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39 KB
- 文档页数:3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并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寓言中人物的形象,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的内容,概括寓意。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寓言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理解不同寓言所传达的不同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很多寓言故事,比如《坐井观天》《揠苗助长》等,这些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看看它们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二、知识备查1.介绍寓言的相关知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通常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的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介绍《伊索寓言》和《列子》《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三、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赫拉(hè)宙斯(zhòu)庇护(bì)雕像(diāo)爱慕(mù)虚荣(róng)溉汲(gài jí)中伤(zhòng)躇步跐蹈(chú cǐ)舍然(shì)寝食(qǐn)2.讲解字音、字形和字义“赫”“宙”“庇”“雕”“慕”“荣” 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溉汲” 的意思是打水浇田。
“中伤” 的意思是伤害。
“躇步跐蹈”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 同“释然”,解除、消除的意思。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等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重点)3、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难点)教材分析:《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是《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寓言学习的文本。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学习文本,除寓言外,还有童话、神话等。
因此,结合单元的学习要求,本课的教学应关注到对寓言文体的了解(寓言的概念、特点等);对寓意准确而丰富多元的把握;还要对寓意的传达方式(如讽刺)及效果有初步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班有81名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策略:谈话法、朗读指导法、练习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动画片,猜猜它们选自哪个故事?(放动画片)猜到了吗?没错,它们就是龟兔赛跑、狼和小羊、农夫和蛇。
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寓言。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快速打开书132页,根据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快速完成题目,完成了举手。
师:好,你来回答。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圈起来,并在旁边批“哲理性”“讽刺”。
(生批注)师: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今天我来学习24课《寓言四则》里的第一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首先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全班齐读一遍。
二、新授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寓言选自《伊索寓言》,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伊索及他的《伊索寓言》,全班齐读一遍。
伊索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要读懂这则寓言,了解故事里人物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大家齐读一遍。
赫耳墨斯是宙斯和赫拉的下一辈,官职也比他们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物,他在故事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师: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课文朗读并给红色字注音,等下我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4.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其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寓言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怎样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对表达寓意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寓言四则》,一起来领略寓言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伊索(约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三)字词积累1.赫拉(hè)2.庇护(bì)3.量(liàng)较量(liáng)测量4.溉汲(ɡài jí)5.星宿(xiù)6.耶(yé)7.杞(qǐ)8.中伤(zhònɡ)9.躇步跐蹈(chú cǐ)10.舍然(shì)(四)整体感知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
明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己的雕像估价过高而遭遇尴尬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4《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 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寓言谈起。
二、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
全书共160篇,结构完整,自成体系。
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4)《杞人忧天》选自《列子》,战国时代列御寇所编。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三、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 介绍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119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2)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第24课《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投影显示: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寓言四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吕氏春秋》《列子》的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故事语言简练、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分析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提高自己分辨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1.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穿井得一人》(一)情境导入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重点字读音。
(1)读准字音溉汲:(gài)(jí)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要求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3.翻译课文(1)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出不会翻译的字词句。
(2)小组讨论探究疑难字词。
24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则寓言。
2.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3.探究四则寓言表现的情景和道理,多角度概括寓意,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应有的启示。
4.朗读寓言,品味语言,体会寓言的讽刺语言。
5.学习运用想象的方法写作,培养想象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四则寓言表现的情景和道理,多角度概括寓意,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应有的启示。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想象的方法写作,培养想象写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捕鱼教学法:学习课文和学习生活同步,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在阅读课堂完成写作全程指导,然后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进一步理解课文,以写促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却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能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
二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理解寓意,领会寓言反映的深刻道理。
1.通读课文,领会课文反映的道理。
学习方法:围绕预习提问“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什么情景和道理?”进行探究,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后小组交流,老师归纳。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反映的是商人庇护神赫耳墨斯变成凡人来到雕像店,想了解自己受到多大尊重的情景。
他先问雕像者他父亲宙斯的雕像多少钱,然后问他母亲赫拉的雕像多少钱,最后问他自己的雕像多少钱,得到的回答是“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2.作者生平和创作生活。
预习和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不同于作者介绍,不要把作者介绍当做语文知识来死记硬背,而是当作生活情景来学习,像作者那样成就人生、成就事业,并自主评价作者的创作。
24 寓言四则
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胜过所有的神,显
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直前。
从蚊子
)相同点:结构相同。
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蛛,怎么样,被我
这时,一只青蛙跃身而起,吐出了编三:
的是一只谦虚的蚊子。
学习
目标 1.翻译课文,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重点)
2.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中之有光耀者,
?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
表。
爸爸参加公司聚会时,不小心把饮料洒在
)小明居住的屋里,他家的天花板漏水了,小明每天都担心楼上的地板会掉他想:地板掉下来的时候,如果我正在冲凉怎么办?
)猫和老鼠。
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
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布置寓言故事情节。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在学习后两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是和学生合作一起翻译课文,试着翻译,现问题时,教师纠正。
可是,在最后一点翻译时,还是陷入了教师为主这个泥潭,出现了失误。
在以后的教学中,。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4《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
版
24.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 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
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分别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寓言。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
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
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 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明确: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
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 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怎样的的形象?
明确: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虚荣心强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 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方法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入手分析)
明确:智谋得当,轻便灵活,抓住狮子的弱点一一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2. 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明确:骄傲、得意忘形(“吹”、“唱” 动作描写)
3. 本则寓言有什么寓意?
明确:诫人讽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告们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谨慎行事。
(三)学习《穿井得一人》
1.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明确: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 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
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
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三)学习《杞人忧天》
1•“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2.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 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4. 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四、课堂总结
“寓言”就是以深刻的道理寄托小故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道理,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只所以简短。
它最基本特征在于教训和讽刺。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寓言
所交给我们的道理,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易发现的道理,精致的过好每天的生活。
五、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故事一寓意
故事情节:心理、神态、语言
人物形象: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
蚊子:冲、咬T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T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预习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教学反思
本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24课。
寓言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性质,常常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把不易理解的道理寄托在具体通俗形象的故事里,尤其适
合少年儿童。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汉语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这篇文章的重要理念。
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堂。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
寓言所交给我们的道理,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易发现的道理,精致的过好每天的生活。
教学程中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讲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