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20.66 KB
- 文档页数:8
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设计说明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3、《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07)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二、主要工程设计1、旱地坡改梯:旱地坡改梯施工包括定线、剥离表土、清基、砌筑田坎、回填平整、表土复位等工序。
旱地坡改梯流程(1)梯地定线a、根据梯地规划确定为梯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上到下划一中轴线。
b、根据梯地断面设计的地块表面斜坡线,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地的斜坡中线基点。
c、从各台梯地斜坡中线基点出发,用水准仪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地的施工清基线。
d、定线过程中,遇局部地形复杂处,应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
(2)清基以各台梯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60cm宽,作为清基区。
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25cm,暂时堆在下方,施工中与整个地面保留表土结合处理。
将清基区的基础清理稳固得基岩或底土层,并清除石砾等杂物(如有洞穴及时填塞),整平,夯实。
(3)修筑石坎块石之间应互相嵌实咬紧,石缝错开,分层砌筑,石坎基础必须臵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垮塌。
(4)保留表土表土逐台下翻法。
适用于坡度较陡,地块表面较窄(10m以下)的梯地。
步骤如下:整个坡面梯地逐台从下向上改造,先将最下面一台地块表面修平,不保留表土。
当第一台梯地回填平整后,将第二台拟修梯地地块的表土取起,翻移到第一台地块表面上,均匀铺好。
第二台梯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地地块的表土取起,翻移到第二台地块表面上,均匀铺好。
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
(5)修平田面将地块表面分成下挖上填和上挖下填(即挖高填低)两部分;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地坎下方取土,填到地坎上方。
水利工程行业:证书编号:XXXXXXXXX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承担单位:XXXXXX编制单位:XXXXXXXXXXXX编制日期:2016年9月16日XXXXXXXXX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承担单位:XXXXXX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XXXXXXXXXXXX(签章)项目负责人:(签章)编制人:(签章)编制日期:2016年9月16日项目特性表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述 (1)1.2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 (1)1.3项目建设容和投资 (5)第二章项目概况 (8)2.1自然条件 (8)2.2社会经济条件 (11)2.3土地利用现状 (12)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6)3.1基础设施条件 (16)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7)3.4公众参与 (18)第四章新增水田来源分析 (19)4.1项目区新增水田来源 (19)4.2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 (19)第五章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0)5.1可供水量分析 (20)5.2需水量分析 (21)5.3平衡分析 (21)第六章工程总体布置 (23)6.1总平面布置 (23)6.2土地利用布局 (24)6.3工程平面布置 (28)第七章工程设计 (30)7.1工程建设标准 (30)7.2土地平整工程 (30)7.3灌溉与排水工程 (31)7.4田间道路工程 (34)第八章土地权属调整 (35)8.1土地权属现状 (35)8.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5)第九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8)9.1施工条件 (38)9.2施工总布置 (38)9.3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39)9.4工程总进度计划 (43)第十章实施管理与后期管护 (45)10.1实施管理 (45)10.2实施管理 (45)10.3后期管护 (46)第十一章水土保持及环境评价 (47)11.1设计依据 (47)11.2项目区概况及水土流失现状 (47)1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及分区 (48)11.4水土流失预测 (49)11.5水土流失防治 (50)11.6水土保持监测 (53)1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54)11.8环境状况 (55)11.9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56)11.10环评总结论 (57)第十二章投资预算 (58)12.1编制说明 (58)12.2预算成果 (68)12.3资金筹措 (68)第十三章效益分析 (69)13.1社会效益分析 (69)13.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70)13.3经济效益分析 (71)13.4水田质量分析 (72)第十三章附件 (74)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XXXXXXXXX,项目区总面积为10.8271公顷,折合162.41亩。
设计说明一、概述翔安区后滨(内林片)商住用地包括A地块、B地块、C地块,总面积79476.006 m2;本次设计包括场地平整、临时配套设施(雨水管、排水沟、洗车台等)。
二、设计依据及依据资料1、地形图及规划资料;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及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二、设计原则1、充分发挥地块潜力,节约用地;2、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3、场地竖向与周边现状或规划道路标高相协调;4、满足场地排水及防洪规划的要求;5、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节省投资;6、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三、设计要求1、满足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2、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3、满足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4、满足城市用地坚向设计,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四、设计概要1、标高控制及主要工程量根据地块周边道路规划标高及地形地势对该地块进行竖向控制。
主要工程量如下:计算说明:②=①×0.5;⑤=②+③;⑥=④。
2、场地内沟渠、池塘回填土方所涉及工程量已计入以上工程量表中。
3、A地块北侧、C地块西侧采用挡墙防护,另行设计;本次设计已扣除A地块北侧、C地块西侧边坡及挡墙断面体积所占填方数量。
4、技术标准(1)场平设计标高与周边场地有高差处,填方段采用1:1.5,挖方段采用1:1的坡度与周边场地顺接。
(2)方格网规格尺寸为20米×20米。
(3)用地范围内基底上的树墩及主根应拔除,草皮、垃圾应清除,场地表层的耕植土及腐殖土应清除。
(4)回填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碎石)。
(5)回填土方应分层压实,压实度≥87%(重型标准),由中央逐渐向四周填筑压实,每层松铺厚度30~50cm控制。
农田项目土地平整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农田土地平整工程是指对种植作物的土地进行整体平整处理,保证土地表面平整,能够提高灌溉效率,改善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土地平整工程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程,对农田水利工程、种植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针对某地40亩水田的土地平整工程展开。
二、工程背景某地区位于中国南方,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宜湿地农作物种植。
然而,由于地势较平坦,土地过于平整,导致部分地块积水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有必要对40亩水田进行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土地排水情况,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三、工程内容1. 土地调查在进行土地平整工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地形、土壤、排水情况等各项指标,为平整工程的具体实施提供详细数据支撑。
2. 土地设计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制定土地平整设计方案,包括确定土地平整的面积、方向和坡度等,并确定最佳土地平整工程方案。
3. 土地清理对土地上的杂草、石块等障碍物进行清理,保证土地平整的顺利进行。
4. 土地整平通过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整平处理,确保土地表面平整,达到农作物生长的要求。
5. 土地排水对土地进行排水处理,采取合适的排水设施,保证土地排水通畅,提高土地排水效率。
6. 土地施肥在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后,进行土壤施肥,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四、工程施工流程1. 土地调查:由专业人员对土地进行调查,获得土地的详细数据。
2. 土地设计: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制定土地平整设计方案,并确定土地平整的具体工程内容。
3. 土地清理:对土地上的杂草、石块等障碍物进行清理,为后续平整工程做准备。
4. 土地整平:通过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整平处理,保证土地表面平整。
5. 土地排水:对土地进行排水处理,采取合适的排水设施,确保土地排水通畅。
6. 土地施肥:在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后,进行土壤施肥,增加土地肥力。
五、工程设备1. 土地平整机械设备:推土机、平地机、打浆机等。
土地平整-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土地平整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土地平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高效、安全、可控。
2. 施工前准备2.1 土地勘测:通过对土地性质、地形、地貌等进行勘测,获取必要的基础数据,为施工过程提供准确的信息。
2.2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土地勘测结果,结合工程需求和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平整区域划分、设备和机械选型等内容。
3. 施工过程3.1 清理工作:清除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和垃圾,确保施工区域清洁。
3.2 挖掘工作: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挖掘设备进行土方开挖,保证土地平整度和坡度要求。
3.3 填土工作: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采用合适的填土材料进行填筑,保证填土的稳定性和均匀度。
3.4 复盖工作:将土地表面复盖材料进行均匀铺设,保护土地表面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5 压实工作:使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对填土进行压实,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4. 安全保障4.1 工地安全: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4.2 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查:在施工前对各种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4.3 紧急救援措施:在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人员,及时对突发情况进行应对和处理。
5. 施工质量控制5.1 监测与检查:通过监测和检查,对施工过程中的土地平整度、填土均匀性等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5.2 质量验收:对土地平整施工的质量进行验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6. 环境保护6.1 土壤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土壤,避免土壤的水、风侵蚀和污染。
6.2 废弃物处理:妥善处理施工产生的废弃物,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7. 后续工作7.1 绿化恢复:在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后,进行绿化修复工作,使土地恢复原有生态环境。
7.2 文件归档:对土地平整施工的相关文件进行整理和归档,便于后续管理和查阅。
场地平整设计说明嘿,咱来说说场地平整设计这档子事儿啊!你可别小瞧了它,这就好比给一个大场地来个精心的“梳妆打扮”。
想象一下,一块凹凸不平的地,就像一个人头发乱糟糟的,那多难看呀!所以场地平整设计就是要把这“头发”给理顺咯。
那怎么个整法呢?首先得好好量量这块地,就像给它量身定做衣服一样,尺寸得搞准了。
知道哪儿高哪儿低,心里才有数呀。
然后呢,根据实际情况,该挖的挖,该填的填。
这可不是瞎挖瞎填啊,得有计划,有策略。
比如说,有个大坑,那咱就得找些合适的土来填上,还得压得实实的,可不能马马虎虎。
不然以后在上面建东西,还不得歪七扭八的呀。
这就跟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呢!要是不重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说不定哪天就出问题啦。
还有啊,场地平整可不只是把地弄平这么简单。
还得考虑排水呢!你想想,要是下了大雨,水都积在那儿,那不就成小水塘啦。
那多不方便呀,还可能会损坏场地呢。
所以得设计好排水的通道,让水乖乖地流走,别在这儿捣乱。
而且呀,场地平整还得考虑周围的环境呢。
不能光顾着自己这块地,还得和旁边的衔接好呀。
要是整得太突兀了,那多不协调呀。
你说,这场地平整设计是不是很重要呀?这可关系到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呢。
要是一开始就没整好,那后面的麻烦可就多了去了。
就好像走路一样,第一步没走好,后面可能就会跌跟头呢。
咱再想想,要是一个大广场没整好,地面坑坑洼洼的,人们走在上面都得小心翼翼的,那多别扭呀。
或者一个工厂的场地没整好,机器设备放上去都不稳当,那还怎么生产呀。
所以呀,可别小看了这场地平整设计,它就像一个魔术大师,能把一块普通的地变得平平整整、漂漂亮亮的。
让人们在上面舒舒服服地活动、工作、生活。
这多好呀!总之呢,场地平整设计是个细致活儿,得用心去做,不能马虎。
只有这样,才能整出一块让人满意的场地来。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平整场地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平整场地工程是指对某一地块进行土地平整处理,以满足土地开发后续施工需要的工程。
这种工程多表现为对地面进行整体排整,调整地面高差和坡度等,使地面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状态。
平整场地工程广泛应用在工业园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后续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二、工程目标本次平整场地工程的目标为对位于xxx地区的工业园区进行土地平整处理。
主要任务包括:1.对场地进行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整体排整,调整地面高差和坡度,使地面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状态;2.清理场地上的杂草、杂物,使场地整体清爽干净;3.确保完成工程后,场地能够满足后续施工的需要。
三、工程内容1. 土地勘察和测量在工程开始前,需要对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场地的整体情况,包括地形、土壤性质、地面高差和坡度等。
同时还需要对场地进行测量,确定整体平整需要的面积和高差等参数。
2. 土地整体排整针对勘察和测量的结果,确定整体排整的方案和方法。
可以采用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对地面进行整体的排整和调整高差,以满足后续的设计要求。
3. 场地清理在排整完成后,需要对场地上的杂草、杂物进行清理,使场地整体清爽干净,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4. 土地保护在工程进行过程中,需要保护好周边植被和其他环境设施,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 施工材料和设备本工程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主要包括推土机、挖掘机、清理设备、平整工具等。
四、工程步骤1. 土地勘察和测量根据勘察和测量的结果,确定整体排整的方案和方法。
2. 施工前的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清理和保护工作。
3. 土地整体排整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整体排整,调整地面高差和坡度。
4. 场地清理对场地上的杂草、杂物进行清理,确保场地整体清爽干净。
5. 工程验收经过整体排整和清理后,对场地进行验收,确认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六、施工方案1.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施工经验和技能,保证施工质量。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包括但不限于: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2.《****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3.川国土资发[2007]53号文。
5.土地整理相关政策、文件及规范。
6.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相关规范二、设计原则土地平整是土地整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平整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平整,使土地更适合耕作、种植或其他的需要。
项目区土地平整强度除受地形地貌、灌溉水源和灌排水情况的影响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向。
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要求、土地利用方向、农田耕作、灌溉排水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等要求。
1.因地制宜,土层厚度达到60厘米以上,土壤耕作层20厘米以上,且坡度在100以下,整理成水平梯田、地;土层厚度达不到60厘米以上,土壤耕作层20厘米以下,且坡度在100以上,整理成梯地。
2.土方平整为局部平整原则,根据地形、地面高程采用部分田块间区域平整。
3.坡地改梯地坡度不超过25°,且避开成片林地、园地、和农房,土埂埂高根据坡度和梯田宽度确定,原则上不超过1.5m。
4、不破坏原有灌、排水系。
5、为减少农民的损失,土地平整选择在大春收割后,小春播中前时段进行。
6、土方在一个小区内就地平衡。
7、为不增加土地平整工程量,和减少对耕作多年的耕地的保护,减少对表层耕作土的破坏,相临田、土块高程在0.3米范围内的并在一块,以上的并在另一块。
三、土方量计算设各断面面积分别为F1、F2、…、Fn,相邻两断面间的距离依次为L1、L2、…、Ln,则所求土方量为nnn LFFLFFLFFV2221232121++++++=-式中:V——相邻两横断面间的土方量m3;F1、F2、…、Fn——相邻两断面的挖(或填)方断面面积m2;L1、L2、…、Ln——相邻两横断面的间距m。
四、土地平整重点区(灌溉水田)的土地平整设计:1、土地平整要根据平整区的地形、地貌、地面高程来进行,并不破坏现有灌、排水系为原则。
土地平整工程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二、工程设计1.项目范围本项目的土地平整范围为XXX平方米。
2.原土地状况分析对原土地进行详细勘测和分析,了解其地形、土壤质量和地下水状况等,以确定后续平整工作的方案。
3.设计方案根据原土地状况和后续建设的需求,设计出适合的土地平整方案。
考虑到土地的平整度、排水能力和土壤质量,采取综合措施来实现平整效果。
4.设备和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土地平整机械设备和相关建材,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
三、施工前准备1.场地清理清理工地上的杂草、废弃物和其他障碍物,为施工做好准备。
2.设备检查和维护对土地平整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有故障或损坏,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土地平整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施工方案1.破碎和局部填平对土地表面不平的部分进行破碎和填土,使其与周围地面平齐。
2.土壤调整和排水根据需要调整土壤的含水量和质地,保证土壤的密实度和排水能力。
可以采用加水、翻耕和排水设施等措施进行调整。
3.土地压实使用压路机等设备对土地进行压实处理,提高地面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4.补种和覆盖在土地平整完成后,进行补种和覆盖工作,使土地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播种草籽、栽植绿化植物和覆盖保护层等方式进行。
五、质量控制1.工地监测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包括土地平整度、排水状况和土壤质量等。
2.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土地平整的各个阶段、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等。
以备后续质量验收和维护管理。
3.质量验收在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后,通过专业验收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确保土地平整度和排水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六、安全保障1.安全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他们遵守安全作业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和防护用具。
3.定期维护检查对土地平整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事故风险。
平整土地-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提供平整土地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
平整土地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施工措施,将不平整的土地表面进行整平并达到预定的要求。
本文档将介绍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作业流程、时间安排和风险控制措施。
2. 目标平整土地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 实现土地表面的均匀整平,满足居民和工业需求;- 提高土地可利用率,提供更多开发潜力;-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
3. 作业流程3.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详细调查土地情况,包括地质、土壤、地形等参数;2. 制定平整土地的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标高、坡度等要求;3. 编制施工计划,包括工期、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的安排;4. 购置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2 施工过程平整土地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清理现场,清除杂草、障碍物等;2. 开展土方开挖和填方工作,通过填方将低洼处填平,挖方腾出土方;3. 进行表面整平,利用施工设备(如推土机、压路机等)进行土地表面的平整;4. 检查土地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进行检测;5. 进行补平工作,对于不平整的地方进行修正;6. 进行最后的检查,确保土地平整度满足要求。
4. 时间安排平整土地的施工时间安排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以下因素:- 工程规模:平整土地的面积大小;- 施工条件: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工作量:施工人员和设备的数量。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期计划,确保施工按时完成。
5. 风险控制在平整土地的施工中,存在一些风险,如土地塌方、设备故障等。
为了降低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施工现场管理;2. 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3. 加强土地调查工作,了解土地特征,减少意外风险;4.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6. 结论平整土地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实现土地开发和改善土地利用的重要环节。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南水北调第x标段古庄店乡xx村,受南水北调工程项目部及古庄店乡政府委托,对该村耕地取土、占地堆土,进行平整还耕的设计。
二、相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标准》(TD/T1011~1013-2000)?(3)《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0-200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三、主要工程设计1、条田施工(1)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宜选用南北向。
在水蚀区,耕作田块宜平行等高线设置;在风蚀区,应与当地主害风向垂直或与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45°方向布置。
(2)田块形状:耕作田块的形状应布置成矩形;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布置成其他规则的四边形。
(3)田块长、宽:耕作田块长、宽应综合考虑田块面积、种植制度、机械作业要求、灌溉排水要求,同时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限制布设;条田规模宜为6-15hm ㎡。
(4)田面高程:耕作田块田面高程应在常年涝水位20c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田面高程应在常年地下水位80cm以上,相邻田块高差不宜超过50cm。
(5)田面坡度:耕作田块田面纵坡方向一般与自然坡降一致,坡度大小与灌水方向和土质情况有关。
土地平整后,田面比降应满足灌排要求。
畦灌田面的坡度应根据土壤通透性和畦长不同而定,一般以1/200-1/500为宜,旱地田面坡度应限在1/500以内。
(6)田面平整:土地平整后耕作田块平整度应使田面高差在±5cm内。
2、表土保护土地平整时应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以保持土壤肥力。
旱作地区宜在挖方处剥离表土30cm,填方超过50cm时,必须将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层厚不低于30cm 为宜。
3、客土回填土地平整区耕作层土壤厚度达不到作物生长所需图层厚度时,应进行客土回填。
确定土地平整方案时,尽可能使项目区土方挖填平衡。
需要进行客土回填时,应考虑下列要求:①客土土源要尽量接近项目区,一般不超过3km。
②耕作层的客土宜选用质地较好、未污染的土壤,且不应含有石块、石砾、瓦片等。
③保障取土区的安全,土源地避开铁路、公路路基,大江大河及水库堰塘的堤岸。
④取土应与当地的塘堰清淤、河流清障、道路修建、鱼池开挖等相结合。
⑤填土应留有不低于20%的虚高。
⑥客土回填后的耕地图层厚度应不低于40cm,耕作层厚度应在30cm以上,耕作层地力应满足适种农作物的基本要求。
4、修筑田坎?地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
?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
修筑中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水平升高,不应出现各段参差不齐,影响接荐处质量。
地坎升高过程中根据设计的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
随着地坎升高,坎后的地块表面也相应升高,将坎后填实,使地面与地坎紧密结合在一起。
5、修平田面将地块表面分成下挖上填和上挖下填(即挖高填低)两部分;地坎线上下各1.5m 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地坎下方取土,填到地坎上方。
其余地块表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地块表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
这样可提高工效,节省劳工。
地块表面挖、填任务基本完成后,应用水准仪检查是否达到水平(或按设计要求的纵向比降)。
要求误差不超过1%。
?3、土坎修筑?土坎顶宽30cm,高出平整后的土面20cm,下部坎高根据坡面倾角和梯田宽度计算确定,起坎宽度视地面坡度确定,田坎外侧水平角度为75°,内测水平角度为85°。
在夯筑土坎时,应清除新旧土接触层的杂草,土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等杂物,修筑是分层夯实,每层约0.20m,夯实后约0.15m,其压实度必须达到90%。
土坎应随弯就直,照面平整,不起波浪。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3、《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二、设计标准1、项目区内道路设计标准:田间道路面宽3.0m(不含路肩),田间道路断面顶宽3.6m(含路肩),两边路肩各宽30cm,为泥结石路面;路面荷载等级:汽-10;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2、生产路填筑要求:路面高出田面0.30m,路面结构用砂碎石铺厚0.10m,路基夯填土厚0.20m。
新修生产路要求保证有0.20m夯填土,整治生产路要求路基夯实。
?3、桥涵等建筑物均按5级设计。
?三、基础资料?1、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乡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2、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乡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图?3、项目区1:2000实测地形图及1:500部分道路测量图。
?四、主要建筑物设计?1、田间道设计?根据项目区道路布置原则,结合项目区内现有道路情况进行道路布置,田间道共29条,总长18158m。
其中xx村x条、xx村x条。
?路面设计:建设指标:田间道路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建设指标详见下表田间道路建设指标2、路面结构与材质:(1)田间道路面结构一般设为两层:面层和基层。
(2)田间主道路面宜采用混凝土路面或沥青碎石路面;田间次道路面宜采用沙石路面或泥结石路面。
路面基层材料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等半刚性材料,也可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稳定粒料(土)、填隙碎石或其他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3)田间道路面,应高出地面0.30?m以上。
(4)碎、砾石等砾料路面路拱坡度一般采用2.5%~3.5%。
(5)不同材料类型的田间道路面面层和基层厚度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不同材料类型的田间道路面面层和基层厚度指标3、路基设计:(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3)路基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禁用种植土、表土、杂草或淤泥等材料填筑。
浸水部分的路基,宜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土、石填筑,如碎石、砾石、片石等。
填筑材料粒径和压实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表7.2.2.1 填方材料的粒径和压实度(4)一般路基、沿河路堤的挡墙宜采用浆砌石砌筑,同时应与路旁的沟渠衬砌结合起来修筑,堤或墙顶宽度不应小于30?cm,高度不小于50?cm。
(5)对土质松软的路基应采用三合土或石灰土回填并压实。
(6)路基的护肩可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砌筑,应与路旁的沟渠衬砌结合。
路肩采用浆砌石时,应用水泥砂浆勾缝、抹面、压顶。
(7)路基工程的石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砌筑砂浆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7.5的水泥砂浆。
4、路基高度: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出路基两侧田面0.15?m以上。
5、纵断面设计①纵断面应坡度平缓,起伏均匀,宜与农田纵坡一致。
②田间道最大纵坡度值:平原地区不宜大于6%;丘陵地区不宜大于11%。
最小纵坡度值应满足(雨、雪)排水要求,宜取0.3%~0.4%,多雨地区宜取0.4%~0.5%。
③田间主道纵坡连续大于5%时,坡长应不大于500?m。
否则,必须在限制坡长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不应小于100?m。
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田间主道的缓和坡段长度不应小于80?m。
④田间次道纵坡连续大于5%时,坡长应不大于300?m;否则,必须在限制坡长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不应小于100?m。
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田间次道的缓和坡段长度不应小于50?m。
2、生产路设计项目区内布置生产路7条,总长6722m,生产路路面宽1.0-2.0m泥结石路面。
? 生产路填筑要求:生产路路基可采用天然土基层。
生产路面宜采用素土夯实路面,对一些特殊要求的地方可采用泥结石、碎石等路面。
素土路面土质应具有一定的黏性和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压实系数不宜低于0.95。
采用泥结石面层时,厚度宜为8-15cm,石材强度不应低于MU30。
生产路路面应高出田面0.15m。
生产路纵坡与农田纵坡基本一致,可不设路肩。
五、施工要求?1、道路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土方开挖→路床验槽→地面原土打夯机夯实→路肩修筑→回填压实度检验→路面铺填→交工验收?2、道路土方开挖施工??由于开挖深度较浅,拟安排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配合挖装运土,在接近基底范围时,由人工辅助开挖修坡、修底。
?3、原土夯实??采用轮胎式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具体碾压参数届时由现场确定。
在构筑物边角碾压机械不易压实及靠近构筑物1m范围内不宜采用压路机压实的部位,辅以小型打夯机夯实。
?4、路肩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路肩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埋深一般不应小于20cm。
(2)路肩砼埋块石质量应埋块石砼施工规范要求,砼施工满足砼施工规范要求,所埋块石满足埋石质量要求,所埋块石占砼体积为30-40%为宜,具体多少需经施工时试验时确定。
?5、垫层施工?垫层的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料,铺设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碾压的应按要求进行碾压;对于片石灌砂垫层应进行片石摆设,片石要留有够大的缝隙以便灌砂,灌砂时应用水来保证密实,灌满后还应进行碾压。
?6、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施工流程如下:路基填筑验收合格→路肩砌石施工→路床压实整形→泥结碎石面层摊铺、压实? (1)路基填筑压实作业:填料在铺料、平整、洒水润湿,并要求洒水后进行碾压压实,碾压遍数通过试验确定。
拟选用YZ-12T振动碾,采用进退错距法,进行施工碾迹搭压宽度不应小于0.1m,碾压时行驶速度为2km/h。
搭接位置不小于平行路轴线方向0.5m,顺道路轴线方向行驶,机械碾压不到的边角部位,采用12马力蛙式打夯机夯实,局部人工夯实。
在路肩砌筑施工完毕后施工,即可用汽车运砂、碎石料至施工地段上进行路面面层施工,用人工运至现场工作面上进行摊铺,摊铺的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碎石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且级配良好、不得有超粒径的现象发生,不得含有石粉、碎石里不得含有风化石或软石。
?(2)泥结碎石路面层施工?①准备工作。
包括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和拌制泥浆。
泥浆按水土体积比0.8:1—1:1进行拌制,过稀或不均匀,都将直接影响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②摊铺碎石料:将事先准备好的石料按松铺厚度一次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