改进,从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感到生气、不安或不满时,可以询问自己以下问题:1.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2. 这种情绪是因为我与自己的价值观或信仰相违背了吗?3. 我是否可以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来解决这种情绪?通过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从中发掘出积极的改变之路。
二、转变思维,重构观念思维方式和观念是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所以,如果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一旦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得到调整,我们就不会再对事物产生固定的看法,而是能够经常看到不同的角度和更多的可能性,更加清晰地认知这个世界。
例如,有人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某个难题,便会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那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难题,探寻到可能的解决方案,遇到问题时不失去耐心、持之以恒地去解决它。
这种思维方式将让我们发现一个远比我们设想的更大的机会。
转变思维方式和观念并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常常让自己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就有可能看到生活的更多美好。
三、多读、多学习多读的好处多多,除了拓宽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知这个世界,还能够让我们不断接触到新的事物、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观念。
多学习也同样重要,能让我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水平。
思想与观念的区别和联系作文
《辞海》(1989)对“观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
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
通常指思想。
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
一般也称“观念”。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思维与感性认相对,指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想法与思想差不多,不过思想更加深奥。
思维则是非常的深奥,分类很多。
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观念是中性词,可以用来形容正确的事情,也可以用来形容错误的事情。
举个例子:传统的观念认为,男人比女人要高贵。
这句话里,观念就不是指一个正确的观点。
同时它们之间更多的区别如下。
释义不同:观念泛指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与意识、精神、思想等相同。
指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在人脑中重现的形象。
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用法不同:观念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看法。
思想是对某一领域、某一范围、甚至整个世界的一个成系统的构想或主张。
《我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与心智的隐匿复杂性》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书籍简介 (3)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思维方式的基本概念 (5)2.1 思维方式的定义 (6)2.2 思维方式的特点 (7)2.3 思维方式分类 (8)三、概念整合的过程 (10)3.1 概念整合的定义 (11)3.2 概念整合的过程 (13)3.3 概念整合的影响因素 (14)四、心智的隐匿复杂性 (15)4.1 心智复杂性的定义 (16)4.2 心智复杂性的表现 (16)4.3 心智复杂性的研究方法 (17)五、概念整合与心智复杂性的关系 (19)5.1 概念整合对心智复杂性的影响 (20)5.2 心智复杂性对概念整合的影响 (22)5.3 共同影响因素分析 (23)六、案例分析 (24)6.1 案例选择与描述 (25)6.2 案例分析过程 (26)6.3 案例分析结果 (28)七、结论与展望 (29)7.1 研究结论 (31)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2)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览概念的起源与整合过程:本书深入探讨了概念如何在人类大脑中形成的过程。
书中阐述了我们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积累知识以及使用语言的方式获取新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以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
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感知信息的交汇与重组方式,包括直觉与逻辑思维的相互作用。
心智的隐匿复杂性:本书强调了心智的复杂性和难以捉摸的特性。
心智不仅仅是认知概念的过程,还涉及到情感、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
这些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难以捉摸的黑箱系统。
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理论阐述,揭示了心智复杂性的根源以及这种复杂性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书中探讨了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人类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这些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情境和任务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思维方式读后感《思维方式》读后感。
《思维方式》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S·德韦克所著的心理学书籍,它深入探讨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思维方式的分析和比较,书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帮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书中对于“固定思维方式”和“成长思维方式”的对比分析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思维方式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影响。
固定思维方式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害怕失败,也不愿意接受挑战。
而成长思维方式的人则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他们愿意面对挑战,也更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我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固定思维方式的倾向,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限制我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多地采用成长思维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其次,书中强调了积极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
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人更加乐观和自信,也更容易吸引正能量和成功。
通过书中的案例和分析,我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时候可能存在消极的思维方式,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影响我的情绪和行为,也限制了我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多地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我学会了更加乐观和自信地面对问题,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建设和调整。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灵活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问题和创新的重要性。
灵活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人更加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容易创造出新的想法和方法。
通过书中的案例和分析,我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时候可能存在僵化的思维方式,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可能会限制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多地采用灵活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和创新。
思想观念方面总结思想观念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于事物、社会、人生等的认识和看法。
它贯穿于一个人的一切行为和思考当中,决定了一个人的想法、言论和行动。
下面我将从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对思想观念进行总结。
首先,个人的思维方式对思想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人思维方式的不同源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教育背景、经验积累等多方面因素。
一种开放、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人们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观念。
相反,一种封闭、固化的思维方式则容易导致片面、偏执的看法。
因此,个人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和思考方法,提升自身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形成更全面、灵活的思想观念。
其次,价值观念在思想观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价值观念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需要,对于善恶、美丑、真伪等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所形成的判断。
价值观念会影响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追求。
例如,有人秉持着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观,他们相信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这种价值观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起到主导作用,推动他们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而另一些人则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他们的思想观念主要围绕着如何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展开。
因此,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十分重要,而价值观念的培养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人际交往等密不可分。
最后,意识形态在思想观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总体认识和解释体系。
它包括一系列的观点、理论和主张,对于指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意识形态不仅塑造了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政策方向。
例如,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强调社会公有制和阶级斗争,这种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思想观念的培养,需要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下,积极吸取各种思想流派的精华,形成有自己特点和创新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