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6.22 KB
- 文档页数:4
安徽西递写生实习报告1. 简介安徽西递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这座古村落建于明代,以其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在我参加的写生实习中,我有幸在这个美丽的古村落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2. 实习准备在实习之前,我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收集了关于西递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了解了这个地方的背景故事,我能更好地理解西递的建筑和景观。
其次,我准备了一些绘画工具,如铅笔、素描本和水彩颜料。
这些工具将帮助我记录并表达我对西递的印象。
3. 到达西递当我到达西递时,我被这里的美丽和宁静所深深吸引。
整个村落都是由古老的建筑组成,它们保存得非常完好。
我首先参观了西递的主要景点,如古老的庙宇和传统的民居。
这些建筑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让我叹为观止。
4. 开始写生在参观了西递的主要景点之后,我找到了一个适合写生的地方。
我选择了一个靠近河边的位置,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整个村落。
我开始用铅笔进行素描,捕捉到了这个古村落的核心元素,如青石板路、瓦片屋顶和曲径通幽的小桥。
5. 深入了解西递除了写生,我还有机会和一些当地居民交流。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西递的历史和文化。
他们向我介绍了一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6. 结束实习实习结束时,我对西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古村落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群,更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
通过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知识,并且提高了我的绘画技巧。
7. 总结通过这次写生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安徽西递这个古村落。
我学习到了关于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知识,并通过绘画记录了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印象。
实习的经历让我更加热爱艺术和历史,也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我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实习,继续探索和记录更多美丽的地方。
西递写生实践报告随着大二学年的结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写生实践活动,这次写生实践我们选择了安徽西递,我认为出外写生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学业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
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宏村、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
安徽宏村、西递是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写生之前,老师陪同我们先领略了宏村、西递的古文化建筑以及优美景观。
在我们初进入宏村之时就被它复古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成片的油菜花海深深的吸引住了,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当时真感觉自己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样。
进入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的优美景色,南湖中间的石拱桥最为显眼。
听着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这个古老的村落以及古代官商的事迹,了解到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
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
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其中宏村百幢古建筑中以“承志堂”最为有名,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
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在对宏村、西递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后,我们开始了写生之旅。
西递写生实践报告资料西递古民居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西递镇,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次我有幸前往西递进行了写生实践,深入了解了这些古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东方审美的独特魅力。
第一天的早晨,我们来到了西递人非常推荐的观景台,准备开启写生之旅。
站在这里,可以眺望整个西递村的风貌。
我看到的是一排排雕梁画栋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屋顶是黑色的石板,狭窄的小巷分割老宅院,绿树成荫,蜿蜒曲折,犹如一幅中国画。
我们一边用笔捕捉景物的韵味,一边思考后面想用什么样的色彩去表现。
接着我们又走进了某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我们仔细观察每一根木梁,每一扇窗户,每一口月形门窗,用尺子测量每一根柱子的直线和曲线,记录每一道墙和地面的纹理和形态。
一笔一划地细致勾勒,我们尽量用最准确的方式表现这些古老的建筑及其特点。
在这地方,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国人喜欢回归自然的文化特点,这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地方,也是我们民族艺术能够在时代变迁中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李宅古民居,这里保存着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清代民居建筑,它用自己独特的语汇和手法刻画了整个时代的风貌,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细看这些古代建筑时,我们发现无论是李宅、铣井宅到黄家河那些更质朴的民居,他们都植根于自然和谐之中,早已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在这几天的写生实践中,我们收获颇丰。
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魅力,更深刻地体会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美学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走艺术创作这一路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为中国的文化传承与推广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递写生实习报告实习时间:6月27日至7月3日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实习形式:建筑写生实习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从大自然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建筑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
6月27日我们乘坐大巴来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皖南古村落——西递。
一下车,我就体味到浓浓的田园风情。
中午我们在预定的农家旅馆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同学们就按照计划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开始作画。
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就是西递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
西递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从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安徽宏村西递美术实习报告8日记+1报告8000字(精选5篇)第一篇:安徽宏村西递美术实习报告8日记+1报告8000字安徽宏村西递美术实习报告8篇日记+1总结报告 8000字4今天是我们整个实习出发的第一天。
在此之前,老师已给我们简略的介绍了这次写生的地点——安徽古徽州聚居地(包括宏村西递南屏等地),并交代了各项注意事项。
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对古徽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西递有着江南水乡特有建筑风景。
从图片上观看的马头墙也终于让我决定这次的速写主要用钢笔和水性笔描绘。
至于色彩,我认为水彩比水粉更适合表现出古徽州水乡的风景。
大约早上7点钟,大家齐聚崇文广场。
半小时后,我们便起行了。
对于长达8小时的车途,除了激动期待的心情外,更希望能有一些其他收获。
艺术的培养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审美包括感官欣赏上的提高。
即使是在旅途中,也会有收获,也会有成长,绝对不会是到了目的地才算学习的开始。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大巴特有的超大车窗和干净的玻璃更让窗外的风景一览无余。
绿色的稻田,远方的农家的屋舍以及淡蓝色的天空组成美丽的构图,从华中的武汉到偏华东的安徽,建筑风格也在变换中,九江以后,屋舍的墙就面渐渐就变成白色了。
我的家乡在太行山脚下,习惯了北方山的险峻挺拔后,华中等地山更给我一种柔美的感觉,连绵不绝的绿色依然使人惊喜。
相机拍摄的同时,我也和同学相互交流了拍照经验,提高了快门速度捕捉画面。
对于风驰电掣迎来的汽车及公路,重新放慢了快门体现运动中的效果。
下午四点钟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安徽宏村。
5今天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地点定在宏村。
一早天气还下着蒙蒙细雨,由于不方便带色彩工具,只带了速写本。
虽然之前有看过照片和相关文字介绍,真正的宏村展现在眼前还是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
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
写生的实习报告范文六篇写生的实习报告篇1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安徽写生实习的旅途.这是我们级建筑学第一次外出实习。
第一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放下行李,未做休息,我们便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村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感叹皖南的灵动和秀丽,毕竟这样清澈的水在我的家乡实不多见.下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第一次沿街作画时,我有点难为情,因为水平实在拙劣的可以,手法更是生涩,真不敢面对过往行人偶尔飘来的眼光.但后来发现,多数人是无暇在乎你的画作的,即便他们觉得你画的不好,也只会鼓励地对你笑笑或简单指点一下.我也明白过来,正是水平不行才需要多加实习勤加练习嘛,管别人怎么看啊.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在西递我们待了4天,尽管不舍那纯朴的民风,不舍村中的那条大黄狗,我们却不得不奔往下站――南屏.对于南屏,最深的印象是村中上上下下的台阶和村边的万松林,以及村外田地边的石桥和水车.万松林因为树梢上跳跃的松鼠而得名,遗憾的是我未曾亲眼目睹松鼠的身姿;不过倒近距离观赏了石桌上休息的蝴蝶且留下了它的倩影.大水车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清澈的水流随着转动的水车灌入小水渠,让人不禁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大石桥上行人匆匆,桥下河水潺潺,勾起人无限的绘画冲动.之后,我们来到最后的目的地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十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刚刚拂去尘污的心灵不知是否又要面临考验.写生的实习报告篇2专业:工业设计班级:教师:风景写生实践报告九月,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收获记的季节里,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风景写生实践课。
安徽实习报告三篇安徽实习报告三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徽实习报告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徽实习报告篇1回顾为期15天的写生之旅,这段时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不仅仅在我心中,也深深印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我们于10月20号早上凌晨出发经过17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我们来到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安徽宏村。
这次写生是我班与另外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屏山的实习基地进行了持续十五天的速写、水彩写生实习。
在来宏村的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
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11点的样子,老师安排好休息,就结束了这一天。
第二天好多同学早早就起床了。
他们已经安耐不住了。
吃完早饭后,我们自己跟着导游在宏村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宏村。
刚进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绿幽幽的林荫小道和一汪碧蓝的湖水,导游说那就是南湖。
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南湖书院,那曾经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小娟受教的地方。
不经意地抬头,层层叠叠的屋顶,远处的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含羞的少女蒙着面纱。
宏村的早晨微凉,略带寒意。
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
村后以青山为屏障,湖堤旁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点出很多的小圆晕。
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横跨南湖的画桥,它唯一,它独特,但却又能融入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当然,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安徽西递写生报告篇一:安徽西递写生心得安徽西递,宏村写生心得这个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地方进行实习写生。
经过长达十二小时的颠簸,在即将到达第一站——西递的时候,我们都兴奋不已,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
一夜的休息后,我们一大早就起来了。
迫不及待的想要随导游去领略西递的古色古香,人文风情。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
我们参观了村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们感皖南的灵动和秀丽,毕竟这样清澈的水在我的家乡实不多见。
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闭上眼睛,深呼吸,亲近自然,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抵挡而去,未来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下午,我们是自由安排,便都背着花架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
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笔上。
但是一下午却没什么成果。
嘿嘿,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那里很多卖那种特色的小饰品,我搜刮了一番,结果还是挺满意的。
在西递呆了5天,尽管不舍那纯朴的民风,可爱的人们,但是,我们不得不奔往下一站——宏村。
安徽宏村、西递是201X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相比起西递的静谧宏村更显得热闹些。
宏村古居民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的文化内涵深厚,造型其特变化万千。
但是现代生活五光十色,日益繁荣,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使得宏村商业化了。
但对古居民的典雅古朴、安宁恬静,以及土味乡韵的习俗,更使人们想往回归自然。
后记——短短的10天写生历程,让我们轮番品尝着五味瓶中的酸,甜,苦,辣。
每个参与写生的人都有收获,但收获多少却因人而异。
安徽西递实习报告一、实习概述本文是基于对安徽省黄山市西递村的实习所做的报告。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境内,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西递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主要从民俗文化、乡村发展和旅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西递村的历史沿革、传统建筑风格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通过与村民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于旅游产业的依赖。
同时,我还参与了村庄的旅游管理工作,熟悉了旅游规划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二、实习过程2.1 实习目标在实习开始之前,我设定了一些实习目标。
首先,我希望能深入了解西递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
其次,我希望能够通过参与旅游管理工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学习到更多关于旅游规划和管理的知识。
最后,我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成果整理出一份有价值的实习报告。
2.2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西递村的各种传统建筑,包括宏伟的古宅、庙宇和街巷。
这些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
通过观察这些建筑,我对传统建筑的搭建过程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还参与了西递村的旅游管理工作。
我负责维护游客秩序、解答游客的问题以及制订各项旅游活动的安排。
通过这些工作,我学习到了如何管理一个旅游景区,如何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以及如何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2.3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于传统文化和旅游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从中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乡村发展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村子的独特之处,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
同时,我还学习到了如何规划和管理一个旅游景区,包括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保护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我还结交了一些有意思的朋友,包括村民和其他实习生。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对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扩展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三、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受益良多。
首先,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中国的传统文化。
西递写生实践报告西递写生实践报告一、实践概述2023年6月,我作为一名美术系学生,参加了由学院组织的写生活动。
此次写生地点选在了历史文化名村——西递。
通过这次写生实践,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西递的古建筑、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能,收获了宝贵的艺术实践经验。
二、实践过程与内容(1)西递古建筑与自然风光的认识在到达西递后,我首先被其典型的徽派建筑所吸引。
西递的古建筑群以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闻名,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艺术审美。
同时,西递的自然风光也让我陶醉。
沿着小溪流,我独自一人画了一个上午,把古建筑与自然风光融入画中。
(2)绘画技能的提高在西递写生的过程中,我主要练习了素描、水彩和速写等多种绘画技巧。
通过描绘古建筑的线条、色彩与明暗关系,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绘画的基本原理。
此外,我在水彩画中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和湿度来表现西递的清新与灵动。
经过反复的实践与调整,我的绘画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人文景观的融入除了古建筑与自然风光,我还关注了西递的人文景观。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参加了当地的水灯节活动。
在活动中,我了解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并通过速写的方式记录了人们欢度节日的场景。
这不仅丰富了我的绘画内容,还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通过这次西递写生实践,我收获了许多成果。
首先,我对徽派古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领略了自然的美丽。
其次,我的绘画技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尤其是在素描和水彩方面。
最后,我融入了当地的人文环境,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时间安排上不够紧凑,导致有些景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描绘;另外,在绘画技巧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四、展望与建议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多参加类似的艺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和见识。
在绘画技能方面,我将继续努力提高,尤其是在水彩和素描方面。
此外,我还希望能有机会深入了解和研究徽派建筑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灵感。
西递写生实践报告篇一:西递写生实习报告安徽西递实习报告带着一丝期望与喜悦踏上了我们大二的色彩写生之地——安徽西递,西递,一个陌生的名字,还是在去实习之前刚刚听说,但是早已对皖南建筑充满了向往。
那些美丽的线条,“凸”字形的马头墙,这些徽派建筑特有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
坐了一晚上的火车到达南京,由南京转往西递的大巴上,我们早已筋疲力尽,无力去欣赏沿路美丽的景色,当大巴渐渐地驶入西递,稍稍精神的我们,终于可以看看那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在刚刚到达西递的那一刻,我仿佛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浓浓的田园风情,深邃的神秘感,让我瞬间被他倾倒,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本以为下午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实习老师却召开了紧急会议,宣布写生从下午正式开始,并给我们布置了这几天的作业,虽然有满腹的唠叨,但是我们能理解,既然长途跋涉来到这,我们不可有一丝的懈怠,也许只有集训才能让我们这些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有提高。
收拾好行李随即就是吃饭时间,十人一桌,八个菜被我们(来自: 唯才教育网:西递写生实践报告)一抢而空,如此壮观的景象真是我第一次见,尽管大家对这充满了抱怨,天气潮湿,饭菜不够,可是既然我们来了,就做好吃苦的准备,画画是一种享受,苦与乐我们都好好享受。
下午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参观西递。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文法学院《专业实习考察课程实践环节》报告书专业实习考察报告******学号:*********班级:艺术112班指导教师:尹晶梁明学院:文法学院实习目的:通过专业考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一、皖南印象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
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二、徽派建筑基本概况1、徽派建筑概况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徽州建筑艺术的典范。
与现在的建筑分类相对应分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写生的实习报告范文(通用7篇)写生的实习报告篇1实习时间:__月__日至__月__日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实习形式:建筑写生实习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从大自然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建筑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
6月27日我们乘坐大巴来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皖南古村落——西递。
一下车,我就体味到浓浓的田园风情。
中午我们在预定的农家旅馆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同学们就按照计划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开始作画。
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
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就是西递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
西递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从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写生实习报告[定稿]第一篇:西递写生实习报告[定稿]西递写生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2 年 6 月 24 日至 7月2 日实习地点:安徽西递古镇实习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4、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
不断的期待,终于迎来了写生实习的日子。
我们背着画具、拿着行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便开始幻想如同书本上萦绕的风景。
途中的车程,确实有些长,先是从邯郸坐火车到了南京,再坐大巴前往西递。
前后20多个小时的车程,几番的波折,才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地方——小镇西递。
在还未踏入城镇的时候,路旁的景色,便吸引了我们。
那是与都市截然不同的艺术氛围,间歇可见白墙黑瓦的房子簇拥一团。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马头墙的起伏变化,黑瓦白黛的宁静雅致,一颦首,一驻足,都仿佛晕染了水的灵气,江南的醇美。
第一天的时候,我们随着老师,去参观了西递的写生景区。
雕梁画栋的贮存,历史用温婉清洗过的墨色砖瓦,甚至偶尔因为气候湿润而成长的青苔,都在诉说这个宁静的小镇,悠长而又清邃的故事。
老族长家中的小姐壁画,那时小姐偷偷向下倾探的阁楼,四周环绕一口天井的建筑形式,都有着时代与徽派建筑的气韵。
旧时的衙门也有着古韵的威严,或是固定的朝向,或是开敞的竹林。
绣楼,更是此处的一大看点,看着那弯弯绵延的小巷,片片石板续接的小路,仿佛只容得一个故事转身,只看到一处留恋的身板续接的小路影。
1.到安徽写生于我系有史以来尚属首次,陌生、令人向往的安徽山地风情,奇异的自然风光、悠久传承的经典徽派文化,是我们此次写生队伍的画笔所要触及的焦点,我们称之为一次探索、欣赏、学习之旅。
写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色彩,线描的观察、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升实地写生的认识,参与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我们收获了温润的笔触、朴实的笑脸、宽厚的绿地、群青的天空、经典徽派文化的宏村古镇,好客的徽人将黄山茶热气蒸腾的端上来,所有旅途的艰辛和疲惫被黄山的风吹去了。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的皖南地区树草丰美,风清云淡,高耸的山脉和平坦的田原共同围筑起这个美丽的"古老之城"。
无疑,淡淡的色彩最是适宜去勾勒和描摹的。
灯火滥觞的宏村古镇,熙熙攘攘的观光客,古老的石板路丰富着这个带着几分梦幻色彩的古镇,神秘的塔村竹海,浓郁的山地风情,外来元素的渐次渗透,也许只有富于动感,把握瞬间的速写手法才能描绘我们复杂的情感。
西递,一个因乾隆的朱笔著称于世的古镇,浓郁的徽派文化气息,以其博大、静谧、端详的生动气韵带我们走进儒学的深境,至情至性还丝丝如理,极富人格化魅力的宏村给每一位读者不同的感悟,我们安排在这里进行主题性练习,进行独立思考,是黑白灰印象,还是笔、墨、纸、潋的儒学世界,任由画笔挥毫!水因为不同的器型而获取新的自我,我们是否因宏村--西递而获得水一般的灵性?2.宏村写生实习报告写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
我班与四班的同学一起,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西递,我系的实习基地进行了持续半个月的速写,摄影写生实习。
本次实习是围绕着徽派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而进行的。
我们在孙老师的带领下,乘坐火车来到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五月四日早上,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安徽芜湖的火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坐车,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也许是第一次去实习,在车上我们全班一起吃东西、一起嬉笑,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傍晚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安徽西递、宏村写生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写生实习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与绘画实践,深入了解和感受安徽西递、宏村两处古村落的建筑风貌、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
通过写生过程,提升绘画技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鉴赏能力,并锻炼观察力与创造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地点:安徽省黄山市西递村、宏村三、实习过程与体验1. 实地参观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西递村。
西递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致的雕刻艺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我们前往宏村,宏村的南湖、月沼等景点,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村落布局,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绘画实践在参观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景点进行写生。
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描绘,我们努力将古村落的风貌和韵味呈现在画布上。
在绘画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绘画技能,也加深了对古村落文化的理解。
四、实习收获与感悟1. 绘画技能的提升通过本次写生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绘画的魅力和挑战。
在实地绘画的过程中,我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绘画方面的不足,并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鉴赏能力的提升西递、宏村两处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村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观察力与创造力的锻炼写生实习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绘画技能,还要求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
在实地绘画的过程中,我不断观察、思考、尝试,努力将古村落的韵味和特色表现出来。
这一过程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五、实习总结与展望本次安徽西递、宏村写生实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收获颇丰。
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近年来,写生实习逐渐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提升我校艺术学院学生的写生能力,拓宽视野,艺术学院组织了一次前往安徽宏村西递进行写生实习的活动。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人文特色,并进行写生创作,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1.出发与到达7月10日清晨,我们乘坐校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五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达了宏村。
抵达后,我们立即展开了实习准备工作,包括安排住宿、购买画材等。
2.实地考察在宏村西递,我们首先进行了实地考察。
宏村西递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这里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我们先后参观了方李古民居、东段古民居和凤凰古街等,仔细观察了它们的建筑风格和细节之处。
3.写生创作实地考察之后,我们开始了写生创作。
每个同学都选择了不同的角度和建筑进行写生,利用铅笔、水彩等不同材料进行创作,同时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4.交流与分享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与当地的艺术家和村民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艺术家们向我们介绍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与特色,并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创作经验。
我们也向他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三、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写生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传统村落是一座活化石,它们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写生实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和人文特色,还可以培养我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写生技巧和创作方法的知识。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景物的构图和灵感的表现方式。
同时,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讨论也使我有了更多的启发和反思,提升了我对艺术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这次写生实习还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耐心。
在实地考察和写生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静心观察,捕捉细节,尽量还原景物的形态和氛围。
安徽西递写生实习报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徽西递写生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5年6月28日——2015年7月5日
实习地点:安徽西递
实习形式:写生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要求大家在中遵守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
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我们被安排在西递村。
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
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
清晨,薄雾朦朦,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
经过一夜的休息,我们参观了村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感叹皖南的灵动和秀丽,毕竟这样清澈的水在我的家乡实不多见。
下午,按照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
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
驳的墙壁,
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
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
来到这里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画画,吃完早饭或午饭后,如果带队老师不要求集体出去,,自己就可以随意跑出去画了,只要能在下顿饭开饭前赶回就可,刚刚来时的前几天我是和同宿舍的舍友一起出去画的,没几天我就觉得多个人出去太不方便了,所以就开始一个人独自行动了,每天吃完早饭,收拾好自己的画具,一个人提着在村子里四处转,或下午只拎着个马札,拿着个速写本,边观赏边寻觅合适的地点,一个人真好,想在哪里画就在哪里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身边没有认识你的人,安安静静的把自己的感觉画出来,在这种状态下我会非常的投入,感觉也特别好。
但往往过分的投入会让我付出代价―――耽误了吃饭的时间,所以经常回去时就没菜了,只能吃干米,但我不觉得这样有什么,能吃饱就行,因为自己并没有损失什么,而且过得很充实。
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布局整个村落,从而为祖宗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时历史的文化遗产,恰似山水长卷,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文
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同学们在村里还与其他院校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气氛很融洽。
在这打的几天里,我包揽了很多美景,很多古徽州工艺,亲身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古建筑。
出此之外我还接触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物,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写生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照顾,相互交流,相互督促。
在这几天里,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事物,为这里的风景,古建筑,街道所迷惑。
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所感慨。
在宏村里画建筑,在适合不过了,搞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速写一开始不是很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更像是去表现一种肌理的效果,用线不是太活,到后来就好多了,线比较自然流畅了,原来速写中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