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商业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初探——以屯溪老街街区的保护更新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24.10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平衡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作为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符号,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
然而,在商业化发展的压力下,城市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的重要性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作为城市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首先,它们是城市的历史见证,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迁和演进过程。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名街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城市的独特文化特色和风貌。
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名街,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对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商业开发对城市历史文化名街的影响商业开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过度商业化对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商业化开发往往会造成历史文化名街的景观破坏和历史文化元素的丧失,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其次,商业开发过程中的大规模拆除和重建,可能导致历史文化名街的连续性中断,破坏了其整体性和完整性。
同时,商业化开发还可能引发土地价值的过度炒作,导致历史文化名街周边的房价过高,进而驱逐原住民和传统手工业者。
三、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为了实现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名街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保护的范围和标准。
其次,商业开发应注重与历史文化名街的协调,避免对其进行过度商业化改造,保留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同时,商业开发应尊重历史文化名街的社区居民和传统手工业者,提供适当的保护和扶持。
此外,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旅游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名街的认知和参与度,进一步推动其保护与发展。
四、国内外案例分析在国内外的城市中,早已有了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的成功案例。
例如中国的北京胡同、上海外滩等,通过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和商业价值的提升。
第23卷增刊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23№S1 2000年10月JOURN AL OF H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 NOLOGY Oct.2000试论屯溪商业老街的街区保护与发展阮战峰1, 万国庆2(1.黄山风景区规划土地局,安徽黄山 242709; 2.黄山市规划局,安徽黄山 245000)摘 要:屯溪商业老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代表徽文化的重要体系,它适合当时的思想、文化艺术、建筑、饮食、方言等徽文化的典型特征。
文章通过屯溪老街的历史沿革及对其保护、整治的多个阶段,以老城中心街区改造实例就传统商业步行街如何适应现代商业空间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传统商业步行街如何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
其实际意义在于对徽文化保护与发展模式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屯溪老街;保护发展;现代商业模式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60(2000)S1-0862-04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unxi Ancient Business CentreRU AN Zhan-feng1, WAN Guo-qing2(1.Planning and Lan d Bureau of Hu angs han Scen ic Area,Huan gshan242709,C hina;2.Huangshan M unicipal Planning Bur eau,Huang-shan City,Hu angs han245000,China)Abstract:T his paper deals w ith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unxi Ancient Business Center(Tunxi Ancient Street located in Huang shan urban districts)which,w ith a long histo ry and rich culture,w as reno wned for its characteristrics in the field of ideolo gy,econo my,culture,art,architecture,local di-alect and custom in the M ing and Ching Dy nasty.In this article,T he causes o 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 unx i Ancient Business Centre are analyzed,the rebuilding and r enovation of T unx i urban districts is taken as an ex ample to set forth the view that the Ancient Business Centr e sho uld adapt itself to modern comm ercial pattern.Som e new ideas about protection and dev elo pment m easur es for the A n-cient Business Center are presented with the aim o f pro tecting and utilizing ancient cultural r elics. Key words:traditio nal cultur e;T unx i Ancient Business Centre;pro tection and dev elo pm ent;modern co mmercial patter n商业步行街因为比例为适中(小于1∶1)的空间,提供了人们在“限定”并“流动”的空间里自由自在地观赏、交往、购物活动的场所,在满足人们物质交往活动的同时,很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交往,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1,2]。
浅析传统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改造我国许多城市传统的商业街都是名声在外的百年老街,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青岛的中山路,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经济重心的转移,旧城商业街在现代生活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这些传统街区都经历了从繁华走向衰落的过程。
然而,这些历经沧桑的老街却是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深厚地方人文思想精髓、最能唤起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我国许多的传统商业街先后进行了更新改造,以期恢复其繁荣,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遗憾和不足……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有“处商必有市”之说。
<<周礼>>记载当时的市场有大市、朝市、和夕市之分。
市的四周有围墙、市门,市中有市楼,形成一种封闭的市场。
以了唐代后期,这种土封闭的市场模式逐渐被突破。
北宋以后,城市中封闭的市场被瓦解,出现了沿街设店的商业街,进而又产生了诸多的行业街市。
这一时期,政府对市的直接管理渐渐取消,露天的市集为店铺所代替,于是沿街的店铺随之出现,出现了铺、坊、宅合一的商业建筑,如“前铺后宅”“下铺上宅”“前铺后坊”“下铺上坊”等传统的商业建筑类型,这种传统商业街的模式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
1、传统商业街的文化特点1.1传统商业街集商业、服务、娱乐、休息为一体,具有综合的功能传统的商业街内有各具特色的商店、风味小吃、服务业和多种娱乐场所;传统商业街的沿街建筑都非常重视多种艺术的综合运用,融诗、书、画、艺于一体,用楹联、匾额、书法、诗词创造出深远的意境,为人们提供了高雅的精神享受。
这种传统的商业街不仅能满足人们购物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游览、休息、娱乐的需要。
1.2传统商业街的空间界面清晰,识别性强传统商业街由于空间尺度小,空间感强,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冷清、空间松散的感觉。
造成这种强烈感觉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商业街的店面排列感强,形成了连续清晰的街道墙,再加上各类商店独具一格的门面招牌、匾额、幌子、牌楼等,更加深了人们对传统街面的印象。
区域交通、地域商人与商业老街之发展——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中心的考察作者:暂无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3年第4期梁仁志商业老街既承载着人们对一个城市繁华过往的美好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强烈渴望。
由于岁月的无情洗礼,一条条曾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老街渐渐破败不堪,甚至消失。
如何挽救甚或让它们重拾辉煌?这是无数人正在思考的问题。
历史上的徽州是执明清商界之牛耳的徽商的桑梓之邦,也是朱熹、戴震等众多大儒的桑梓之邦,经济富庶,文化繁盛,故而留下了许多富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老街。
在已评选出的5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徽州就占了4条。
因而该地的商业老街颇具典型意义。
本文故以屯溪老街为中心,拟对商业老街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
一、商业街和商业老街商业街与商业老街之间关系密切。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将“渊源的历史”作为商业街六大关键要素之一。
刘菲认为:“挖掘商业街的历史文脉,突出其历史文化底蕴,是商业街的品牌要素。
忽略甚至在开发中摒弃商业街的传统、历史文脉,商业街就会失去长久发展的底气,也会使城市失去文化个性特征。
” 赖阳等也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世界著名商业街具备的四大特征之一,指出:“缺少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基础,商业街就不过是缺少灵魂的集市而已。
” 可见,具有历史底蕴是商业街的重要表征之一。
而那些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商业街无疑多是从老街发展而来。
但现在的“商业街”概念不仅包括商业老街,还包括现代化商业街。
如李学工认为:“商业街,也称之为商店街,是随着城市发展而自然形成的零售商店集中和聚集的街市。
”陈莉等则认为:“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
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
”同样是对“商业街”概念的界定,前者的“自然形成”包含了历史传承性,更多地指向商业老街;后者则完全没有涉及历史传承性,显然也可以指那些完全通过政府或房地产商主导而直接开发的崭新的现代化商业街。
传统文化商业街区可持续开发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商业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商业模式不适应现代需求、环境污染、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
研究如何持续发展传统文化商业街区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传统文化商业街区的特点传统文化商业街区是城市的历史遗产,是城市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统文化商业街区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商业活动等都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商业街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商业模式不适应现代需求传统文化商业街区的商业模式往往停留在传统的小本经营模式上,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消费需求。
传统文化商业街区的商品种类、服务质量、购物环境等都无法与现代商业街区相媲美,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环境污染由于传统文化商业街区多为老城区,环境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不当,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商业环境,也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3.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商业街区内的建筑、街道等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但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商业街区往往受到破坏。
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发展商业活动成为了一个难题。
1.多元化经营为了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传统文化商业街区需要改变传统的小本经营模式,引入更多的品牌连锁商户,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质量,创新营销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也可以合理引入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商业街区。
2.加强环境整治为了改善商业环境,传统文化商业街区需要加强环境整治,提升街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加强街道清洁、固定垃圾处理点、环境美化等措施,改善商业环境,提升街区形象。
3.科学规划和保护文化遗产在商业发展的也需要科学规划和保护好文化遗产。
在新的商业活动中,可以保留历史建筑风格、改造历史街道布局,提升街区的历史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和消费者。
4.倡导文化教育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传统手工艺品展销、文化讲座等活动,倡导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山 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第42卷第5期2 0 2 1 年 3 月Vol. 42 Nc. 5Mar. 2021• 31 •文章编号:1009-0525 (2021) 05-0031-03徽州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功能复兴浅析★王树清1雷秋慧1陈友志1周文军1李禨璋2毕忠松22*(•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徽州建筑研究中心,安徽黄山245041; 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 要:以屯溪老街为例,梳理了老街的变迁历史及其功能空间的利用现状,以此分析老街在保护及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功能复兴理念,从以功能空间维护为前提保护传统风貌、以街区安全为基础丰富功能业态、梳理公共空间节点等三个方面探讨屯溪老街功能复兴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复兴提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古徽州,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功能复兴中图分类号:TUg^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对于一个现今城市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着浓郁的 历史文化氛围,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窗口。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是徽州文化及徽州传统建筑的缩影,亦 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和最具有南宋、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被人们称其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老街上拥有 多处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其相对单一的街区功能越来越 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⑴,如何发掘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街区活力是当前屯溪老街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功能复兴”的概念,试图通过增加公共 空间等完善老街功能的途径增强老街的吸引力,进而增强老街活力,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复兴提出有益探索。
2屯溪老街历史变迁2.2 区域概况屯溪老街坐落于黄山市市区中心,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婺源县相邻,东南与浙江 省、开化、淳安接壤,东北侧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泾县交 界,西北与池州市的青阳、石台、东至县相邻。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屯溪老街滨江地段保护与再推进孙文(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摘要历史街区滨水地段作为城市中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之地,在经历二十多年的保护与发展后依然面临着尖锐的矛盾,本文通过建筑现象学中“场所精神”和“感知记忆”方面去重新审视屯溪老街滨江地段现存问题并且为重现历史文化资源与记忆,拓展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功能恢复其生命力提供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历史街区滨水保护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1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精神”和“感知记忆”1.1建筑现象学现象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以“人”的意识为出发点来感知和体验最本质世界的哲学,把“日常生活世界”作为形而上学文化世界的直接体现。
“通过有条理的过程,人们可以将自己置于先验范畴之内,在这个范畴内,人们可以排除任何偏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观察和感受他们。
”现象学中“回到事物本身”的哲思对以规则定式作为设计理念的“现代主义式样”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即建筑现象学,把提倡在真实的生活中通过体验空间环境氛围,氛围的营造不仅包括建筑,同时包括环境和空间以及对场所精神的理解,强调人们对建筑的知觉、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和经历。
是一种整体的体验,不是单纯对功能关系,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抽象提取分析。
1.2“场所精神”与“感知记忆”“场所”和“感知”是建筑现象学两个侧重的领域。
诺伯格·舒尔茨提出建筑研究与实践应该回归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真实最根本的经验。
场所和空间不同,舒尔茨认为被赋予周围的环境是没有区别的,都是没有特征的空间,当人们逐渐认识它并赋予其价值后,它便成为“场所”。
场所主要由物质结构和场所精神来组成。
场所精神是长时间日常生活的经验,民俗活动,宗教仪式的积累的体现。
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征的城市都处在一个十分独特的场所中,而且这些城市有的空间的存在有赖于那个独特的场所的存在。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保护和更新它们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还具有社会功能。
这些街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的压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许多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修复和维护成本高昂,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合作,寻找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和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需要解决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狭窄的道路和老旧的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保护和更新工作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区域经济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屯溪老街为例尚远远江光秀何志梅罗润(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摘要:文旅■融合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供了新动能,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黄山市屯溪老街为例,在分析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及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屯溪老街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融合路径中图分类号:F592.7;G127;K878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7—0117—03—、引言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的影响力内化于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的吸引力彰显文化的价值,进而使旅游有文化的扶持变得更为丰富,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也能够更好地传承。
文旅融合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成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快速推进的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但是,检视有关文旅融合的研究文献发现,学术界相关学者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大多数是以某个省份或者城市乡镇为研究对象去探究其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的发展诚然,随着研究文旅融合的文献和学者越来越多,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了某一类旅游景点或者某一特定的旅游景点的文旅融合发展,比如,叶银宁(2017)以文旅融合为大背景,探讨了大明宫在历史旅游开发中游客体验感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式王梦婷(2018)以嵩山文化产业园为例研究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并结合嵩山文化产业园探讨出嵩山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的四条发展路径旳。
付莉萍(2017)分析了特色小镇发展与云南文化传承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剖析了丽江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路径闪。
还有少数学者针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问题展开,比如,桂拉旦(2016)阐述了文旅融合对乡村扶贫的效应,并从产品定位、扶持对象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文旅融合型乡村精准扶贫模式韩彩霞(2018)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景点品牌构建的原则和路径閃。
屯溪老街运营方案目前,屯溪老街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与此同时,屯溪老街也面临着一些经营问题和发展挑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屯溪老街的规划和运营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屯溪老街运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屯溪老街的发展,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提出一个全面的屯溪老街运营方案,包括目标定位、文化资源的挖掘、街区的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目标定位1.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屯溪老街作为一个拥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区,应该在运营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举办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这里的独特魅力。
2. 打造旅游购物区在保留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旅游购物需求,打造一个既有文化底蕴又能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新型旅游购物区,提供各类特色商品和食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购物和消费体验。
3. 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屯溪老街的规划和运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文化资源的挖掘1. 保护传统建筑屯溪老街的建筑大多都是当地传统的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运营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些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做好维修、修复和改造,使这些建筑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街区的整体规划当中。
2. 挖掘历史文化通过建立博物馆、资料库等方式,对屯溪老街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发掘更多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建立相关的展览和解说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3. 举办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节日庆典、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游客展示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游客的体验和参与感。
三、街区的规划设计1. 提升街区环境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建筑外立面的整体美观性和统一性,同时加强环境整治,提高市容市貌水平,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环境。
文图 晨歌
做古民居保护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屯溪老街是一条形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风格古街区,老街内遗存历代徽派古建筑
200余幢,散落于18条背街小巷。
如何做好这些古建筑古民居的修缮和转型升级,位于老街还淳巷的“溪
街庭院客栈”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保护利用模式。
“溪街庭院客栈”地处老街中心腹地的二马路,是一所典型的,具有浓厚徽州情趣的二进式古民居。
踏进“溪街庭院客栈”,你会顿感眼前一亮,花园庭院,天井厅堂,书画艺术,徽州元素一一俱全,散发着迷人的
文化气息和光彩,让人赏心悦目。
与喧嚣热闹的老街正街不同,它给人更多的是一种静谧的文化体验,其
创始人就是汪新华。
汪新华,1996年开始创业,从经营水果起步,经过十多年的打拼,2012年拿出多年积攒的资金和自己收藏多年的房屋构件,悉数投入了客栈建设。
汪新华是一位崇尚艺术的人,客栈的所有设计均出自他的想法。
尽管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或赏析尚未达到行家的境界,但亲力亲为的践行,便是一种风
雅、一种情怀追求。
在客栈的经营上,汪新华也用足了脑子,他为互联网加各种认证等经营模式付出了许多心血。
今天的“溪街庭院客栈”作为一家集住宿、美食、休闲为一体的客栈,其“溪街庭院”已显露出不俗的韵味。
透过汪新华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可以看到,“溪街庭院客栈”不是简单的对老街古民居修旧如旧的修缮、保护,而是提升老街古建筑的品质、充盈老街的
内涵、
赋予老街一种精神回归。
040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例黄帅男;陈炜;刘梦佳【摘要】随着建筑业的急速发展,对传统建筑也日趋重视,如何实现旧有建筑的高效、循环使用,以及达成对与之脱节的环境的有效、绿色提升,满足不断变化的传统建筑与环境更新改造设计的需求,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黄山市屯溪老街原有建筑与环境的改造提升,通过对旧有建筑元素的整理和分析,探讨对旧有建筑的改造与环境的提升,发掘旧有传统建筑的改造与现代设计手法之间的联系,以及所运用的现代设计手法在传统建筑更新改造中的生命延续手段.【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传统设计语言;街区改造设计;现代手法运用;文化延续【作者】黄帅男;陈炜;刘梦佳【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引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社会总体需求的变化,使得城市的重要位置或者局部区域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旧有建筑。
它不仅记载了自身城市的文化发展历程,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痕迹,它用自身的建筑形态向人们展示历史的辉煌。
但与此同时,大多数旧有建筑已丢失了原有的使用功能,且与原有的传统建筑相互脱离,丧失了应有的城市肌理。
这时便面临取舍难题。
通过对黄山屯溪老街原有传统建筑的改造与环境的提升,使其恢复城市应有风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承担起屯溪老街乃至黄山市民与外来游客的社会生活新职能。
其中蕴藏的社会价值被重新利用,在规划的使用期限内,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结合前期分析的设计元素符号,针对用料、结构、空间、色彩控制,通过改造与提升,赋予新的外立面、色彩搭配与环境设置。
1 总体态势分析1.1 研究背景屯溪老街历史街区是国家首批历史街区之一。
拥有明清建筑的屯溪老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风采,成为黄山城市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固有的建筑历经时间冲刷,建筑外立面早已破旧不堪,原本的建筑装饰材料及相关的构件物都或多或少受到损害,有些区域已自行进行维护,因此,建筑形态上有所不同。
历史文化商业街经营者的地方感研究--基于黄山市屯溪老街案例孔翔;王惠;侯铁铖【摘要】The historical cultural commercial street may be more attractive if its local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lighted.Shopkeepers’ sense of place may not only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lace construction, but also re-presen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commercial bined with the survey on shopkeepers’ sense of place in Tunxi old street,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hopkeepers’ sense of place,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optimal development.It shows that shopkeepers’ sense of place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activities, but also related to its interaction with visitors, which will also strengthen appeal of historical cultural streets.Relatively disordere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has dispelled some local features in Tunxi street.However, its distinctive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frequent interaction with visitors will improve shopkeepers’ sense of place.Thus,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com-mercial stree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preservation of local landscap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opkeepers and visitor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commercial activities, whic h will be beneficial to both construction of shopkeepers’ sense of place and attraction of commercial streets.%历史文化商业街若能凸显地方性特征将更具吸引力,经营者的地方感不仅是商业街地方性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地方性建构的主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