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建筑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建筑结构丨北京第一高楼——高528m中国尊大厦结构设计1 工程概况北京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标志性超高层建筑项目——中国尊大厦,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工程场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核心区Z15地块,建筑面积约43.7万m2(地上约35万m2,地下约8.7万m2)。
主要建筑功能为办公、观光和商业。
该塔楼地上108层,地下7层(局部设夹层),建筑高度528m,外轮廓尺寸从底部的78m×78m向上渐收紧至54m×54m,再向上渐放大至顶部的59m×59m,似古代酒器“樽”而得名,建筑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尊大厦本工程主要结构体系由外框筒和核心筒组成,其中外框筒由巨型柱、巨型斜撑、转换桁架以及次框架组成。
巨型柱位于塔楼角部,贯通至结构顶部,并在各区段分别与转换桁架、巨型斜撑连接。
巨型柱底部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中部及上部为矩形,采用多腔钢管混凝土柱。
在设备层及避难层共设置8道转换桁架,其杆件截面采用焊接箱形截面。
巨型斜撑沿各区外皮设置,也为焊接箱形截面。
次框架包括重力柱和外环梁,均为焊接H形截面,其仅承担本区重力荷载,不参与整体抗侧。
2 巨型外框筒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2.1 巨型外框筒几何控制面的生成中国尊大厦外轮廓的水平截面形状为倒圆角的正方形,并沿着高度平滑收放,其外完成面几何控制尺寸见图2。
巨型外框筒的外控制面采用分段折面的形式,既可以较好控制巨型外框筒与建筑外完成面的距离,又可降低结构自身的加工难度。
图2 外完成面几何控制尺寸2.2 巨型柱外轮廓的生成巨型柱从基础顶面(-31.3m)至106层(503.2m)的截面形式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变化,其具有三种截面形式:1)7层以下(-31.3~43.15m)为4根八边形截面,截面面积约为63.9m2;2)7~19层(43.15~98.65m)为8根六边形截面,截面面积约为19.5~21.3m2;3)19~106层(98.65~503.2m)为8根矩形截面,截面面积约为19.2~2.56m2。
某建筑大厦建筑设计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分析总结某大厦与众不同的设计手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一、工程概况某建筑大厦建筑高度为90m。
下2 层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1层有部分空间还拟作超级市场。
地上裙房第 1 ~ 5 层设有大型商场、电影院和风味小吃,以及某公司招待所大堂、餐厅和厨房等。
6层以上为“双塔”式主楼,其中第6层为设备转换层。
西塔楼第 7 ~ 14 层为招待所的客房及其会议室,第15 层以上为住宅。
东西塔楼的第16 层为消防避难层。
该大厦用地地块呈方形,但是,要在占地面积有限的基础上,创建出集居住、旅行、娱乐和商业于一体、容积率高达10 的“无限”空间,非超高层建筑莫属。
该大厦的设计具有 4 个特点。
(1) 大厦的功能多,建筑师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在总平面设计理顺其人流车流交通以及各层面的休闲空间 (2) 在地下1层局部和地上 5 层商场的建筑设计,将新的商业概念引入建筑——快乐购物,休闲购物 (3) 立面设计打破陈规,采用前国际流行的多彩涂料饰面 (4) 采用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设计出独特的建筑构造。
二、舒适且功能齐全的建筑环境在总平面设计中,我们力求“更为合理利用处理公共空间中组团绿地的私密性和共享性的关系,合理规划以避免居民进入非生活区,合理利用通道解决建筑和环境间关系”等。
该大厦内设商场、超市、风味小吃、招待所、电影院、社区游泳、池桑及住宅等,其功能之多在高层建筑亦不多见。
处理好车流和各个层面人流的水平和垂直交通流线,是总平面设计的关键。
本工程充分重视流线设计,将商场、超市、电影院和招待所的人流出入口分设于建筑的南侧和东侧,直接面向厦禾路和斗西路,为招徕顾客和旅客创造商机。
两幢塔楼住宅,商场货物仓库,以及招待所内部人员和货物出入口,均设于北面地下汽车库两个出入口,分设于东北角和西北角这样一来,各股人流与车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泾渭分明。
当今社会,环境的优劣越来越被购房者、商场业主和入住招待所的旅客所关注。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设计案例。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
它的设计独特,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
从外观上看,其螺旋式上升的造型不仅极具视觉冲击力,还能有效降低风阻。
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并非仅仅为了美观,更是基于对风荷载的深入研究和计算。
通过模拟风洞实验,设计师确定了这种螺旋形态能够减少大楼在强风中的摇晃,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功能布局方面,上海中心大厦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
底部楼层设置了商业空间,吸引了众多高端品牌入驻,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休闲选择。
中间楼层则主要为办公区域,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办公设施,满足了各类企业的办公需求。
而顶部楼层则设计了观光平台和高级酒店,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享受高品质的服务。
在绿色节能方面,上海中心大厦也有出色的表现。
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系统,外层幕墙为玻璃,内层幕墙为铝板,中间形成的空气腔可以有效地隔热和保温,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此外,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为大楼提供部分电力和非饮用用水,减少了对外部能源和水资源的依赖。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
它的建筑外形简洁流畅,线条优美。
整个建筑的立面采用了玻璃和金属板材相结合的方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结构设计上,哈利法塔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扶壁核心”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部的钢结构框架组成,能够有效地抵抗风力和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确保大楼的稳定性,工程师还在大楼的底部设置了巨大的基础,将大楼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地基上。
呈现力量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与建造呈现力量: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与建造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中国上海市,是一座标志性的超高层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倾斜扭转摩天大楼。
本文将介绍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理念、建筑工艺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设计理念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的古代哲学和宇宙观念。
建筑师以中国文化中的“石榴砸罐”为灵感,将整个建筑体量扭曲扭转,形成了独特的外观。
这种设计展现了古代哲学中的“和谐统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关系。
建筑造型上海中心大厦的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
塔楼由两部分组成,底部是一座高层裙楼,顶部是一座超高层摩天大楼。
建筑从底部向上倾斜,并在一定高度开始扭曲,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外观。
这种造型既突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又与周围环境呼应,形成了良好的城市景观。
建筑材料与结构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工艺。
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增加了建筑的透明感和流动感。
同时,结构上采用了重力耐力结构和钢结构的组合,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这种结构设计为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形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建造过程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
然后,建筑团队开始进行地基处理和地下结构建设。
接下来,逐层进行高层建筑的搭建,同时进行玻璃幕墙和内部装修等工作。
最后,进行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建筑正常运行。
城市影响上海中心大厦的建成对上海市的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它成为了上海的城市地标,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其次,它作为商业办公建筑,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入驻,带动了周边商业环境的繁荣。
同时,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也为上海的建筑行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会,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结语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具有创新设计和卓越工艺的超高层建筑,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现代化水平和文化自信。
它的设计理念与建筑造型都体现了对和谐统一的追求,同时对上海的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海金茂大厦设计理念上海金茂大厦是上海市的地标建筑之一,其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设计师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融入到建筑中,赋予了大厦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大厦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大厦的建筑造型宏大而庄重,整体呈现出端庄的气质。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深色的玻璃幕墙以及浅色的花岗岩材料,这种色彩搭配不仅体现了传统礼仪的庄重与尊贵,也为大厦增添了一份现代的时尚感。
此外,大厦的底部设计了一座大型瀑布景观,给人一种水墨山水般的美感,使人联想到古代的宫殿和帝王庙宇,进一步强调了建筑的尊贵与庄重。
其次,大厦的内部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造型,体现了中国古代乐文化的独特韵味。
大厦的中庭空间采用大型圆形空间设计,顶部采用了壮观的空中大吊灯,其造型酷似古代的筝与琵琶。
这种设计不仅为大厦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也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再次,大厦的出入口设计主要参考了中国传统的兵器射箭的造型,象征着胜利与进步。
大厦的大门采用了斜坡形状,使人们进入大厦时仿佛射箭出击般的冲劲。
门前还配备了一座巨大的金弓钢箭雕塑,雕塑古朴而精致,象征着金茂大厦在商业世界中的强大力量与旺盛生机。
此外,大厦的室内布局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要素。
大厦底层的商业区域采用了传统的中国风格装饰,如红木家具、国画、瓷器等,为人们营造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大厦的大堂区域还设有书法墙,墙上布满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名篇,使人们在商务活动之余也能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美好中。
总之,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巧妙结合。
设计师通过融入礼仪文化、乐器造型、射箭意象以及传统装饰元素等,为大厦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设计不仅彰显了大厦的尊贵与庄重,也使人们在大厦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天津高银117大厦结构体系设计研究共3篇天津高银117大厦结构体系设计研究1天津高银117大厦是一座高层建筑,设计高度为597.4米。
整座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结构体系设计,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下面将对天津高银117大厦的结构体系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基础设计天津高银117大厦采用了超大直径钢管桩基础,钢管桩直径为2.5m,桩长160m,钢管壁厚70mm,排布间距8m×8m。
这种基础结构形式能够满足大厦高度的承载要求,并能够对地震、风力等自然灾害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超大直径钢管桩基础结构具有抗震、抗风性能好、变形小、施工工期短等优点。
2. 建筑结构设计天津高银117大厦采用了“外框架+核心筒”的结构体系设计。
整座建筑采用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立面的剪力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挂板墙、预制混凝土板、铝合金幕墙等材料。
钢框架结构采用矩形截面杆件与薄壁箱形截面杆件进行组合,采用焊接法和高强度螺栓连接。
其中,核心筒是建筑物结构的骨架支撑系统。
核心筒由多个混凝土柱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抵抗建筑物的水平荷载,起到加强建筑稳定性的作用。
3. 抗震设计天津高银117大厦位于地震多发区,因此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抗震要求,设计师采用了多项技术措施,如大直径方形钢管的使用、构件加强、短肢柱等,增强了建筑的抗震性。
在重要楼层、核心筒和结构节点处采用厚板焊接连接,增强了结构的受力性能。
通过这些措施,建筑能够承受8级以上的地震。
4. 防风设计天津高银117大厦位于海洋环境,面对强风和台风的袭击,防风设计也十分重要。
建筑立面的剪力墙均按照最高风压设计,并进行加固。
建筑立面采用不同形状和厚度的钢板,利用不同的弹性模量,控制了建筑的刚度分布,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同时,建筑还采用了风洞测试等技术手段,根据实际气象条件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风措施。
总之,天津高银117大厦的结构体系设计充分考虑了抗震、防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大厦建筑设计
摘要:通过对大楼设计的介绍,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多年经验以实际工程,分析总结某大厦与众不同的设计手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大厦建筑高度为90m。
地下2 层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1 层有部分空间还拟作超级市场。
地上裙房第1 ~ 5 层设有大型商场、电影院和风味小吃,以及某公司招待所大堂、餐厅和厨房等。
第6 层以上为“双塔”式主楼,其中第6 层为设备转换层。
西塔楼第7 ~ 14 层为招待所的客房及其会议室,第15 层以上为住宅。
东西塔楼的第16 层为消防避难层。
该大厦用地地块呈方形,但是,要在占地面积有限的基础上,创建出集居住、旅行、娱乐和商业于一体、容积率高达10 的“无限”空间,非超高层建筑莫属。
该大厦的设计具有4 个特点。
( 1)大厦的功能多,建筑师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在总平面设计理顺其人流、车流交通以及各层面的休闲空间。
( 2)在地下1 层局部和地上5 层商场的建筑设计,将新的商业概念引入建筑———快乐购物,休闲购物。
( 3)立面设计打破陈规,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多彩涂料饰面。
( 4)采用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设计出独特的建筑构造。
二、舒适且功能齐全的建筑环境
在总平面设计中,我们力求“更为合理利用处理公共空间中组
团绿地的私密性和共享性的关系,合理规划以避免居民进入非生活区,合理利用通道解决建筑和环境间关系等”。
该大厦内设商场、超市、风味小吃、招待所、电影院、社区游泳池、桑拿及住宅等,其功能之多在高层建筑亦不多见。
处理好车流和各个层面人流的水平和垂直交通流线,是总平面设计的关键。
本工程充分重视流线设计,将商场、超市、电影院和招待所的人流出入口分设于建筑的南侧和东侧,直接面向厦禾路和斗西路,为招徕顾客和旅客创造商机。
两幢塔楼住宅,商场货物仓库,以及招待所内部人员和货物出入口,均设于北面。
地下汽车库两个出入口,分设于东北角和西北角。
这样一来,各股人流与车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泾渭分明。
从近些年来房地产业的繁荣与萧条中,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在住宅设计中,舒适的内部空间和优化的外部环境,是房地产开发事业中头等重要的促销手段”。
建筑的高容积率虽然给环境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绿化和休闲的空间设计仍然是设计的重墨之处。
当今社会,环境的优劣越来越被购房者、商场业主和入住招待所的旅客所关注.该工程地处道路的路口,是交通汇合处,绿化景观将成为厦禾路绿化空间序列中的一个节点。
2. 1 南面商业广场绿化,结合厦禾路与斗西路的城市道路绿化的节点空间与广场绿化穿插设置,使之融成一体。
这就提供给市民一个较舒适的购物环境。
2. 2 在大楼呈加斜角的“l ”型的半围合的西北角,即两个塔楼住宅的出入口处,设计一块面积约600 m2 开敝的绿地空间。
以
此作为住户纳凉、休闲和小憩的场所。
2. 3 在裙房的屋顶,设计屋顶花园,作为招待所旅客的室外活动空间。
2. 4 如图1 所示,在第16 层的弧型联体屋面上,设置游泳池。
虽然游泳池的面积不大,但却为住户提供了夏天炼身、儿童嬉戏的场所。
“以人为本”的绿化设计,也使各个组群的人都各得其所。
三、居住与商业服务的巧妙结合
把电影院、风味小吃引入高层住宅大楼,是借鉴国外成功的建筑设计。
例如,菲律宾的sm,ev er 和go t esco 商业城,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
该大厦引入的是快乐购物和休闲购物的新理念。
人们在每天的劳作之余或休闲时间,走进该大厦购物,饿了、渴了或累了,可以走
进风味小吃品尝一下,或走进电影院观赏一下。
四、简洁而色彩绚丽的建筑形象
大楼立面造型设计力求简洁,以突出高层建筑的整体效果,没有过多的装饰。
“建筑形象既要服从经济繁荣时期的商业性需要,又要兼顾居住环境的朴实与温馨,以免建筑设计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华而不实”。
因此,设计中采用彩色涂料饰面,运用现代国际流行的多彩设计手法,用木瓜色、藏青色、浅棕色、深棕色等4 种颜色涂料配以局部蓝色玻璃幕墙。
多彩颜色设计,可以反映商业建筑的热烈、朴实的体型,表现居住建筑的温馨。
五、细微处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整幢建筑除局部使用玻璃幕墙外,外墙窗均采用白色塑钢窗。
虽然塑钢窗并非最先进的窗型材料,但是比起现在通常使用的铝合金窗,具有导热系数低、耐腐蚀、耐磨擦、抗老化和易清洗等优点。
塑钢窗材质表现出与人的亲和性,特别在冬天,它比起冷冰冰的铝合金,人们更愿意接近和触摸。
由于塑钢窗的导热系数低,无论在北方取暖的建筑里或者在南方空调制冷的房间里,它均是节约能源的好材料. 在住宅除分户墙之外,户内隔墙都采用泰柏板轻质隔墙。
所谓的泰柏板,就是在两片钢丝网中间夹着难燃材料岩棉。
安装上墙之后,再两面抹灰。
轻质隔墙的选用,使结构荷载减轻,减少结构的造价和投资。
这种材料比起grc 墙板,防水的效果更好;比起多孔砖墙,因其厚度仅100 mm 而节约了户内结构面积,故使用面积更大;比起轻钢龙骨t k 板墙,它的隔声质量更好。
建筑师并不是简单地整齐地安排空调室外机位置。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安装室外机的安全问题与大小不一的空调室外机,会给立面造型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此,我们在每户其中1 ~ 2间房间的窗台下,设计了假阳台(图2)。
这样的栏杆挡住了室外机,给城市一个较好的景观;安装安全,且室外机的热气散发快。
冷凝水统一组织排放到pv c 立管中,净化外墙,避免上下层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由于第5 层设有两间各为250 座的电影院,它所占用的空间已超出了第5 层的层高,且电影院大空间设计已将部分框架柱取消。
因此,在裙房屋顶上设计游泳池,显然是不可行的。
游泳池理所当然地设置在两塔楼之间的椭圆型联体的屋顶上。
六、结论
每一个训练有素的建筑师,都应该把技术革新于艺术创新作为己任”。
然而,每一座具体的建筑物,都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
这就需要建筑师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孜孜不倦地把技术革新与艺术创新注入特定的设计命题中,乃至建筑的每一个“小动作”对于精打细算的住户来说,早己在不经意之中有所觉察、有所感受。
该大厦以各种与众不同的特色设计,显示着建筑的个性。
它将成为我们探索超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方向的有益尝试。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追求平面流线清晰,分区明确;追求立面简法,色彩绚丽;追求空间尺度宜人,环境优雅;追求技术革新,建筑创新。
面对发展迅速的社会,我们将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追求更多更多。
参考文献:
[1]n e rv i p l 著.建筑的艺术与技术[m]黄运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李宏.新住宅要领——谈住宅的合理性[j]时代建筑,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