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经济法学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8.21 KB
- 文档页数:1
华南理工·经济法学随堂练习经济法学绪论第1章经济法得概念与历史1、1 经济法得概念1、(单选题) 下列问题属于政府失灵表现得就是( )A、公共物品供给不足B、外部负效应C、腐败寻租D、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垄断行为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单选题) 关于经济法得调整对象,表述错误得就是( )A、经济法得调整对象就是调制关系,包括宏观调控关系与市场规制关系B、宏观调控关系主要包括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与计划调控关系C、市场规制关系主要包括反垄断关系、反不正当竞争关系与消费者保护关系D、经济法调整所有得经济关系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经济法得特征( )A.国际性B、现代性C、经济性D、规制性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经济法得现代性( )A、精神追求上得现代性B、调整方法上得现代性C、产生基础上得现代性D、制度建构上得现代性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判断题) 经济法学就是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经济法得产生、发展规律得法学学科。
(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6、(判断题) 在英美法系国家,既有“经济法”之名,也有“经济法”之实。
(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7、(判断题) 经济法就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得过程中发生得社会关系得法律规范得总称。
(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8、(判断题) 经济法得经济性就是指在调整得目标与手段方面,经济法所具有得将积极得鼓励、促进与消极得限制、禁止相结合得特征。
(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1、2 经济法得历史1、(单选题) 1890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就是( )A、《谢尔曼法》B、《克莱顿法》C、《联邦贸易委员会法》D、《煤炭经济法》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判断题)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得经济法产生得标志就是20世纪30年代得罗斯福新政。
( )参考答案:×问题解析:3、(判断题) 由于反垄断法对于保障市场经济自由、公平、竞争地发展非常重要,因而也被称为“经济宪法”或“市场经济得基本法”。
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答题: A. B. C. D.32.公平交易规制法律体系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A.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法、反补贴法和市场保障措施法B.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法和市场保障措施法C.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法和反补贴法答题: A. B. C. D.33.在法律上,最早定义不正当竞争的是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但“不正当竞争”一词是1850年首先出现在哪国()?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答题: A. B. C. D.34.被各国法学界公认为现代竞争法标志的是()。
A.匈牙利《反不正当竞争法》B.美国的《谢尔曼法》C.德国的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 D.我国台湾地区《公平交易法》答题: A. B. C. D.35.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
A.不正当竞争行为B.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部分限制竞争行为C. 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D.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答题: A. B. C. D.36.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制,是基于思想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A.消费者主权B.消费者权益C.消费者权利答题: A. B. C. D.3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规范以为主。
A.任意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B.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答题: A. B. C. D.38.消费者享有的九项权利包括:。
A.安全权;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平等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知识获得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
《经济法学》平时作业一、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40分)1. 纵观中外经济法发展的历史,经济法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答:经济法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从“非常态法”到“常态法”;从“战时法”到“平时法”;从“边缘法”到“基干法”;从“一元体系”到“二元体系”;从“一元体系”到“二元体系”。
2. 简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与区别。
答: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互依存和配合经济法诸多制度源于行政法。
区别:适用主体,调整对象,权力性质,立法宗旨,保护法益,构成要素不同。
3. 简述市场决定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答: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动地实现的。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各主要因素,即市场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作用,主要是指决定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动、交易、组合和配置,这种配置是最具效率,追求效益的。
4. 简述我国反垄断法中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及认定。
答:对于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分析,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过程中,会遵循着相应的界定标准。
基于这一问题,西方国家层对此提出了三中界定方案,其一为市场结构标准。
其二为市场结果标准。
其三为市场行为标准。
其中的市场结构标准,就是结合经营者在市场中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而后评估它是否能够在市场中占有支配地位,参照市场结构标准,相关的企业在市场中如果占据着诸多的市场份额,那么则可初步判定此企在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支配地位。
(1)市场支配地位:亦称市场优势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其他交易条件,或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2)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2.1)综合性标准,是指认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该综合考虑包括市场份额、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经营者控制市场的能力等在内的多种因素。
(3)市场份额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3.1)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3.2)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的;(3.3)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4的;(3.4)有前述第2)项、第3)项规定的情形,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1/10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经济法学1. 下列关于经济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的之法B.经济法作为一种危机对策之法,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C.现代经济法从早期克服“市场失灵”的职能,发展为克服“政府失灵”的职能D.经济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萌芽,从18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干预经济的需要,逐渐制定了一些专门规制经济活动的单行法规参考答案:A2. 关于经济法产生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B.经济法律体系的形成C.单行法律法令形式的经济法的产生D.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的产生参考答案:B3. 1890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
A.《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简称《谢尔曼法》B.《反不正当竞争法》C.《卡特尔规章法》D.《煤炭经济法》参考答案:A4. 我国经济法学界对国外有关经济法概念的学说借鉴的所形成的观点是()。
A.综合说B、企业经营关系说C、政府干预论D、国家和经济关系说参考答案:C5. 对于经济法的概念,下列表述准确是()。
A.经济法是调整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B.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经济法是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经济法是调整发生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参考答案:D6. 对于摩莱里提出“经济法”一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于1755年1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了《自然法典》一书中提出的B.他在书中运用了以唯理论为基础的自然法思想C.摩莱里给经济法下定了一个确立的定义D.他在书中设计了一种符合“自然”和“理性”的制度以及保证这种制度得以实现的“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参考答案:C7. 经济法在调整经济规制关系时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包括()。
本次练习有20题,你已做20题,已提交20题,其中答对10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5题。
1.法与原始习惯的相同点是( )A、都有相同的经济基础B、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C、都在相同的范围内起作用D、都有保证实施的相同方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根据法律的创制和表达的形式,可将法分为()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自然法和实在法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的本质的是()A、统治阶级意志性B、物质性约性C、经济以外因素对法的影响D、国家强制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法的关系根源于()A、思想社会关系B、物质生活关系C、宗教关系D、民族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5、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A、法的全球化B、法的移植C、法的现代化D、法的国际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权利能力即法律人格B、权利能力包含了义务能力C、享有权利能力的人必然享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可以分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7.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 ( )A、权利和义务B、主体、客体和内容C、主体和客体D、主体、权利和义务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任何不违法的行为,就是合法的行为B、不合法的行为就是违法的行为C、有一些行为虽不合法但也不构成违法D、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一般也是不合法的行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A. B. C.A. B. C. ..........本次练习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11题。
1.下列关于经济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的之法2.关于经济法产生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B.经济法律体系的形成3. 1890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
A.《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简称《谢尔曼法》4.(我国经济法学界对国外有关经济法概念的学说借鉴的所形成的观点是()。
C、政府干预论5.对于经济法的概念,下列表述准确是()。
D.经济法是调整发生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对于摩莱里提出“经济法”一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C.摩莱里给经济法下定了一个确立的定义7.经济法在调整经济规制关系时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包括()。
A.消极方式8.以下不属于经济法的规范方式体系的是()。
C.权利性和义务性规范方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经济法调整的仅仅是特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即政府在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规制关系,简称经济规制关系10.经济法的根本特征是()。
C.社会公共性11.不属于经济法特征的是()。
B.政治性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
B.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本质的派生物13.经济法的体系是指()。
D.由经济法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一个统一的部门法体系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法的渊源包括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
我国经济法的形式渊源通常指的是经济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宪法、习惯法和判例法等。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宏观经济法,是指认可和规范政府直接管理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干预或协调市场生产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政府适度干预原则是体现经济法本质特征的一项纲领性原则,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国家干预作为基本原则之一。
《经济法学》大作业大作业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甲公司与龙某签订一投资合同,约定:双方各出资200万元,设立乙有限责任公司;甲公司以其土地使用权出资,龙某以现金和专利技术出资(双方出资物已经验资);龙某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亏损按出资比例分担。
双方拟定的公司章程未对如何承担公司亏损作出规定,其他内容与投资合同内容一致。
乙公司经工商登记后,在甲公司用以出资的土地上生产经营,但甲公司未将土地使用权过户到乙公司。
2006年3月,乙公司向丙银行借款200万元,甲公司以自己名义用上述土地使用权作抵押担保。
同年4月,甲公司提出退出乙公司,龙某书面表示同意。
2009年8月,法院判决乙公司偿还丙银行上述货款本息共240万元,并判决甲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此时,乙公司已资不抵债,净亏损180万元。
另查明,龙某在公司成立后将120万元注册资金转出,替朋友偿还债务。
基于上述情况,丙银行在执行过程中要求甲公司和龙某对乙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甲公司认为,自己为担保行为时,土地属乙公司所有,故其抵押行为应无效,且甲公司已于贷款后1个月退出了乙公司,因此,其对240万元贷款本息不应承担责任;另外乙公司注册资金中的120万元被龙某占用,龙某应退出120万元的一半给甲公司。
龙某则认为,乙公司成立时甲公司投资不到位,故乙公司成立无效,乙公司的亏损应由甲公司按投资合同约定承担一半。
问题1.甲公司的抵押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有效。
因甲公司为抵押行为时,抵押物并未转移,甲公司对该土地仍有支配权。
2.乙公司的成立是否有效?为什么?有效。
公司以登记为成立要件,股东出资不到位不影响公司成立的效力。
3.甲公司认为其已退出乙公司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不能。
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投资。
《公司法》第36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因此,乙公司经工商登记后已经有效成立,甲公司不得抽回投资。
4.甲公司可否要求龙某退还其占用120万元中的60万元?为什么?不能。
第一章1.经济法概念的国外早期学说有:()。
A.综合说B.企业经营关系说C. 国家管理说D. 功能说答题: A. B. C. D. >>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问题解析:2.经济法概念的国外当代学说有()。
A.政府干预说B. 社会经济利益平衡说C. 经济组织特有说D. 国家管理说答题: A. B. C. D. >> (已提交)参考答案:AB问题解析:3.非独立法律部门说对经济法概念的不同理解,其中又形成了()等几种不同的观点。
A.学科经济法论B.纵横论C.综合经济法论D. 经济行政法论答题: A. B. C. D. >>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问题解析:4.“经济法”一词,最初是由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泰·德萨米提出来的。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错问题解析:5.经济法调整的不仅仅是经济规制关系。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对问题解析:6.国家促进和限制经济活动说是由德国学者林克提出来的,认为国家和经济的关系体现在国家对经济活动的促进和限制中,因而经济法就是国家用来规定它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关系的全部法律和措施的总和。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对问题解析:第二章1.关于经济法产生原因的争论有()。
A. 市场失灵B. 政府失灵说C.危机对策说D. 国家干预说答题: A. B. C. D. >>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问题解析:2.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对凯恩斯政府干预学说加以挑战和修正的各种流派,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有A. 供给学派B. 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C. 自由主义学派D.规制实证分析学派答题: A. B. C. D. >> (已提交)参考答案:AD问题解析:3.加入WTO对我国经济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A. 复关谈判工作对我国确立现代基本经济制度的影响B. 复关谈判促进我国经济法立法的全面展开C. 加入WTO促进了我国经济法与国际法的接轨D. 加入WTO促进我国经济法的完善与发展答题: A. B. C. D. >>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问题解析:4.经济法是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的之法。
经济法学作业
第一题
在本课程中未提及国家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直接进行市场投资的法律规制规章制度内容,但是此部分法律规范是属于经济法之内容,因为国家经济在宏观调控是不可或缺的,会有力地推动经济法学的发展,在经济法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法学的生产和发展,是与经济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相一致,随着市场经济规范的日益发展,国家经济或会退出,以经济法律来调控市场经济。
第二题
根据宪法的原则和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的原则,中国对于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总的趋势应当是而且必然是逐步放权,特别是中央在强化政权的同时,下放事权于地方,不断扩大地方的立法权限,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为了保持改革、稳定和发展三者的协调关系,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在-体制未做大的改革之前,采取基本维持现状、适度微调的思路更为可取。
所谓适度微调,既可能是中央将少数已授予地方的立法权限收回,如涉及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权力,也可能是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需要,或者为了充分保障公民权利,进一步授予地方一些立法职权。
总的原则应当是,无论收权还是授权(放权),都不宜明显打破中央和地方现有权力的平衡关系,都应当有利于调动“两个积极性”,有利于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有利于安定团结。
经济法的制定属于法的制定范畴,广义的经济法的制定,是指有国家立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除有关经济法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狭义的经济法的制定,是指具有国家最高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特定有关经济法的规范性文件(即狭义的法律)的活动。
根据法的制定,我们将经济法制定界定为:有权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经济法的创制活动,创制活动包括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有关经济法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经济法的实施是指经济法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社会生活中的施行,也就是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现的过程。
通过经济法的实施,经济法的法律、法规等作用于经济规制关系,将法律中规定的权利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义务,从而形成人们之间的经济权利义务关系,调节社会的经济秩序,构建社会的法律秩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