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光的折射 全反射
- 格式:doc
- 大小:540.50 KB
- 文档页数:6
光学中的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知识点总结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就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方向改变。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式表示: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为入射角,θ₂为折射角。
该定律表明了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的路径和方向的关系。
除了折射定律,还有一些光的折射规律需要了解:1. 光从光疏介质透过到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线向法线偏离,折射角变小;2. 光从光密介质透过到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光线离开法线,折射角变大;3. 光从光密介质透过到光密介质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光线不改变方向。
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观察到很多实际应用中,比如光在水面上的折射现象,照相机镜头的设计等。
二、全反射全反射是在光从一种光密介质射向一种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的现象。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出射角为90度,光线沿界面传播。
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会被完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不会传播到光疏介质中。
全反射的发生是因为光在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快速传播的光密介质射向传播速度较慢的光疏介质时,光线会被界面反射回光密介质。
全反射也有一些重要规律需要了解:1. 全反射只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2. 临界角和介质的折射率有关,临界角越大,折射率越小。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利用全反射原理可以将光信号在光纤中进行传输,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三、应用与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实例:1. 鱼眼镜头:鱼眼镜头利用全反射的原理,使得光线以较大的视场角进入相机镜头,从而实现了广角效果。
2.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传输信号。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常见的现象。
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在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指的是光射入不同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Snell)定律,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为:n₁sinθ₁ =n₂sinθ₂。
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为入射角,θ₂为折射角。
根据这个定律,当光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高折射率)射入光密度较小的介质(低折射率)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离;而当光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射入光密度较大的介质时,光线朝法线方向靠拢。
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光通过玻璃、水等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这一现象也是为什么在水中看到的物体会有折断的视觉效果。
二、全反射全反射是指光射入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大于90度,无法从介质中传播到光密度较大的介质中的现象。
当光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入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若入射角超过临界角,光将完全被反射,无法透过界面。
临界角的大小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公式为:θc =arcsin(n₂/n₁)。
其中,θc为临界角,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
光纤的工作原理便是基于光的全反射。
光信号在光纤中通过多次全反射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光纤的高速传输和远距离传输能力得益于光的全反射特性。
除了光纤通信,全反射还应用于显微镜、光导板等光学仪器中。
在显微镜中,通过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利用全反射的原理使得显微镜能够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
光导板则是利用全反射将光线从一侧引导到另一侧,可以实现光的聚光和分光效果。
总结: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所呈现出的现象。
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表示光线在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全反射则是当光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入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大于90度,无法透过介质传播的现象。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知识点总结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和概念。
通过研究折射和全反射的特点和原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
本文将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度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的现象,这就是折射现象。
2. 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遵循折射定律,即斯涅尔定律。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n1 * sin(θ1) = n2 * 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折射率: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的度量,是一个与介质的性质相关的物理量。
折射率越大,光的速度越慢,折射弯曲程度越大。
4. 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入射到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时,当入射角大于一定的临界角时,光将完全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二、全反射1. 全反射的条件:光发生全反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光需要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使得折射角大于90度。
其次,入射角需要大于临界角。
2. 临界角的计算:临界角可以通过折射定律计算得出。
当折射角为90度时,入射角达到临界角。
假设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为n1和n2,则临界角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θc = arcsin(n2 / n1)。
3. 光纤的应用:全反射在光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纤是一种可以将光信号传输的光学器件,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光信号通过光纤的内部发生反射,从而实现了光信号的传输。
总结: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和原理。
通过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而全反射则是当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避免发生折射的现象。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光纤通信等。
光学重点知识总结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光学重点知识总结——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在光学中,折射和全反射是重要的现象和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光的行为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光学现象。
一、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发生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所导致的。
根据折射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介质分界面上的法线所在的平面三者共面。
此外,根据斯涅尔定律,我们可以得出:折射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即$$\frac{{\sin{\theta_1}}}{{\sin{\theta_2}}}=\frac{{v_1}}{{v_2}}$$,其中$$\theta_1$$为入射角,$$\theta_2$$为折射角,$$v_1$$为光在第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_2$$为光在第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光的全反射现象光的全反射是指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无法从光疏介质传播到光密介质,而被完全反射的现象。
临界角可以通过折射定律进行计算: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令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此时折射角为90度,即$$\sin{\theta_c}=\frac{{v_1}}{{v_2}}$$,其中$$\theta_c$$为临界角,$$v_1$$为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_2$$为光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应用举例1.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来进行信号传输的技术。
光纤中的光通过全反射在纤芯内部传播,从而实现将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由于全反射的特性,光信号能够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而几乎不损耗,提供了高速、大带宽的通信方式。
2. 光学棱镜光学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光线的偏折和分光的光学元件。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当它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为介质的不同而产生折射现象。
折射现象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方向的改变。
而当光线从一种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入到密度较小的介质中,会出现全反射现象。
本文将就光的折射与全反射进行深入探讨。
一、光的折射在了解光的折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两个重要的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入射角是指光线射入介质的方向与法线之间的夹角,而折射角是指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方向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的折射遵循以下公式:n₁sinθ₁=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代表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代表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当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光线的入射角变大,从而折射角也变大。
这个现象使得光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光线似乎发生了弯曲。
这就是光的折射。
二、全反射当光线从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入到密度较小的介质中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一个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是指光线完全被反射回原介质,不发生折射的现象。
在了解全反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临界角。
临界角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入射角,使得折射角为90度。
临界角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可以通过公式sinθc=n₂/n₁推导得出,其中n₁和n₂分别代表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将会发生全反射。
这种情况会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产生很有趣的效果,比如光纤通信中的信号传输。
三、光的折射与人类生活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鱼眼镜头鱼眼镜头是一种广角镜头,它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来获取较大视角。
鱼眼镜头的设计模拟了鱼类眼睛的形状,通过光线在球形镜片上的折射,使得图像能够在相机上呈现出弯曲的效果,从而拍摄到更广阔的场景。
2. 显微镜显微镜通过光的折射原理来放大和观察微小的物体。
光线在镜片与物体间的折射和散射使得物体的细节被放大,从而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微观世界。
《6.1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第1节。
【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定律;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光的全反射现象,了解全反射理论的应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对全反射的应用的全面了解,进一步理解物理学的科技、社会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及临界角。
【教具准备】演示光的反射定律的仪器器材,全反射现象有关的视频及PPT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回顾复习初中所学的光的反射、折射有关知识(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举例说明。
(2)如何由入射光线确定出反射光线?(3)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4)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5)如何根据入射光线确定折射光线?(6)光由水等透明介质进入空气与由空气进入水等透明介质,两种情况下发生的折射现象有什么不同?2.演示光线由水射向空气时的折射现象:入射角由小逐渐变大,当入射角大到一定时,折射光线消失。
3.教师讲述:上述现象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光被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没有进入另一种介质,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
这节课我们探究光的全反射及其应用。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一、光的反射与折射1.演示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的反射与折射现象(1)引导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位置,感受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改变入射角,引导学生观察反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折射光线消失,只有反射光线。
2.演示光由空气射向玻璃时的反射与折射现象(1)引导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位置,感受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现象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在界面传播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一、折射现象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这一现象被称为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即斯涅尔定律公式: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
折射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光线从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有影响,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光学透镜、光纤通信等。
透镜利用了折射的原理来调节光线的传播方向和焦距,实现对光的聚焦和散焦。
光纤通信则利用了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现象进行信息的传输。
二、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反射回原介质中,不会透射到另一种介质中。
这一现象被称为全反射。
全反射的发生是由于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90度,也就是说在折射定律中,正弦值大于1,而实际上正弦值不能大于1,所以光线无法透射到光疏介质中,而反射回光密介质。
全反射现象在光纤通信、显微镜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光纤通信利用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传输信息,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显微镜则利用全反射来增强对微小物体的观察效果。
三、总结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在界面传播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折射率的差异导致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
全反射则是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超过临界角而无法透射到光疏介质中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在光学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透镜的调节和光纤通信的传输。
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3课时 光的折射 全反射1.理解折射率的概念,掌握光的折射定律.2.掌握全反射的条件,会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 1.[折射定律的应用]观察者看见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下列关于太阳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上 B .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C .太阳恰位于地平线D .大气密度不知,无法判断 2.[折射定律与折射率的理解和应用]如图所示,光线以入射角θ1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当入射角θ1=45°时,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3.[全反射问题分析]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束由红、蓝两色光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关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4.[光的色散现象分析]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 随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 =A +B λ2+Cλ4,其中A 、B 、C 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则( )A .屏上c 处是紫光B .屏上d 处是红光C .屏上b 处是紫光D .屏上a 处是红光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表达式:sin θ1sin θ2=n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式:n =sin θ1sin θ2.(3)计算公式:n =cv ,因为v <c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4)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或 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3.全反射现象(1)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4.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1n.5.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2)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①白光为复色光;②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③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越慢. (4)棱镜①含义:截面是三角形的玻璃仪器,可以使光发生色散,白光的色散表明各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②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复色光发生色散.考点一 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2.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3.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4.公式n =sin θ1sin θ2中,不论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θ1总是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θ2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例1 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底面AOB 镀银,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 点入射,经过AB 面反射后从N 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为30°,∠MOA =60°,∠NOB =30°.求:(1)光线在M 点的折射角; (突破训练1 如图所示,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周的柱状玻璃体OPQ ,OP =OQ =R ,一束单色光垂直OP 面射入玻璃体,在OP 面上的入射点为A ,OA =R2,此单色光通过玻璃体后沿BD 方向射出,且与x 轴交于D 点,OD =3R ,求该玻璃的折射率.考点二 全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1.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了. 例2 如图所示,光屏PQ 的上方有一半圆形玻璃砖,其直径AB 与水平面成30°角.(1)若让一束单色光沿半径方向竖直向下射向圆心O ,由AB 面折射后射出,当光点落在光屏上时,绕O 点逆时针旋转调整入射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该角多大时,光在光屏PQ 上的落点距O ′点最远?(已知玻璃砖对该光的折射率为n =2) (2)若让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竖直向下射向圆心O ,经玻璃砖后射到光屏上形成完整彩色光带,则光带的最右侧是什么颜色的光?若使光线绕圆心O 逆时针转动,什么颜色的光最先消失?突破训练2 为测量一块等腰直角三棱镜ABD 的折射率,用一束激光沿平行于BD 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AB 边,如图所示.激光束进入棱镜后射到另一直角边AD 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的折射率为多少?考点三 光路控制问题分析 1.玻璃砖对光路的控制 两平面平行的玻璃砖,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且光线发生了侧移,如图8所示.图8 图92.三棱镜对光路的控制(1)光密三棱镜:光线两次折射均向底面偏折,偏折角为δ,如图9所示.(2)光疏三棱镜:光线两次折射均向顶角偏折. (3)全反射棱镜(等腰直角棱镜),如图10所示.图10特别提醒 不同颜色的光的频率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光速也不同,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也不同.例3 “B 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如图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sin θ1sin θ2=v 1v 2(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 1、v 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 2=0.9v 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 ,入射角是i ,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 为()A.9d sin i2100-81sin 2 iB.d 81-100sin 2 i 10sin iC.d 81-100sin 2 i 20sin iD.d 100-81sin 2 i 18sin i突破训练3 已知直角等腰三棱镜对入射光的折射率大于2,则下列选项中光路可能正确的是( )48.平行板玻璃砖模型的分析 平行玻璃砖不改变光线的方向,只是使光线发生侧移,由于玻璃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经玻璃砖后的侧移量也不同.例4 如图12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 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 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 面从P 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 )A .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蓝光大B .从a 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 点射出的为蓝光 C.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D .从a 、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高考题组 1.(2013·福建理综·14)一束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分离成两束单色光的是( )2.(2013·天津理综·8)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13,O 点为圆心,OO ′为直径MN 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 紧靠玻璃砖右侧且垂直于MN .由A 、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 点,入射光线与OO ′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 区域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θ角,当θ=α时,光屏NQ 区域A 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 区域B 光的光斑消失,则( )A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大 B .A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C .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D .β<θ<π2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3.(2013·山东理综·37(2))如图所示,ABCD 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由O 点垂直AD 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n =2,AB =BC =8 cm ,OA =2 cm ,∠OAB =60°.①求光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的方向. ②第一次的出射点距C ________cm. 模拟题组4.如图,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包层”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其中心部分是内芯,内芯以外的部分为包层,光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B .内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C .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同D .若紫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时,恰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红光以同样角度入射时,也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5.半径为R 的玻璃圆柱体,截面如图16所示,圆心为O ,在同一截面内,两束相互垂直的同种单色光射向圆柱面的A 、B 两点,其中一束沿AO 方向,∠AOB =3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3.(1)试作出两束光从射入到第一次射出的光路图,并求出各光线射出时的折射角;(当光线射向柱面时,如有折射光线则不考虑反射光线)(2)求两束光经圆柱体后第一次射出的光线的交点(或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与A 点的距离.1.如图1所示是一观察太阳光谱的简易装置,一加满清水的碗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将平面镜M 斜放入水中,调整其倾斜角度,使太阳光经水面折射再经水中平面镜反射,最后由水面折射回空气射到室内白墙上,即可观察到太阳光谱的七色光带.逐渐增大平面镜的倾斜角度,各色光将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以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图1A .红光→紫光,红光B .紫光→红光,红光C .红光→紫光,紫光D .紫光→红光,紫光2.红光与紫光相比 ( ) A .在真空中传播时,紫光的速度比较大 B .在玻璃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比较大 C .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紫光的大D .从玻璃到空气的界面上,红光的临界角较紫光的大3.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则 ( )A .该介质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等于1sin θB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c ·sin θ(c 为真空中的光速)C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在真空中波长的sin θ倍D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真空中的1sin θ4.(2013·浙江·16)与通常观察到的月全食不同,小虎同学在2012年12月10日晚观看月全食时,看到整个月亮是暗红的.小虎画出了月全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并提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图2A .地球上有人用红色激光照射月球B .太阳照射到地球的红光反射到月球C .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D .太阳光中的红光在月球表面形成干涉条纹 ►题组2 光的全反射 5.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B .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C .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D .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 6.如图3所示,扇形AOB 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 =60°.一束平行于角平分线OM 的单色光由OA 射入介质,经OA 折射的光线恰平行于OB ,以下对该介质的折射率值及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 点的光线能不能发生全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图3A.3,不能发生全反射B.3,能发生全反射C.233,不能发生全反射D.233,能发生全反射7.如图4所示,AB 、CD 分别是置于空气中厚玻璃砖的上、下两个表面,且AB ∥CD ,光线经AB 表面射向玻璃砖,当折射光线射到CD 表面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不可能发生全反射②只要适当增大入射角θ1,就可能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 ③只要玻璃砖的厚度足够大,就可能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 ④由于不知道玻璃的折射率,故无法判断图4A .只有①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C .②③④正确D .只有④正确 8.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r 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图5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h 为 ( )图5A.73r B.43r C.34r D.377r 9.如图6所示,MN 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屏,放在水平面上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ab 与屏平行.由光源S 发出的一束白光从半圆沿半径射入玻璃砖,通过圆心O 再射到屏上.在水平面内以O 点为圆心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动玻璃砖,在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当玻璃砖转动角度大于某一值时,屏上彩色光带中的某种颜色的色光首先消失.有关彩色的排列顺序和最先消失的色光是 ( )图6A .左紫右红,紫光B .左红右紫,紫光C .左紫右红,红光D .左红右紫,红光10.如图7所示,直角三角形ABC 为一三棱镜的横截面,∠A =3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BC 上的E 点,并偏折到AB 上的F 点,光线EF 平行于底边AC .已知入射光与BC 边的夹角为θ=30°.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束光在F 点能否发生全反射.图711.如图8所示,一束水平入射的单色光照射到折射率为n =53的半玻璃球(半径为R =1 m)上,在离球心O 点2R 处有一竖直的光屏,求此时光屏上光斑的面积.图812.如图9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CD为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周,圆心为O,光线从AB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θ1=45°,它进入棱镜后恰好以临界角射在BC 面上的O点.图9(1)画出光线由AB面进入棱镜且从CD弧面射出的光路图;(2)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3)求光线在该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v(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