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_25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 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2. 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 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过程和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 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 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1. 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 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讲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
这两颗明珠就是——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
(音乐停)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讲授新课]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
(板书:一、概况)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 , 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
3. 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 “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学生读书读图、填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或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所填表格内容,教师展示表格内讲述: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节课选自2001年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
本节所学习的香港和澳门又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繁荣的经济发展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和澳门地形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及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体验游戏活动,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归纳香港和澳门地形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理解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将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形成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意识。
三、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讲述法。
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香港、澳门的资料。
2.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节课能不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导入很关键。
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并出示香港澳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问:“同学们知道歌里唱的东方之珠及图片指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吗?”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音乐停)教师: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3.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生读。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付玉霞教学目标:1.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2.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发展及其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1.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2.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发展及其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教学方法: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习方法:讨论法、启发归纳法课题引入: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
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投影片:中国政区图,香港和澳门地区略图投影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
两地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偏高,降水丰沛。
展示图片: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教师根据学生填表情况,串讲提问,查漏补缺,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设疑思考:人多地狭是港澳的共同特点,这使得两地的居民生活受到了影响,当地如何来解决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承转提问:为何香港和澳门的居民中中国血统占绝大多数?教师总结: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所以才有那么多中国血统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港澳地区。
课堂练习:1.关于香港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香港北临经济特区珠海市B.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C.香港东、南、西、北四边环海D.香港北部与深圳特区相邻2.香港对外贸易比澳门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 )A.香港由深水港,港口条件优于澳门B.澳门自然资源们由香港丰富C.澳门与广州之间没有铁路D.香港人口多课堂小结: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香港和澳门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
两地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非法侵占了100多年和400多年。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与范围;2、了解我国实施“一国两制”政策;3、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4、举例说明港澳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重点:1、港澳的位置与范围;2、两地经济及与祖国内地的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两地的经济特点与内地之间经济的密切联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本节新课。
1、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包括哪两个特别行政区?2、为什么被称作特别行政区?3、历经百年沧桑,香港和澳门分别于什么时间回归祖国?4、学生看书: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区旗。
本节课就带同学们走进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二、新课: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幻灯展示,学生朗读。
2、地理位置:指导学生看图,描述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南临南海。
3、范围:幻灯分别出示香港和澳门的局部图,找出各自有哪些大的岛屿组成?可由老师介绍学生找再在教材上勾画。
香港主要由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三大部分组成,面积1104平方千米。
澳门主要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面积29.7平方千米。
4、人多地狭:⑴指导学生看香港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图,小组讨论:香港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⑵出示香港、澳门、北京、旺苍县的人口、面积、人口密度统计表,说说港澳在人口数量和面积上有什么特点?人多地狭。
过渡:港澳是如何解决人多地狭的矛盾?⑶指导学生看教材活动题明确解决办法: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⑷最后师强调:寸土寸金的香港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建设,说明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未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做到了高密度人口,发达的经济与高质量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对于内地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启发的作用。
6-2-1 特别行政区-某某和澳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某某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教会学生借助某某和澳门政区图来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及该类区域地理特点的认识方法。
施教策略:中国政区图投影片、某某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区旗图案投影片、收集有关某某和澳门经济方面的录像资料教学难点难点:1、理解“一国两制”政策在某某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中的体现。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克服方法: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
设计思路:1、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某某和澳门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图文资料。
2、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再以6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
教学资源①祖国内地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及矿产资源的统计数字表与相关图像;②某某有哪些生活、生产资料来自祖国内地;③祖国内地和某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④祖国内地和某某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数比较表;⑤某某有哪些工业门类转移到内地;某某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分布图。
教学设计承转讲授新课投影提问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有关某某和澳门地区的地理知识。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二节特别行政区——某某和澳门一、人多地狭1.地理位置及其意义中国政区图,提问:①观察“中国政区图”和课本P28“某某和澳门图”简要说明某某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②想一想某某和澳门海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③某某和澳门以中国内地为腹地的相对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师生共同小结:(略)板书:2.人多地狭(1)组成、面积和人口请根据课本P27第二段课文内容说明某某和澳门的组成、面积和人口。
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位置及组成,
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以及不同阶段的经济合作模式。
狭”的区域特点。
2.运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合作方式变迁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留有大片城市绿地的实例,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合作模式的变化,初步树立发展经济既要对外合作,也要不断升级,寻找新优势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2.教学难点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间合作模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学生听歌曲《香港别来无恙》)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听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
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板书课题】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板书】一、特别行政区(一)【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门地区略图投影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几个问题。
【提问】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
【对比总结】1、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
(1)香港
位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市范围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1092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人口630多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8%,其中祖籍广东省最多 经济 1.加工工业发达,以出口外销为主 2.对外贸易是重要经济支柱 3.旅游业发达
(2)澳门位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市范围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面积16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人口42 4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5%以上(祖籍主要为广东省) 经济1.博彩业兴旺
2.旅游业是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3.加工业兴起,产品出口美国、香港、西欧.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有关“一国两制”的内容。
【强调总结】我国政府已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在两地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对两地
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港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是简单意义上领土的失而复得,它意味着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合作探究】.阅读图7.31,对照图7.28,说说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香港人多地少。
且山地居多,平原少。
建设用地多沿海平原分布,山地多为植被。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四)【板书】二、港澳和祖国的密切联系
【活动设计】读下图,说一说,香港和祖国内地各有哪些优势? 学生读图,归纳。
香港优势: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祖国内地优势:土地、劳动力、资源,并给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师:思考一下,根据双方各自的优势,港澳和祖国内地,特别是临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如何发挥各自
的优势,进行紧密合作? 学生阅读教材64页的阅读材料“前店后厂”,说一说
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自扮演什么角色?这种合作能给双方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阅读、讨论。
生:对港澳来说,解决了土地和劳动力问题;对珠江三角洲来说,解决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营销等问题。
师: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重大作用。
因为当时祖国内地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较为欠缺,这种合作模式大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活动设计】读下图,说一说,香港和祖国内地各有哪些优势? 学生读图,归纳。
香港优势: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祖国内地优势:土地、劳动力、资源,并给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师:思考一下,根据双方各自的优势,港澳和祖国内地,特别是临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如何发挥各自
的优势,进行紧密合作? 学生阅读教材64页的阅读材料“前店后厂”,说一说
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自扮演什么角色?这种合作能给双方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阅读、讨论。
生:对港澳来说,解决了土地和劳动力问题;对珠江三角洲来说,解决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营销等问题。
师: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重大作用。
因为当时祖国内地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较为欠缺,这种合作模式大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