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面初步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29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结构:“常见天气系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3节是在前两节讲述的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三种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的概念,理解锋面的概念,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方面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锋面移动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了解寒潮的危害,认识其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4)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5)举例说明锋面系统对当地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采取读图分析法、对比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理解,通过比较,认识他们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2)设置一系列的设问和讨论话题,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
(3)锋面系统是由气流运动而产生的天气现象,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复杂的气流运动进行分解,变空间想象为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区分冷锋与暖锋。
(2)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某地区天气变化规律。
锋面气旋知识点总结气旋是大气中围绕着低气压区域旋转的大规模气流系统,根据其产生的地点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其中锋面气旋是一种由冷、暖空气之间产生的大规模气旋系统。
在气象学中,锋面气旋是一种在气温差异明显的区域,由于对流活动引起的大气环流现象,通常伴随着降水和不稳定的天气。
锋面气旋的形成与发展:锋面气旋的形成通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汇的地方,一般出现在前冷锋、前暖锋或者干冷锋的锋面上。
当暖空气和冷空气在锋面相遇时,由于两者密度不同,形成惯性较小的暖气体被冷空气迫使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流和降水。
同时,也产生辐散效应,从而使得低层空气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形成了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的特征:1. 大气环流活跃: 锋面气旋伴随着对流活动和降水,使得大气环流异常活跃,降水较为频繁。
2. 温度变化明显: 锋面气旋的形成是由于冷、暖空气的交汇,因此在锋面气旋区域气温变化明显,而且气温在短时间内往往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3. 天气多变: 锋面气旋通常伴随着多云、阵雨、雷雨等不稳定的天气,天气变化快速,时常雨光相夹。
锋面气旋的分类:根据锋面气旋的不同形式和产生原因,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锋面气旋有冷锋气旋、暖锋气旋、干冷锋气旋和气旋性锋面等。
冷锋气旋: 冷锋气旋是由冷锋产生的大规模气旋系统。
冷锋气旋的形成是由于冷锋与暖空气的交汇,暖空气被迫上升形成对流活动,同时也伴随着冷空气的辐散,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气旋系统。
暖锋气旋: 暖锋气旋是由暖锋产生的大规模气旋系统。
暖锋气旋的形成是由于暖锋与冷空气的交汇,暖空气向冷空气推进,形成较为平缓的坡度,由于暖空气较为稳定,因此气旋的活跃程度相对较小。
干冷锋气旋: 干冷锋气旋是由干冷锋产生的大规模气旋系统。
干冷锋气旋的形成是由于干冷锋与暖湿空气的交汇,产生较强的对流活动,伴随着干冷空气的辐散,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气旋系统。
气旋性锋面: 气旋性锋面是由大气环流形成的大规模气旋系统。
《冷锋与暖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介绍影响到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阐述天气现象形成原因,为第四节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等提供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锋面的形成原理2难点就是锋面分类及过境前中后的天气变化三课标分析1.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形成原理。
(2)介绍冷锋与暖锋的区别,掌控锋面过境前、过境时与过境后的天气变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本地的雨导入,深入探讨雨的构成原因,培育学生高度关注本地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从生活中辨认出地理问题的兴趣,培育学生勤奋好学动脑、擅于观测的好习惯,培养求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加之收看天气预报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介绍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也存有了一些对天气现象的初步的生活经验。
同时,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存有较强的求知欲。
对天气系统存有了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还比较强,这文言的目的就是并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下降至理性认识。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讨论法(3)探究性自学法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安阳人,安阳是我们朝夕相伴的家乡,每个人心中一定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那你最喜欢咱安阳的什么呢?(师生互动)我就偏爱安阳的雨!跟我一起,坐在窗前,品品雨,一年四季,春天的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可却潜藏巨大的能量,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几夜间,把大地装扮得绿意盎然,万紫千红。
夏天的雨,任性,泼辣,刚烈。
秋天的雨,安静,沉稳了些,冬天,银装素裹,冬雪皑皑。
安阳的雨,科学数据说明,夏季占到了64%,秋季19%,夏秋占到了83%。
夏秋多,冬春太少,那雨就是一点儿了不好还是太少了不好?(师生互动)如果我们能知道雨的成因,准确预报,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主动,从容,合理安排出行,提前预防和防范,将损失降到最低。
高考地理锋面知识点地理锋面是地球大气系统中不同气团之间相互接触和交汇的界面,是天气系统中产生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理锋面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将以详细的方式分析地理锋面的形成、类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地理锋面的形成地理锋面的形成是由于不同气团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
当不同温度、湿度和气压的气团发生接触时,就会形成地理锋面。
主要有暖锋、冷锋和锋槽三种类型。
1. 暖锋:暖锋是暖空气与冷空气的边界面,暖空气向前推进并覆盖冷空气。
暖锋的形成情况一般为暖空气相对密度小于冷空气,暖锋下的增温会使暖空气上升,产生降水和云系。
2. 冷锋:冷锋是冷空气和暖空气的边界面,冷空气向前推进并覆盖暖空气。
冷锋的形成情况一般为冷空气相对密度大于暖空气,冷锋过程中会形成较长时间的强降水。
3. 锋槽:锋槽是冷锋和暖锋相交处,锋槽中的空气上升比较剧烈,容易形成对流云和降雨。
二、地理锋面的类型地理锋面主要分为冷锋、暖锋和锋槽三种类型。
它们的形成和特点不尽相同。
1. 冷锋:冷锋是冷空气与暖空气的边界面,冷空气相对密度大于暖空气。
冷锋在缓慢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冷空气较为稳定,导致冷锋区降水范围相对较小,降水强度较大。
2. 暖锋:暖锋是暖空气与冷空气的边界面,暖空气相对密度小于冷空气。
暖锋在推进过程中,由于暖空气上升融化成云,形成层状云和降水,降水范围较广,但降水强度较小。
3. 锋槽:锋槽是冷锋和暖锋相交处,空气上升较为剧烈,容易形成对流云和降雨。
锋槽的降水范围相对较小,降水强度较大。
三、地理锋面的影响地理锋面的形成和移动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上。
1. 温度:地理锋面的形成会导致冷暖气团相互交汇,使地区的温度迅速变化。
暖锋过程中由于暖空气推进和增温,导致气温升高;冷锋过程中由于冷空气推进,导致气温降低。
2. 湿度:地理锋面是不同湿度气团的接触界面,会产生较大的湿度梯度。
暖锋过程中,暖空气的上升会带来大量水蒸气的凝结和降水;冷锋过程中,冷空气的推进会使得湿度降低。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天气学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学分:4 总学时:57 理论学时:46 实验(上机)学时:11适用专业:大气科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天气学原理是研究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科学。
该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之一,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侧重理论教学,主要介绍天气学的经典理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锋面理论、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概况、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天气学原理”课程,学生应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系统多维结构的建立,以及天气学理论和具体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相互融合,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分析方法,具有推导基本方程和公式的能力,初步做到利用天气学原理的知识解释和分析基本天气事实,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业务与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1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教学内容1.1旋转坐标系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熟练掌握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1.2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熟练掌握质量散度(质量通量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1.3大气尺度系统的控制方程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准静力处理,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
1.4“P”系统中的基本方程组掌握P坐标系的优越性,掌握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
1.5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熟练掌握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有关讨论,并会应用。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和影响某地的天气系统。
2、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天气变化趋势。
3、地理实践力:学会绘制锋面示意图,通过模拟锋面的形成过程,掌握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4、人地协调观:扮演天气预报员,为居民生产提供帮忙。
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以及对天气的影响难点:冷、暖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动画演示法。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气团(学生预习课本,自主找出气团、冷暖气团定义,并可以根据之前学的,明确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差异。
)1、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上的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属性相对稳定均匀的大团空气叫气团。
2、分类:根据气团本身的属性,以及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气温湿度密度天气冷气团暖气团注意:①在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只有锋面附近才可能有云雨现象,能否降水取决于暖气团水汽的含量。
②冷气团和暖气团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例如位于江淮地区的气团相比较我国北方是暖气团,相比较南方属冷气团。
二、锋与天气(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本的锋面示意图,能够明确锋面基本特点,阅读课本材料内容,知道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前中后的天气状况,这里上课时会给学生表演三中锋的形成过程)1、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到高空向________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________。
(2)锋面两侧______、湿度、______差异很大。
2、锋面分类(用动画演示冷暖锋过境时的天气)(1)冷锋与天气冷锋:是的锋。
结合课本P51冷锋相关内容及图示在右图冷锋示意图中标出冷暖气团的移动箭头、冷锋的表示符号、锋的运动方向及雨区位置。
人教版地理教案15篇人教版地理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天气与气候在s念上的区别。
2、记住影响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
3、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4、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各类图形,使学生学会综合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3、疑点锋面与气旋如何相互联系形成锋面气旋。
4、解决办法(1)在讲“锋面的分类”时,采用读图分析法,先让同学读图分析出哪种气团是主动移动的气团,依此来判断锋面的类型。
“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是比较抽象的,主要可采用画图分析法,让同学想象冷暖气团相遇后出现的天气变化。
(2)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综合性较强的知识。
它的形成书中并没有写出。
因此,可采用画图设问法来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逐渐深入问题内部了解其形成的原因,这样可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可采用综合分析法,通过抓住锋面的概念、对天气的影响、移动等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
三、课时安排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本节学生活动的重点放在画图读图分析问题。
通过教师一系列设问,来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寻找各种事物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冷锋的定义,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
(2)知道在冷锋影响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3)知道暖锋的定义,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
(4)知道低压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5)记住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6)知道高压系统的概念。
(7)记住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阅途“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图,学会区分冷锋和暖锋。
《低压、高压与天气》教学设计设计人:旅游与环境学院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
本单元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主题,以大气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从大气运动及其规律,大气常见天气系统,以及气象灾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体系编排。
而大气常见天气系统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又是后面内容的铺垫。
在大气常见天气系统这一节中,着重阐释了影响我国几种重要的、常见的天气系统:锋(冷暖锋、准静止锋)和高(反气旋)、低(气旋)压系统。
在本章第一节讲述大气运动时,已经提及“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了地面附近气压差异(高低气压差异)进而形成了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空气环流(即热力环流)”,这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了基础。
本课时进一步引申把高低压系统与天气系统联系起来,由简单到复杂,由微观到宏观,对学生知识能力是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而第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锋与天气,其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为本课时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时:一课时(45′)3、教材结构:低压、高压与天气4、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⑴、教学重点: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依据: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除锋面系统外,还有高低压系统。
它对我国宏观气候形式——季风气候形成与维持有重要作用。
例如,我国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梅雨与伏旱天气;夏季沿海地区出现的台风气象灾害,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以及我国春秋频繁爆发的寒潮等,都与不同时段控制我国的高低气压系统有关。
另外,掌握了高低压系统及其气流形式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为以后学习或生活以及发展性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低压、高压的定义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关系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低压(气旋)、高压 (反气旋)与天气 低压(气旋)及其天气 高压(反气旋)及其天气⑵、教学难点: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地区天气情况分析。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反思1、多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能够图文对照,直观地再现地理事物。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泛泛使用,反而适得其反。
2、学案的使用。
学案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课堂教学就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来解惑,而且也可以解决新课标案例多、学生活动多所带来的课堂容量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问题。
学案的练习可以求精不求多,从而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3、教学活动的设置。
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创造性,课堂便是学生发展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置教学活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的难点。
第一课时锋与天气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气团的概念和分类,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2、会用比较法分析各种锋面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锋面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3、理解在天气图上,冷锋的降水在锋后,暖锋的降水在锋前这一特点。
4、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各种锋面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自主探究】带“※”的空格不需掌握,大家可以自主探究。
运用比较法分析三种锋面的天气过程,归纳。
生试卷试题项目对比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示意简图※概念雨区位置※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符号我国天气实例【自我评价】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锋示意图。
(2)A、B、C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地,气温最低的是地,气压最高的是地。
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试卷试题 C. 工作之余化学教案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3)属阴雨天气的是地。
(4)A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①锋面过境时;(3)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左右化学教案其可能原因是(写出两种):①▲②锋面过境后。
A试卷试题第一句的“以”化学教案在;第二句的“以”化学教案介词化学教案按照试卷试题B试卷试、。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锋面,掌握气团性质、锋面雨区和锋面天气过程的分析2、掌握气旋、反气旋气压、气流状况和天气的分析3、理解锋面气旋,初步学会天气形势图的判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培养科学思辩能力,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与重点●教学重点:锋面和锋面气旋的分析。
●教学方法:课件材料引导、教师讲解●课时:2●过程:【引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提问:各种天气的形成和复杂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气团及分类】1.概念: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引导】陆地表面与海洋表面物理属性及形成的气团有什么差别?【点拨】从不同下垫面温度、湿度、大气稳定等提示学生理解气团的形成与性质。
2.气团分类按性质分类:冷气团和暖气团【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锋面,影响天气。
【锋面系统】1.形成【导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锋面及水平方向的范围,分析不同气团相遇后的位置变化,锋面两侧为“暖上冷下”。
[活动]三幅图判断出锋面图【播放动画】“冷、暖锋的形成”【导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教材图2-35、图2-36两幅示意图,观察不同颜色箭头运动方向所代表的气团,讨论分析出锋面是狭窄且倾向冷气团一侧的平面。
2.分类及符号【提问】据以上对示意图的观察,锋面如何划分?为什么?【点拨】引导学生从图示箭头来辨认。
以其势力强弱来区分冷暖锋。
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被动抬升,则为冷锋。
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爬升,则为暖锋。
【学生辨别】绘制或出示冷暖锋符号示意图,引导学生辨别、并分析其移动方向,区分锋前与锋后等概念。
3.锋面活动与天气变化特点【投影】自制《未来48小时冷暖锋过境天气变化对比图》【导读、导思】①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单一气团至主导气团再到单一气团”的动态变化中,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等有何变化,天气状况有何差异。
天气变化教学设计精选6篇《天气变化》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⑴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⑴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⑴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2、低压、高压系统。
(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